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D数据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将CAD绘图与GIS数据结合的实践指南

将CAD绘图与GIS数据结合的实践指南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用于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工具,而CAD(Computer-Aided Design)则是一种用于绘制和设计的软件。
将这两种工具结合使用,可以带来更精确和全面的地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效果。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将CAD绘图与GIS数据结合的实践指南。
首先,您需要了解CAD软件和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常见的CAD软件包括AutoCAD和SketchUp,而常见的GIS软件包括ArcGIS和QGIS。
熟悉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将有助于您更好地掌握CAD绘图和GIS数据处理。
一、CAD绘图中的GIS数据导入CAD绘图软件通常支持导入和处理矢量文件,如Shapefile和GeoJSON。
这些文件能够将地理空间数据以几何图形的形式呈现,如点、线和多边形。
您可以使用CAD软件将这些文件导入到您的绘图中,以便更好地定位和展示地理数据。
导入GIS数据至CAD软件的方法因软件而异,但一般来说,您可以通过菜单栏中的“导入”或“插入”选项来导入矢量文件。
选择正确的文件格式并按照软件的指示进行导入操作。
一旦成功导入,您将可以看到地理数据在CAD绘图中的位置和形状。
二、CAD绘图中的GIS数据编辑一旦将GIS数据导入到CAD绘图中,您可以对其进行编辑和修改。
例如,您可以调整点的位置和大小,连接线或多边形以创建边界或区域,或者更改符号和颜色以表示不同的属性。
CAD软件通常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命令,用于编辑绘图中的对象。
您可以使用这些工具来修改和处理GIS数据,使其更符合您的需求。
例如,您可以使用“移动”工具将点或线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使用“缩放”工具调整对象的大小,或使用“修改属性”功能更改属性值。
三、CAD绘图中的GIS数据分析GIS数据的优势之一是可以进行空间分析,以揭示地理空间信息之间的关系。
在CAD绘图中,您可以使用GIS数据进行一些基本的空间分析,以获取更多的地理数据见解。
CAD文件导到ARCGIS中的方法

CAD文件导到ARCGIS中的方法概述:将CAD文件导入到ARCGIS中是一种常见的操作,它可以帮助用户在ARCGIS中进行空间分析和地理数据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将CAD文件导入ARCGIS的方法,并提供详细步骤和示例。
步骤一:准备CAD文件和ARCGIS软件在开始导入CAD文件之前,确保你已经准备好了要导入的CAD文件以及安装了ARCGIS软件。
如果你还没有安装ARCGIS软件,可以从ESRI官方网站下载并安装最新版本。
步骤二:创建新的ARCGIS地理数据库在ARCGIS中导入CAD文件之前,需要先创建一个新的地理数据库。
地理数据库将用于存储导入的CAD数据。
打开ARCGIS软件,选择“文件”菜单,然后选择“新建”>“地理数据库”。
按照提示,选择数据库的名称和存储位置,并创建新的地理数据库。
步骤三:导入CAD文件到ARCGIS1. 打开ARCGIS软件,选择“文件”菜单,然后选择“导入”>“CAD文件”。
这将打开CAD文件导入向导。
2. 在CAD文件导入向导中,选择要导入的CAD文件。
可以通过浏览文件系统来选择文件,确保选择正确的文件类型(.dwg或.dxf)。
3. 在导入CAD文件之前,可以选择导入选项。
例如,你可以选择是否导入CAD文件中的属性数据,是否将CAD图层作为ARCGIS图层导入等。
4. 点击“下一步”继续。
5. 在下一步中,选择要导入的CAD图层。
可以选择导入所有图层,也可以选择只导入某些特定图层。
6. 点击“下一步”继续。
7. 在下一步中,选择导入的坐标系统。
可以选择与CAD文件相同的坐标系统,也可以选择ARCGIS中的其他坐标系统。
8. 点击“下一步”继续。
9. 在下一步中,选择导入的数据类型。
可以选择导入为点、线、面等不同的数据类型。
10. 点击“下一步”继续。
11. 在下一步中,选择导入的字段映射。
可以将CAD文件的属性字段映射到ARCGIS中的字段。
12. 点击“下一步”继续。
CAD数据到GIS数据线要素转换方法探讨

7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信 息 技 术地理信息数据是GIS应用系统的血液,GIS应用本身就体现为对地理数据的处理:数据采集、编辑、存储、管理、分析、查询、显示与制图。
本文介绍了如何实现竣工测量成果(CAD)向增量信息文件格式的转换。
1 转换前的数据处理(1)图形数据分层和编码。
由于地形图要素分层、分类及编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数据的录入、使用和交换,因此,必须依照地形图图式对地形图要素进行严密的科学划分,进行合适的分层,形成系统的分类与代码体系,以保证其采集、存储、检索、分析、输出及交换的一致、方便和高效。
分层是数字化成图系统中数据组织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按照地物实体类别分层,即以我国现行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的分类与代码》将地形实体分为九大类: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与土质,植被等,并对每一大类中所包含的地图实体做了详细的规定。
本次实验根据根据竣工测量的内容以及成果规范等实际情况,在现行的国家地形图要素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分。
(2)要素分类和编码。
要素的分类和编码是建立空间数据库的基础,它影响到系统内数据的组织、采集、存取、编辑和使用等方法,更影响到数据的转换和交换,因而可以称作是空间数据库的“生命线”。
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首先就体现在分类和编码方案上。
在本次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尤其是地形数据库的分类和编码(要素表的设计)工作中。
(3)线、多边形闭合性检验。
对于线状要素,在采集时一般采用重新数字化地物的定位中心线,并使其具有规定的代码和属性。
对于面状地物,如房屋、水体、公园、绿地等应该表示成一个闭合整体,面状区域中输入唯一的标识点,使其具有规定的代码和属性。
当不同地物有公共边时,重合部分要重新数字化,每次给出相应地物的代码和属性,重合部分严格的进行捕捉。
《GIS软件应用》课程标准

《GIS软件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GIS,并熟练掌握GIS软件的使用,加深对地理信息的认识和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方法,并了解各种软件的空间数据转换关系,了解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和空间数据的分层处理方法、空间数据的分析功能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GIS软件应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储存、处理、分析、地图制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勤于思考的工作习惯、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基本素质,并在教学中通过专题交流和知识拓展训练,逐步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分解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GIS的基本原理;(2)了解ArcGis产品体系及结构;(3)掌握空间数据的管理与编辑方法(4)掌握对空间数据可视化处理的方法(5)掌握空间数据的编辑方法(6)掌握空间数据的转换方法(7)掌握空间数据的基本处理(8)掌握软件的空间分析方法;2.能力目标(1)会安装GIS软件;(2)具备GIS数据库建立与维护能力(3)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能够自主收集、查阅专业技术资料(5)会进行CAD和GIS软件之间数据格式的转换;(6)会对矢量地图和栅格地图进行几何纠正和投影变换;(7)会对空间数据进行插值处理;(8)利用GIS软件制作地图符号库的能力;3.素质目标(1)具备实践动手能力;(2)具备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信息(行业规范)能力;(3)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备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5)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习惯、素质)和质量服务意识;(6)具有能够吃苦耐劳精神并服从管理;(7)具有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高职学生应当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
因而本课程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课程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
当今市场上GIS软件体系中,以ArcGis软件最为成熟和流行。
第5章 空间数据Geodatabase数据库创建

5.3.2 载入数据
数据的导入和数据的载入,虽然都是向数据库中添加 数据但是它们的方式是不同的。数据的导入是在数据库中本 身没有数据或没有数据框架(例如要素集等),将另外已有 的数据导入。而数据的载入是在数据库本身存在一定的数据 或数据框架,要将已有的数据添加进来。
5.4 进一步定义Geodatabase数据库
5.3.1 导入数据
借助相关工具可以将Shapefile、Coverage、INFO表和 dBASE表等格式的数据导入到Geodatabase中,导入后的数据 形成一个新的要素类。这个要素类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在 某个已有的要素集中,或形成一个新的要素集而存在其中。 如果这些要素本身具有投影坐标,导入的新要素将沿用这些 信息,否则需要进行定义,或者自动转换为新环境下的投影 坐标信息。 1.将Shapefile导入Geodatabase 2 .将Coverage导入Geodatabase 3 .其它数据导入Geodatabase 4 .直接复制数据导入Geodatabase
5.2.4 创建表
使用表设计器可以很便捷地在ArcCatalog中创建表。在 Geodatabase中,表可以存储非空间对象、空间对象和关系。 存储非空间对象的表称为对象类,它有一个表示子类的特殊 字段;存储空间对象的表称为特征类;存储关系的表称为关 系表。
5.3 向Geodatabase加载数据
5.4.7 创建关系类
现实世界中的对象与数据库中的对象通常存在特殊的 联系。在地理数据库中,这种联系称为关系。关系可以存 在于空间对象之间(要素类中的要素),非空间对象之间 (表中的行),或空间与非空间对象之间。在地理数据库 中,空间对象存储在要素类中,非空间对象存储在表中, 而关系存储在关系类中。一般来说,关系的相关度包括一 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
CAD绘制地理信息系统图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CAD绘制地理信息系统图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领域。
CAD软件是地理信息系统绘制与编辑的重要工具之一。
下面将介绍CAD绘制地理信息系统图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步骤一:准备工作在开始绘制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绘图所需的数据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首先,需要收集地理数据,例如地形图、地貌图、人文环境图等。
其次,需要获取目标地区的坐标系参数和投影方式,确保绘制的地理信息系统图与实际地理坐标一致。
步骤二:建立图纸框架打开CAD软件,首先建立一个合适比例尺的图纸。
根据数据的大小和绘图需求,选择合适的图纸尺寸和比例尺,设置好页面布局。
在绘制图纸框架时,应确定好图纸的边界、标题栏、图例和比例尺等元素,为后续绘制提供基础。
步骤三:导入地理数据将准备好的地理数据导入CAD软件中。
根据具体的需求,可以将各种地理数据以图层的形式导入,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可以包括点、线、面等要素,而栅格数据则是以像素为单位的格网数据。
导入后,可以对不同的图层进行设置和编辑,确保地理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步骤四:绘制地物要素根据导入的地理数据,可以开始绘制地物要素。
选择合适的绘制工具和编辑命令,在图纸上绘制各种地物要素,例如道路、河流、建筑物等。
在绘制时应保持准确性和规范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叠和错位。
步骤五:标注与注记完成地物要素的绘制后,需要进行标注与注记。
选择合适的标注工具,标注重要的地理要素,例如道路名称、建筑物编号等。
同时,在图纸的适当位置添加注记说明,便于阅读和理解地理系统图的内容。
步骤六:配色与渲染根据需求,可对绘制完成的地理信息系统图进行配色和渲染处理。
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使地图具有较好的可视性和效果。
同时,通过阴影、高程、色彩等手段,提升地图的表现力和呈现效果。
基于Autodesk Map3D土地勘测定界图库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Autodesk Map3D土地勘测定界图库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潘鹏飞;刘毅;王涛;李昊【摘要】针对目前勘测定界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不高这一问题,在Autodesk Map3D平台下进行土地勘测定界图库一体系统的开发.创建了勘界图库一体化的数据组织形式,建立了勘界图库一体化数据处理流程,搭建了勘测定界智能化处理平台,实现了勘测定界土地分类面积自动统计、权属要素自动符号化、图廓自动整饰以及勘界报告自动输出等.【期刊名称】《城市勘测》【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勘测定界;图库一体化;AutodeskMap3D;土地分类【作者】潘鹏飞;刘毅;王涛;李昊【作者单位】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22;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22;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22;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2土地勘测定界简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勘测定界数据处理的内容包括:土地分类面积的计算,勘测定界图的编绘,勘测定界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的生成,勘测定界报告的生成。
目前,勘测定界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较低,勘测定界图的编绘以及勘测定界报告的完成均主要采用手工方式进行。
这种作业模式效率低下,不仅增加了由于大量人工操作所可能产生的错误,而且各种土地分类面积的统计无法直观地在图形中反映出来,非常不利于勘界成果资料的利用、归档和管理。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在Autodesk Map3D平台下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勘测定界图库一体化的工艺流程,实现了勘测定界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Autodesk Map 3D是连接CAD和GIS的最强版本,它具有一个可以快速访问大型数据集的高性能引擎,有一个几乎无限制的双向数据连接数组,还为展示完成的地图以及设置地图样式提供了新方法。
地理数据库 (geodatabase) 概述

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 概述什么是地理数据库?在最基本的层面上,ArcGIS 地理数据库是存储在通用文件系统文件夹、Microsoft Access 数据库或多用户关系DBMS(如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PostgreSQL、Informix 或IBM DB2)中的各种类型地理数据集的集合。
地理数据库大小不一且拥有不同数量的用户,可以小到只是基于文件构建的小型单用户数据库,也可以大到成为可由许多用户访问的大型工作组、部门及企业地理数据库。
但地理数据库不只是数据集的集合;术语“地理数据库”在ArcGIS 中有多个含义:∙地理数据库是ArcGIS 的原生数据结构,并且是用于编辑和数据管理的主要数据格式。
当ArcGIS 使用多个地理信息系统(GIS) 文件格式的地理信息时,会使用地理数据库功能。
∙它是地理信息的物理存储,主要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或文件系统。
通过ArcGIS 或通过使用SQL 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访问和使用数据集集合的此物理实例。
∙地理数据库具有全面的信息模型,用于表示和管理地理信息。
此全面信息模型以一系列用于保存要素类、栅格数据集和属性的表的方式来实现。
此外,高级GIS 数据对象可添加以下内容:GIS 行为;用于管理空间完整性的规则;以及用于处理核心要素、栅格数据和属性的大量空间关系的工具。
∙地理数据库软件逻辑提供了ArcGIS 中使用的通用应用程序逻辑,用于访问和处理各种文件中以及各种格式的所有地理数据。
该逻辑支持处理地理数据库,包括处理shapefile、计算机辅助绘图(CAD) 文件、不规则三角网(TIN)、格网、CAD 数据、影像、地理标记语言(GML) 文件和大量其他GIS 数据源。
∙地理数据库具有用于管理GIS 数据工作流的事务模型。
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 的架构地理数据库存储模型以一系列简单但核心的关系数据库概念为基础,并利用了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CAD数据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引言计算机技术在测绘业的最早应用之一是在地图制图学中引入了机助制图技术,即cad(computer aided drafting)。
cad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和处理矢量图形的能力,目前已广泛地被应用在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之中。
随着相关学科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cad技术也逐步向gis技术方向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传统的测绘产业向地理信息产业转化。
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便捷的地图显示处理、地理信息查询和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1],在数字产品的管理与应用方面明显优于cad技术[2]。
以前的cad数据能否为gis所利用呢?找寻gis利用cad数据的有效途径无疑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cad与gis数据概述1.1cad与gis的区别1)gis是采集、存储、分析、查询、输出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对信息进行管理是这个系统的主要目的。
cad是对制图信息进行采集、综合、识别、存储、不同比例尺和不同投影之间的转换、编辑、输出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输出满足规范要求的图形为其最终目的。
2)gis是将空间图形实体抽象为点、线、面、注记4种类型。
以此来采集、存储、编辑和管理。
如围墙、陡坎、河流、道路等等在gis图中都是线型实体。
它们之间差别不是用图形符号来区分,而是以属性来区分。
cad图形中的图形元素种类很多,如点、线、多义线、圆、矩形、注记等等。
cad中的图形数据是矢量形式的,它不仅包含了由一组或多组的x、y、z坐标确定图形的几何位置和几何形状的可见的几何信息,还包含由数值或字符串表示线型的属性的不可见的非几何信息。
3)gis是个动态系统,存储的信息要求符合现状。
因此,空间信息也要求及时更新。
由于它是面向实体,实体图形只存储其主点主线,比较简单,所以修改比较方便。
cad图是以符号来存储,修改麻烦。
1.2数据转换的研究现状autocad具有极为强大的建模功能,能够精确、便捷地创建各种平面和三维图形,所以画地图首选autocad。
在autocad中画出的图形能生成的是.dxf和.dwg这两种格式的文件,可以被arcgis直接调用,但是在打开后只能分成“注释”、“点”、“线”、“面”4层,这样不能很好的区分地图里面的有用信息,例如:做一幅城市地图,要把建筑物和河流分开,在autocad中可以分成两层,一层叫“一般房屋”,一层叫“面状水系”。
如图1,当用arcmap打开后,这两层都合成到“面”这一层了,“一般房屋”和“面状水系”就只有靠注释和经验来分辨,这样会加长辨析的时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操作要求,如图2,在arcgis中的arcmap直接画地图没有在autocad中画的便捷,特别是在三维效果上面的体现更加没有autocad中表现的好。
根据上面的原因,我们不得不面临着在autocad中画图,通过转换成.shp格式的文件给arcgis调用。
2.geodatabase特点geodatabase是arcgis引入的一个全新的空间数据模型,是建立在dbms之上的统一的、智能化的空间数据库。
geodatabase中引入了地理空间要素的行为、规则和关系,当处理geodatabase中的要素时,对其基本的行为和必须满足的规则,我们无需通过程序编码;对其特殊的行为和规则,可以通过要素扩展进行客户化定义。
这些都是其他任何空间数据模型做不到的[3]。
采用geodatabase的优点如下:1)数据的输入和编辑更加简单,由于geodatabase使用的智能属性域验证技术,可以避免错误的、不合规则的数据的编辑,还允许多用户编辑同一区域的要素,并可协调出的冲突。
2)用户可以直观的处理数据模型。
geodatabase包含了与用户数据模型相对应的数据对象。
操作geodatabase的数据,用户可以针对他们感兴趣的现实对象进行操作,比如变压器、道路和湖泊等。
3)要素有丰富的关联环境,在geodatabase中使用拓扑关系,空间表达和一般关联,可以定义要素的特征和与其它要素关联的情况,当一个要素的属性和行为发生变化时,一个与之关联的要素将会自动发生变化。
4)多用户使用,geodatabase使用一种version(版本)技术来协调多用户geodatabase中的多用户同时编辑要素的行为。
这个技术在网络级应用中非常重要。
5)空间要素的几何特征得以精确描述[4],geodatabase定义了复杂的对象描述方式,可以使用折线,曲线,圆弧和贝赛尔等参数化曲线来表示要素。
3.cad数据入库与图幅提取的实现3.1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arccatalog用于组织和管理所有gis数据,是一个集成化的空间数据管理器。
使用arccatalog创建个人地理空间数据库和要素集。
图3-1 创建数据库和要素fig.3-1 creating personal geodatabase and feature dataset 3.2数据的转换arctoolbox是用于完成arcinfo所提供的诸如数据格式转换、叠加处理、叠加分析、缓冲区生成、缓冲区分析、地图转换和投影转换等空间数据处理等的集成化“工具箱”,arctoolbox以树形结构方式组织了120多个不同的空间数据处理工具,并且都是以菜单驱动的方式提供出来。
处理过程也容易理解和使用,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数据的转换包括cad与geodatabase,geodatabase与shapefile,shapefile与dxf之间的转换,下面介绍一下cad数据转换到geodatabase的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接口:数据入库主要使用ipropertyset、iworkspacename、ifeaturedatasetname、idatasetname、iname、ifeatureclass、ifields、ifieldchecker、igeometrydef和ifeaturedataconvert 等接口。
其中ipropertyset接口用于设置数据库连接属性;iworkspacename表示ipropertyset设置的数据库连接属性对应的工作区;ifeaturedatasetname和idatasetname表示数据集对象(入库的cad数据和结果数据集都由它们表示);iname表示用于生成cad对应的要素类;ifeatureclass表示cad对应的要素类,通过它可以得到cad的所有字段信息;ifields 用于表示cad的所有字段信息;ifield checker用于对ifields所包含的各种字段进行有效性判定;ifeaturedataconvert用于实现cad数据入库操作。
图3-2 数据转换界面fig.3-2 data conversion window3.3图幅提取使用arcmap工具条中的 geoprocessing wizard 命令,选择clip one layer based on another选项,选择所需的图层,进行图幅裁切。
开发过程使用的接口如下:数据提取主要使用ifeatureclass、ifeatureclassname、iworkspacename、idataset、idatasetnameibasicgeoprocessor、ifeaturelayer等接口。
其中ifeatureclass和ifeatureclassname 表示导入和导出的图层的要素类及其名字;iworkspacename表示裁切后图层对应的工作区;idataset和idatasetname表示裁切后图层对应的要素集及其名字;ibasicgeoprocessor接口提供了基本的空间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属性。
ifeaturelayer表示裁切后图层的要素层。
clip用于根据指定的几何图形和边界返回一个几何图形。
图3-3 数据提取界面fig.3-3 data takeoff window4.数据转换的问题4.1数据转换前注意的问题gis与cad数据交换,不仅仅是两种软件的数据文件交换,更重要的是两者数据概念与内容的转换。
因此,要全面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清楚两者的数据特点和它们的异同点。
1)cad图是以各种符号和标注来表示实物的,它着重于各种实物间的视觉表示,不反映其间的拓扑关系。
虽然大多数gis软件都能接收cad图的.dwg或.dxf格式,但进入gis平台后,这些原图都需要进行处理才能应用。
而gis的图形处理能力较cad弱,因此应在cad中对原图进行处理。
2)在cad中,一个点状元素可以用不同的图形符号表示,一条线段可以对应于不同的线型,正是有了这些符号,cad中的图形才具有很强的可视性。
不同的符号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在gis中,图形数据只有点、线、面三大类。
各个元素没有固定符号表示在图形库中。
但是,除了图形数据之外,gis数据库中还有一部分属性数据,通常图形数据的符号特征记录在其中。
对应于不同的属性内容,图形元素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在cad与gis的数据转换中,cad图形的一部分内容(几何坐标)需要转换成gis的图形数据,另外,一部分内容(几何特征)则需要以属性的形式记录到属性表中。
例如,cad图形中的注记,当其转换到gis系统中时,注记的几何位置作为一个点记录在gis的图形库中,而注记的内容则记录到属性库中。
4.2数据转换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空间数据和属性信息方面:1)要素丢失:有些cad软件中的图形实体数据结构,gis软件不接受,或者转换前后数据的对应关系没处理好,有的内容没有转换过来,转换后就造成要素丢失。
2)要素变形:cad软件中的图形数据结构定义与gis软件中的不一致(如cad中的圆、弧等,在gis中可能变成多边形、线),或者原cad数据在作业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线不连续、采点太多、间隔太密等),都能造成要素变形,即跑线现象。
3)数据冗余:cad中分层不合适(如母线和符号未区分好,符号也当成母线转换过来),或一条线段上点太多太密,而造成数据冗余。
4)属性信息不足:各种cad软件偏重于对空间几何信息的描述,都没有或很少有属性信息,造成转换后信息不足[5]。
而gis则要求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联合存储与管理,这就导致了在数据转换的过程中,不仅空间信息会损失,属性信息损失的情况更严重。
许多属性信息追加起来还比较费时费力,容易产生错漏,而且不易检查修改。
5)在数据转换的过程中,除了信息损失外,还往往伴随着数据膨胀。
数据膨胀的结果有时会导致gis无法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管理。
6)地图的符号化。
空间数据转入gis后,要素并不能以符号显示,只是点、线、面,不通过属性查询无法识别其是何种地物。
其既不符合地图制图要求也不能满足操作员的直观要求,所以要对地图进行符号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