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1.02.08•【文号】自然资办发〔2021〕21号•【施行日期】2021.02.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为切实履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职责,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工作,部制定了《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1年2月8日附件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为加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工作,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按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20〕15号)和《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19〕170号)要求,做好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编制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在中央一级的立体化统一管理,形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张底版、一套数据,保障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良好运行,服务部“两统一”职责履行,也满足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和社会公众对自然资源基础数据的需要。

同时,推动地方各级数据库建设,支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横向联通、纵向贯通,满足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政府机构与公众的迫切需求。

(二)建设任务1.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库与集成基于全国统一的三维空间框架,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模型,准确表达地上、地表、地下各类自然资源空间关系及属性信息;组织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的整合、集成与建库,形成物理分散、逻辑一致、动态更新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及时掌握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及变化情况,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各项管理的业务需求。

空间地理信息处的职责

空间地理信息处的职责

空间地理信息处的职责
空间地理信息处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制定政策标准:负责研究和提出地理空间信息整合共享的政策措施和标准规范。

2. 信息库建设与运行:承担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的建设与运行的具体工作。

3. 提供信息服务:为国家及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地理空间信息产品及相关服务。

4. 指导地方信息库建设:指导地方开展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的建设与应用服务。

5. 国土空间规划:执行国家、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协调相关部门组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并监督实施。

6. 审核报批工作:承担报国务院、自治区、自治州人民政府审批的各县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审核和报批工作。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doc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doc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标准XB/T 2008 ——————————————————————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编制说明****-**-**发布****-**-**实施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办公室发布一、任务来源和意义整合改造现有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是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的核心任务,而相关标准研制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改造的基础。

针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和应用需求,在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中,需采用面向实体的构模方法,以地理要素为数据的构成单元,反映和描述客观世界中独立存在的“地理实体”,从而实现对象化逻辑表达。

为保证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全面展开,在现有国际、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基础上,面向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实际需求,编制《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为信息库整合过程提供可操作的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规则,并给出实体代码,对于指导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依据本标准编制过程既考虑了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也考虑了未来地理框架要素的应用需求。

在现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范,特别是在统一公用的要素实体代码规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的规则,并规定了对要素实体编码进行一致性测试的方法、程序。

因此本标准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同一性。

引用或参照的相关标准包括: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内容ISO 19101 地理信息参考模型GB/T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0114-2003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7027 -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 917-2000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GB/T 917-2009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 2659-20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JT/T 307.1-1997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省干线公路代码TB1945-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50000 数据库建库工程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50000 数据库建库工程暂行规定《河流、湖泊与水库名称编码原则》三、制定过程1.1收集分析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起草组在工作初期,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可以进行对象化的实体类型,并对说明和描述相关实体编码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国内外标准和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结合信息库建设的应用需求,在已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地理框架要素的实体编码规则的编写,并给出了道路、铁路、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实体代码。

五大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五大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五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现状1、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该库是四大基础数据库中建设难度最低的,因为其中的信息收集相对容易,不涉及过多的部门利益分配等敏感问题。

目前该库已基本建成,但真正投入使用的省市并不多。

2012年5月31日,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数据整合改造合同验收和工程初步验收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开展建设的国家级信息库,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由11个部门和单位参加,水利部承担其中的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设。

该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于2007年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批复后正式实施,在水利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发改委项目办的指导下,在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成了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设施、土壤侵蚀、水能资源、农村水电、大型灌区等方面的8个专题信息库、90个专题信息产品、21个综合信息子库,完成了实用规范和管理办法的编制与试行工作,数据库管理系统已上线并稳定运行。

2、人口基础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库的主体包括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各部门业务系统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部门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人是任何社会中最基本的活动主体,现代社会中尤其强调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管理模式逐步向以人为本转变,人的基本信息在整个行政管理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劳动就业、税收征管、个人信用、社会保障、人口普查、婚姻家庭、计划生育、打击犯罪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无不与人口基础信息密切联系。

尽管我国的人口信息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它,对其作用认识不足,以至于人口信息系统分散,至今尚未建立覆盖全部人口、代码唯一的基础信息库。

更为重要的是,人口信息多头采集,各人口信息库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都不够,流动和死亡人口等信息采集困难,其应用也受到条块分割、互联不畅等问题的限制。

信息库 地理格网

信息库 地理格网
本标准由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山海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建 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莉、朱秀丽、曹五丰、陈子丹、苏山舞、曾澜、何建邦、黄坚、李浩川。
5 坐标系统
地理格网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执行 GB 22021—2008《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
6 地理格网的分级与编码
6.1 概述 地理格网划分为经纬坐标格网和直角坐标格网。格网层级由不同间隔的格网构成,层级间可实现信
息的合并或细分。经纬坐标格网面向大范围(全球或全国),适于较概略表示信息的分布和粗略定位的 应用;直角坐标格网面向较小范围(省区或城乡),适于较详尽信息的分布和相对精确定位的应用。附 录 A 给出了以上两类格网系统的应用示例。 6.2 经纬坐标格网 6.2.1 经纬坐标格网概述
地理格网采用经纬坐标格网(以经、纬网划分的格网)和高斯-克吕格投影直角坐标格网(以公里 网划分的格网)相结合的方式,这两类格网间具有较严密的数学关系,可相互转换。高斯-克吕格投影 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是我国系列比例尺地形图所采用的坐标系统,采用此坐标系统既可享用已有的大量基 础测绘成果,又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
GB 22021—2008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 GB/T 12409-2009 地理格网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格网 grid 由两组或多组曲线集所组成的网络,曲线集合中的曲线按某种算法相交。 注:曲线集把空间分割成格网单元。[ISO 19123:2005] 3.2 格网单元 grid cell 构成格网系统中某级格网的基本单位。 3.3 地理格网 geographic grid 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格网。 3.4 经纬坐标格网 geographical graticule 按一定经纬度间隔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格网。 3.5 直角坐标格网 rectangular grid 将地球表面区域按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按一定的纵横坐标间距和统一的坐标原点对地表区域进 行划分而构成的格网。 3.6 格网编码 grid encoding 按照一定规则,赋予格网单元惟一标识代码的过程。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文化活动(7张)测绘精神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独有的文化内涵,是测绘人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中践行的行 为准则,提炼的精神成果。
爱岗敬业:古人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地理信息事业,对自己的岗位勤奋有 加,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
精益求精: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工作中的一点点差错都会给国家和集体带来重 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在业务上求精,要科学严谨,求实求精,保障质量、尽善尽美。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组织体系
设备资源 合作交流
根据2016年11月信息中心官显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心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事业单位,编制 150人。
年龄结构:截至2015年底,中心现有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中35岁以下的为52人,占总数的38%,36岁至45岁 之间的为37人,占总数的27%,46岁至54岁之间的为44人,占总数的32%。
内设机构(18个):办公室(保卫处)、人事处(党委办公室)、计划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科技与 国际合作处(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中国办公室)、业务处(应急服务办公室、国家大地图集办公室)、标准 质量处(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ISO/TC 211国内技术归口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处、络技术 部、总工程师、信息服务部、档案资料部、境界测绘处、数据库部(1:5万数据库更新项目办公室)、遥感与航 空摄影处(927工程部)、大地测量部(加挂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络工程项目办公室)、天地 图工作部、地理国情监测部、地理信息分析部
1995年12月28日,全国测绘资料信息中心和中国测绘工程规划设计中心合并成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可向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多比例尺模拟和数字地图、国家天文大地、GPS、重力、 大地水准面等多精度空间基准成果、多分辨率航空和卫星遥感影像资料、测绘成果档案等服务。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方案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方案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概要设计方案2019年9月文档信息版本记录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5)1.1项目名称 (5)1.2项目背景 (5)1.3建设目标 (6)1.4建设内容 (7)1.4.1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软件设计 (7)1.4.2 数据服务建设 (7)1.4.3基础应用服务建设 (8)1.4.4专题应用服务建设 (8)1.4.5数据增量动态维护更新和多版本管理服务建设 (9)1.4.6平台运维管理建设 (9)1.4.7县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管理和汇交功能建设 (9)1.4.8 成平台的安装部署与培训 (10)第二章需求分析 (11)2.1功能需求 (11)2.1.1数据资源服务需求 (11)2.1.2基础应用服务需求 (11)2.1.3专题应用服务需求 (11)2.1.4数据增量动态维护更新和多版本管理服务需求 (11)2.1.6平台运维管理需求 (12)2.1.5县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管理和汇交需求 (12)2.2非功能需求 (12)2.2.1 应用需求 (13)2.2.2性能需求 (13)2.2.3安全需求 (13)第三章概要设计 (15)3.1总体设计 (15)3.1.1设计原则 (15)3.1.2总体框架设计 (16)3.1.3 技术框架设计 (17)3.1.4服务框架设计 (19)3.3数据资源服务设计 (20)3.3.1建设思路 (20)3.3.2目录体系结构 (21)3.3.3 数据资源分类体系 (21)3.3.4 数据核心元数据 (23)3.4基础应用服务设计 (24)3.4.1建设思路 (24)3.4.2 数据浏览服务 (25)3.4.3 数据查询服务 (25)3.4.4 空间分析服务 (25)3.4.5专题图制作服务 (25)3.5专题应用服务设计 (26)3.5.1建设思路 (26)3.5.2专题应用服务框架建设 (26)3.6.3支撑系统建设 (31)3.7数据增量动态维护更新和多版本管理 (32)3.7.1建设思路 (32)3.7.2数据增量更新 (32)3.7.3 多版本数据管理 (32)3.8平台运维管理 (32)3.8.1数据资源管理 (33)3.8.2服务管理 (34)3.8.3应用管理 (37)3.8.4系统管理 (41)3.9县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管理和汇交 (42)3.9.1建设思路 (42)第四章系统运行配置方案设计 (43)4.1网络、硬件平台设计 (43)4.1.1网络平台设计 (43)4.1.2服务器平台设计 (43)4.1.3备份、容灾设计 (44)4.1.4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设计 (44)4.2软件平台设计 (44)4.2.1操作系统软件 (44)4.2.2 GIS平台选型、部署及配置 (44)第五章系统实施计划 (46)5.1项目组织 (46)5.2项目计划 (47)5.2.1成果交付物 (47)5.2.2关键里程碑 (48)5.3项目关键节点控制办法 (48)5.4项目培训 (49)5.4.1培训体系 (49)5.4.2培训计划 (49)5.5工期、交货、竣工、验收方案 (50)5.5.1工期 (50)5.5.2交货、竣工 (51)5.5.3验收 (51)第一章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1.2项目背景国土空间信息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动能,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保障。

统筹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统筹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统筹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黄炎,屠龙海等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第2期按照原国土资源部、原国家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的统一部署和浙江省政府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总体要求,浙江省开展了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平台”)建设,统筹集成各类国土空间相关数据,为各类国土空间相关的规划、管理、决策、服务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有效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2018 年7 月,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平台被列入浙江省政府数字化转型首批21 个重大项目之一。

一、背景意义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要求,开展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推进全省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二是促进全省国土空间数据整合,实现空间信息共享的需要。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要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同、互联互通的自然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资源监管、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提供有效支撑。

《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加快实现全省空间信息资源归集与共享。

三是国土空间信息整合应用已有较好的基础。

省自然资源厅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以国土空间数据整合与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自然资源”。

通过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浙江省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群等建设与应用,具备了较好的空间数据基础。

二、任务目标通过国土空间基础数据整合与平台建设,统筹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空间性规划及基础数据,整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实现空间基础数据的归集与共享,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工作“底图”“底线”和“底板”,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奠定数据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
目录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 (1)
项目背景 (2)
解决方案 (3)
逻辑结构 (3)
体系结构 (4)
系统体系架构 (4)
主要特点 (5)
应用价值 (6)
项目背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以下简称“基础信息库”)项目的牵头单位。

项目参加部门和单位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总参谋部测绘局、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

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明确提出的国家电子政务四大基础信息库之一,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2年,项目建成后将为国家电子政务应用和社会公众提供长期、稳定、标准化的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产品及服务。

这对于建设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跨部门电子政务合作机制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2008年,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承担项目总集成任务。

解决方案
逻辑结构
基础信息库分布在1个主中心和11个分中心,采用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建设及运行服务模式。

专题信息产品库由11个分中心分布式建设和运行维护;综合信息库由数据主中心和11个分中心共同建设,各分中心分别建设相应综合信息子库,主中心汇集各分中心建设和维护的综合信息子库,构建综合信息汇集库,建设综合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综合信息产品库和综合信息定制产品库(应用系统)。

基础信息库通过交换系统实现数据主中心和各数据分中心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换、发布、访问和传输,在逻辑上形成统一的整体。

体系结构
基础信息库的总体架构按照分层设计的思想设计,将系统划分为五层,分别是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支撑平台层、应用服务层和访问层。

系统体系架构
1、基础设施层:提供了基础库中各个数据库和交换系统的运行环境,主要包括硬件和系统软件。

2、数据资源层:完成基础库中各类数据资源的组织和维护,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设计,并且根据数据资源的应用类型采用不同的存储、处理和访问策略。

3、支撑平台层:实现对公共服务和通用业务服务的归纳和封装,为应用系统提供支撑服务。

4、应用服务层: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对平台层提供的基础组件和服务进行编配,构建成为面向具体数据服务需求的更高层次的数据服务或者数据共享系统。

5、访问层:基础信息库需要一个支持多种访问方式的信息发布渠道,对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访问和交互渠道。

作为一个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企业服务总线(ESB)是总体架构的核心部分,贯穿于架构的数据资源层、支撑平台层、应用服务层和访问层,各层提供的服务都通过ESB进行统一的发布注册和监控管理,各层对其他层服务的调用都通过ESB进行发现、绑定和调用。

除几个主要层次外,还包括安全平台、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和项目标准体系等,这些系统或者平台构成保证基础库设计、开发和运行的保障体系,其中标准是基础库设计实施、运行管理的基线输入,安全平台是基础库实现信息安全管理和访问的基础结构,运行维护系统是基础库提供连续有效服务的基本保证。

主要特点
基础信息库是国家顶级电子政务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工程规模大,综合性强:工程的投资规模大;工程覆盖面广,涉及发改委等11个部门和单位;建设任务多,涉及建设一个主中心和11个分中心,包括办公环境建设、系统运行环境建设、以及专题信息库、专题信息产品库、综合信息库、综合信息产品库等建设内容。

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工程的基础性和公共性特点明显,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需采用许多专业技术,系统结构复杂;系统的技术要求都很高,需要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架构,整个技术架构尚需进行全面和认真的技术验证;信
息涉及到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的核心内容,需要建立高规格的安全体系。

项目建设周期长,任务复杂:基础信息库整个计划两年完成,建设周期长;项目重要程度、难度均大大高于一般的单部门、单系统的工程项目;多系统交叉并行,涉及多专业领域,各个任务单元间衔接难度大;多开发商协作,管理协调难度大。

应用价值
1、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增强国家对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进行宏观监管和动态监测、预测能力,提高国土安全科学决策水平的迫切需要
2、发挥我国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优势,盘活现有信息资源,提高我国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各部门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的需要
3、促进我国各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标准化,保障国家、地区、部门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统一、互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4、满足广大企业和社会用户对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需求,促进我国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高起点、低成本发展的需要
5、加强我国地理空间信息管理的需要通过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库项目的建设,将形成我国跨部门、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组织协调机制,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电子政务业务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