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安装与间隙调整.ppt

合集下载

轴承游隙调整

轴承游隙调整

轴承游隙调整
轴承游隙调整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运转效率和寿命。

轴承游隙是指轴承内部的空隙,它是由于轴承内部的零件加工精度和安装误差等因素造成的。

如果轴承游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机械设备的运转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轴承游隙调整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常用的几种方法。

1. 调整轴承的安装位置
轴承的安装位置对轴承游隙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轴承安装位置不正确,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大或过小。

因此,在安装轴承时,需要根据轴承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安装位置调整。

2. 调整轴承的预紧力
轴承的预紧力是指轴承在安装时施加的一定的压力,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轴承的游隙。

如果轴承的预紧力不足,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大;如果预紧力过大,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小。

因此,在调整轴承游隙时,需要根据轴承的要求进行正确的预紧力调整。

3. 调整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配合间隙
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配合间隙也会影响轴承的游隙。

如果内圈和外
圈的配合间隙过大,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大;如果配合间隙过小,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小。

因此,在调整轴承游隙时,需要根据轴承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内圈和外圈的配合间隙调整。

4. 调整轴承的加工精度
轴承的加工精度也会影响轴承的游隙。

如果轴承的加工精度不高,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大或过小。

因此,在制造轴承时,需要保证轴承的加工精度,以确保轴承的游隙符合要求。

轴承游隙调整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根据轴承的要求进行正确的调整。

只有正确地调整轴承游隙,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运转效率和寿命。

轴承配合使用间隙的调整

轴承配合使用间隙的调整

轴承配合使⽤间隙的调整即使是眼睛看不到的⼩尘埃,也会给轴承带来坏影响。

所以,要保持周围清洁,使尘埃不致侵⼊轴承。

在使⽤中给与轴承强烈冲击,会产⽣伤痕及压痕,成为事故的原因。

严重的情况下,会裂缝、断裂,所以必须注意。

避免以现有的轴承具代替,必须使⽤恰当的⼯具。

我们经常强调⼯具的重要性,是因为有太多的客户在安装中使⽤了错误的⼯具造成了轴承的损伤。

在轴上和轴承座中,轴承要求在径向、轴向和切线⽅向等三个⽅向固定其位置。

径向和切向的定位通过对轴承套圈的紧配合采实现,轴向定位只有在少数情况下采⽤紧配合;⼀般采⽤轴向限位零件,诸如端盖和挡圈等将轴向位置限定在游隙范围内。

选择配合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四点:(1)轴承套圈圆周⾯应有良好⽀承且受⼒均匀,以减少变形,并可充分发挥轴承的承载能⼒。

(2)套圈在其配合表⾯中不能沿切线⽅向滑动,否则会损坏配合⾯。

(3)⾃由端轴承必须能与轴和轴承座孔的长度变化相适应,即必须具有适应轴向位置在⼀定范围内游动的能⼒。

(4)必须注意使轴承安装和拆卸简便,省⼯省时省开⽀。

操作轴承时,⼿上的汗会成为⽣锈的原因。

要注意⽤⼲净的⼿操作,尽量带⼿套。

轴承的寿命是与保养和维护有着⾮常重要的关系,因为它关系到轴承寿命的长短,⼯作效率的⾼低。

维护保养好所使⽤的轴承,会带来不少的受益,⽐如说可以带来⾼的⽣产效率,⽣产出质量精密更⾼的产品,⼏次的维护可以延长寿命为你节省⼀次重新采购的费⽤。

1调整垫⽚法: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之间填放⼀组软材料(软钢⽚或弹性纸)垫⽚;调整时,先不放垫⽚装上轴承端盖,⼀⾯均匀地拧紧轴承端盖上的螺钉,⼀⾯⽤⼿转动轴,直到轴承滚动体与外圈接触⽽轴内部没有间隙为⽌;这时测量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之间的间隙,再加上轴承在正常⼯作时所需要的轴向间隙;这就是所需填放垫⽚的总厚度,然后把准备好的垫⽚填放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之间,再拧紧螺钉。

2调整螺栓法:把压圈压在轴承的外圈上,⽤调整螺栓加压;在加压调整之前,⾸先要测量调整螺栓的螺距,然后把调整螺栓慢慢旋紧,直到轴承内部没有间隙为⽌,然后算出调整螺栓相应的旋转⾓。

轴承间隙配合

轴承间隙配合

轴承间隙配合轴承间隙配合是指在轴承安装过程中,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大小。

间隙的合理配合对于轴承的运行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轴承间隙配合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调整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轴承间隙配合是指在轴承安装时,为了保证轴与轴承之间的一定间隙,以便轴承能够正常运转而采取的措施。

它是轴承安装时不可或缺的环节,直接影响着轴承的运行性能和使用寿命。

根据间隙的大小和轴承的结构,轴承间隙配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游隙配合: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较大,适用于高速运转的轴承,能够减小因热胀冷缩而引起的轴向应力。

2. 紧配合: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较小,适用于低速运转的轴承,能够提高轴承的刚度和抗疲劳性能。

3. 预紧配合: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为负值,适用于高速高精度的轴承,能够提高轴承的刚度和定位精度。

轴承间隙配合的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轴承类型、工作条件、工作温度、荷载大小、转速等。

不同类型的轴承对于间隙配合的要求也不同。

在选择间隙配合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间隙配合的调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液压法:通过液压装置施加外力,调整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大小。

2. 加热法:通过加热轴或轴承使其膨胀,然后装配时收缩,以达到调整间隙的目的。

3. 冷缩法:通过冷却轴或轴承使其收缩,然后装配时膨胀,以达到调整间隙的目的。

4. 挤压法:通过在轴承上施加外力,使其变形,以达到调整间隙的目的。

在进行轴承间隙配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需要根据轴承的类型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间隙配合方式。

2. 在调整间隙时要注意控制力度和温度,以免对轴承造成损坏。

3.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间隙调整,不可盲目追求间隙的大小。

4. 在轴承安装过程中,需要保持轴承和安装面的清洁,避免污染和损坏。

轴承间隙配合是轴承安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合理选择和调整间隙配合对于轴承的运行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圆锥滚子轴承调整间隙方法

圆锥滚子轴承调整间隙方法

圆锥滚子轴承调整间隙方法
调整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是为了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调整方法:
1. 准备工作:在调整前,先将轴承拆解开,清洗干净,检查零件是否有损坏或磨损。

2. 调整内圈与滚子的间隙:将内圈安装在轴上,然后加装一定数量的滚子,确保它们能够平稳地滚动。

然后,用手摇晃内圈,调整滚子的数量,直到感觉到滚子之间的间隙适中,既能够自由滚动,又没有松动感。

3. 调整外圈与滚子的间隙:将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然后安装一定数量的滚子。

用手轻轻地抬起外圈,使其稍微转动,在感觉到滚子与外圈之间的间隙适中,既能够自由转动,又没有松动感的情况下停止。

4. 安装垫圈:根据需要,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安装垫圈,以进一步调整间隙。

在安装垫圈时,要确保其位置正确,以避免对轴承的正常运转产生不良影响。

5. 装配和测试:将调整好间隙的轴承重新装配到设备中。

装配时要遵循正确的装配步骤和使用适当的工具。

装配后,进行测试运转,以确保轴承能够正常运转。

需要注意的是,调整间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轴承使用要求进
行调整。

如果不确定如何调整,请咨询专业的技术人员或生产厂家。

轴承的安装及使用 ppt课件

轴承的安装及使用 ppt课件
③在有水淋或潮湿的环境下,应选用防水性强的钙基或铝基 润滑脂,在温度较高时,应选用钙钠基或复合钙基润滑脂。
轴承的安装及使用
固体润滑剂:常用的固体润滑剂为石墨、二硫化钼、二
硫化钨的固体粉末状材料。它们主要用作润滑油或润滑脂 的添加剂,但也可用树脂或陶瓷材料将其粘结在滑动表面 形成干润滑膜或将它们掺入轴瓦材料。
常用的三大类轴承材料
1)金属材料,如轴承合金、铜合金、铝基合金和铸铁等;
轴承合金 (巴氏合金) 综合性能好
锡基 铅基
机械强度较低 价格昂贵
轴承合金浇铸在钢或 铸铁的轴瓦基体上
铜合金 铸铁
锡青铜 铝青铜 铅青铜
中速、中载或重载 低速重载 高速重载
轻载、低速的轴瓦材料
锑锡、铜锡金属硬粒 锡基体或铅基体
轴承的安装及使用
轴承的安装及使用
(1)了解轴承的分类和应用。 (2)掌握滑动轴承的结构特点。 (3)掌握滑动轴承的装配要求。 (4)掌握滚动轴承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5)掌握滚动的代号组成及失效形式。
一、滑动轴承
在滑动磨擦下运转的轴承称为 滑动轴承。 应用:高速、重载、要求剖分结构 等场合中,如汽轮机、离心式 压缩机、内燃机、大型电机等 设备的主要轴承都采用滑动轴 承(用一实例说明) ;此外, 在低速重载、冲击载荷较大的 一般机械中,如冲压机械,农 业机械和起重设备也广泛采用 滑动轴承(用一实例说明) 。
轴承的安装及使用
1.滑动轴承的工作转速特别高,但在这种转速下,滚动轴承的寿 命将大为降低。 2.要求对轴的支承特别精确的轴承。因为滑动轴承比滚动轴承中 影响精度的零件数要少,故可制造的更精确。 3.特重型轴承若采用滚动轴承,单件生产会导致造价很高。 4.承受巨大冲击和振动载荷的轴承。由于滑动轴承的轴瓦和轴颈 间存在的油层的缓冲和阻尼作用,因而显示出较滚动轴承更优越 的工作性能。 5.根据装配要求必须做成剖分式的轴承,如曲轴的轴承,在这种 场合,滚动轴承就无法满足要求。 6.当轴的排列较紧密时,由于空间尺寸的限制,必须用径向尺寸 较小的轴承。 7.在特殊工作条件下(如水或腐蚀性的介质中等)工作的轴承。 因为这时滚动轴承难以胜任。

推力轴承的安装

推力轴承的安装

推力轴承的安装
五、其他检查
主要作绝缘检查,包括推力头与镜板、抗重块与上机架、推力 头与转子。 要求:未充油的绝缘电阻≥1MΩ 充油后的绝缘电阻≥0.5MΩ 承重后的绝缘电阻≥0.2MΩ 推力轴承中的绝缘垫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隔断轴电流,防止推力瓦面的润滑油膜被轴电流破坏。 ②、可使推力头与镜板联接更紧密。 ③、它是机组轴线调整的重要环节。

推力轴承的安装
二、上机架——推力轴承的安装
1、吊装上机架 要求:中心位置偏差—0.8~1.0mm 高程偏差———±1~±1.5mm 水平度偏差——0.08~0.1mm/m 结合面间隙——≤0.05mm 2、安装推力瓦 ①、高程 注意让转子在设计工作位置,由于定子上升了一定的高度 ,推力瓦应相应降低。 ②、水平度调整 要求非常严格,水平度≤0.02mm/m。可先安装三至四块瓦 ,将镜板放在三至块瓦上,用方形水平仪测量镜板的背面,将 已经安装好的几块瓦调到水平度合格。
推力轴承的安装
三、热套推力头
1.准备 卡环、键应预装修整;检查孔与轴颈尺寸,预定伸长量,控制温 升。 2.加热、套轴 3.镜板联接
四、推力轴承的受力调整
解决问题: ①、其余各瓦的高程如何? ②、实际受力是否均匀一致?
推力轴承的安装
1.转移重量至推力轴承 顶起转子,抽掉垫块或将制动器下降,将转子重量转移到推力轴 承。 2.各瓦受力的测量和调整。 ①、测量推力瓦变形量→托盘下沉量,针对大型机组。 ②、人工锤击,用扳手旋转的角度判断,要求在操作时由同一人同 一的动作来完成。 ③、人工锤击,根据声音判断,应是清脆的金属响声,而且一致 3.保持原调整好的三至四块瓦的水平度不能被破坏 可在水轮机轴与发电机轴的联接法兰处的+X、+Y方向上各装一 块百分表,监视推力瓦的水平度是否变化。

滑动轴承轴向间隙的确定与调整

滑动轴承轴向间隙的确定与调整

课后作业 1、滑动轴承间隙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2、压铅丝法测量滑动轴承间隙对铅丝的要求是什么?
2.5 滑动轴承的故障诊断与修理
2.5.2 滑动轴承轴向间隙的确定与调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滑动轴承间隙的测量。 2.掌握滑动轴承轴向间隙的确定与调整。 技能目标 掌握滑动轴承轴向间隙的调整技术
情感目标
1.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的方式,让学生养成 勤于思考的习惯。 2.通过将枯燥的术语、定义和公式幽默化、生活 化,让学生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下能够愉悦学习的 效果。 3.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实践检验理论的成 功体验。
a 测量顶间隙
b 测量侧间隙
塞尺法检查轴承间隙
2.压铅丝法测量
测量时选用的铅丝直径是规定间隙的1.5倍, 长度为30~100mm。铅丝要柔软,操作程序是: (1)先将轴承盖打开,将一小段铅丝涂上一 点润滑脂,放在轴承上部及两侧上、下瓦结合处, 如图2—74所示; (2)然后盖上轴承盖并拧紧螺栓,稍会儿再 松开螺栓,取下轴承盖; (3)用游标卡尺测量各节铅块的厚度,按公 式求出轴承的顶间隙△值。
△=(C1-A1)+(C2-A2)/2
压铅丝法测量轴承间隙
(二)滑动轴承轴向间隙的确定与调整
滑动轴承轴向间隙,应按轴的结构形式选择。如图a、b的形式, 间隙值δ= δ1+ δ2=0.5~1.5mm。图c的形式,固定端轴承与肩的轴向间
隙总和(a+b)及自由端轴承与轴肩的间隙c和d应符合设备技术规定,如无规 定时,(a+b)不得大于0.2mm,c不得小于轴的热膨胀伸长量,d约为L/ 2000。
任务导入
轴在滑动轴承中旋转时,如果没有润滑 油润滑就会导致轴与轴瓦之间的干摩擦,造 成轴承的迅速磨损,使轴承急剧发热而导致 轴承合金熔化与轴胶接,增大电动机负荷而 发生严重事故。因此,在重要场合,滑动轴 承必须在完全液体摩擦条件下工作。

轴承安装与间隙调整_图文

轴承安装与间隙调整_图文

内调整圈 外调整圈 滑动轴承
间隙大磨内调整 圈,间隙小磨外 调整圈,至间隙 值满足要求
Ⅰ型机排气端间隙测量调整
排气端座 转子
测量轴承压盖深度尺寸e
e>f,一般留0.01mm的压紧量 使外圈压紧,内圈轴向窜动为游隙值,游隙值小于间隙值
四点球轴 承外圈
阳转子外 调整圈
阳转子内 调整圈
间隙值b
装四点角接触球轴承及安装后的状态
施力
表架 百分表 表座
提至间隙为零 间隙大磨内调整圈, 间隙小则磨外调整圈 ,至间隙值合格
“提隙法”分别测量调整阴阳转子的排气端间隙b
轴封座
转子向上 的力传递
轴承压盖 轴承压套
转子向下 的力传递
游隙值应小于先前测量调整好的间隙值b; 游隙通常大于规定值,通过磨两内圈结合面减小游隙
滑动轴承 承载能力高,抗振性好,工作平稳,噪音 小,寿命长,能剖分等优点。
1.1滚动轴承
• 基本结构:内圈、外圈、滚动体、保持架 • 内外圈作用:降低接触应力,限制滚动体
轴向移动; • 常用滚动体:球、圆柱滚子、滚针、圆锥
滚子、鼓形滚子; • 保持架作用:将滚动体均匀隔开,避免相
邻的滚动体直接接触。
测四点球轴承游隙
磨内圈贴合面 ,减小游隙
四点轴承的游隙及减小游隙的方法
4.2 Ⅰ型机游隙、间隙及轴承压盖调整
内隔圈 外隔圈
夹紧
压紧螺母
左右推动外隔圈 推不动或过紧时磨 外隔圈,过松磨内 隔圈,调整至中等 力度能推动为止
角接触球轴承反装(背靠背)游隙调整
背靠背安装的推力 轴承及调整隔圈
百分表及表架
1.1.1滚动轴承分类:
• 按滚动体的形状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 • 按所能承受载荷的作用方向,可分为向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