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 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备课资料王昌龄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备课资料王昌龄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备课资料王昌龄简介第一篇: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

《新唐书》本传与《唐诗纪事》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王江宁”而致误。

王昌龄曾任江宁丞,李肇《国史补》与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均称他为王江宁,与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韦、王诸人都是以官职称,所以玉江宁也是以官职称,而不是以籍里称。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

《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当可信,所以《唐才子传》从《河岳英灵集》,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现在一般人也认为他为太原人。

两《唐书》本传都未载王昌龄登进士第的时间,徐松《登科记考》也未载。

《唐才子传》说他为开元十五年的(727年)进士。

又唐诗人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

”顾况之序所记当确。

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

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世所重,所以学者称校书之所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莱山。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

詹(钅英)先生据王昌龄诗文,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贬岭南,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详《李白诗文系年》。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即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

第21课《古诗三首 塞下曲》(课件)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21课《古诗三首 塞下曲》(课件)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多音字
单于(chán )——匈奴的首领。 单元(dān)
欲将轻骑(qí)逐。 一骑(jì)红尘妃子笑
生字书写
(dùn)

半包围结构,里面的笔画 注意两撇,横撇和竖撇。 里面横画之间距离匀称。
逃遁 遁形远世
(yàn)

半包围结构,里面的笔画较 多,注意写扁一些,四个横 间距均匀,但长短不一。最 后的横最长,中间的两横较 短一些。
塞下曲 卢纶 〔唐代〕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学习任务四 品词析句,感悟情感
品读诗句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①夜:夜晚、黑夜、深夜。 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
月黑燕飞高
仿佛看到了什么什么样的画面?
月黑风高,宿雁惊起,单于趁着夜色惊
恐逃跑。(军队溃败,狼狈不堪)
配乐读
塞下曲
卢纶 〔唐代〕
月 黑 / 雁 / 飞 高 , 交代时间、地点、事件

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

欲 将 / 轻 骑 / 逐 , 环境恶劣,表现将士们,

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精
大 雪 / 满 / 弓 刀 。 神品质。
学好语文 快乐成

品读诗句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满:落满)写出天气严寒 大雪纷飞)
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烘托将士们不 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满 ——①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②使满。
③满足;满意。④骄傲。⑤达到期限。⑥整个,全。
客满为患 ( ① ) 春色满园( ⑤ )
心满意足 ( ③ ) 骄傲自满 ( ④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字词听写
21 古诗三首
一、新课引入
自古多情伤离别,相处了那么久,分别之际, 总会有些不舍。今人如此,古人亦如此。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离别的古诗。
二、新课讲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会认

芙蓉
chán
单于
róng
莲蓉
yàn
砚台
luò
洛阳
qián kūn
乾坤
二、新课讲解
多音字
dān
各单位都要做好消防工作,以防患未然。
伤感 孤独 不舍
平明送客
天气的寒冷让人感到 寒雨连江
寒意和伤感,更让人伤心 与不舍的是与朋友的离别。

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再想想 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课 后第1题)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诗意: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 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自由读诗,把古诗读 正确、读流利。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如何理解题目 “芙蓉楼送辛渐”?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 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 后在此分手,并作下此诗。在芙蓉楼送别辛渐。
墨梅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
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 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 放牛,靠自学成才。
主要成就: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 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花屋内。此时 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 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 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诗。

【优选推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优选推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思维导图流21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突出朗读指导,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尤其是借助资料理解这一方法的充分运用。

因此,本教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古诗相关的图片、音乐及古诗等。

学生准备:熟读古诗;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揭示课题1.导入: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你最喜欢哪首?和大家分享一下吧!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相机板书:古诗三首)3.导学: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唐诗中的两篇精粹——《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

(教师相机板书: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和学习古诗的兴趣,为新诗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解诗题,知诗人。

1.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王昌龄与卢纶的资料。

3.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4.交流有关《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两首诗的背景资料。

(二)学生练读古诗。

1.读诗要强调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

2.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和范读。

相机强调:(1)“芙”“蓉”都是形声字,都读二声。

(2)“洛”是三拼音。

(3)“单”是多音字。

在“单于”这个词语里读chán;表示姓的时候读shàn;其他情况一般读dān。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2古诗三首塞下曲(共24张)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2古诗三首塞下曲(共24张)

九、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默写诗歌。
词语理解
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 游牧民族首领。
骑:骑兵。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想一想,诗歌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展现了边塞将士们雪夜作战的情景。
五、品读课文
朗读诗歌,思考:作者记 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边 塞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夜黑逐单于
事情发生在漆黑 的夜晚。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三、生字新词
我会认
chá
n单于
多音字
dān (简单) (单数)

chán (单于)
造句:单( chá )于在古代的少数民族是个 很不简单( dnā )的领导人。
n
我会写

半包围结构
重点字指导
yàn

音序:Y 部首:厂 组词:大雁 鸿雁
书写指导: “厂”横 略短,内部第一个“亻” 短于第二个,四横分布 均匀。
六 、结构梳理
月夜追敌:单于遁逃
塞 下 曲
壮志凌云:雪满弓刀
雪夜追敌 气概豪迈 斗志昂扬
七、拓展延伸
出塞(其一)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意: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 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 阴山。
八、当堂检测
1.为下面多音字写出正确的读音。
单简单( dā)n
单于( ch)á n
将将来( )jiāng 大将 ( )jiàng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诗句表达 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意思:正想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 落满身上弓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2.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壶”“雁”的书写过程,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 帮助学 生记住字形和笔顺。
4.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芙、蓉、洛”,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识字主动性 ,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 ,提高书写指导的针 对性、实效性 ,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
①引导学生交流“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相机板书:清气满乾坤)②引导学生融情想象: 此时你站在小溪源头,有香气飘逸;现在你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 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 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导读: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2.学生朗读古诗并汇报诗意,其他学生补充。
3.品词析句,感悟情感。
(1)解读“夜”。
1(相机板书:夜)夜:夜晚、黑夜、深夜。
2导思: 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
3导学: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
4导读: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单于溃败逃走。让我们一起读这两句诗。
(2)“洛”是三拼音。
(3)“单”是多音字。 在“单于”这个词语里读chán;表示姓的时候读shàn;其他情况一般读dān。
3.借助注释,初步谈谈对两首诗的印象。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诵读 ,加之注释及课前的相关资料的补充 ,使学生脑海 中形成一定的画面 ,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初步感悟诗歌的空灵之美 。
(2)解读“满”。
1导思: “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相机板书:满)

22《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 古诗三首
离愁别绪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唐 王维
唐 高适
渭城朝雨浥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诗题
地点
诗人在芙蓉楼送别辛渐。
人物 事件
知诗人
王昌龄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 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 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 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 圣手”之称。
壶雁
明诗意 悟诗情
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再读古诗,借助注释思考:诗人在什么时间, 什么环境下送辛渐?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什么时间? 什么天气?
天刚亮 很冷、雨很大
什么心情?
内心孤独
朋友辛渐要离开了,诗人很失落,内心很孤独。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 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
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 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今 南京)县丞时。王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开元 二十七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 仍属谪宦。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 (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 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离。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 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 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 世情的玷污。

最新2022-2023学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最新2022-2023学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积累导入
描写四季的 古诗可真多 呀!
今天我们要认识 一位专写四季乡 村美景的诗人, 让我们一起去看 看吧。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沈 周 《 村 居 图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 元
清平乐·村居
解诗 题
清平乐·村居
词牌名,规定 间 题目,指乡村
了一首词的字 隔 生活
数和曲调

词牌名
思考 问题
老奶奶笑眯眯的看着三个儿子说:“是呀,只要咱们 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的,我就知足了!”
解析诗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 手巧,正在编织鸡笼;
解析诗句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趴着
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 由自在。
诗意分析
大儿:在豆田除草
中儿:编织鸡 笼小儿:卧剥莲 蓬
听完后大声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划 分节奏,并将句子读通顺。
初读古诗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 诚斋,南宋诗人,“中兴四大家”之 一。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清 新活泼。 主要作品:《诚斋集》《宿新市徐 公店》《小池》《新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别董大》《赠汪伦》《山中送别》

芙蓉楼送辛渐


再读诗题,尝试用完整的句子
题 说说诗题的意思。
知识简介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
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 丹阳记载:“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 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21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3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 注释读懂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生 fú rónɡ
字 学
芙蓉

luò
洛阳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他的诗作多 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 利禄。
读资料,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① 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 拒绝了。
② 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
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淡泊名利
知清味
王冕为什么会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 或者说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用诗句回 答。
这是王冕心中透着淡淡墨香的孤傲的梅花呀!
引读:王冕呀,你拒绝了达官贵人,拒绝 了朋友,甚至拒绝了赏识你的皇帝,这样 便再没有人欣赏你的才华了,你害怕吗?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引读:是的,做自己最重要,做清白 正气的自己最重要!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引读:是的,因为在你心里永远坚守 的是——
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 友人。
相问:王昌龄为什么不能回来? 他能否吃饱穿暖? 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
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王昌龄想 到了许多,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 托的话—— “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玉有什么特点?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 在心底呐喊,是想表明什么?
自由朗读,你能理解哪些字句的意思? 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做上记号。
你觉得自己读懂了这首诗吗?有哪些 疑问?
再读,知诗味 知淡味
淡墨痕
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画纸上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墨的痕迹,这 就是诗中所云的“朵朵花开淡墨痕”。
树上的梅花怒放枝头,可王冕笔下的梅 花与众不同。它没有水仙的灵气,没有玫 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华贵,只有独属于 自己的孤傲、冷清。王冕为何会对淡雅的 梅花如此钟爱呢?
2. 它与其他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看注释,仔细读诗歌,我们可以从诗中体
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寒雨连江夜入吴
自由朗读这句诗,你读出了怎样的 感觉?诗中哪个词向你传达出这种情感?
凄凉 伤感
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诗人为 什么要提到“夜”?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 在下雨的夜晚,更是增添了萧瑟的秋意, 这也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黯淡气氛。

敌人潜逃
书塞
设下
计曲
率军追击
环境艰苦 必胜信心
报效祖 国的理 想抱负
第3课时
《墨梅》
【元】王冕
初读,知诗美
墙角数枝梅墨,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
疏思影考:横这斜幅水图清画浅上,的暗梅香浮动月黄昏。 花,与我们—刚才—看林的逋图《片山园小梅(其一)》
有什么不一样吗?

展 练
默写古诗。
习 收集送别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板 书
芙 蓉 楼
设送
计辛

寒雨 楚山 冰心 玉壶
孤寂 高洁
表明 心志
第2课时
《塞下曲》
【唐】卢纶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
复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 习丰富、艺唐术诗性按最照强内的容一进部行分分。类这有些:诗送有别的诗是、一 导些有切田身园边诗塞、生思活乡经诗历、和边军塞旅诗生等活。体验的作家 入写的,他们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有的是一些


芙蓉洛壶
重点字书写指导:

上下结构,由“士、冖、业” 组成。注意上面是“士”,不 是“十”或“土”。
(点击观看) “壶”的演变
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们送行。
芙蓉楼送辛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元二使安西》 《送友人》
这首诗写 的是诗人送别 朋友的事,是 一首送别诗。
辛渐:诗人王昌龄的好朋友,也是王昌
龄的同乡。
写作背景
这组诗大约作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 当时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县丞。王昌龄从 江宁启程,送他的朋友辛渐来到润州,润州古代 属于吴国。辛渐计划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 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 手,辛渐独自前往洛阳。王昌龄作下此诗。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自由读读这两句诗,静静地想一想, 并结合王冕的品性,说说你对这两句诗 中的哪些词句又有了新的认识。
“好颜色”不仅指墨梅的素雅清丽,也指 作者的淡泊清明。
“清气”不仅指梅花的淡淡幽香,也指作 者的清白正气。
知诗味
听引读,跟诗句,体会诗人情感。
读一读
引读:洗砚池头,梅花绽放;画纸之上, 淡墨铺陈。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了解作者
卢纶:曾经参过军,他描写的军
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一共有六首,
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借助课本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
诗 跑,宿雁惊飞。将军发现单于潜逃,要
意 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
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配乐诵读。 背诵诗句。
知诗法
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 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手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Fra bibliotek拓 展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延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天刚蒙蒙亮,诗人和朋友就出门了。他们 来到江边,依依惜别。远处的山,孤傲耸峙在 江心,它好像也见证着这惜别的情景。
孤独
即将分别,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 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 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可能会问些什么?
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 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自由朗读,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chán yú

单于
记 生 字
①单
chán(单于) dān (简单)
② [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
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首领。
了解作者
王冕(1287—1359年),字元章,
号煮石山农饭牛翁、梅花屋主等,诸暨 (今浙江)人,元朝画家、诗人、篆刻 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 学成才。
主要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 《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 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 史》有传。
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
——林逋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
➢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檗禅师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
课后收集并背诵赞美梅花的古诗句。
课 后 作 业
淡淡墨梅
板 书墨 设梅 计
清香宜人
苦练书画
借花喻人 表达情操 高尚情操
赠品 不喜欢可以删除
历史故事 成语
指 导
书雁

雁,金文 = (“人” 字形)+ (鸟),表示以 “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 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 型候鸟。
区分“雁”和“燕”:
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 的候鸟,秋南春北。
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鸟。
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塞下曲
“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 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 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 人们丰富的想象。
拓 ① 续写古诗:诗读到这里事情却还没有
展 讲完,作者跟我们卖了个关子:将士
延 伸
们最后究竟追到了单于没有?发挥你 的想象来写一写。
② 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 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 的五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请 同学们自己找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砚”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洗砚池” 读课文注释,你读出了王冕 怎样的品质? 勤奋、自励
“乾坤” 天地间。
墨梅
朗 读 古
[元]王冕
通常七言诗都是
我家洗砚池头树, 按照二二三的方式
朵朵花开淡墨痕。 停顿的,这样就能
诗 不要人夸好颜色, 把古诗的节奏读出
只留清气满乾坤。 来了。
品读,知诗意
一、四面楚歌——项羽
• 比喻陷入四面 受敌,处于孤 立无援的窘迫 境地。
煮豆燃萁——曹植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魏武帝曹操的第四个儿子曹植,和曹丕是同母兄弟,从小聪 明,深受得曹操的宠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