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成教学院管理类专业(专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质量管理》是研究和揭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结合的学科。

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

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正在逐步发展为市场和顾客导向的管理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系统地阐述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框架,注重质量管理工作实际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教学任务:1、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2、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所需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教学内容:质量的意义;质量管理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方法;质量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企业质量管理概况;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质量的重要意义;掌握质量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质量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掌握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重点:质量及质量特性;产品质量形成过程。

难点: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术语。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TQM)教学内容:TQM的产生与发展;TQM及其特点、基本观点、基础工作;质量管理小组。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TQM的概念、特点及基础工作;掌握QC小组的概念;了解QC小组的发展概况。

重点:三全一多;五项基础工作;QC小组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QC小组活动的程序。

第三章 ISO9000族标准及其理解教学内容:ISO9000族标准简介;ISO9000:2008族标准的特点;对ISO9000:2005标准的理解;对ISO9001:2008标准的理解。

教学基本要求:加深理解ISO9000族标准。

重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ISO9000族标准的特点;PDCA循环。

难点:质量方针与目标的制定。

第四章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1)教学内容:统计基础知识;“老七种”统计工具。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质量统计控制的基础知识及“老七种”工具。

重点:统计数据分类;抽样;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散布图;点检表。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其将来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1.2 课程内容- 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数据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 过程能力分析- 六西格玛管理- 风险管理- 质量改进实施1.3 先修知识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管理学和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方法2.1 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面对面授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与案例研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2 实践活动学生将参与到质量管理项目中,通过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体验质量管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2.3 互动讨论学生将被鼓励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三、课程评估3.1 考核方式课程将根据课堂表现、作业、考试和项目实践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3.2 成绩占比- 课堂表现:20%- 作业:30%- 考试:40%- 项目实践:10%3.3 评估标准学生将根据个人的知识掌握情况、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表现进行评估。

四、参考教材4.1 主教材- 《质量管理原理与方法》,作者:XXX4.2 辅助教材- 《六西格玛实战指南》,作者:XXX- 《质量数据分析与控制》,作者:XXX五、教学日程安排5.1 第一周- 质量管理概述-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5.2 第二周- 质量管理体系-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5.3 第三周- 质量数据分析-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5.4 第四周- 测量系统分析-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 5.5 第五周- 过程能力分析-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 5.6 第六周- 六西格玛管理-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 5.7 第七周- 风险管理-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 5.8 第八周- 质量改进实施-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六、教学团队6.1 主讲教师- 姓名:XXX- 职称:XXX- 简介:XXX6.2 助教- 姓名:XXX- 职称:XXX- 简介:XXX七、讨论与交流学生可通过课堂讨论、电子邮件或办公室咨询等方式与教师和助教进行讨论与交流。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一、前言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质量成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质量管理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只有全方位地管理和控制,才能使企业的产品以及企业本身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因此,质量管理成为当今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教学也逐渐成为管理教育中的热门课程。

二、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背景和管理思想;2. 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场景;4. 帮助学生培养全面管理、系统思维和质量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质量管理入门1)质量概念与质量管理2)质量管理历程3)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2. 质量管理体系1)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2)六西格玛管理体系3)TOC理论4)Lean生产理念5)Kaizen持续改进理念3. 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2)SPC统计过程控制3)QC七大手法4)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4. 质量管理工具1)质量管理工具分类2)PDCA循环与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3)质量成本管理4)供应链质量管理5. 质量管理实践1)质量目标和指标的建立和考核2)供应商选择与质量管理3)质量改进的实施和效果评估4)前期和后期质量管理6.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

通过真实的企业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讨论教学。

组织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通过思维碰撞,共同挖掘问题本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其他教学方式。

如讲解、演示、自学等,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时长建议总学时为45-50课时,其中理论授课25-30课时,实践案例和讨论教学15-20课时,考核和综合实践10课时。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Quality Management课程编号: 020020220总学时及其分配:总学时: 32,授课: 24;实验: 8;课程设计: 2周学分数: 2合用专业:工业工程任课学院、系部:能源学院工业工程系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科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工具、质量检验、质量改进、质量功能展开的基本知识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该课程内容是工业工程领域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

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爱国情怀、责任担当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本课程主要讲授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工具、质量检验、质量改进、质量功能展开等基本内容。

同时让学生熟练掌握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技术及质量管理软件。

本课程的重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

1. 质量管理概论(2 学时)知识要点:质量的定义、与质量相关的术语、质量管理的定义、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术语、质量管理的沿革;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构成、质量成本管理、质量与标准化。

目标要求: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理解并掌握质量的定义、与质量相关的术语、质量管理的定义、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术语。

理解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构成、质量成本管理、质量与标准化。

采用课堂教学, 2 学时。

2. 质量管理体系(2 学时)知识要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目标要求: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理解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质量管理》课程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大纲

Quality Management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STBBy Dr. Ma Fengcai《质量管理》课程大纲及课时计划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达到下面要求:1.认识质量管理在新世纪的重要性,提高质量意识,了解质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能够综合利用几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如检查表、散布图、直方图、排列图、控制图、因果图等)分析、解决现实质量问题,了解质量管理七种新工具。

3.能够利用QFD的技术设计一种相对简单的产品,要求技术路线(10个)完整、产品的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并有推介。

4.能够设计一个简单产品或小型服务系统,要求给出流程、质量检查项目、检查和控制点、检查频度、执行措施等。

5.熟练掌握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几种典型的产品质量变异规律及其度量,会对生产过程作出统计推断,掌握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原理,会设计计数和计量值控制图,会观察和分析控制图。

6.能够测定和分析工序能力。

7.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确定质量检验点,掌握抽样检查的基本原理,包括:计数抽样的OC曲线、抽样检查中的两种风险、抽样方案与OC 曲线的关系及百分比方案的不合理性等,能够设计计数和计量抽样方案。

8.了解质量成本的涵义、构成及各项费用与不合格品率的关系,掌握损失函数,了解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重要途径。

9.掌握国际标准的来龙去脉,了解ISO 9000:2000系列标准的修订情况,全面掌握ISO 9000:2000系列标准中四个核心标准的定位、目的、结构、主要条文等。

10.了解6σ的起源和背景,掌握6σ水平的测算与度量,了解6σ的关键角色,掌握DMAIC实施模式,领会6σ管理理念等,会利用中外文期刊和互联网等媒体检索不断跟踪有关质量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了解热点问题。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63502课程名称:质量管理英文名称:Managing Qualit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工商管理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管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课程简介质量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

该门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应用统计学、基础工业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上开展学习。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质量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能够系统应用所学内容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来识别、分析、改善、控制质量问题,具备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与案例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分析、解决质量管理实际问题能力,了解质量管理的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使学生得到一定实践的训练。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study on the basis of applied statistics and basic industrial engineering.Learning this course makes students master quality management concept,methods and tools;identify,analyze,improve,and control quality problems;and have the ability to do works related to quality management. Through lectures and case studies,students can master the ability to analysis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f quality management,understand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quality management content,and get enough practice training.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质量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述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以及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管理》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1)

《质量管理》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1)

《质量管理》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开课学院:学时:32类别:专业课程、选修先修课程: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原理、概率统计课程简介:质量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应用统计学、基础工业工程的基础上开展学习。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质量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能够系统应用所学内容针对实际情况来识别、分析、改善、控制质量问题,具备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与案例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分析、解决质量管理实际问题能力,了解质量管理的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使学生得到一定实践的训练。

Course Code:Name of Course:Quality ManagementSchool:Credit Hours: 32Required of Elective: specializedPrerequisite:Introduction: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is course requires that students master the applied statistics, fundamental industrial engineering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urse makes students familiar with the master of quality management concepts, methods and tools, to actual system application study to identify, analyze, improve, control of quality problems, have the ability to work in quality management. By means of a combination of lectures and case studies, make students master the analysis, quality management thereal problem-solving skills, learn quality management related content, and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a certain practice of training.二、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编号: 6. 课内总学时:322. 课程类别:7. 实验/上机学时:03. 开课学期:8. 执笔人:宗强4.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5. 先行课程:管理学、统计学、概率统计1. 课程教学目的(一)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要求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本课程主要进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务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观念,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学习目标课程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知识点』掌握质量管理中的常用术语,如: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等的含义。

『基本要求』熟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指导思想、四条工作原则、五项基础工作等。

熟悉质量管理学科的三个发展阶段及21世纪的发展前景。

『关键知识』了解质量问题的新形势,质量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重点』熟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难点』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第二章数据的统计处理『知识点』掌握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检查表与分层法等七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质量变异的描述及模型,包括频率分布与直方图、质量管理中常见的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以及一些有用的近似公式。

『基本要求』了解质量管理中有关数据的取得与整理的基本内容。

『关键知识』熟悉过程参数的估计,包括点估计、区间估计,并在此基础上,了解过程参数的假设检验;熟悉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线性回归、一元非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掌握质量成本的构成比例、特性曲线
及质量成本优化。
10.1质量成本概述
质量成本的提出;
质量成本的涵义;
质量成本的构成;
全面质量成本
10.2质量成本优化
质量成本的构成比例;
质量成本的特性曲线;
质量成本优化
10.3质量成本管理
预测;计划;分析;报告;控制;考核
重要概念:质量成本
教学建议:建立质量成本观念,强化质量成本优化及管理。
教学建议:比较ISO9000族标准讲解ISO14000标准。
第5章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质量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产品设计过程对质量形成的影响;
掌握:质量损失函数的概念、表达式;质量功能展开理论;
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重点掌握:三次设计(田口设计)的要领内容。
5.1质量功能展开(QFD)
QFD概述
QFD的原理
QFD应用
5.2质量损失
质量的概念;
质量波动的原因
质量损失函数的概念;
质量损失函数的表达式
5.3产品质量设计
系统设计;
参数设计;
容差设计
5.4实验设计(正交试验法)
实验设计概述(发展,原则)
单因子实验设计
二因子实验设计
正交试验概述(名词和术语;正交表的含义和特性)
正交试验的基本方法
多指标多因子的正交试验试验
重点掌握:PDCA循环的思想、运用程序。
2.1基本工具
调查表法;
排列图法;
因果图法;
分层法;
直方图;
控制图(简介);
散布图;
树图;对策表;水平对比;流程图;亲和图
2.2 PDCA循环
PDCA的工作程序
PDCA循环的特点
PDCA循环与七种基本工具的联系
重要概念:PDCA循环;
教学建议:通过举例或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各种分析工具适用的环境、条件和使用方法。
4.2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内容
ISO14000系列标准的重要概念;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术语
ISO14000系列标准的要素理解。
4.3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认证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认证的主体与实施步骤。
4.4 ISO9000与ISO14000主要概念的联系
重要概念:ISO14000重要概念
第11章可信性工程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可信性的基本概念;
掌握:可信性管理和可信性试验方法;
重点掌握:可信性设计的理论方法。
11.1可信性概述
可信性的基本概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可信性管理;
11.2可信性设计
可信性工程
可行性分配及预计
冗余技术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
故障树分析
可信性规范化设计及设计评审
11.3可信性试验与可信性核计
3.自学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的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各级电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注意。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各地电大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设计参观、社会调查并进行交流,撰写参观体会或社会调查报告。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关系到质量管理的发展、基本理论、方法的创立要了解;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同时能准确地应用。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前续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后续课程:可靠性设计。
六、教学环节
1.音像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是学员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本课程采取录象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以专题形式主要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配合主教材讲本课程的思路、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
CS经营的目标、方法和步骤;
7.1服务质量概述
TQM重点的转移和延伸;
提高服务质量的意义作用;
服务质量管理的一般结构和模式;
服务质量流程
7.2顾客满意(CS)
顾客满意(CS)发展的成因;
顾客满意(CS)基本精神;
顾客满意(CS)内涵;
7.3 CS战略管理的实施
CS经营系统的要素构成
CS战略管理的功能;
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观点、要求和基础工作。
1.1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概念;
产品质量概念;
产品质量特性;
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
质量职能;
提高质量的意义
1.2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观点;
确定生产者风险和消费者风险的抽样方案。
8.5抽样方案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计数挑选型抽样检验
调整型抽样检验
重要概念:接收概率;OC曲线
教学建议:有条件可以用试验或案例。
第9章质量改进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质量改进的原则、对象、目标;
掌握质量改进的理论模式和实施步骤。
9.1质量改进概述
质量改进的意义;
质量改进的含义;
不等水平多因子的正交试验;
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
重要概念:质量损失函数;正交设计
教学建议:介绍产品设计过程和有关产品设计的概念,进行质量设计讲解。
第6章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产品质量变异的原因、来源及性质的分类、
规律及其度量;
掌握:工序能力、能力指数及计算;能力分析评价;
能力曲线;
重点掌握:控制图原理;控制图设计、绘制、观察与分析。
CS经营的目标、方法和步骤
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途径
重要概念:顾客满意度
教学建议:在理解服务质量管理的一般结构和模式的基础上,把顾客满意
(CS)作为质量战略来讲。
第8章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抽样检验的基本术语;分类;产品质量的判断过程;
掌握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工作;
验收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和OC曲线;
12.3美国、日本、欧洲质量管理的比较
质量管理的观念;
企业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
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教育培训
QC小组
重要概念:
教学建议:结合各国文化及经济发展进行比较讲解。
重点掌握各种类型的抽样方案设计
8.1质量检验概述
质量检验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的组织工作
8.2抽样检验概述
抽样检验的基本术语;
抽样检验的分类;
产品质量的判断过程
8.3验收抽样方案的统计分析
接收概率;
8.4抽样方案设计
确定生产者风险的抽样方案;
确定消费者风险的抽样方案;
2.面授辅导:这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员接触教师、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弥补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缺少双向交流的有效途径。面授辅导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结合录象讲座,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辅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规律,研究成人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可信性试验;
可信性核计;
重要概念:可信性;可靠性;
教学建议:参考ISO9000讲解
第12章国际质量管理比较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不同国家在实施质量管理之异同。
12.1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
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思想;
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特点;
日本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日本全公司性质的质量管理
12.2各国质量管理的个性与共性
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掌握: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过程以及
其与ISO9000系列标准的联系;
重点掌握:ISO14000系列标准的重要概念、术语及
对要素的理解;
4.1 ISO/TC207和ISO14000系列标准
背景:全球性环境问题;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指导思想;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关键原则;
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比较(联系;差异)
3.6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的建立;
质量体系实施;
质量认证;
质量审核
重要概念:ISO9000族标准中的要素;质量保证;质量体系
教学建议:结合ISO9000族标准来讲授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
认证和审核。
第4章ISO14000系列标准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ISO14000系列标产生的背景,ISO14000系列标准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大专起点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专业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开办的。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企业管理发展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与建设需要的,从事工商管理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
质量改进的原则;目标;
质量改进的理论模式;
9.2质量改进的对象
产品质量改进的对象;
质量改进项目的选择方法
9.3质量改进实施
实施的基础工作
实施步骤
重要概念:
教学建议:注重对质量改进的理论模式讲解
和质量改进实施的案例教学。
第10章质量成本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质量成本的涵义;
掌握:质量成本管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