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手术前后处理临床诊疗规范
乳腺外科诊疗科目规章制度

乳腺外科诊疗科目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乳腺外科门诊的诊疗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乳腺外科门诊的诊疗工作,包括门诊诊疗流程、医护人员责任、患者权利、医疗记录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门诊医务人员应遵守医疗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
对患者的病情、诊疗计划等信息应保密,不得泄露。
第四条患者有权知情,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病情、诊疗方案、预后等信息,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
第二章门诊诊疗流程第五条门诊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工作时间,按时到岗上班,积极配合门诊工作。
第六条门诊医生在接诊患者时,应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
第七条门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意义、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八条门诊医生应及时将诊疗计划、用药方案等信息记录在病历上,并在病历上签字确认,确保医疗行为的可追溯性。
第九条门诊医护人员应合理安排门诊患者的就诊顺序,确保患者按照预约时间接受诊疗服务。
第十条门诊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医疗制度规定,合理使用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医疗质量。
第三章医护人员责任第十一条门诊医生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专业素养,认真履行诊疗责任,不得擅自更改诊疗计划或药品用量。
第十二条门诊护士应协助医生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负责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向医生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第十三条门诊医务人员不得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绝对禁止利用患者进行试验性手术或药物试验。
第十四条门诊医务人员应积极参加医疗质量管理活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四章患者权利第十五条患者有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权利,门诊医疗机构应为患者提供公平、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十六条患者有权知情,要求门诊医生向其详细解释病情、诊疗方案、预后等信息,并征得患者同意后进行治疗。
胸部物理治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胸部物理治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在进行胸部物理治疗之前,为了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和诊断,医护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胸部物理治疗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的制定方法。
一、胸部物理治疗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在进行胸部物理治疗之前,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其病史、症状和过敏史等。
同时,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体温、呼吸频率等。
医护人员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疼痛程度、呼吸困难等。
2. 治疗准备医护人员需要准备胸部物理治疗所需的器械和设备,如振动器、气囊、仪器仪表等。
同时,需要确保治疗场所的清洁和卫生,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3. 治疗过程(1)治疗位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护人员选择和确定治疗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采取坐位或卧位,并保持身体的放松。
(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医护人员选择适当的物理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振动疗法、气囊压力疗法、热疗法等。
(3)治疗时间:治疗的时间一般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一般为15-30分钟。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治疗的效果进行调整,如适当延长或缩短治疗时间。
4. 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要记录患者接受治疗的情况,包括治疗方法、治疗时间、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等。
同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如饮食调理、体育锻炼等。
二、评分标准的制定方法评分标准对于胸部物理治疗的操作流程及效果的评估非常重要。
以下是评分标准的制定方法:1. 制定评分指标评分指标需要根据胸部物理治疗的特点和目标来确定,包括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时间的控制、患者的反应等。
医护人员可以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制定相应的评分指标。
2. 设定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指标,医护人员需要设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可以以数字表示,也可以采用文字描述。
评分标准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一致性,医护人员在进行评分时能够准确地进行判断。
胸外科工作制度

胸外科工作制度标题:胸外科工作制度引言概述:胸外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涉及到胸腔内脏器官的手术治疗和疾病管理。
为了保证胸外科工作的高效和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胸外科工作制度,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管理、科研与学术交流以及医患关系。
一、手术前准备:1.1 病例评估与术前准备:胸外科手术前,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同时,还需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术前检查、术前指导等工作,确保手术进展顺利。
1.2 团队配合与沟通:胸外科手术需要多学科团队的配合,包括麻醉科、护理科、影像科等。
在手术前,团队成员应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1.3 风险评估与安全措施:在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术前抗感染、术前抗凝等,以减少手术风险。
二、手术操作:2.1 术中监测与控制:胸外科手术需要进行精细的操作,医生应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术中监测,如监测血压、心电图等指标,并及时调整手术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 手术技术与器械运用:胸外科手术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手术技术和器械运用能力。
医生应熟悉各种手术技术,如胸腔镜技术、开放手术技术等,并合理运用手术器械,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3 团队配合与沟通: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如与麻醉师、护士进行沟通,确保手术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三、术后管理:3.1 术后监测与护理:胸外科手术后,医生应对患者进行术后监测与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等。
同时,还需合理给予术后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
3.2 术后随访与复查:胸外科手术后,医生应定期进行术后随访和复查,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手术效果。
同时,还需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和干预。
3.3 病例总结与经验分享:胸外科工作中,医生应对每个病例进行总结和经验分享,以提高自身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术水平,并为科室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护理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

护理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手术前后护理是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正确处理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患者的安全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和手术后的恢复护理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正确处理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
一、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病人进行任何手术之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1.与病人沟通和解释在手术前,护士应与病人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预期效果。
这样可以消除病人的焦虑感,增强他们的信心,并且让他们知道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测量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在护理记录表中。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以获取有关病人身体状况的详细信息。
3.准备手术器械和材料根据手术类型和医生的要求,护士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手术器械和材料,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需要可以得到满足。
4.术前禁食和用药根据医嘱,护士需要告知病人手术前需要禁食的时间,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没有胃内容物的吸入。
同样,护士还需要告知病人在手术前是否需要暂停某些特定的药物。
5.心理辅导和支持很多病人在手术前会感到焦虑和紧张,护士需要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增强抗压能力。
二、手术后的恢复护理手术后的恢复护理是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后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有效促进病人的恢复和康复。
1.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手术后,护士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表中。
同时,还需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出血、呼吸困难等,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2.处理手术伤口和创面根据医生的要求,护士需要进行手术伤口和创面的处理,包括更换敷料、消毒和缝合等,以保护伤口,并防止感染的发生。
3.疼痛管理和舒适护理病人在手术后可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镇痛、热敷等,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手术前准备1.患者安全检查:对患者的基本状况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全面体格检查、血常规、电解质等化验指标的检查,以及心电图、胸片等辅助检查。
2.术前营养支持:对于患者在手术前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应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3.术前标记:在手术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后,用无菌标记笔或标记贴进行标记,明确手术部位。
4.手术仪器准备:准备必要的手术仪器和器械,确保器械的洁净和完好。
5.全员讨论:手术前召开全员讨论会,明确手术要点和可能的困难,制定术中处理方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6.术前交代:在手术前向患者进行详细的手术风险和操作过程的交代,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二、手术环境准备1.手术室准备:手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消毒,保持室内清洁和无菌。
2.医护人员准备:手术室内应配备合适的医护人员,确保术中操作的顺利进行。
3.手术器械准备:按照手术需要,准备所需的手术器械和物品,如吸引器、纱布、手套、导管等。
4.检查设备准备:对于可能需要使用的检查设备,如超声仪、电刀等,进行检查和准备。
1.手术部位消毒:在手术前按照手术部位的特点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确保手术部位干净无菌。
2.手术操作区域设置: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设置专门的操作区域,保证手术过程的无菌。
3.手术药物使用: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并按照药物使用指南进行操作,保证药物的使用安全和正确性。
4.术中注意事项: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四、手术后处理1.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注意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术后护理:对于不同手术类型和术后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术后护理,包括切口处理、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和康复指导等。
3.术后随访:对于术后患者,进行定期的术后随访,了解术后康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及问题。
以上就是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要点。
三级医院临床技术标准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
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标准内分泌科
开展情况
1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诊断与处理
2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浸润性突眼的诊断与治疗
4
嗜铬细胞瘤诊断与治疗
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与处理
6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的诊断与处理
7
垂体危象的处理
3
急性期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4
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5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抢救
6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抗凝、溶栓治疗)
7
肺炎的病原学诊断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8
肺功能检测
9
呼吸机的正确使用
10
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诊断和治疗)
11
呼吸功能监护(RCU)
12
支气管肺灌洗术
13
胸腔、肺置管引流术
14
8
重症肌无力及肌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9
主要抗癫痫药物(苯妥因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鲁米钠及安定类等)的血浓度检测
10
全脑血管造影(DSA)在神经科的应用
11
诱发电位(包括磁运动诱发电位)检测或长程脑电图等检查
12
肌肉或神经及脑组织活检、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查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
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标准普外
6
肺段切除术、全肺切除术、肺减容术
7
胸腔镜微创手术
8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包括法洛氏四联症、右室双出房室膈缺损、三尖瓣下移畸形、大动脉转位、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等)
胸外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目录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1)第一节胸部外伤 (1)第二节食管癌 (8)第三节贲门癌 (17)第四节贲门失驰缓症 (20)第五节食管裂孔疝 (21)第六节肺癌 (23)第七节支气管扩张症 (38)第八节慢性脓胸 (41)第九节肺结核病 (44)第十节纵隔肿瘤 (48)第十一节电视胸腔镜诊疗常规 (54)第十二节电视纵隔镜术 (61)第二章胸部手术前后处理 (70)第三章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 (74)第一节胸腔闭式引流术 (74)第二节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 (76)第三节支气管造影术 (78)【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四节胸部CT针吸活检 (80)第五节颈部前斜角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82)第六节支气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 (82)第七节环甲膜穿刺术 (85)第八节食管扩张术 (86)第四章常用临床技术操作 (89)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 (89)第二节腹腔穿刺 (91)第三节心包腔穿刺术 (92)第四节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94)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99)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102)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112)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115)【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胸部外伤一、肋骨骨折【定义】肋骨的连续性中断称之,分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常由外伤引起。
【诊断】(一)病史:有胸部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1·骨折处有压痛,胸廓挤压痛,有时可能们及骨擦感。
2·严重肋骨骨折(特别合并血气胸者)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脉搏增快,血压降低。
3·如有胸膜、肺损伤,胸壁可们及皮下气肿,合并血气胸可出现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气胸)或实音(血胸)。
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见伤处胸壁塌陷,有反常呼吸运动。
(三)辅助检查l·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了解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血、气胸。
介入诊疗规范

四、放射介入诊疗标准〔一〕放射介入诊疗前后准备及考前须知放射介入诊疗术前准备1、术前医生或护士告知患者介入手术的目的方法及考前须知,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同时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疑虑,以便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
2、皮肤准备:双侧腹股沟备皮。
3、做碘过敏试验。
4、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5、训练床上解小便。
6、术前4小时禁食。
7、术前排空大小便。
〔二〕放射介入诊疗术后考前须知1、患肢穿刺处予以绷带加压包扎,目的是防止出血。
2、患者术后应平卧,患肢伸直限制活动24小时。
12小时后可去出压迫沙袋,24小时后解除包扎绷带。
3、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该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
4、饮食:术后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可给予流质饮食。
5、介入术后,需抗菌、补液3-5日,注意观察尿量,补液量为每日1000-1500ml,应用铂类化疗药物后注意水化〔输液量3000ml/日〕,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保肝、止酸、止血、止呕吐等对症处理。
6、栓塞后综合征是术后最常见的反响,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肝功能损害、黄疸、腹水、麻痹性肠梗阻、非靶器官栓塞等。
上述反响多为一过性的,对症处理即可。
其中发热多为肿瘤坏死吸收热,常可至38-39℃,多为7-14日,也可持续1个月,抗生素效果不明显,吲哚美辛处理多能奏效,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
腹痛的常见原因有碘化油栓塞反响、胆囊炎及近肝包膜的肿瘤治疗后坏死所致局限性腹膜炎,可酌情分别对症处理,只要无外科急腹症指征,就可适当应用止痛剂止痛。
二、放射介入诊疗标准〔一〕中枢及头颈部介入治疗第一章血管造影第一节全脑血管造影术【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①颅内外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如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②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查;③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④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⑤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手术前后处理临床诊疗规范
【手术前处理】
(一)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
对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炎,冠心者,术前应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作手术。
(二)胸部透视,除完成各种X线检查外,手术者应争取在术前亲自为病人透视,取得第一手资料。
(三)特殊检查:
1.有食管梗阻性病变者,必要时可作食管镜检查。
2.有支气管、肺部病变者,必要时可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3.常规心电图检查。
4.某些类型的心脏病可作心脏B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等。
(四)化验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血小板、血球压积、血钾、钠、氯、血沉,抗“0”。
(五)估计呼吸功能:
1.了解有无慢性咳嗽、多痰,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长期吸烟,或一般活动后气急。
2.检查有无桶状胸、扁平胸、胸部呼吸运动受限,检查肺部有无过度反响,呼吸音减低、哮鸣音等。
3.X线检查:有无肺气肿,胸膜增厚,膈运动受限等。
4.肺功能测定:平地活动时出现气急,特别是年老体弱以及拟施行肺叶或全肺切除者应做此项检查。
5.有心衰者,应经休息、治疗,病情好转后,方可手术。
6.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者给予高热量饮食,输血、血浆、白蛋白,在纠正脱水的同时补充钾、钠、氯。
【手术前准备】
(一)术前一天洗澡、备皮。
(二)测定血型、根据需要配备足量血液。
(三)术前24小时开始肌注青、链霉素等抗菌素。
(四)手术前一天肥皂水灌肠。
(五)手术前12小时禁食。
(六)麻醉前给药按麻醉师医嘱。
【手术后处理】
(一)手术后病人床旁(或病室内)需备有氧气、吸引器,急救药品或器械(直接喉镜、气管插管用具,气管切开包)。
(二)未完全清醒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
(三)每15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直到完全清醒,病情稳定后改为每小时测一次。
(四)鼻导管给氧,4~6公升/分。
(五)血压平稳,神志清楚后可改半卧位。
(六)鼓励病人深呼吸和咳嗽,并给雾化吸入。
(七)经常挤压胸腔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时记录引流量和引流液的性质,一般于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管。
(八)手术当天静脉补液应根据术中失血量,肺蒸发量、术后尿量、比重等情况予以补充,心肺功能不良者应控制输液速度,必要时可测中心静脉压作为补液时的参考指标。
(九)呼吸、循环平稳时,可给镇痛药。
(十)手术后一般不禁食(食管,责门手术除外)。
(十一)术后给抗菌素7~14天。
(十二)手术后近期,每日给予系统检查,注意有无气急,排痰困难,气管移位,皮下气肿,呼吸音消失,肺部罗音,浊音,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以便能及时发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