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长方体、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3.2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

完整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3.2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情境演示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1. 你们平时都见过哪些立体图形?2. 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的吗?3. 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怎么求吗?二、呈现(30分钟)教师通过视频、图片和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让学生对于这些展开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1. 教师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进行实物展示,让学生看到真实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2. 教师向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能够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3. 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空间中的不同角度,加强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

三、讲解(25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帮助学生理解计算公式的意义。

1. 长方体:(1)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 S = 2(ab+bc+ca),其中 a、b、c 分别代表三条边的长度。

(2)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 V = abc,其中 a、b、c 分别代表三条边的长度。

2. 正方体:(1)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S = 6a²,其中 a 代表边长。

(2)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 = a³,其中 a 代表边长。

四、练习(30分钟)教师通过多种练习方式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物模型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 教师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分别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 教师带领学生游戏,让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加深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同时熟练掌握计算公式。

五、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总结,同时激励学生发掘更多的数学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学习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课时p12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三第67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学习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总第9课时)
P12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三第6—7题
学习目标
1、第1题,交流预习作业:你是怎样想的?
2、第2题,先引导学生想象,把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的过程,再判断。最后动手操作验证。
学习引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完成思考题
着重讨论2个问题:1、至少需要几张硬纸片?2、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找出规律。
三、展示交流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什么内容?
2、熟悉正方体的各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
3、能够判断出一个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否围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学习过程
一、学情调查
1、通过预习活动,你对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有什么新的认识。
2、说一说如何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
3、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4、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困惑?
A:长5cm、宽4cm。B:长4cm、宽3cm。C:长3cm、宽3cm.。
选择哪( )种,每种选( )张,正好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围成的一个长方体的长是( )、宽是( )、高是( )或正方体的棱长是( )。
五、总结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如果有,写在下面。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教案和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教案和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P36、37页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学准备:长、正方体模型、课件、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学具准备: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板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就知,便于理解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出示正方体纸盒: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沿着棱剪,冰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交流。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便于学生掌握。

(3)完成练一练第1题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便于知识点掌握的牢固性。

(4)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让学生把从数学书最后用于37页第一幅图形剪下来的图形折一折,验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让学生把从数学书后用于37页小鸟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验证自己的想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从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教学手段: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我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尝试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交流:我会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和提高。

4.总结:我会对学生的探究和交流进行总结,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案分享:五年级下册数学3.2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

教案分享:五年级下册数学3.2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

教案分享:五年级下册数学3.2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本文将分享五年级下册数学3.2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并从教材、课堂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希望本文可以给广大老师们带来一些启示,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材解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几何体,对于学生而言,了解和掌握这两种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先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进而掌握它们的平面展开图,并了解这两种几何体的性质与应用。

我们需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平面展开图还原出原来的立体图形。

以正方体为例,将正方体的六个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让学生自己将其还原成原来的立体图形。

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平面图和立体图上形状的对应关系,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和应用。

例如,学生应该了解长方体有八个顶点、十二条棱和六个面,而正方体有八个顶点、十二条棱和六个面,其中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学生也应该能够应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达式。

例如,长方体的体积可以表示为“V = l × w × h”,其中“l”、“w”和“h”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表示为“V = a^3”,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

学生应该掌握这些表达式,并能够应用它们来解决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的题目。

二、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练习等,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供参考。

1. 演示平面展开图让学生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平面展开图还原成立体图形。

教师专属: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案分享

教师专属: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案分享

教师专属: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案分享作为教师,对于我们而言,教学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教案则是我们进行教学的基础。

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和有价值的教学体验,今天我分享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教案,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教学能力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种形态。

2. 学生能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进行拼装。

3. 学生能够了解平面展开图的概念及其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是一种具有六个矩形面的立体图形,其中相邻的两个矩形面都是相等的。

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称为“底面”、“顶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正方体:正方体是一种具有六个正方形面的立体图形,其中相邻的两个正方形面都是相等的。

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称为“底面”、“顶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 平面展开图的概念平面展开图是将一个三维物体展开成平面上,再把它分解成一些平面图形来表示的一种表示方法。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说明:展开图中矩形表示为长方体面,正方形表示为正方体面。

展开图上各面的名称分别如下:三、教学步骤1. 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识别,教师要介绍并让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特点,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的认识。

2. 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每个面的特点和名称,并带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并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梳理思路。

3. 导入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进行拼装,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1)小明有一个长方体的立方体盒子,体积为24.3,边长比为1:2:3,请你根据长方体平面展开图组建这个立方体盒子。

(2)某厂商生产的正方体鞋盒长、宽、高之比为4:3:2,体积为36立方米,请你根据平面展开图组装这个鞋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构成部分。

2.能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给出的平面展开图进行拼图并还原原体。

3.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力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对长方体和正方体重点进行理解。

2.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进行原体的还原,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3.加强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要点、尺寸等;2.展示实物和模型让学生观察,描绘:长方体由6个面拼接而成,6面中相邻两面总有一条长方形的棱;正方体由6个面构成,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3.展示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明确每个面对应的形状和位置。

4.进行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长方体和正方体由哪些部分组成?2.还原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图图案,让学生从中找到相应的平面展开图。

2.让学生按照平面展开图拼图,并还原出长方体或正方体。

带领学生检查礼物中平面拼成的模型是否与实物相同。

3.让学生自主拼接不同的平面展开,体验还原的过程。

4.进行小结:如何根据平面展开图还原长方体和正方体?3.演练练习1.教师提供一些平面展开图和实物,让学生协作进行还原。

2.独立练习:让学生根据平面展开图,自行拼接成实物。

3.进行小结:在拼接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构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每个面对应的形状和位置,并能根据平面展开图还原实物。

同时,本节课还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和运用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冀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展示、把相对的面涂色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能判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经历剪纸盒、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平面展开图的过程,能在自己的展开图上找出相同的面。

教学难点:
能指出其他展开图相对的面以及根据平面展开图判断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平面展开图,多媒体课件生准备:长方体一个,白纸一张,剪刀,彩笔三支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长方体、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案
Teaching plan of the plan of the plane expansion of cuboid and cube
数学课《长方体、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的认识。

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想做漂亮的礼品盒么?打算怎样研究?
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课题:展开与折叠
二、自主探究活动之一
1、引发猜想,唤起思考: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
(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提出“展开”的要求:
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
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教师巡堂,并与学生一起“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初步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

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展开活动)提问:“为什么把展开的图形又折叠回去呢?”
(3)请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
(1)揭示展开图的概念:
象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特征:
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感悟:
①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各小图形的特点
②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不唯一的特点
三、自主探究活动之二
1、(出示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围成正方体?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