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背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高中地理必背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A:人类社会,B:物质、能量,C:废弃物,D:环境。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1)城乡差异: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地区以生态破坏为主。

性锐减、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1.环境问题的产生4.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1)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能力。

(3)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知识点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3.组成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4.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知识点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消除贫困(1)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2)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可持续消费倡导“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三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②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如下。

5.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的区分方法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它们的着眼点和强调重点不同,可总结如下。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ppt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ppt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 1、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 , 又不对 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组成: 可持续发展是由 经济、社会、生态 三大 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 一个 复合 系统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仅重视 经济数量 的增长, 更追求 质量 的改善和 效益 的提高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 活质量,提高人类 健康 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 有 平等 、自由 的 社会环境。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和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相协调
产品生产 制造
产品包装 运输
产品批发 零售
原材料加 工
产品使用 回收
资源的摄 取
环 境
产品废弃 处理
(1)说出清洁生产的含义。 (2)为了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我们应该选购 带环境标志的产品。图2-2-2中三图分别是哪个 国家的环境标志?查找资料,说说每幅图案的 寓意。
(3)某商品带有环境标志,就意味着该商品具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为什 么说倡导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有利于实现可 持续发展?请阐述其中的道理。
清洁生产定义
联合国环境署对清洁生产的定义为:清洁生产 (简写CP)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新 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 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 增加生态效应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 产过程,要求节约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 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 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 周期的不利影响;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 所提供的服务中。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Ⅱ》第四章第3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共25张PPT)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Ⅱ》第四章第3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共25张PPT)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8时31 分1秒 下午8时 31分20 :31:012 1.8.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②公平的观念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地区之间
③环境的观念
合理开发和利用 ——自然资源 保持适度规模 ————人口 处理好关系 ——经济与环境
经济活动 社会发展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能力之内
④权利的观念
全人类
健康而富裕生活的权利每个国家和源自区平等发展的权利每个人
合理利用资源和享有清洁、 安全、舒适环境的权利
44.1
2.4
12.9
40.5
0.1
B
18.1
11.6
36.8
33.4
0.1
C
10.1
19.6
36.8
33.4
0.1
方案
A B C
表3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侵蚀量比较* 径流量比较*
(%)
(%)
土地利用总收(万元/年)
3~8年内
8年以后
100
100
57
57
64
52
50
88
50
40
48
112
*以方案A为比较的基准。 (1)三种方案的排序: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__;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 入由高到低为_。(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判断下列行为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 1、使用无氟冰箱
• 2、使用含磷洗衣粉
√ • 3、响应和执行近海“休渔”政策
• 4、讲究卫生积极使用发泡餐具
√ • 5、倡导免赠贺卡 √ • 6、研制节水开关装置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 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8. 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我国绿色 经济的发展。 9.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 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 费。 10. 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可持续消费倡导“减量、重复使用、回 收、 再生”的原则。
(2)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 C )
① 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② 蔬菜可从鱼塘中
汲取养分 ③ 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 ④ 丰富
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该农业模式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 市场 B. 地形C. 水源 D. 技术
课堂检测
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以保护繁育期的鸟、兽、
鱼、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
,设计了 3 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
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
解析:理解并掌握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的内涵,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案:(1)该发电厂在生产全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到 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排放量减到最小。 (2)清洁生产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体现了循环经济 理念;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对环境影响大。 (3)该发电厂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了煤炭发电的良性循环,向环境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 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4)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调整产业结构。以循环经济为模式,实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以清洁生产 为目的,开发新能源。 (5)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改变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6)发展生态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维持自然界良好的生态平衡,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

3.基本内涵(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发展只是条件,社会发展才是目的。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1)代际公平:指时间上的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2)代内公平:指空间上的公平,包括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

2.持续性原则(1)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2)核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首要条件: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共同性原则(1)措施:全球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表现: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阶段性原则(1)含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阶段,发展目标及承担责任存在差异。

(2)特点:①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②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A.①生态系统 ②社会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素养立意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 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 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第(2)题,经济系统 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动、 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③为经济系统。
方式恢复耕地15.335公顷,不仅解决了尾矿污染问题,而且使村里的
耕地由25公顷增加到40公顷。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材料三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以人为核心,由社会、经济和生态 三大子系统共同构成。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上述材料一、二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为什么?
(2)填出材料三图中字母代表的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子系统,并
产品,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经济效益,达到了良性循环。
(2)A:社会系统——③ B:经济系统——② C:生态系统——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 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解析:第3题,塑料袋难降解,不利于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 少用一次性餐具,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分类投放垃圾,利于垃 圾回收利用;使用公共交通,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利于环保。第4 题,由“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观”可知,其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部分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部分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把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探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1.不同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如何?其核心思想是什么?理论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中心论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地伙伴论人类具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互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阶段性原则。

(4)从概念到行动:全球合作,公众参与。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是什么?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口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2)人口战略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资源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资源问题 ⎭⎬⎫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短缺 (2)资源战略①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高中地理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理由。

1。

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综合思维)2。

实例分析,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

(地理实践力)3.对比分析,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

(综合思维)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的反思认识2.可持续发展(1)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错误!(3)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必由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行动(1)消除贫困①原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②地位: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2)发展绿色经济①目标{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②我国的探索:(3)提倡可持续消费①基础: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②目标: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然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

()(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公平性原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公平。

()(4)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公众对政府起监督作用。

( )(5)与“绿色经济”相对的是()A.红色经济B.黑色经济C.褐色经济D.灰色经济提示:(1)×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学习目标】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4.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基础知识】
【问题探究】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趋严重的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类必须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1世纪议程》
《21世纪议程》有四个部分组成,①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资源保护与管理,③加强社会群体的作用,④实施手段。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21世纪议程》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并着重强调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

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 庞大的人口压力
(2) 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
人口数量庞大 环境危机 资源 短缺 人口成为发展的障碍 部分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 用较多的财富养活较多的人口 新增人口绝对数较多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种类多 总量大 类型全 庞大的人口数量 生产技术、工艺落后 经济迅速发展 我国自然资源 资源利用率低 人均占有量小 资源需求量大 资源
相对短

①人类有义务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物种。

②自然资源应当被充分利用来发展经济,而不应该被闲置。

③如果砍伐森林是当地目前主要的经济来源,那么砍伐森林的做法是合理的。

④即使绝大多数人从不光顾,保护野生自然区域也是重要的。

①正确。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观念。

②不正确。

对可持续发展可充分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综合利用。

③不正确。

可以砍,但要砍伐与抚育相结合,才能符合发展的观念。

④正确。

保护野生自然区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权利、环境的观念。

小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愿望,
【基础例题】
例1.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据此回答:
(1)当前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A.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B.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已得到基本控制
C. 工业“三废”排放物有所控制,农村乡镇企业导致的污染增多
D. 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生态污染越来越严重
(2)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A. 人口众多,地大物博
B. 面临多种环境问题
C. 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D. 教育科技水平逐渐提高,国力逐渐增强
解析: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从全国来看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答案:(1)A (2)B
例2.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景观图,该地区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是60°,位于东8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E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F 为库区北侧丘陵低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最能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一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种苹果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建苹果加工厂F.营造防护林
第二种方案:A.营造防护林 B.种花生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花生加工厂 F.种油菜、小麦
第三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培柑橘、茶叶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柑橘茶叶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
(2)随着人口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的湖泊沼泽地,G处是喀斯特地貌,既要发展经济,又不降低环境质量,从可持续发展考虑,如何开发利用G、H两处土地资源?
(3)从该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持续发展考虑,请你为该地区设计远景规划。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从题干中分析此地的地理位置。

该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0°。

可知此地的纬度在30°N,位于东8区,因此经度处于112.5°E到127.5°E之间,通过经纬度位置可以断定此地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

针对三种方案,只有第三种符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

(3)是一道考查发散思维能力的创新题目,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联想,只要符合我国东部亚热带丘陵地区实际,方案科学即可。

答案:(1)第三种方案。

(2)H处湖泊沼泽地可种植莲藕,喀斯特地貌可发展旅游业。

(3)如利用水库开发小水电,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溶洞进行疗养、生物培养,利用山区种植野蘑菇,利用丘陵果园、茶园、水库、喀斯特地貌发展旅游业,改良湖泊沼泽地,养鱼种藕与平原配套发展生态农业等。

【基础训练】
1.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主张()
A. 自然是主宰,人类必须完全适应于自然
B. 人类是能动的,人类能依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利用和改造自然
C. 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
D. 宁可舍弃发展,也要保护好子孙后代生存的环境
2. 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观念的是()
A.美国把一些排污较大的企业设在国外
B. 中国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
C.中美合作,建设全球气候监测系统
D. 沙特限制石油生产,发展沙漠旅游业
3. 可持续发展要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是()
A. 实施环境标志认证
B. 工厂实行清洁生产
C. 公众认识、接受和积极参与
D. 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和行为转变
4. 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参与环保活动②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③等工作后再接受环境教育④积极购买非生态标
志的商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 发展生产力
B.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D. 整治生态环境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 可持续发展论
D. 人定胜天
7. 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最关键的措施是()
A. 控制人口数量
B. 提高劳动者素质
C.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D.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8. 读“可持续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发展、________发展和________发展。

三者的关系是_______
_ 。

(2)孤立追求经济持续,必然导致_____ _。

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没有把环境利益和
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势必出现____ ____,潜伏着_____ ___和______ __。

(3)以_____ __为基础,保持_____ ___是国家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