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作业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20张)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20张)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氧气、酶
缺氧、酶
反应物 终产物 【H】的产生
葡萄糖、水、O2 CO2 、 H2O 第1、2阶段
葡萄糖 乳酸 / 酒精和CO2
第1阶段
【H】作用和利用 释放能量多少
还原O2 多
还原丙酮酸 少
合成ATP多少


共同点
(过程)第一阶段完全相同;(条件)都需要多种酶的催化;
细胞质基质 6O2 4[H]
热量

酶 20[H]
能量
34ATP
12H2O
C6H12O6 ①酶
能量
2丙酮酸
②酶
6H2O
能量
热量
2ATP
热量
2ATP
6CO2 线粒体
二、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C6H12O6 酶
4[H]
能量(少量) 2丙酮酸(2C3;2CO2
外膜 内膜 嵴 基质 呼吸酶
线粒体: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 新课探究:
一、有氧呼吸
C6H12O6+ 6H2O + 6O2 酶
6CO2 +12H2O + 能量
C6H12O6 酶 2丙酮酸 +4 [H] + 能量(少量)

2丙酮酸 +6H2O
6CO2+20 [H] +能量(少量)

24[H]+6O2
12H2O+能量(大量)

有氧呼吸 二: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 6H2O 酶 6CO2+ 20〔H〕+ 少量能量

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细胞呼吸是一种生物体内常见的重要代谢过程,它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产生能量,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这一过程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人体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

细胞呼吸的原理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来完成的。

首先,有机物质被分解为较小的分子,例如葡萄糖分子被分解为丙酮酸分子。

然后,这些分子进入到线粒体内,在线粒体的细胞色素系统中,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丙酮酸氧化成为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随后进入到三羧酸循环中,通过一系列反应,逐步释放出能量。

最后,在线粒体内,乙酰辅酶A被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细胞呼吸在人体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细胞呼吸提供了人体所需的能量。

人体的各种活动,如运动、思考和维持体温等,都需要能量的支持。

通过细胞呼吸,有机物质被氧化,产生的能量被储存起来,供给人体使用。

细胞呼吸还有助于维持酸碱平衡。

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血液中溶解,进一步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

这些离子可以与体内的酸性物质结合,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

细胞呼吸还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合成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系统所需的物质。

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能量的供给,而细胞呼吸提供了这样的能量。

细胞呼吸是一项基本的生命活动,它不仅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其他生物体中起着同样的作用。

通过细胞呼吸,有机物质被分解,能量被释放,为生物体提供了所需的能量。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人体的运作机制,也为研究和解决相关的生物问题提供了基础。

细胞呼吸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1 作业【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1 作业【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作业16——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1)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吸进来的氧最终()A.参与氧化有机物B.直接参与ATP的生成C.参与水的生成D.参与酶的催化作用2.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A.第一和第二阶段B.第二和第三阶段C.第一和第三阶段D.第三和第二阶段3.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进行的阶段是()A.第一、二阶段B.第二、三阶段C.第一、三阶段D.第一阶段4.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A.外膜和内膜B.内膜和基质C.外膜和崤D.所有膜结构5.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出现在()A.三个阶段B.第一阶段C.第二阶段D.第三阶段6.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D.第三阶段7.在有氧呼吸的下列反应阶段中,不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只有()A.[H]传递给O2生成水B.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和[H]C.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D.ADP与磷酸反应生成ATP8、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B.若向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黄C.可将澄清石灰水换作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的产生速率D.可根据c瓶和e瓶中溶液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填空题:1.细胞呼吸: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_________,并释放_____,因此也叫________。

细胞呼吸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在_______和________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__。

(2)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产物试剂现象(颜色变化)澄清的石灰水CO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酒精酸性条件下橙色的________溶液3、有氧呼吸(1)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过程比较比较项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场所反应式:(2)有氧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参与下,通过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和,释放,生成大量的过程。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学典: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学典: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学典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1、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常被用作研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其主要原因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B.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含有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中C.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能与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2、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①~⑥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表的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A.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②⑥B.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③⑤C.试管①③⑤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D.试管②④⑥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3、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C.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乙组浑浊程度更大D.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耗尽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环境4、下列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水和利用水的场所是不同的B.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但形成的场所不同C.三个阶段均有[H ]产生,但形成的场所不同D.O2的利用与CO2的形成不在同一场所5、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浮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C.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D.若d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6、图中表示的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图中①②两物质分别为H2O和O2②图中(二)、(三)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③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④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A.—项B.两项C.三项D.四项7、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引起盖子鼓起的原因最可能是( )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B.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3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8、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X、Y、M、N代表物质。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答案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一)问题探讨1.通气可以给酵母菌提供呼吸需要的氧气,利于酵母菌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密封则是避免空气进入,便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营养物质释放的能量多,这些能量可以为酵母菌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细胞分裂提供充足的动力。

3.密封发酵时,酵母菌将有机物转化为酒精的同时,能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提供少量能量。

(二)探究与实践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这是因为B 瓶在封口后,培养液液面上方还存有一定量的氧气,静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将这部分氧气消耗尽,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可认为检验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释放的气体。

(三)思考.讨论1.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大约为34%。

结合上一节所学内容, mol ATP分子的高能键含有30.54kJ的能量,因此,1mol葡萄糖能够使32 mol ADP分子转化为ATP 分子。

2.提示:燃烧是一种迅速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有氧呼吸过程则是逐步缓慢释放能量,这种方式保证有机物中的能量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可以使有机物中的能量逐步地转移到ATP中;能量缓慢有序地释放,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相对稳定状态。

(四)旁栏问题(五)思考.讨论2.提示:酸奶制作时利用了乳酸菌无氧呼吸;收获后的粮食要晒干再贮藏,就是通过降低细胞呼吸速率来延长贮藏时间。

(六)思维训练提示:这一论点包含两个要点:线粒体原本是一种独立生存的细菌,后来与真核细胞共生变成细胞内的结构。

由此可见,证据1、3和4,能够支持这一论点,而论据2不支持。

(七)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1)× (2)√2.C3.B二、拓展应用1.提示:松土透气可以使跟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作物生长,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促进根系的水土保持能力;避免根细胞由于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系造成的伤害。

2020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1册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二) 同步练习

2020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1册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二)  同步练习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二)1.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需要多种酶参与B.分解有机物不彻底C.释放二氧化碳D.生成大量ATP2.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生物氧化总过程中,完全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A.丙酮酸和水形成CO2和[H]B.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C.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D.丙酮酸转化成乳酸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生成的物质是()A.丙酮酸和[H]B.CO2和ATPC.氢和H2OD.H2O和ATP4.高等植物的细胞呼吸只发生在()A.活细胞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C.不含叶绿体的细胞D.气孔周围的细胞5.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CO26.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A.乳酸B.酒精和CO2C.H2O和CO2D.酒精或乳酸7.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A.一定是无氧呼吸B.一定是有氧呼吸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8.下表是有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几个项目的比较,其中不正确的是()选项比较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A 原料葡萄糖等有机物葡萄糖等有机物B 场所线粒体细胞质基质C 最终的产物CO2和H2O 乳酸或酒精和CO2释放能量的D多少多少9.下列各项利用了细胞呼吸原理的是()①真空包装水果可延长保存期②沼气发酵③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④温室大棚适当增加CO2和肥料来提高光合效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10.制作泡菜、酸菜时,所用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A.防止水分蒸发B.防止菜叶萎蔫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D.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11.科学家为了研究动物的某项生理活动,设置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第5.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高一生物课时同步练(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

第5.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高一生物课时同步练(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1:有氧呼吸的过程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发生在()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答案】C【解析】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2分子的丙酮酸和6分子的水在酶的作用下,生成6分子的CO2和20分子[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24分子[H]与6分子的O2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A.②处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B.①处产生ATPC.②处产生CO2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示意图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线粒体基质和内膜。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场所②,该过程有CO2产生,而[H]与O2的结合反应在③上完成。

物质氧化分解过程不能在①处进行,①处也不能产生ATP。

3.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C.线粒体能完成图示全过程D.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答案】D【解析】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A错误;③是第二阶段的反应物水,不是氧气,B错误;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线粒体只能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错误;原核生物如蓝藻,能完成有氧呼吸过程,D正确。

4.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的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B.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C.图中(三)阶段产生的H2O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D.1分子丙酮酸在(二)(三)阶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答案】A【解析】根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可以推知①为H2O,根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可以推知②为O2,A正确;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错误;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来自葡萄糖和水,C错误;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在(三)阶段释放能量多,D错误。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3节 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作业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3节 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作业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第五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发生在(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解析:选C 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2分子的丙酮酸和6分子的水在酶的作用下,生成6分子的CO2和20分子[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24分子[H]与6分子的O2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的是( )A.二氧化碳B.丙酮酸C.[H]和ADP D.ATP解析:选D 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都释放出能量,合成ATP。

3.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 )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解析:选D 动物细胞、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等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

植物的常态根细胞在受涝(缺氧)条件下呼吸作用产生乙醇。

4.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解析:选D 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过程为:C6H1812O6→C3H184O3(丙酮酸)→C18O2。

5.某种抑制剂使细胞的呼吸作用明显下降,则同期下列物质吸收和产生减少的分别是( )A.Ca2+、丙氨酸B.甘油、二氧化碳C.氧气、水 D.脂肪酸、乙醇解析:选C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和氧气,产生CO2和水;利用某种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氧气的消耗量和水的产生量都会同期减少。

6.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 )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解析:选B 耗氧速率高说明有氧呼吸强;单位质量的葡萄糖有氧分解产生的总能量,有产热和形成ATP两个去路,ATP少说明产热多,B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1、下列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产物的检测试剂及实验现象,对应错误的是()组别产物检测试剂实验现象A 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B CO2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C 酒精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D 酒精酸性的重铬酸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A.AB.BC.CD.D2、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常被用作研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其主要原因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B.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C.在无氧呼吸的装置中,需将酵母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该实验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3、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一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B.装置一是无氧呼吸装置,装置二是有氧呼吸装置C.检测酒精是否生成,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进行检测D.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酵母菌是否产生CO24、下列关于“葡萄糖丙酮酸CO2”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B.②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C.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D.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5、在用含18O的葡萄糖追踪有氧呼吸的过程中,18O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6、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的是( )A.②处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①处产生ATPC.②处产生CO2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7、下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图,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③处释放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B.①和②处产生乙的量相等C.②中的生理过程需要H2OD.缺氧条件下甲可以转化为乳酸8、在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 )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B.剧烈运动时的人体骨骼肌细胞C.受涝的植物根细胞D.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9、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10、下图表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反应式。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发生在有氧时B.只发生在缺氧时C.只发生在线粒体内D.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内1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②都需要酶③都需要氧④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A.②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⑤12、下列各项叙述中,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无关的是( )A.农村采用土窖保存水果和蔬菜B.对番茄植株进行摘心以增加产量C.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以提高农作物产量D.经常疏松土壤可以促进植物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无机盐13、为了尽量延长新鲜水果的贮藏时间,贮藏条件最好是( )A.低O2、适当的湿度、零下低温B.低O2、适当的湿度、零上低温C.无O2、保持干燥、零上低温D.无CO2、保持干燥、零下低温14、运动会上有些项目被称为有氧运动,如马拉松;有些运动被称为无氧运动,如百米赛跑,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A.运动前是否需要吸氧B.运动后是否需要吸氧C.运动过程中是否需要氧气D.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不同15、如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是B点对应的温度B.图乙中曲线Ⅰ表示有氧呼吸,曲线Ⅱ表示无氧呼吸C.曲线Ⅰ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D.曲线Ⅱ最终趋于平衡,可能是受到温度或呼吸酶数量的限制16、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初期,两套装置中的酵母菌都进行有氧呼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两套装置中有色液滴移动的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间较长,当O2被消耗完且培养液中的葡萄糖还未被消耗完时,两套装置中的有色液滴移动的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装置乙中的酵母菌这段时间确实进行了________呼吸,还需要进行的检测方法及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请据图回答:1.图中A是__________,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_________过程。

4.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

18、为探究高浓度CO2对冷藏水果细胞呼吸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等量新鲜蓝莓分别置于两个密闭的冷藏箱中,一个冷藏箱中只有普通空气(未处理组), 另一个加入等量的含高浓度CO2的空气(CO2处理组),两组都在4 ℃条件下贮藏。

以后每10 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mol)和O2吸收量(mol),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0~10 d内蓝莓细胞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__________;10 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的产物除了CO2外,还有__________;20 d后CO2处理组蓝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

2.实验结果显示,10 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CO2/O2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高浓度CO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__________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酵母菌的呼吸产物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以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反应,颜色变化是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的试剂是酸性的重铬酸钾,颜色变化是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即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应先将空气通入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错误;无氧呼吸的装置中,应将装置封口使酵母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这是为了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C正确;因为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都是实验组,二者属于对比实验,D正确。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以防止干扰实验结果,A项正确;装置一的左边有空气泵入,是有氧呼吸装置,装置二没有通入氧气,是无氧呼吸装置,故B 项错误;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所以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是否生成,C 项正确;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D项正确。

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①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可进行,且此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项正确、D项错误。

②既可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可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会产生ATP,但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B 项正确。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而无氧呼吸中的[H]只在第一阶段产生,作为还原剂被第二阶段消耗,C项正确。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过程为C6H1218O6→2C3H41803(丙酮酸)→6C1802,D正确。

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②是线粒体基质,它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行的场所,此处产生CO2,A、C正确;①是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的间隙,此处不产生ATP,B错误;③是线粒体的内膜,它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在此处[H]与O2反应生成水,D正确。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图中①~③分别代表有氧呼吸Ⅰ~Ⅲ阶段,甲、乙分别为丙酮酸和[H]。

有氧呼吸阶段Ⅲ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A错误;有氧呼吸阶段Ⅰ、Ⅱ产生[H]的量不同,B错误;有氧呼吸阶段Ⅱ需要水的参与,C正确;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马铃薯块茎、乳酸菌和人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植物的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无氧呼吸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酒精,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试管中加水的目的是排出空气,制造无氧环境,B正确;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温度下降,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气泡释放的速率下降,C正确;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存留在酒精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D错误。

10答案及解析:解析:图示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其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既可发生在有氧条件下,也可发生在无氧条件下。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土窖中温度和氧气浓度都较低,能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农村采用土窖保存水果和蔬菜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有关,A错误;B、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因此对番茄植株进行摘心以增加产量与生长素两重性有关,与细胞呼吸原理无关,B正确;C、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可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有关,C错误;D、经常疏松土壤可以促进植物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更多的能量,进而促进根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这与细胞呼吸原理有关,D错误.故选:B.1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要长时间贮藏水果,就要降低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酶活性降低;低氧状态下,细胞有氧呼吸弱,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整个细胞呼吸强度处于最低状态下,可以有效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但若温度低于零度,则会冻伤水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