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 A.折中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 A.不会有很大变化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议会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20.超额利润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有(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德意志意识形态》C.《哲学的贫困》D.《共产党宣言》2.下列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有( )A.物是感觉的集合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的有(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 )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促进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平衡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称为:A. 马克思主义B. 列宁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生产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的平等关系D. 资本家与工人的合作关系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人的理性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社会制度的变革6.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混合所有制D. 无政府状态7.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阶级消亡B. 社会不平等C. 贫富差距扩大D. 个人主义盛行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A.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建立封建专制D. 建立民主共和国9.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演变C. 经济改革D. 文化革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

3. 马克思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马原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A6. A7. A8. B9. A10. A二、简答题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D.一切创造性活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 不可逆性B. 客观现实性C. 可知性D. 伸张性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A.广延性和伸张性B.持续性和顺序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有限性和特殊性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种(B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 从知觉到表象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6.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C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17.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事物的度C.确定事物的质D.认识事物的量19.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D )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外部自然界C.客观存在的事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B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21.概念、判断、推理是(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22.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B.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C.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答案:A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 劳动价值论D. 剩余价值论答案:D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C. 劳动异化D. 社会契约论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7. 什么是剩余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剩余价值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资本家从工人的劳动中获取的超出工人工资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8. 请简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 C. 观念唯物主义和唯物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和经验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唯心主义 D. 经验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特点是()。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实用主义 D. 辩证法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观点是()。

A. 统一性 B. 唯一性C. 多重性D. 相对性5.阶级斗争是()。

A.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请简要解释。

答: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对事物本质、变化和发展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

它包括两个方面,即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统一和变化的认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统一是矛盾的基础,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基础,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统一和变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体系,而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彼此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中的事物也存在矛盾、统一和变化的规律,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深度。

三、论述题请选取以下两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论述,字数不少于400字。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马列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列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列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理论是:A. 空想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C. 国家资本主义D. 社会民主主义答案:B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 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B. 政治学、哲学、经济学C. 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D. 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C. 唯心主义D. 经验主义答案:A4. 列宁主义是:A.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理论B.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C. 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答案:B5.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 公有制B. 计划经济C. 无产阶级专政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案:D6.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的矛盾D.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答案:D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阶级斗争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答案:A8.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政治斗争C. 经济基础D. 文化因素答案:A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结构D. 社会形态答案:A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B.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D.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因经济利益的对立而产生斗争。

这种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 )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 )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与时俱进
B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3.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 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 )事物是变化的
B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 )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 )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C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D )哲学的基本问题
5.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6.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实践性
B )可知性
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C 客观实在性
D )客观性
7.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
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
A )感觉观点
B )思维观点
C )实践观点
D )反映观点
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句诗强调的是
C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和含义是( )
A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 )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有指导作用
D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11. 下列关于商品二因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 A )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B )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 )商品生产者既占有商品的价值
,又占有使用价值
D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排斥的 1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 )资本家手中聚敛大量货币财富 C )社会存在剩余劳动
1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A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 )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 )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14.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 。

:^中() A ) c 的比重不断增大 B ) V 的比重不断增大 C )与V 按相同比例同时增加
D )与V 按相同比例同时减少
15.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 。

A )商品价值的形成问题 B )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D )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16.从本质上看 , 资本主义工资是( )。

A )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 )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 )工人的全部劳动报酬
D )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
17.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 ) 。

B )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D )劳动力成为商品 )。

1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9. "手推磨产生的是圭寸建主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来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20.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折中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二、 填空题(每题1分,共8分) 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 客观实在性 ____________ 。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____________ 。

3、 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货币资本 _____________ 、
生产资本 __________ 、 商品资本 ___________ 。

4、
《共产党宣言》__________ 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____________ 。

6、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劳动力成为商品 __________________ 。

三、 名词解释题(每题 4分,共12分)
1. 物质:
2.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即商品的价值 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在私有制社会 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3.唯物史观
四、 材料分析题(共 1题,每题20分,共20分)
中秋节到了,学校为每位学生发了月饼和加餐卷,在中秋节 结束后,跟食堂结帐时,学校老师发现加餐卷中有假票,假 票出自同一学生之手,因为所有的假票都一样。

请用马克思 主义相关原理分析此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五、 申论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 家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用专卷试处务教院学瓷陶镇德景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
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只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西方国家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获得一种尊重。

这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所尽的责任和义务。

摒弃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认真学习和汲取我们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尊重西方文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兼容并包,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颠。

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论述文章。

要求:利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观点明确,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论述有力;提出的对策要具有可行性。

字数在500字。

参考答案:1——5 A B C D A 6 ——10 C A C B C
11 —15 C D B A C 16 —20 A A C D B
填空题
-1客观实在性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