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一是社会分工。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都要求互通有

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必然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二.商品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商品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二重性: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重性。

对立统一的关系:

1.二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三者关系)

总括: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29、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商品经济的交换本质正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在。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的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进行得是否顺利,决定着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

30、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支配的自由人;

第二,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东西。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32、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生不是商品。

四.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形式及其作用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作用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积极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作用:

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

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3.价值规律对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配置的调节可能出现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五.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基本)、流通手段(基本)、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六.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