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唐朝时期与那一地区的交往最为频繁()A.朝鲜半岛B.非洲C.阿拉伯半岛D.印度半岛2.下列对隋唐历史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A.文明初露的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3.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A.《道德经》B.《大唐西域记》C.《徐霞客游记》D.《史记》4.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5.唐太宗时期,哪位高僧西游天竺()A.班超B.玄奘C.鉴真D.张骞6.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7.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8.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时期()A.隋朝——隋文帝B.秦朝——汉武帝C.唐朝——唐玄宗D.宋朝——赵匡胤10.“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A.朝鲜B.日本C.天竺D.越南二非选择题1.遣唐使( 1 )背景: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 2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题1.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2.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3.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B )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时期(C )A.隋朝——隋文帝 B.秦朝——汉武帝C.唐朝——唐玄宗 D.宋朝——赵匡胤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B )A.朝鲜B.日本C.天竺D.越南6.下列文化不是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是 (D )A.儒家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活字印刷7.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8.唐朝时期被称为“天竺”的是 (D )A.朝鲜 B.阿拉伯半岛 C.中南半岛 D.印度半岛9.《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天竺、寻求佛教经书的高僧(C )A.鉴真B.法显C.玄奘D.阿倍仲麻吕10.唐太宗时期,哪位高僧西游天竺 (B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张骞11.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A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12.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B )A.《道德经》 B.《大唐西域记》 C.《徐霞客游记》 D.《史记》13.下列对隋唐历史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C )A.文明初露的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14.下列内容属于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A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要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经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15.唐朝时期与那一地区的交往最为频繁(A )A.朝鲜半岛 B.非洲C.阿拉伯半岛 D.印度半岛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复习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复习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 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主要是因为(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2.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其目的是( )A.为了改变中华血统 B.促进经济发展,巩固统治C.避免外国人对中国的仇恨 D.显示大国天朝的风范3.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 ) A.互派使节 B.科技交流 C.交换土特产 D.佛教4.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A.民间商贸交往 B.以宗教为纽带 C.互通使臣 D.技术交流5.下列唐朝政府对外商来中国采取的政策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鼓励贸易 B.不允许长期在中国居住C.可以在中国做官 D.可以和中国人通婚6. 唐朝时,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7.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8.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 )A.鉴真 B.玄奘 C.戒贤 D.戒日王9. 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的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C.道教 D.佛教10. 印度电视剧《奇迹》引发了人们对印度社会风情的无限遐想。

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A.《徐霞客游记》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史记》11.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12. 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3(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3(含答案)
12.(1)寻求佛法(或佛经) ;
(2)《大唐西域记》 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政治局面: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经济繁荣发展:外交政策:实行宽容开发的对外政 策:对外海陆路交通发达。
(4)不屈不饶、坚忍不拔的精神;主动学习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的开放精神;取长补短的务 实求真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
(4)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答案
一、选择题
1、B2、A3、B4、C5、C 6、A 7、A8、D9、A10、B
二、简答题
11.⑴玄奘,天竺
⑵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⑶开放和开明
【解析】
试题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游的相关知识内容。要识别材料一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 根据所学知识,书中的图画即可回答,玄奘是唐朝著名法师,世称唐三藏,意为其精于经、律、论三 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他是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为了求得 佛学的真谛,玄奘到天竺求取佛经。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游的相关知识,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 者是高僧玄奘, 解决本题的关键词是: “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 ,我们可以判断出玄 奘西游的目的是:寻求佛法(或佛经) 。
(2)本题考查的是《大唐西域记》的相关知识,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后,专 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 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材料二是唐朝的对外交通路线图,通过这幅图,我们 知道: 唐朝的对外交往非常活跃, 玄奘西游就是唐朝对外交往的一个重大事件, 因为唐朝国家统一安 定;经济繁荣发展: 实行宽容开发的对外政策: 对外海陆路交通发达, 这些都是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题: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题: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D.制度先进,疆域辽阔2.下面是马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次数较多B.规模较大C.影响深远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3.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是有着典型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

下列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B.鉴真六次东渡C.玄奘西游天竺D.郑和七下西洋4.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这副对联描述的史实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隋炀帝巡游江都★6.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B.钱币上都有汉字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7.1 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

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A.僧一行B.鉴真C.玄奘D.戒贤8.中印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9.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二、材料分析题10.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2)鉴真(图2)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他对日本有何贡献?(3)图1、图2反映的唐朝历史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影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含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2.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3.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D.将朝鲜半岛的音乐引入中国4.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D.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5.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题名”。

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6.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7.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A.金榜题名 B.连中三元 C.名落孙山 D.卧薪尝胆8.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9.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

这些主要说明()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10.“日本前后共任命19次遣唐使节团,成行15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唐都长安的西市有胡商开设的店铺、酒馆,还发现了东罗马的金币等。

上述发现说明了A.手工业生产发展B.对外贸易活跃C.经济重心南移D.商业经济繁荣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4.郭沫若曾赋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可能包括()①儒家思想②建筑艺术③佛学经典④活字印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5.“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传播的宗教是()A.儒教B.道教C.佛教D.基督教6.它既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它”是()A.长安B.开封C.余杭D.涿郡7.比较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弥”铜钱,以下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A.始铸铜钱的时间日本晚于唐朝B.日本铜钱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并在日本流通C.日本铜钱是仿唐朝的铜钱铸造的D.是日本吸取唐朝文化的表现之一8.有人说:“中华民族既有为人类文化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又有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的魄力。

”以下能够说明中华民族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魄力的史实是A.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B.新罗商人来长安经商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D.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9.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

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10.《西游记》讲述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为了解答佛经中的许多疑惑,教化民众,玄奘不畏路途遥远,毅然前往天竺。

他遍访佛教高僧,最终学成归国,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记述在()A. 《西行记》B. 《西游记》C. 《大唐西域记》D. 《大话西游》2.下列史实的发生,不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是()A. 鉴真东渡日本B. 任用姚崇为宰相C. 玄奘西去天竺D.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3.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A. 崔致远B. 鉴真C. 阿倍仲麻吕D. 玄奘4.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这说明()A. 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B.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C.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楚文化D. 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5.请问如图中人物的主要历史贡献是()A. 出使西域,沟通丝绸之路B. 西游天竺,研习佛法C. 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D. 航海西行,发展海上交通6.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7.图片见证历史,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岩仓使团赴欧美唐招提寺维新后的日本街头A. 日本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 日本学习借鉴外来文明C. 日本向欧美国家学习D. 日本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消失殆尽8.2010年1月,某国环境部长拉梅什先生在访问中国时,以历史上两国文化交流的例子风趣地说,他现在就是到中国取环保经的“气候玄奘”,该国为()A. 印度B. 日本C. 朝鲜D. 美国9.唐朝的对外交流中佛教僧侣的活动引人注目,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请问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A. 都学习了外国文化回到大唐B. 都发生在唐太宗时期C. 都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往D. 都有利于日本学习中国文化10.六次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是()A. 阿倍仲麻侣B. 鉴真C. 晁衡D. 玄奘二、材料解析题:11.观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辽阔
2.下面是马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次数较多
B.规模较大
C.影响深远
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3.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是有着典型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

下列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六次东渡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七下西洋
4.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这副对联描述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隋炀帝巡游江都
★6.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
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
7.1 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

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 )
A.僧一行
B.鉴真
C.玄奘
D.戒贤
8.中印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9.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二、材料分析题
10.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2)鉴真(图2)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他对日本有何贡献?
(3)图1、图2反映的唐朝历史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影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11.“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唐朝缔结友谊桥梁】
材料一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

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日本晁卿(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根据玄奘的口述,他的弟子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的交往史实有哪些。

(3)以上材料中的史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当代再创和谐外交】
材料四2016年8月24日,出席第八次中日韩三国外长会的中国外长表示,希望三国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加强合作,为地区和平发展以及彼此关系的改善做出努力。

(4)唐朝文化曾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联系材料四,你认为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什么态度?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B
2.D
3.B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反映了中日
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4.A 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鉴真和尚;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5.B
6.D 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图中的两枚钱币可以看出唐朝钱币对日本钱币的影响巨大,故选D项。

7.C
8.D 唐朝时期,人们称今伊朗为波斯;玄奘游学的那烂陀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佛教在张骞通
西域后传入我国。

所以A、B、C三项说法都不正确。

9.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唐朝开元年间繁华富庶的景象,A项排除。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朋友之间的离别
之情,B项排除。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写的
是爱祖国、爱家乡、忧国忧民的思想,D项排除。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出自李白的《哭晁卿衡》,是李白得闻日本友人晁衡回国航海途中沉船并误传已溺死后而写下的一首哀悼诗作,C项符合题意。

二、材料分析题
10.参考答案(1)玄奘。

坚持不懈,有顽强的毅力和为了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精神。

(2)唐朝。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各国先进文化。

(意思相同即可)
11.参考答案(1)印度。

《大唐西域记》。

(2)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3)都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重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
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