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门”制式简介

合集下载

古建筑装饰构件——门窗样式及装饰

古建筑装饰构件——门窗样式及装饰

古建筑装饰构件——门窗样式及装饰展开全文门,供人出入建筑;窗,用于室内,通气和采光。

两千多年以前的老子在他所著的《道德经》里说:“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之用”。

户即门,牖即窗。

在中国,两千年前的地面建筑没有留存下来,但我们从汉代地下墓室中出土的明器上可以看到当时的建筑形象,在这些不大的建筑模型上给我们提供了门、窗的式样;在窗上已经有用木条组成的直条、交叉、斜方等形式的窗格。

佛殿上可以见到板门和直棂窗。

在没有玻璃用在建筑上之前,只能用纸或绸、纱之类的织品贴糊在这些密集的直棂和方格上以避风雨和防寒暑。

宋朝廷颁行的《营造法式》是一部官定的有关建筑设计与施工的专著,在这部著作里专门列举了各种窗的式样、做法并附有图样。

从这些记载和建筑实例中可以见到,当时的门窗不仅有了多种样式,而且还有了装饰,门窗上出现了用木棂条组成的各式花纹。

明、清两朝的建筑留存至今的数量大,类型多,它们给今人展示了当时门窗的大量实例。

以明、清时期木门窗为例,向人们展示并阐述古建筑门窗结构与样式。

门窗分类(1) 板门类: 包括实榻门、攒边门、撒带门、屏门等。

(2) 隔扇类: 包括隔扇、帘架、风门、碧纱厨等。

(3) 窗类: 包括槛窗、支摘窗、牖窗、什锦窗、横陂及棚子窗等。

(4) 花罩类:包括室内各种炕罩、花罩、几腿罩、栏杆罩、圆光單、八角罩以及室外花罩等。

门槛、框分类中国古建筑的门窗都是安装在槛框里面的。

槛框是古建门窗外框的总称,它的形式和作用,与现代建筑木制门窗的口框相类似。

在古建筑装修槛框中,处于水平位置的构件为槛,处于垂直位置的构件为框。

槛依位置不同,又分为上槛、中槛、下槛,下槛是紧贴地面的横槛,是安装大门、隔扇的重要构件。

槛框当中,垂直安装的构件为框,其中,紧贴柱子安装的框叫做抱框,位于中槛与上槛之间的抱框叫短抱框,抱框的厚同槛;在门框与抱框之间,安装两根短横槛,称为“腰枋”,它的作用在于稳定门框。

门框与抱框的空隙部分称为余塞,余塞部分安装木板,称为余塞板。

中国古建筑大门

中国古建筑大门

中国古建筑大门中国古代建筑可以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大门更是这一瑰宝的璀璨明珠。

中国古建筑大门的设计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又承载了对外界展示自己独特风貌的愿望。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大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迁,从最初的城门到后来的宫殿、寺庙大门,都在形式和象征意义上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迈进古代中国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门楼。

门楼作为古代建筑大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用于宫殿、寺庙等庄严场所的门式结构。

它通常由两个高大的石柱支撑,上面横跨着一块巨大的横梁。

门楼的设计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标志之一,体现了中国人重视礼仪和权威的观念。

无论是皇宫还是寺庙,门楼都经过反复斟酌和精心设计,以展示建筑的威严和庄重。

除了形式上的庄严和肃穆,中国古建筑大门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们常常与崇高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相联系。

例如,在许多古代寺庙的大门上,常常镶嵌着精美的石雕,这些雕刻常常描绘佛教经典中的故事和传奇人物,以弘扬佛教教义和启迪众生。

这些雕刻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对人们精神追求和人生哲学的传达。

通过进入这样一个大门,人们可以沉浸在宗教氛围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寄托。

中国古代建筑大门还常常与天文地理学和环境气候相关联。

例如,古代宫殿的大门,往往面向阳光最充足的南方。

这是因为南方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可以给大门所代表的宫殿带来充沛的阳光和积极向上的能量。

而北方则常被用作防御的方向,常常设置防御性的雕刻和装饰来警示外敌。

这种充分考虑到建筑环境的设计,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在建筑之中融入自然和谐的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建筑大门还反映了中国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在古代,门扉上常常雕刻有著名文人墨客的字号和诗句,以表达他们对功名和荣耀的渴望。

这种形式在门内也是如此,许多宫殿、府邸的大门内壁上常常分布着对折扇、字画等陈设,以供来访者品评、振奋心神。

这展示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修养和自信心态,也是对来人的尊崇和礼遇。

古代房门结构

古代房门结构

古代房门结构1、门框门框是由左右两根框柱加上面一根平枋组成一个框架,固定在房屋的柱子之间或者墙洞之间,主要做安置门扇之用。

这样一来门扇的宽度自然要小于大门门柱之间的宽度。

门框的增加则又必须要同时增加许多门类构件,所以大门的结构看起来貌似非常简单,实际上也有很多细部的装饰与讲究。

门框有木门框和石门框之分,木门框一般安在木制墙壁上或两边砖、土墙围合形成的门头房上,而石门框是安在较厚实的砖、土墙上。

2、门头门框上最初还有简单的两面坡屋顶,用来遮阳挡雨,这个门上的小屋顶称为“门头”。

门头不但具有功能上的作用,也有装饰作用,它使大门显得更为气派。

后来,门头的实用功能日益消退,逐渐演变为一种罩在大门上单纯的装饰部分。

门头的精巧、门槛的高低,在无声陈述着这个民族曾经,对家庭关系是如此之重视。

3、门扇门扇是大门本身最重要的部分,古代最常见的是两扇,也有一扇或超过两扇的。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这种门扇都是用木板制成的。

就一般住宅而言,一扇门扇的宽度至少有半米,而对寺庙、宫殿等大型建筑而言,门扇能达到1米甚至1米以上。

大门取材坚固用料厚重,一般都是板门而不做隔扇门,具有更好的遮挡作用与防卫性能。

讲究的大门门板多施油漆,尤其是朱红漆最显示等级。

4、门枕为了承托门扇,往往在门下的下槛两端设置墩台,墩台上凿有小眼用以放置门轴。

这种承托门扇门轴的墩台,就叫作“门枕”。

粗壮的门轴带着巨大的门扇,整个重心都落在门枕石上,并围绕其旋转自如。

门枕以石质居多,又称“门枕石”。

门枕石一般分为内外两部分,即一部分在门扇内,一部分在门扇外。

门枕石露在门外的部分多雕饰,也就是古人常说的“门当”。

外形优美,图案讲究,为匠人们留下了充分展示其技艺的空间。

5、门簪门簪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大门构件,安在街门的中槛之上,有用两个或四个的,如大木的销钉将连楹结合在门框上,形式有圆形,六分形,但多用六方形,长按中槛厚一份,连楹厚一份半,再加本身径的四分之五即长,径按中槛高的五分之四或按门口宽的九分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门

中国古代建筑-门

中国古代建筑-门门门是居住的室内与外界的出⼊⼝,有房屋建筑就得有门,它是居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门⼜被称为“门⾯"、“门脸”,这说明了⼈们对于门的关注和看重,同时也表明,门的作⽤绝不仅仅在于供⼈出⼊。

它还具有防卫的作⽤,是⼀种安全设施。

掩上门,外⼈⽆法窥视室内;插上门,则能控制出⼊,保障居所的安全。

门的另⼀种作⽤是界定空间。

门内是内部空间,门外则是外部空间,以门为连接点,内外空间清晰明了。

这在中国古典建筑中表现得最为精彩。

中国的古典建筑采⽤的是平⾯上横向展开的群体空间组织⽅式,由单体建筑组成院落,由院落组成建筑群,建筑群组成街坊,进⽽形成⼀个完整的城市。

在如此众多的建筑中,起界定与连接作⽤的就是门。

房门、院门、坊门、城门等。

中国的门可以分属两⼤系统,⼀是划分区域的门,⼀是作为建筑物⾃⾝的⼀个组成部分的门。

划分区域的门多以单体建筑的形式出现,包括城门、台门、屋字式⼤门、门楼、垂花门、牌坊门等。

⽽建筑⾃⾝的门则是建筑的⼀个构件,如实榻门、棋盘门、屏门、隔扇门等。

门的建筑造型和数量都会关系到尊卑等级,所以,门在古代都是按⼀定的礼仪制度来设置的,因此,门在中国古代社会还是⾝份和地位的象征,甚⾄于门上的装饰,都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等级。

具体说来,门的种类很多,有⼤门、⼆门、院门、垂花门、棂星门、牌坊门、砖券门、城门、阙门等,其中有因处在建筑的不同位置⽽命名的,也有因建筑本⾝⽽得名的,也有独⽴的门。

⼤门“⼤门”是建筑物的主要出⼊⼝,安装在院墙门洞或⼤型建筑的门楼之下。

⼤门取材坚固,⽤料厚重,⼀般都是板门⽽不做隔扇门,也就是说门板为实板⽽不通透,具有更好地遮挡作⽤与防卫性能。

门板可以⽤⽊料,也可以⽤铁类材料,或是⽊料包铁、包铜,甚⾄是贴⾦等。

为了固定⼤门的门扇,在门扇与门柱之间还要加装门框,这样⼀来门扇的宽度⾃然要⼩于⼤门柱之间的宽度。

门框的增加⼜必须要同时增加许多门类构件,所以⼤门看起来⾮常简单,实际上也有很多细部的装饰与讲究。

古建中各类门窗样式汇总,建议收藏!

古建中各类门窗样式汇总,建议收藏!

古建中各类门窗样式汇总,建议收藏!中国的传统建筑是由多部分组合而构成的,包括建筑主体、院落环境、景观绿化……而同样一个建筑主体也是由多部分组合而构成的,木装修就是其中的构成之一。

什么是木装修呢?木装修包括门窗、天花、花罩等各式为建筑主体配套的功能性构件。

在这些装修类别里,最基础的就是门窗。

试想一下!没有门窗的房子如何遮风挡雨?如何保暖挡寒?如何防贼拒盗?今天本篇就介绍:传统建筑中的门窗。

起源、发展、演变在我国大陆地区目前有实物留存、年代最早的建筑就是唐代的南禅寺,唐代以前的建筑只是在出土的石刻像及陶器刻像上有所展现,而石刻像和陶器刻像中的门窗也能说明建筑与装修的一体性、密不可分性,所以说木装修的起源年代与传统木构房屋的起源年代应该是大致相当的。

东汉陶器、石刻像中的门窗东汉陶器、石刻像中的装修门窗唐直棂窗直棂窗(破子棂窗)辽宋金元双腰串(四抹隔扇)辽、宋、金、元木装修:双腰串(四抹隔扇)辽、宋、金、元木装修:单腰串(三抹隔扇)明、清:门窗明、清木装修:带帘架隔扇明、清木装修:大门明、清木装修:隔扇明、清木装修:槛窗明、清木装修:支摘窗门、窗种类和名称大门类包括:实榻大门、攒边门、撒带门、屏门等。

实榻大门攒边门撒带门屏门隔扇、风门类包括:内、外檐隔扇、帘架、风门、罗汉门(圜门)等。

带帘架隔扇风门罗汉门(圜门)槛窗、支摘窗类包括:槛窗、横披窗、支摘窗、罗汉窗窗、牖窗、什锦花窗等。

槛窗横披窗支摘窗罗汉窗(圜窗)牖窗什锦花窗门窗中各式各样的棂心图案直棂纹正方格(正搭正交、豆腐块)斜方格(正搭斜交)菱形格(斜搭斜交)码三箭龟背锦拐子回纹花边竹纹花边龟背笔管拐子锦双笔管纹万字纹嵌花板卧蚕(握拳)打围步步锦龟背、套方如意锦如意灯笼锦人字纹轱辘钱龟背套方、龟背如意纹(有残)如意灯笼锦井字方格锦菱形格子锦扇面万字锦盘长纹如意套方锦圆光四(是)蝠(福)纹套方拐子锦嵌花纹(有残)套方万字锦套方拐子锦龟背锦嵌花纹套方龟背拐子锦冰裂纹双交四椀毬纹双交四椀菱花纹三交六椀菱花纹三交六椀纹四交八椀纹六交十二椀纹门窗是一个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极大地完善了建筑的使用和居住功能,又通过式样妆点出美感,彰显出等级,让房屋得以名副其实!来源:汤崇平《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木装修、榫卯、木材》。

中国传统古建大门制式

中国传统古建大门制式
俯视图 金柱大门 王府大门
前檐柱
广亮大门
蛮子门的名称来源虽无确据可
考,但有一种说法是说这些商户多
来自南方,也是他们把这种南方民 居的特色带到北方来,而北方人多
蛮子门
如意门
称他们为“南蛮子”,因此建的宅
门也称为“蛮子门”。
墙垣门
如意门
如意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等 级最低的,但也是使用广泛的, 大部分百姓人家的院门均采用 这种形制。
↓(内) 一字影壁
(外)↑
反八字影壁
古 建 宅 门 主 要 部 件
第 二 部 分
下槛和门枕
下槛是紧贴于地面的横木,也叫“门限”。
而门枕是下槛两侧安装及稳固门扉转轴的一个 功能构件,因最初常雕成枕头的形状而得名。 现在的门枕多雕成 抱鼓石,外形优美, 图案讲究,具有很 高的艺术效果。
抱鼓石
门枕
下槛
派。按等级分有五间三启门 和三间一启门两种。 五间三启门
广亮大门
金柱大门
蛮子门
如意门
墙垣门 三间一启门
广亮大门
广亮大门的房梁暴露在 外,因此又称“广梁大门”, 等级上仅次于王府大门,高于
王府大门
金柱大门,是具有相当品级的
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
广亮大门
金柱大门
蛮子门
如意门
墙垣门
广亮大门
广亮大门为五檩中柱式, 门扉立于两根中柱之间,前檐 枋檩装饰苏式彩绘,下有雀替, 门由抱框、余塞、走马板、抱 鼓石、板门等组成。
中槛和门簪
中槛作为大门上端的 框架,横跨两根门柱,也 叫挂空槛。横披则安装在 中槛之上,讲究的还要在 上面绘制图案。
门簪安在街门的中槛之上, 用两个或四个,如大木的销钉结合 在门框上,多用六方形,正面或雕 刻,或描绘,饰以花纹图案,也可 写“吉祥如意”或“天下太平”等 文字保佑家宅平安。

建筑入口大门造型设计思路

建筑入口大门造型设计思路

建筑入口大门造型设计思路摘要:一个建筑的入口大门是它的点睛之处,大门的设计对于建筑设计具有决定性作用。

本文通过总结中国与西方传统建筑中大门的造型手法,从传统中吸取经验,结合现代的建筑设计理念,归纳大门的设计原则,探讨入口大门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传统建筑,住宅门,入口大门,造型1、传统建筑入口大门造型传统建筑的体量有大小之分,大门的体量也如此。

从平面上来看,水平独立式与嵌入式大门入口不外乎平入式、凹凸入式、斜入式这几种。

不同地方的建筑材料、技艺以及审美观,使得入口大门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艺术任务,也赋予其独特的造型效果。

1.1 中国传统建筑(1)按造型分,中国传统建筑屋宇式大门可分为门楣式、门罩式、屏门式、门闼式、门楼式等形式。

[l]样式各不相同,代表不同的地域文化,都是匠师们勤劳智慧、因地制宜的产物。

门楣式最为简单,在门顶墙面上嵌横楣,刻铭文,外立面平整素雅。

门罩式则将门与雨篷结合,在门上部做门罩,构件突出,顶盖覆瓦,以凹凸的手法营造空间感,有中国古儒的感觉。

屏门式是木质门顶配以镂空花格栅,具有浓郁的苏式中国风。

门楼式大门造型复杂,常是重点刻画而出的结果。

(2)装饰细部方面,以门钹、铺首、门钉、图案花纹等代表了中国古代的装饰审美追求。

1.2 外国传统建筑(1)从建筑艺术讲,西方建筑突出强调入口的方法包括对于围墙、前廊、雨篷、门楼、门道等建筑符号的加入。

[l]从希腊罗马埃及的淳朴到文艺复兴和洛可可的浪漫,几种风格都用自己独特的样式诠释了纷繁的装饰价值观。

(2)装饰细部方面,西方建筑多用石,外立面造型则离不开各种风格柱式、以及柱廊,拱券、券柱,雕刻等西方特色元素的装饰。

2、中国传统建筑大门制式礼制的规范着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

等级思想和制度在建筑的体量、用料、色彩中无处不在。

门处于建筑最显赫的位置,其造型也受制于森严的门第观念。

2.1 门制住宅大门应主人身份等级而建,不得僭越。

如清四合院大门就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和如意门。

中国古建筑中的“门”,由哪些构件组成?

中国古建筑中的“门”,由哪些构件组成?

中国古建筑中的“门”,由哪些构件组成?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门是一户人家的吐纳之所,是中国传统古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门是古代社会地位和官级品阶的象征,门的形制也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一座座老宅的门户,彰显着古建筑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我们古代工匠师傅的智慧。

本期,我们要来了解的是古建筑大门的构件,一般由门框、门头、门扇、门簪、门墩、门环、门钉等组成。

门框门框是由左右两根框柱加上面一根平枋组成一个框架,固定在房屋的柱子之间或者墙洞之间,主要做安置门扇之用。

这样一来门扇的宽度自然要小于大门门柱之间的宽度。

门框的增加则又必须要同时增加许多门类构件,所以大门的结构看起来貌似非常简单,实际上也有很多细部的装饰与讲究。

门框有木门框和石门框之分,木门框一般安在木制墙壁上或两边砖、土墙围合形成的门头房上,而石门框是安在较厚实的砖、土墙上。

门头门框上最初还有简单的两面坡屋顶,用来遮阳挡雨,这个门上的小屋顶称为“门头”。

门头不但具有功能上的作用,也有装饰作用,它使大门显得更为气派。

后来,门头的实用功能日益消退,逐渐演变为一种罩在大门上单纯的装饰部分。

门头的精巧、门槛的高低,在无声陈述着这个民族曾经,对家庭关系是如此之重视。

门扇门扇是大门本身最重要的部分,古代最常见的是两扇,也有一扇或超过两扇的。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这种门扇都是用木板制成的。

就一般住宅而言,一扇门扇的宽度至少有半米,而对寺庙、宫殿等大型建筑而言,门扇能达到1米甚至1米以上。

大门取材坚固用料厚重,一般都是板门而不做隔扇门,具有更好的遮挡作用与防卫性能。

讲究的大门门板多施油漆,尤其是朱红漆最显示等级。

门枕为了承托门扇,往往在门下的下槛两端设置墩台,墩台上凿有小眼用以放置门轴。

这种承托门扇门轴的墩台,就叫作“门枕”。

粗壮的门轴带着巨大的门扇,整个重心都落在门枕石上,并围绕其旋转自如。

门枕以石质居多,又称“门枕石”。

门枕石一般分为内外两部分,即一部分在门扇内,一部分在门扇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建筑“门”制式简介
一、门的结构
介绍门本身的结构和形态
1.门扇
常见宫廷王府大门通常为“板门”结构,宽度大多超过1m,由于过宽需要若干门板拼接,常见做法是后面加上横条木方,再用门钉将门板和横条连接,为了美观,门钉头做的大而光滑,数量有9排9列(皇家),9排7列(亲王),9排5列(郡王)。

宽度较大的门扇还在门上下两头包铁皮加强,俗称“看叶”。

门扇开合需要把手,来人需要叩门,于是在门上安装了叩环和门锁镣,俗称“铺首”或“门钹”,后期铺首演变成兽头,原形是螺蛳;
门的颜色依据明史记载:亲王为红门金钉铜门环9排7列;公主府用绿门金钉铜环9排5列;公侯门用金漆的兽面锡门环;一二品为绿门兽面锡门环;三到五品为黑门锡环;六至九品为黑门铁环
2.门框
门框由左右两个框柱,上面一根平枋组成的框架固定。

固定上门轴的是一条叫“连楹”的横木,两端开圆孔承受门轴,连楹则依靠叫“门簪”的木栓固定在门框上面的“上槛”上,门簪视门扇大小决定用两只或四只,露出的正面多美化成花型。

门下轴的固定与上轴不同的是,固定件除了要固定门轴外还要承受门扇的重量,因此一般多为石料制作,取名“门枕石”,门枕石左右两块,朝向门框的内侧,刻出竖向凹槽用来安放门槛,门槛内侧的门枕石由于一般看不见,基本不做装饰,外侧则不同,是整个门的装饰重点,例如石头狮子,抱鼓石等样子,所谓门墩一般就是指这部分。

3.门斗
门斗指门框上面增加的一段框架,也称“走马板”,“字板”,用来写字放匾的
二、城门,王府门规制
《周礼,冬宫考工记第六》:城分天子、诸侯、卿大夫三制,王城高9丈,诸侯高7丈,卿大夫城高5丈
《唐,营缮令》:都城每城门开三洞,大州城正门开两洞,县城只开一洞;帝王宫殿可用有鸱尾的庑殿屋顶①,五品以上官吏住宅正堂宽度不得超过五间②,用歇山顶;六品以下官吏至平民住宅正堂宽度不得超过三间,只可用悬山屋顶
《明会典》:公侯,前厅七间或五间,中厅七间,后堂七间;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

《大清会典》:亲王府门厅为五间房,可开启中央三间,房顶可覆绿色琉璃,屋脊可安吻兽,门钉用9行7列;郡王府大门三间,可开启一间,门钉9行5列。

二品以上官员正房只能立望兽。

①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分别代表由高到底的屋顶制式,还有一种攒尖,一般用于独立亭式建
筑,例如天坛。

②“间”指房屋宽度,两柱之间算一“间”;“架”指房屋进深。

三、四合院民居结构
1.普通民居,以四合院为例:
如图:
一个标准四合院,进门先到前院,前院南面是一排俗称“倒座”的客房和男扑人住房;七间的格局,尽东头儿的一间是大门洞儿,大门西边的一间是门房儿,房门开在大门洞的西山墙。

尽西头儿的一间做车房或是做旁门。

前院东西各有鹿顶一间或两间。

鹿顶的房子比厢房稍小一些,用做厨房或是仆人们住。

前院北面中央设置垂花门,进门来到正院(内院);
院内坐北朝南是正房,如果是五间的格局,正房三间,带左右两个耳房,耳房是单开门,所谓“三正两耳”,为一家之主起居;如果是七间格局,在正房和耳房之间,有两个与正房相通的(在山墙开门)套间儿;一般而言正房西侧为书房,书案靠南墙摆,书房西墙是条案,书柜,花几,罗汉床(自南向北顺序)。

正房中间一间的布局一般为起居会客室,上悬匾,下面是大条案,方桌,太师椅;东侧一般为卧房。

庞大的卧榻占据了一半空间。

它是一座屋中之屋,有着自己的天花板、四柱和板壁。

低垂的帐幔则构成了柔软的副门。

贴身丫鬟一般睡在床前的木垫上。

在男主人上床之前,这木垫就是台阶,贴身丫鬟的使命是管匙、掌灯、进茶、侍尿、伺候主人跟妻妾做爱。

两边厢房是儿女下辈的住房,各三间,厢房和耳房之间,有个过道儿,可以通后院。

大四合院的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

有的花墙子在垂花门两旁,镶上两三个漏窗。

正院后面还有一排后罩房,是女仆住房和厨房、厕所,杂物间。

全套房子,讲究的是磨砖对缝,黄松木架,风火双檐,院子里不能种松柏树和杨树,因为那是阴宅种的树木。

屋里是方砖地,窗明几净。

除倒座、耳房、车房外,都是上支下摘的窗户。

所谓“上支、下摘”就是上边的是两扇糊着高丽纸的窗户,外边的一扇,可以用两根细
铁棍儿支起来。

夏天,里面的那扇窗户,换上冷布用以通风。

到了冬天,外边的那一扇就不支了,挡风避寒。

下边的一扇窗户,是整扇儿的大玻璃。

外边另有一扇护窗板,晚上把它挂上,早晨再摘下来。

还有一种小四合院,这种四合院布局简单,一般是北房(也叫正房)三间,屋里有隔断,分成一明两暗或是两暗一明。

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也叫倒座)三间,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

也有的小四合院是棋盘心的,或是仰瓦灰梗儿的。

一家子两三辈儿人,住个小四合院,独门独院,非常合适。

家长住正房(上房、上屋),晚辈住厢房,南房作客厅后书房。

院子里有砖铺的十字甬路,通到东西南北房搭理屋门,屋门前都有台阶儿。

街门都是东南方,很少在正南方开门,因为庙门都是立在南方的正中,全是清水脊的门楼儿,两扇对着关的街门,各有一个小铁环儿,用它敲门使。

2.广亮大门
除了诸王外,京城还有大
批官吏住宅,从一品到七品,
这类贵族住宅大多采用所谓
“广亮大门”形制。

既面广一
间的房屋,屋顶为五檩四架椽
的硬山作法;门扇安在脊檩之
下,门板两扇,在门簪、门枕
石部分都有雕画,两侧面墙都
是磨砖对缝,四周加上花边,
墙头墀头③上也有砖雕装饰。

虽然不如王府大门气派,但也
是独立一间房屋做门,也称的
上是颇有身份的人家的大门。

③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

称为墀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