上海市松江区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中国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趋势分析

中国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趋势分析林良明;刘玉琳;米杰;曹兰华;张新利【期刊名称】《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年(卷),期】2000(8)1【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意外事故是造成我国儿童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
【方法】在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同时对儿童意外死亡进行了监测。
监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全国共抽取81个市县,监测地区总人口855万。
【结果】1991年~1995年城市、农村及全国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分类死因均为意外死亡。
我国0~4岁儿童意外死亡率从1991年的860.3/10万,1995年降至701.1/10万,5年间下降18.5%。
但同期0~4岁总死亡率下降27.0%,其中传染病下降54.1%,导致我国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5年间增加1个百分点,其中尤其1~4岁儿童意外死亡占总死亡已由1991年的27.3%,1995年为38.7%,5年间增加11.4个百分点,其构成比的增加是十分明显的。
表明我国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重要性在90年代仍在增加,与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结论】交通意外和跌落死亡率5年分别上升54.4%,29.6%,交通意外和跌落死亡率的上升可能与我国近年来的交通车辆急剧增加及高楼大厦增多有一定的关系。
【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意外事故;死亡率;流行病学;中国【作者】林良明;刘玉琳;米杰;曹兰华;张新利【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相关文献】1.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2001-2010年意外死亡趋势流行病学分析 [J], 林穗方;胡艳;蒋琳;邢艳菲;修丽娟;刘慧燕2.温州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流行特点及趋势分析 [J], 周玉润;陈婕;孙建乐;唐汉彦;杨新军3.浙江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10年流行趋势分析 [J], 詹建英;郑双双;赵正言4.2000~2009年深圳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趋势分析 [J], 郑燕华;江雯5.深圳市1997~2006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趋势和死因分析 [J], 林艳;刘筱娴;王虹;赵光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松江区 2010—2012 年儿童保健工作现状分析

2 . 2 儿童 保健服 务 现状
资料来源于 2 0 1 0 —2 0 1 2年松 江 区《 7岁 以下儿 童
保健年报表》 及《 松江区儿童保健人员基本情况报表》 。
1 . 2 方 法
采 用 回顾性 分析 法 , 对 松 江 区儿童 保健 人员 结构
.
2 . 4 死 亡 率
童的意外死亡 率分别 为 2 . 1 8 % 。 、 1 . 1 4 % 。 、 1 . 0 0 % 。 , 均 ≥1 % o 的目 标值( 表5 ) 。
2 0 1 0 -2 0 1 2年 松 江 区婴 儿 死 亡 率 均 低 于 7 % 0 , 5岁 以下 儿童死亡 率均 低于 9 % 0 的 目标值 。非户 籍 儿
2 0 1 1 年和 2 0 1 2年非户籍 儿童 的贫血检 出率均高于
1 5 %; 营养 不 良 和 肥 胖 检 出率 有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 表
3 ) 。3~ 6 岁儿童中 , 肥胖检 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营
养 不 良检 出率 呈逐 年 上升趋 势 ( 表4 ) 。
价参考值 , 按年龄测体重 、 按身高测体重 2 项均低于
的9 4 . 7 2 %( 表2 ) 。
7岁 以下儿 童 保 健 管理 数 指 按 照 卫 生 部 要 求 每 年 接受 1 次及 以上 体格 检 查 的总 人 数 ; 3岁 以下儿 童 系统 管理 是指 按卫 生部 要求 1岁 以内体 检 4次 , 1~2
2 . 3 儿 童 营养性 疾病检 出情 况
岁每年体检 2次的总人 数。根据 《 上海市儿童常见 营养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规范》 要求评价儿童生长 发育情况 , 贫 血筛 查标准为血 红蛋 白低 于 1 1 0 g / L 。 营养不 良筛查标准为上海市 2 0 0 5 年儿童体格发育评
2011年儿童死亡分析小结

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总结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实现《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奋斗目标,切实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根据我镇2011年度5岁以下儿童死亡实际情况,总结如下:全年内共出生婴儿280人,其中住院分娩270人(其中:正常分娩,164人,剖宫产116人),接生员接生10人,住院分娩率为96.42%,家中分娩率为3.58%,全部为新法接生。
无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6例,其中新生儿死亡4例,其中:七里坝村付启连之女,意外冻死;湄江湖村熊永利之女,因早产和低体重出生,新生儿窒息死亡;湄江湖村王丽之女,因意外窒息死亡;大桥村陈伦宇之子,因早产和低体重出生死亡。
婴儿死亡1例:观音阁村王兴菊之子,因先天性心脏病死亡。
5岁以下儿童死亡1例:高岩村李海银之女,因肺炎死亡。
针对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一、湄江湖村熊永利之女,因早产和低体重出生,新生儿窒息死亡;大桥村陈伦宇之子,因早产和低体重出生死亡。
这两例孕产妇均属精神异常病患者(间歇发作),对孕期保健知识缺乏,整个孕期并未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导致对胎儿在宫内发育情况掌握不清,又在孕晚期没有应有的保健常识,导致早产,加之在产后对新生儿缺乏应有的照顾,最终导致新生儿死亡。
二、七里坝村付启连之女,意外冻死。
这一例孕产妇是智障患者,自我生活能力尚且不足,由于丈夫疏于照顾,导致孩子意外冻死。
三、湄江湖村王丽之女,因意外窒息死亡。
这一例新生儿死亡是因为孕产妇是双胎妊娠,大人照顾孩子过于疲乏,一时大意睡觉时导致被子押着孩子,致使孩子窒息而亡。
四、观音阁村王兴菊之子,因先天性心脏病死亡;高岩村李海银之女,因肺炎死亡。
观音阁村王兴菊之子,从出生就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住址较为偏远,交通不便,虽然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最总救治无效死亡;高岩村李海银之女,肺炎死亡,因家长认为孩子的病情不重,家住又较为偏远,交通不便,所以只在村卫生室就诊,没有将孩子送到送到条件较好医院就医,最终导致孩子死亡。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总结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总结在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方面,儿童死亡监测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的监测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死亡原因和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儿童死亡。
本文将对我所在单位过去一年的儿童死亡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们建立了科学的监测系统,包括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每当有儿童死亡事件发生时,我们及时获取并核实相关数据,包括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等。
同时,我们会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编码和统计,以便进一步深入分析。
其次,我们密切关注儿童死亡原因的变化和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传染病和意外伤害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
尽管传染病的治疗水平和防控手段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不少儿童因此丧命。
此外,意外伤害也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包括交通事故、溺水和家庭意外等。
我们根据这些数据,及时推出相应的预防和宣传活动,以提高家长和社会大众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三,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联动,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
儿童死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专业,需要多方合力才能解决。
我们与卫生部门、妇幼保健院、公安部门以及学校密切合作,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共同的行动来降低儿童死亡率。
第四,我们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我们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儿童健康讲座、宣传海报、媒体报道等,以提高公众对儿童死亡的认识和重视。
同时,我们还鼓励家长参与到儿童死亡监测工作中来,共同分享和整理数据,共同守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最后,我们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意见。
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合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和定期体检等手段对儿童进行健康管理,及早发现和防范潜在风险。
上海松江杀婴案嫌犯因结婚礼金差别大耿耿于怀

上海松江杀婴案嫌犯因结婚礼金差别大耿耿于怀新华网上海11月29日电(记者俞菀吴振东朱翃)发生在上海市松江区的杀婴案告破,凶手是死者的伯母,那个常与他玩耍逗笑的亲人。
为什么孩子总是会成为家庭矛盾的牺牲品?结婚礼金差别大耿耿于怀老人重男轻女加剧矛盾24日10点30分左右,上海警方接到报警电话称:4个月大的婴儿在家中“失踪”了,而整个过程只有“一转眼的功夫”。
27日,真相水落石出。
失踪婴儿的伯母雷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经审讯,雷某交代了犯罪事实:因为家庭纠纷,心理失衡,于24日早上9时许将侄子杀害并藏匿在洗衣机中。
究竟是什么深仇大恨导致了雷某心理失衡,直至要对只有4个月大的婴孩动手?发生这起惨剧的家庭为安徽籍来沪务工的马姓人家,全家除老两口外,两个儿子已分别结婚,大儿子育有一女,遇害的男性婴儿是小儿子的媳妇今年7月生的。
一家八口就租住在事发地的两套相邻的房子里。
据周围邻居介绍,雷某和马家大儿子结婚时,老人给了4万元礼金;而二儿子结婚时,老人拿出了10万元。
对此,雷某一直耿耿于怀。
此外,雷某生下女孩,二儿子则让老人抱上了孙子,老两口对孙子疼爱有加,更加剧了家庭的矛盾。
成人世界的仇恨却通过伤害孩子来宣泄这一事件引起了网民极大关注,案情公布24小时内,相关微博的评论就超过了5万条。
不少网民将这一事件与此前的一些因家庭纠纷导致儿童伤亡的恶性事件联系起来:这些事件中凶手都是“自家人”,受害者都是孩子。
今年9月初,震惊全国的山西汾西“8·24”伤害儿童案告破,受害男童斌斌的伯母张会英系该案犯罪嫌疑人。
同样是家庭冲突,浙江嘉兴海宁30岁男子高某今年9月对自己一双亲生儿女下了毒手,造成2岁儿子死亡。
成人世界的纠纷与伤痛,却要转嫁给脆弱无助的孩子,一幕幕血腥暴力事实,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家住上海浦东三林镇的家长李群说,孩子是最需要保护的家庭成员,动辄把孩子变成家庭矛盾的牺牲品,只能说明成年人的软弱和变态,既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蛮横霸道。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发表时间:2009-06-11T10:55:53.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2月第4期供稿作者:黄秋野[导读]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是一项群体性的工作,我市占地面积广,农村人群居住分散。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黄秋野 (辽宁省铁岭市妇幼保健院辽宁铁岭 112000 ) 【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4-0084-0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是一项群体性的工作,我市占地面积广,农村人群居住分散。
为使监测上报工作准确,我院对基层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儿童死亡专业方面的培训,将全市的儿童死亡漏报率降至最低。
现将2008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8年全市监测区婴儿、新生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1.2 方法是07年四季度和08年前三季度,每季度报告一次儿童死亡报告卡及0—4岁儿童死亡监测报表。
基层妇幼工作人员采用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定期深入各医院、急诊科、儿科病房、产科、新生儿室等地核对死亡名单,查询医院原始记录和各种登记,准确记录儿童死亡病例并查找儿童死亡漏报情况,还要注意死胎、死产和活产的区别。
2 监测内容和结果2.1 全年各监测区总计活产数是9460人,0岁死亡75人,死亡率是7.93‰;其中新生儿死亡46人,死亡率4.86‰;1--4岁儿童死亡21人,死亡率是2.22‰;0--4岁儿童死亡96人,死亡率是10.15‰。
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构成比。
见表1 2.3 5岁以下儿童死亡保健服务指标。
见表2 2.4 5岁以下儿童死前就医情况。
见表3表1 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构成比死因死因顺位2008年死亡例数构成比顺位2008年死亡例数构成比1.先天性心脏病 15 15.6 15.意外窒息 22.12.出生窒息 11 11.5 16.血液及造血器官 2 2.13.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9 9.4 17.其他 2 2.14.其它先天异常 8 8.3 18.放弃喂养 2 2.15.肺炎 8 8.3 19.麻疹 1 1.06.颅内出血 6 6.3 20.结核 1 1.07.交通意外 5 5.2 21.白血病 1 1.08.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3 3.1 22.腹泻 1 1.09.其它消化系统疾病 3 3.1 23.意外中毒 1 1.010.意外跌落 3 3.1 24.其它意外 1 1.011.其它肿瘤 2 2.1 25.循环系统疾病 1 1.012.神经管畸形 2 2.1 26泌尿系统疾病 1 1.013.新生儿硬肿症 2 2.1 27.诊断不明 1 1.014.其它新生儿病 2 2.1合计 96 100 表2 2008年5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指标保健服死亡地点死前治疗死亡诊断级别死因诊断依据务指标医院途中家中住院门诊未就医省市县区乡街村所未诊尸检临床推断人数 50 7 39 60 21 15 38 40 5 7 6 0 93 3百分比52.1 73 40.6 62.5 21.9 15.6 39.6 41.7 5.2 7.3 6.3 0 96.6 3.1表3 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前就医情况年份城市农村2008 住院门诊未治住院门诊未治死亡数 % 死亡数 % 死亡数% 死亡数% 死亡数 % 死亡数 %合计 10 71.43 3 21.43 1 7.14 50 60.98 18 21.95 14 17.07 ------------------------------------------------------------------------------------------------------------------------------------------------------------------------------------------------------------------------------------------------------------------------------------------------------------------------------------------------------------------------------------------------------------------------------------------------------------------------------------------------------------------------------------------------------------------------------------------------------------------------------------------------------------------------------------------------------------------------------------------------ 2.5 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分布。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和高危儿信息反馈问题

三、Epidata数据库应用
数据录入
三、Epidata数据库应用
追加数据
三、Epidata数据库应用
追加数据
三、Epidata数据库应用
定位记录、查找记录
三、pidata数据库应用
定位记录、查找记录
三、Epidata数据库应用
导出数据
三、Epidata数据库应用
导出数据
三、Epidata数据库应用
二、5岁以下儿童高危和死亡信息反馈存在的问题
4.各县区汇总反馈表时,避免出现漏报或重复的 现象,认真检查汇总表格式是否正确,不要窜 行。 5.各市州收到省级反馈的表格后,按“现住地” 选出本市州高危儿童名单,再逐级反馈给县区、 乡镇社区,以避免乡镇收到多份表格,增加工 作量。
三、Epidata数据库应用
导出数据
三、Epidata数据库应用
导出数据
谢 谢!
文件关联
三、Epidata数据库应用
文件关联
三、Epidata数据库应用
文件类型
① .rec 文件:数据文件,主要用于存放数据。 ② .qes 文件:数据库结构文件,决定数据库结构。 ③ .chk文件:核对文件,存放控制数据录入的核对规则。
注意:3种文件名称一致,且必须在同一文件夹下时, 录入的数据才有逻辑关系。
5.部分县区上报的死卡和监测表存在数据不 一致的问题(少报卡),请认真核对,避免 错报、漏报。 6. 国家监测点要及时在三网监测系统中录入 相关数据,数据必须与纸质报表一致,尤其 是死卡。 有些地区没进行核对就把纸质报表报送至 市里,与系统中录入数据不一致。各县区必 须认真对系统数据进行审核。
二、5岁以下儿童高危和死亡信息反馈存在的问题
4.儿童死亡报告卡填写: “儿童编号”纸质与系统填写不一致; 有些选项未填写(出生体重计算方式: 测量、估计); “根本死因” 要求填写具体疾病名称, 不可写“其他。。。病”、“。。。未特 指”。涉及的分类编码包括5、7、9、11、 13、17、23、29、30、31、32、33、34。
某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情况分析

性疾病逐渐得到控制 ,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意外死亡已成为威胁儿
童生命 安全的重要原 因。为制定适 合番禺 区儿童 意外伤害干预措施 ,
本文对番 禺区20 年至21年儿童意外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 06 00
O8 ‰ ;流动人 口儿童7 例 ,意 外病死率 1 0 ,明 显高于常 住儿童 .1 3 .% 5
常 低 。A s 验和 维核试验 表 明,盐酸氨 溴索无 突变性 。小 鼠及 大 me试
鼠的致癌性研 究显示 ,盐酸 氨溴索无致癌性 。且本 品耐 受性 好 ,过敏 反应极少 出现 ,主要为 皮疹 ,极少病例 报道出现严重 的急性过敏性反
[] 时 迎俊 , 4 陆忠 良, 赵玉 良, . 监 护病 房 呼 吸机 4 J肺 炎 的病 等 重症 ,L
原 学分布 和临 床分 析 [ . 北 医学 , 0 , ( : 0—32 J河 ] 2 91 3 1 010 . 0 1)3
某 区5 岁以下儿童意外 死亡情况分析
陈伦 能
( 州市番 禺区何 贤纪念 医院,广东 广州 5 10 ) 广 14 0
【 要 】 目的 为 了解 番 禺区 5岁 以下 儿童 意外 死亡 情况 ,有 针对 性 的提 出干 预措 施 。方法 对 番 禺 区 2 0 摘 0 6年至 2 1 意外 死亡 情 况进 行 00年
(=3 3 P 0 1 ) 13, < . )0 c . 2 0
2 儿童意
1 . 1资料来 源 资料 来源于番 禺 区2 0年 度至2 1年 度上 报的5 以下儿童死 亡 06 00 岁
报告 卡。
18 3 例意 外死亡儿童 中,溺 水死亡5 例 ,占4 .8 6 0 %,排第 一位 , 5 其 次为意 外窒 息和交通 意外 ,分别 占2.1 68%和 1. %。3例0 34 0 5 岁儿童 意 外死亡 中,意 外窒 息死亡2例 ,占8 . %;13 14 9 28 6 0 例  ̄ 岁儿童意外死 亡中 ,溺水5例 ,占5. %。具体情况见表 1 4 23 4 。 表 1 儿童意 外死亡 死 因排 序 及构 成情 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松江区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31T11:55:08.2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陆慧萍
[导读] 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天异常、围生期疾病严重威胁新生儿期和婴儿期下儿童的生命。
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松江 201600
摘要:目的了解松江区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特征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9-2013年松江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松江区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死亡为主,婴儿死亡以新生儿死亡为主。
2009-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波动在3.07‰~4.54‰之间,2013年死亡率相对较低,为1.78%。
2009-2013年,新生儿期、婴儿期主要死亡原因为其他先天异常,分别占46.43%和41.30%;其他围生期疾病均为第2位,分别占32.14%和21.74%。
意外伤害则是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占30.77% 结论先天异常、围生期疾病严重威胁新生儿期和婴儿期下儿童的生命,意外伤害是1-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必须加大新生儿筛查,普及意外伤害的宣教,从而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构成比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问题。
本文通过对松江区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探明5岁以下儿童死亡特征,为卫生管理部门有效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死亡数据来自于松江区户籍人口的死因报告数据,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统计与上报,所有资料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可靠。
1.2 方法 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
对2009-2013年的松江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分年龄段进行死因分析。
2 结果
2.1 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段死亡情况
2009-2012年,松江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3.07‰~4.54‰之间波动,呈现平稳趋势,2013年略有下降,为1.78%(见表1)。
新生儿死亡率则有逐年略微下降的趋势。
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死亡为主,婴儿死亡以新生儿死亡为主。
历年婴儿死亡除2010年外占5岁以下
儿童死亡比重均超过68%,最高达92.31%(见表2)。
2.2 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2009-2013年,新生儿期主要死亡原因为其他先天异常,占46.43%,其他围生期疾病为第二位,占32.14%。
与新生儿期死亡相同,婴儿期主要死亡原因为其他先天异常,占41.30%,其他围生期疾病为第二位,占21.74%。
在1-4岁儿童死亡中,前2位死因依次为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分别占34.78%和17.39%。
(见表3)
3 讨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儿童生存状况的主要指标,随着我区经济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儿童死亡监测工作的不断完善,近5年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平稳趋势,在3.07‰~4.54‰之间波动,2013年略有下降,为1.78%。
远低于卫计委发布2013年的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12‰。
说明近年来我区对降低儿童死亡率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
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死亡为主,其中婴儿死亡又以新生儿死亡为主。
从死因顺位可见,新生儿期(28d以内)儿童主要死亡原因为先天异常和围生期疾病。
婴儿期(1岁以内)的死因大体与新生儿期相同。
婴儿机体状态不稳定,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使围生期疾病及先天异常成为威胁婴儿健康的二大主因。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孕期保健与儿童保健的力度,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做到早期处理治疗胎儿和新生儿的先天异常,总体改善母亲的营养和健康状况,降低本区围生期疾病以及先天异常疾病的发生。
在1-4岁儿童死亡中,前2位死因依次为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分别占34.78%和17.39%。
此期儿童不具备成熟的认知能力,监护不当易发生意外[2]。
建议政
府以及相关部门重视本区儿童的监护工作,增设专业托幼机构或者暑期活动机构,避免儿童因监护不当造成意外死亡,有效降低全区5岁以内儿童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季成叶,刘宝林.儿童少年卫生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1.
[2]王虹,刘一心,林艳,等.深圳市0~6岁儿童伤害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