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大青树下的小学》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上)大青树下的小学优质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大青树下的小学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内容】教科书P2~4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坝”“摔”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作者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平等对待少数民族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暑假玩得开心吗?过完这个暑假,今天我们又回到了学校,同你们一样,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也有很多的小朋友回到了自己的学校(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现在我们就看看他们的学校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

2.这所民族小学里汇集了哪些民族的小朋友?请大家打开课本《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看看。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第1自然段:坪坝(bà)汉(hàn)族鲜艳(yàn)打扮(bàn)飘扬(yáng)第3自然段:朗读(dú)摔(shuāi)跤(jiāo)第4自然段:凤(fèng)尾竹洁(jié)白(1)指名读并正音。

(2)小组开火车读。

(3)同桌互相指读。

3.指导书写。

(1)着重分析指导“晨”“绒”“球”“装”“静”。

“晨”:上下结构,下部的“辰”不要少写一横。

“装”:上下结构,“壮”的右边上横长,下横短。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教师指导理解。

5.再读课文,说说这所“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它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校园景色优美,不同民族的学生团结友爱,学习认真,生活快乐。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1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前解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全文,作者是吴然。

本课重点一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是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关注结构:课文段落分明,层次清晰。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第一自然段:写了学生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第二至三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

◇第四自然段:用“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关注语言: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样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关注拓展:◇形容颜色的成语:绚丽多彩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万紫千红◇少数民族服饰知识拓展:傣族:傣族妇女传统服饰为窄袖或无袖短衣和筒裙。

傣族男子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面穿长管裤,还会用布包头。

景颇族:景颇族妇女传统服饰上为短襟无领窄袖衫,胸、肩和背部饰有银泡、银牌和银穗,下为用红黑黄绿等各色毛线织出美丽图案的毛质筒裙,头饰为羊毛织成的包头,小腿包裹与筒裙质地色泽相同的裹腿。

男子穿对襟短衣和宽管长裤,戴布包头。

阿昌族:阿昌族妇女上衣均为长袖圆摆对襟衣,下着筒裙,也配戴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还戴包头,头巾上饰花。

男子穿对襟短衣和宽管长裤,戴布包头。

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戴黑色或白色包头。

德昂族:德昂族也称“崩龙族”,德昂族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

德昂族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

【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 13 个字,会写“早晨、穿戴” 等 16 个词语。

部编版《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质版

部编版《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质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大青树下的小学|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 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与能力1.学写13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排比手法写句子。

3.概括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景,掌握课文中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把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品读重点词句,领悟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2.培养民主团结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和幸福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或视频片段。

2.引入:在我国的边疆,有一所小学在一棵大青树下,学校里有各种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他们在一起上学、一起玩耍。

看,清晨,他们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学校。

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去看看他们在学校里的生活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指导读好课题,注意“的”的读法。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3.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同时画出有关民族的词语。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5.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鲜、艳、静、枝、粗”这些生字时,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习“坝、绒、粗、凤”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理解“鲜艳、摔跤、服装”等词语可以结合图片理解。

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023年小学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

2023年小学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

2023年小学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学问与技能: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艳丽、装扮”等词语,积累有簇新感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有簇新感的句子,体会这所学校的特殊之处。

3.借助提示,借鉴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习表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快乐祥和的校内生活,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骄傲感和赞美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及他们快乐祥和的校内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骄傲感和赞美之情。

2课时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艳丽、装扮”等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快乐祥和的校内生活。

一、歌曲导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沟通: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请同学们拿出你搜集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状况。

3.学生展示介绍,老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老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状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谐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日,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

5.请大家读课题。

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指名读课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第【1】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引趣)三、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思环节: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我问学生: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

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部编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难点】1.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坝、汉”等7个生字,会写“晨、绒”等9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板块一单元导读,发现“新鲜”1.聚焦“单元导语”。

(1)课件出示二年级(上册)教材封面、对应目录、某个单元的内容。

学生对比三年级(上册)教材,说说自己的发现。

(2)介绍篇章页:每个单元课文开始前多了一页,这一页叫“篇章页”。

课件出示:2.揭示课题。

(1)默读篇章页上半部分的句子,说一说: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2)画出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交流:你认为什么是“新鲜感”?(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只鼓励说出自己的思考)(3)揭示课题:让我们走进第1课,切实体验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有哪些,它们“新鲜”在哪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三年级开始,教材编排体例与一、二年级有很多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单元导语”的出现。

关注篇章页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新鲜”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第1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早晨、绒球花”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鲜艳、服装、招引”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

4、借鉴课文第3自然段的形式,说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分享资料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民族风俗。

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课件:各民族图片),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选择一个你最了解或者最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自主选择图片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2、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祖国的大地上盛开。

在我国西南的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居住在一起,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非常快乐。

那里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学习。

你知道他们共同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吗?——(生齐读)大青树下的小学。

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这所小学去看一看。

(板书课文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认真听,在听清字音的同时,听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着重分析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归纳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
左窄右宽:绒、球、汉、艳、服、扮、读、静、停
左宽右窄:影
左右等宽:粗
(2)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学生写字。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早晨、穿戴、鲜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进一步地发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4)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5)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3)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
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4)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
句子。

4.第四自然段。

(1)这所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2)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拓展延伸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写一写。

(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
板书设计: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