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关于唐朝皇帝及制度的评价 人教版
列出七年级下册历史上提到的五位唐代皇帝及时代特点

列出七年级下册历史上提到的五位唐代皇帝及时代特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上提到的五位唐代皇帝及时代特点如下:
1. 唐太宗李世民
在位时间:626年-649年
主要特点: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大力改革,开拓疆土,统一战争时期的中国,被誉为贞观之治的始创者。
2. 高宗李治
在位时间:649年-683年
主要特点:号称圣神文武皇帝,继承了贞观之治的政绩,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度,以及开元盛世盛行文化和经济的繁荣。
3. 中宗李显
在位时间:684年-705年
主要特点:在位期间,推崇释迦佛教,研习藏传佛教,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唐隆之治”,以及尊崇道教,被誉为促进了唐代文化的多元发展。
4. 德宗李适
在位时间:756年-762年
主要特点:在位期间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改变了唐代疆土边防的状态,
挽救了唐朝在战乱中逐渐南弱的局面。
5. 憲宗李忱
在位时间:810年-823年
主要特点:尊崇儒学,重视教育,实行“颁释令文”,制定了唐代第一部历史编纂法规“唐会要”,并且注重农民生产和水利建设,为唐朝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9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唐朝的兴盛与衰亡》复习指导与练习语文.doc

《唐朝的兴盛与衰亡》复习指导与练习【复习指导】1.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
2. 什么是“贞观之治”?简述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或唐太宗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 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达200多次的著名谏臣是魏征。
唐太宗时期,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人称“房谋杜断”。
4.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简述武则天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5. 后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 什么是“开元盛世”?简述唐太宗推行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7. 唐玄宗重用的名臣是姚崇和宋璟。
8. 分析“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9. 如何评价武则天和唐太宗?10. 指出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古代“治世”,分析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共同原因及其对我们今天的启示借鉴(或为现实意义)11. 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得到的启示。
12. 简述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的共同点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13.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开始于755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763年,安史之乱平定。
14. 简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15. 唐朝能够平定安史之乱得益于哪些因素?因素:①镇守西北的精兵内调;②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帮助;③安史叛军接连内乱。
16. 简述唐末黄巢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严重,兼并战争频繁,中央无力控制;③人民赋役沉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
影响:起义失败,但是给了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17.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18. 五代是指北方黄河流域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十国是指南方地区的九个政权和北方的北汉。
19. 如何看待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①五代十国实质上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②五代十国政权分立,但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必然趋势。
七年级下历史唐朝知识点

七年级下历史唐朝知识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统治时间长达289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下历史中的唐朝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唐朝的历史。
一、唐太宗李世民的改革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被称为“贞观之治”。
其中最重要的是科举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得普通百姓也可以到达官场,提高了社会的公平程度。
而土地制度的改革则大大降低了富人对土地的占有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唐朝的文学艺术唐朝不仅在政治上有杰出的成就,而且在文学艺术上也有极高的成就。
唐诗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一个巅峰,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珍贵财富。
唐朝名人如李白、白居易等,他们的名篇流传至今,被称为“唐诗三百首”,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唐朝外交和商业发展唐朝是一个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国家。
唐朝在对外联系中始终奉行开放和互利的态度,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的途径,也开通了海洋贸易路线,从而使唐朝逐渐成为一个极富商业活力的国家。
外交方面,唐朝和周边的国家保持着长期的和睦关系,通过外交手段巩固了唐朝的国内稳定和发展。
四、唐朝的科技文化唐朝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也非常高,开发或创新了许多实用和美学的东西,例如丝绸、瓷器、火药和指南针等重要的发明,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唐朝还建造了大量宏伟的建筑和工程,如天津渡蜀道、盐道等,这些都是唐朝科技文化中的精髓和代表。
总之,唐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唐朝的贞观之治、文学艺术、商业发展和科技文化都是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珍贵财富的重要宝藏,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二——唐朝的政治制度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朝代之一,其政治制度是其繁荣盛世的关键之一。
在历史上,唐朝被誉为“盛世”、“画瓷盘一把铜,政纲新十一条”的代表,其中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功不可没。
本文将探讨唐朝的政治制度。
唐朝的治国方略隋朝的衰落导致了唐朝的出现。
唐朝的建立者李渊,并不是一个有着丰富执政经验的统治者,在他的大臣的帮助下,一步步实现了唐朝的建立。
在早期,唐朝的政治制度借鉴了隋朝的制度,并进行了深度的改革和完善。
李渊认为:“前代轻重节度,各有不同,吾将行东周之政,设三公九卿而已。
”这也预示着唐朝将进行全面的制度改革。
唐朝最大的改革是行政制度的鼻祖——州、县制度,该制度在中央政府的总控下,将地方的行政权限逐渐下放,从而增加了地方的管理效率和地方行政的自主权。
该制度,也赋予了地方官员更多的权益,同时也为唐朝的纳服提供了可能。
州和县的划分主要根据地理条件、人口和财政状况进行调整,提高了行政办公的效率。
唐朝的官制唐朝的官制为三品制度,官员分为三品:一品、二品和三品。
一品官员主要担任中央机构、皇室园林和严重违反律法的监察机构;二品官员主要管理地方和中央机构的重要职务并对考试进行监督;三品官员则主要负责地方官员的晋升和考核工作。
此外,唐朝还设立了宰相和枢密阁等中央机构,以协助皇帝的决策和运筹。
这些官员的地位和职能,使唐朝的政治制度空前完善和健全。
唐朝的科举制度唐朝最为人熟知的依然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也是唐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举制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据传说唐太宗使用了该制度,并被后世推广和发扬。
科举制共分为三个部分:进士、举人和秀才。
进士是科举制中最高级别的华族人士,符合条件的人才能进入进士科,并参加童男子科,考试成绩优秀者可成为进士。
在唐朝,进士被视为最高级别的官员,拥有更大的权利和地位。
唐代进士中,有一些人在之后的政治生涯中成为关键人物,如杨炯,魏徵和颜师古等。
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力,并成为唐朝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重点归纳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诗圣”....“三吏”“三......别”..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第8课辉煌灿的隋唐文化(二)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颜真卿“颜筋柳骨”颜真卿——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政权/民族建国时间首领都城北宋(汉)960年赵匡胤东京南宋(汉)1127年赵构临安辽(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西夏(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金(女真族)12世纪初阿骨打会宁/中都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经济的开发在——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宋代衣食住行衣:宋初崇尚节俭;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
第12课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忽必烈建立元朝..时间: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元朝的民族融合①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
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④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评价一位皇帝 七年级下册

评价一位皇帝七年级下册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皇帝,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绩,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同的印记。
今天,我想就一位皇帝进行评价,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首先,从个人品行来看,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能力的皇帝。
他精通诗词歌赋,善于书法绘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君主。
他注重文化教育,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选拔了许多有才干的官员,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也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每天处理政事的时间很长,经常亲自巡查各地,了解民情,关心百姓的生活。
在政治方面,唐玄宗李隆基也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唐朝的政治体系更加完善。
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实行两税法、改革府兵制、发展经济等,使得唐朝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他也注重国防建设,加强边疆防线,使得唐朝的疆域得到了扩大。
然而,唐玄宗李隆基也有一些缺点和失误。
他在晚年时期过于追求奢侈和享乐,沉迷于声色之中,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松懈。
这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此外,他对于少数民族的态度也存在问题,过于强硬和武断,导致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加剧。
从历史影响来看,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扩大,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他的改革措施也为后来的朝代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然而,晚年的失误也给唐朝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得唐朝逐渐走向衰落。
总的来说,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能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的政绩和影响都十分显著。
然而,他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失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位皇帝时,应该全面地看待他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只看到表面的荣誉和成就,而忽略了背后的失误和教训。
总之,评价一位皇帝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包括个人品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只有全面地评价一位皇帝,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官员选拔。
在经济上,唐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在文化上,唐朝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诗歌、书法、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唐太宗和武则天:唐太宗和武则天是唐朝历史上两位重要的皇帝。
唐太宗实行了贞观之治,注重治理腐败和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武则天则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开设殿试、建立武举等,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官员选拔。
3.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使得唐朝的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社会经济陷入了萧条。
4. 宋代的历史: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创造了一系列著名的文化成果,如宋词和宋代绘画等。
在政治上,宋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官僚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在经济上,宋朝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拓展。
在社会方面,宋代出现了市民阶层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建议您通过阅读课本或查阅相关资料
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人教版历史中的唐朝盛世的辉煌

人教版历史中的唐朝盛世的辉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被称为"盛世"。
这个时期持续了近300年,从618年到907年。
唐朝的盛世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顶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教版历史中的唐朝盛世的辉煌。
一、政治盛世唐朝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相对稳定。
唐太宗与高宗开创了察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使得政府能够选拔到许多优秀的人才。
唐朝还实行科举制度,使得百姓无论贫富,只要有才华,都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仕途。
这种政治制度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经济盛世在唐朝,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改革土地制度,保护农民利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
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得到了高度重视,提高了灌溉和排水的效率。
同时,唐朝加强了对外贸易,与中亚、南洋各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换,使得国家的经济繁荣。
三、文化盛世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之一。
在唐朝,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玄宗时期,洛阳和长安成为了东方最繁华的都城。
许多文人雅士聚集于此,进行文化的交流与创作。
玄宗还亲自举办文艺饮宴,邀请文人来表演和创作。
在唐朝的盛世,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如杜牧、李白、白居易等,涌现出来,他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诗集等文学作品。
四、科技盛世唐朝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唐朝,科技和工艺制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和普及,使得书籍更加普遍,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军事技术得到了革新。
此外,制陶、铁器制造和航海技术等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为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盛世。
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唐朝的辉煌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密不可分。
作为人教版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了解唐朝盛世的辉煌不仅能够增加对历史的了解,还能够启发学生对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思考,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唐朝皇帝及制度的评价
1、如何评价唐太宗其人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他能吸取隋亡教训,从历代兴亡中总结统治经验,认识到“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因而励精图治,带来了“贞观之治”这样清明政治时期的出现。
他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力倡节俭;兴科举,办学校,选拔人才。
在历代王朝统治者中都算是突出的。
2、如何评价武则天其人
我们之所以对武则天持基本肯定态度,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她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二是她有作为,注重经济,重用人才,她掌权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对她的评价,用的是生产力标准,历史人物的措施,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历史进步,就要肯定。
3、关于唐玄宗的评价
其前期,实行改革,大有作为,课文所记五项措施对“开元盛世”出现起了直接作用。
但其后期昏庸腐朽,政治黑暗,带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
有人说唐玄宗前期是明君,后期是昏君,半明半暗,是有道理的。
4、对科举制如何认识
科举制创立于隋,完善于唐,行于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
隋、唐时的科举制相对于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不分士庶,不讲门第,分科考试,凭才学录用,这有利于许多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局稳定。
当然,科举制越向后发展,尤其是到明清,越来越体现出其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如八股取士)的一面。
对科举制应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5、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关系
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租调制也是开始于北魏,历经数代而到隋唐。
隋继承均田制和租调制,并开始有了庸的规定,唐则在继承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只有在均田制基础上才能实行,一旦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6、两税法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它是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的背景下实行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其特点是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
其作用有三:一是统一税制,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二是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或农民对封建政府的人身依附)有所放松;三是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但两税法并未得到彻底和顺利实行,因为它不可能改变封建国家的本质,不可能改变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对立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