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常用的工具及方法
质量管理中常见的七大工具及应用技巧

质量管理中常见的七大工具及应用技巧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
在质量管理中,常见的七大工具是质量管理中的基础技术,能够帮助企业进行质量分析和问题解决,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接下来我将逐一介绍这七大工具及其应用技巧。
一、列举法列举法是一种通过收集数据、分类和分析的方法,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在质量管理中,通过列举法可以明确问题的性质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
二、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将生产流程或业务流程用图形表示出来的方法,有助于直观地了解整个流程,找出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点。
在质量管理中,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帕累托图帕累托图是一种通过对问题进行分类和排序,找出最主要问题,从而优先解决的方法。
在质量管理中,通过绘制帕累托图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关键问题和改进方向,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四、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散点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有助于找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规律性。
在质量管理中,通过绘制散点图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关联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五、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区间分组,并用矩形表示每个区间的数量或频率的方法,有助于直观地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质量管理中,通过绘制直方图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
六、控制图控制图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的方法。
在质量管理中,通过绘制控制图可以帮助企业监控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七、因果分析图因果分析图是通过将问题进行逻辑分解,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的方法。
在质量管理中,通过绘制因果分析图可以帮助企业深入分析问题,找出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在质量管理中,以上七大工具都是非常实用的,可以帮助企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常用的工具与方法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一、因果图和排列图1.因果图因果图又名“鱼刺图”,由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兴发明。
因果图是用来思考和显示已知结果与潜在原因之间关系的图,通过对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表达,便于解决问题。
因果图的程序一般而言,因果图的程序主要有五个:第一,简明扼要地规定结果。
第二,规定可能原因的主要类别。
第三,在右边方框理画出结果,在左边画出主要类别,作为结果框的输入。
第四,寻找所有下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主枝上,然后继续寻找。
第五,从最高层次原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的、看起来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原因,并对它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因果图的应用图1所示的是因果分析图。
图1 因果分析案例图从图1可见,首先要画一个粗箭头,把问题放到右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出。
如电灯不亮,需要从灯泡问题、电源问题、电线问题、开关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然后再逐一细查原因,步步深化。
灯泡原因分析完后,再用同样的方法从电源上、电线上、开关上分析原因。
这种分析的思路就是因果图的思路。
2.排列图排列图又名排队图,是为了对最主要到最次要的项目进行排列而作出的简单图示。
排列图的作用一般而言,排列图主要有三个用途:第一,按重要性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对整个问题的作用。
第二,提出识别改进的机会。
第三,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功。
排列图的应用[案例]快速热水器的排列图2000年,某热水器厂商开发出了一种快速热水器产品,这种热水器打开5秒钟后,就能完成将水加热,而且可以持续24小时源源不断地供应热水。
但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关键发热零件有时会突然烧掉。
要查出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用排列图表进行分析。
表1 排列图分析表名称频数累计频数累计频率拉弧25125176.9%功率不合格3728888.3%掉膜1630493.3%端面不平1031496.3%其他12326从表1可见,首先,统计最近发生的所有问题,统计出各种制品中的共326个残缺品;其次,再逐项进行分类,例如拉弧一项就占了251个,功率不合格的占了37个,发热膜脱落的有16个,端面不平有10个,还有12个是由于其他原因。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质量管理是一种组织管理过程,由一系列工具和方法构成,这些工具
和方法能够实现组织对质量的控制和保证。
以下是关于质量管理工具和方
法的具体介绍。
1、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它的目的
是提出明确的目标,明确在质量方面需要达到哪些目标,并规划出如何实
现这些目标。
质量计划可以帮助组织确定质量标准、组织结构、组织资源、质量流程和控制程序等,以便更好地实现质量目标。
2、测量:测量是质量管理中最常用的管理工具,它的主要目的是帮
助组织明确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实际水平,并记录测量结果,及时发现和解
决质量问题。
常用的测量技术有标准测量、统计测量和实验测量等。
3、过程分析:过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它将组织的工
作流程分解成一系列独立的子流程,然后分析每个子流程的质量水平,以
确定组织的质量保证水平。
4、控制图:控制图是质量管理中一种常用的工具,它是一种分析质
量变量变化趋势的方法,用于确定质量控制的上下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事件。
控制图通常有均值控制图、分布控制图和变异控制图等多种。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 PDCA循环: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2. 5W1H: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对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和工作目标进行具体明确的解答。
3. 三不原则:三不原则是指来料不接受、不制造、不放行的质量管理原则。
4. 流程图:用于分析作业流程,帮助识别瓶颈问题,对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5. 质量功能展开(QFD):质量功能展开是一种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一组质量特性,并确定如何在制造过程中实现的系统方法。
6. 统计过程控制(SPC):利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在工艺过程失控之前发现潜在问题,以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7. 测量系统分析:是对一组测量数据的系统性误差进行调整的一种方法,以使数据趋于真实值。
8.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这是一种预先发现潜在问题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优化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
9. 风险分析:确定产品或过程特性变异的概率以及其导致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严重程度。
使用这些工具与手法,有助于提高质量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包括

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通常会采用各种工具和手法来进行质量管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
五大工具1. 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通过监测过程数据来判断过程稳定性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控制图常用于生产制造领域,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2. 因果图因果图是一种用来分析问题根本原因的工具。
通过构建因果图,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 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来寻找变量之间关系的工具。
通过绘制散点图,管理者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更好地了解问题并做出有效的决策,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4. 帕累托图帕累托图是一种用来帮助管理者确定关键问题的工具。
通过分析帕累托图,管理者可以找到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问题,从而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5.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用来描述工作流程和流程中各步骤之间关系的工具。
通过绘制流程图,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和瓶颈,并进行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七大手法1. 5W1H法5W1H法是一种用来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问答“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这六个问题,管理者可以全面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效果。
2. 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种通过不断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来持续改进的方法。
通过反复进行PDCA循环,管理者可以逐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
3. SMART原则SMART原则是一种用来设定目标的方法。
根据SMART原则,目标必须具备Specific(具体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chievable(可实现性)、Relevant(相关性)和Time-bound(限时性)等特点,从而有利于实现目标,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质量管理老七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1
81
98.78%
铆裂
1
82
100%
合计
82
82
注意事项:当一种产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 合格时,事先必须规定如何记录。
中、重卡第六横梁件铆接铆钉质量缺陷调查表
例二:
不合格位置调查表
#2022
机翼划伤位置记录表
单位:×车间×工段
日期: 年 月 日
操作者:× × ×
排 列 图
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列而采用的一种简单的图 示技术。 排列图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 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
定义: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
按重要性顺序显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 个质量问题的作用。 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作用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2022
第七步,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矩形,矩形的高度代表
各不合格项频数的大小。
第八步,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累计频数和
累计频率百分数),描点,用实线连接,画累计频数折线(帕累
托曲线)。
第九步,在图上记入有关必要事项,如排列图名称、数
据、单位、作图人姓名以及采集数据的时间、主题、数据合计
序号
缺陷
频率
累计频数
频率×100
累击频率×100
1 2 3 4 5 6 7
精磨外圆 精切环槽 精镗销孔 垂直摆差 斜 油 孔 磨 偏 差 其 它
229 136 56 42 15 14 8
229 365 421 463 478 492 500
45.8 27.2 11.2 8.4 3.0 2.8 1.6
注意事项:
数据的性质分类要明确; 从品质(不良率/缺陷数)、效率(工时)、成本 (各项费用)等项目的日报、周报、月报中发现问题 同一问题有很多项目在一起应层别; 层别所得资料要能与对策相连接。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第一节质量控制工具和方法一、调查表(一)定义调查表(Data-collection Form):又称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是用来系统地收集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二)种类在现场质量管理中,可根据收集数据的目的和数据类型等,自行设计所用的表格,常用的调查表有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缺陷位置调查表、质量特性分布调查表、矩阵调查表。
1.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
主要用于调查生产现场不合格品中不合格项目的频数和不合格品率,以便进一步利用排列图等分析研究。
如表10-1是某QC小组对中继线插头焊接缺陷的调查表。
2.缺陷位置调查表。
用来记录、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外观质量缺陷所发生的部件、部位和密集程度,找出规律性,为调查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依据。
图10-1是反映汽车车身喷漆质量的缺陷位置调查图表。
从图中可见,色斑发生在多处,而车门处最容易发生色斑缺陷,是应该首先采取措施的地方。
3.质量分布调查表。
质量分布调查表是使用计量值数据进行现场调查的有效工具。
它根据以往资料,将某一质量特性项目的数据分布范围分成若干区间而制成的表格,用来记录和统计每一质量特性数据落在某一区间的频数。
从表格形式看,质量分布调查表与直方图的频数分布表相似。
两者的不同之处是,质量分布调查表的区间范围是根据以往资料,首先划分区间范围,然后制成表格,以供现场调查记录数据;而频数分布表则是首先收集数据。
再适当划分区间,然后制成图表,以供分析现场质量分布状况之用。
4.矩阵调查表。
矩阵调查表是一种多因素调查表,它要求把产生问题的对应因素分别排列成行和列,在其交叉点上标出调查到的各种缺陷和问题以及数量。
(三)调查表的应用程序调查表的应用程序通常包括以下5个步骤:(1)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2)明确为达到目的所需的资料及所用的分析方法;(3)要根据目的不同设计调查表格式,包括:调查者、调查时间、地点和方式等项目;(4)对搜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预先检查,确定调查表格式设计的合理性并做出评价;(5)必要时应评审和修改调查表格式。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在TQM中,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以确保组织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满意的客户服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一、质量管理工具1.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表示流程的工具。
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工作流程,并帮助发现流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2. 柏拉图:柏拉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显示问题的工具。
通过绘制柏拉图,可以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类和排序,并帮助确定改进措施的优先级。
3. 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和识别异常的工具。
通过绘制控制图,可以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变化和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示数据分布的工具。
通过绘制直方图,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发现异常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 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工具。
通过绘制散点图,可以观察到两个变量之间的趋势和关联性,帮助确定改进措施。
二、质量管理方法1. 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种连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四个阶段。
通过循环地进行这四个阶段,可以不断改进管理过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 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以减少变异性和缺陷为目标的管理方法。
通过应用统计工具和方法,六西格玛可以帮助组织减少质量问题,提高过程稳定性和效率。
3. 5W1H分析:5W1H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的方法。
通过分析问题的谁、什么、何时、为什么、如何和何地等问题,可以全面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4. Kaizen:Kaizen是一种日本的连续改进方法。
通过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改进活动,Kaizen可以不断寻找问题和改善机会,并逐步改善组织的流程和绩效。
总结: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是组织实现高质量产品和满意客户服务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掌握因果图和排列图的使用法;●掌握关联图的特点、分类和绘制法;●熟悉系统图的应用围和绘制法;●了解PDPC发的特点、份额里和应用围;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一、因果图和排列图1.因果图因果图又名“鱼刺图”,由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川兴发明。
因果图是用来思考和显示已知结果及潜在原因之间关系的图,通过对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表达,便于解决问题。
因果图的程序一般而言,因果图的程序主要有五个:第一,简明扼要地规定结果。
第二,规定可能原因的主要类别。
第三,在右边框理画出结果,在左边画出主要类别,作为结果框的输入。
第四,寻找所有下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主枝上,然后继续寻找。
第五,从最高层次原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的、看起来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原因,并对它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因果图的应用图1所示的是因果分析图。
图1 因果分析案例图从图1可见,首先要画一个粗箭头,把问题放到右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出。
如电灯不亮,需要从灯泡问题、电源问题、电线问题、开关问题等面进行分析。
然后再逐一细查原因,步步深化。
灯泡原因分析完后,再用同样的办法从电源上、电线上、开关上分析原因。
这种分析的思路就是因果图的思路。
2.排列图排列图又名排队图,是为了对最主要到最次要的项目进行排列而作出的简单图示。
排列图的作用一般而言,排列图主要有三个用途:第一,按重要性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对整个问题的作用。
第二,提出识别改进的机会。
第三,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功。
排列图的应用【案例】快速热水器的排列图2000年,某热水器厂商开发出了一种快速热水器产品,这种热水器打开5秒钟后,就能完成将水加热,而且可以持续24小时源源不断地供应热水。
但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关键发热零件有时会突然烧掉。
要查出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用排列图表进行分析。
表1 排列图分析表名称频数累计频数累计频率拉弧25125176.9%功率不合格3728888.3%掉膜1630493.3%端面不平1031496.3%其他12326从表1可见,首先,统计最近发生的所有问题,统计出各种制品中的共326个残缺品;其次,再逐项进行分类,例如拉弧一项就占了251个,功率不合格的占了37个,发热膜脱落的有16个,端面不平有10个,还有12个是由于其他原因。
再次,做一个累计评定,将各项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计算出来。
图2所示的是数据计算出来后,排列图就基本完成。
图2 数据排列图排列图的目的,在于抓住关键的少数。
从图2可以看出,80%左右的区域是A区,80%~90%是B区,90%~100%是C区。
因拉弧不合格占生产总数的10.3%,占缺陷总数的比率为76.9%,是诸多质量问题中的首要问题,属于A区,应该首先加以解决。
3.两图一表的应用步骤因果图、排列图和排列表的联合应用,通常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表2 “两图一表”的联合应用步骤关键应用工具现状调查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列图原因分析找出影响主要问题的全部原因因果图确认原因从全部原因中找出主要原因排列图制定对策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对策表从表2可见,联用两图一表时,常用的步骤有四个:首先,调查现状,用排列图找出主要原因;其次,用因果图进行原因分析;再次,用排列图确认原因;最后,针对主要原因,使用对策表制定措施计划。
通过层层递进的式,十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对于拥有大量现场数据的企业,尤其可以采用这种法。
由于简单实用,这种法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和使用。
4.新QC手法新QC的七大手法,是指1977年诞生于日本的七种新型工具,主要指:亲和图(又叫“KJ法”)、关联图、系统图、过程决定计划图(又叫“PDPC法”)、矩阵图、矩阵数据解析法、箭线图。
新QC手法的特点七种新工具的特点,使它能够在处理计划阶段的问题上,十分形象地把各种混乱思维整理清楚。
由于它具有反映事物本来面目和简化的技巧,因此很快得到了推广。
以数据说话的原则在使用新QC手法的时候,为了针目标的展开,一定要坚持“以数据说话”的原则,让目标值尽可能定量化。
其具体容一般包括品种、质量、生产能力、科研技改、企业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安全环保、文明生产、思想交流工作、职工福利等。
二、关联图1.关联图的定义在质量管理中,出现多问题相互纠缠的情况,管理者要想理清其中的关系,并找到适当的解决措施,可以采用关联图的办法。
所谓关联图,就是对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等关系复杂而相互纠缠的问题,用箭头把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连接起来,从而找出主要因素和项目的法。
2.关联图的特点和分类关联图的特点一般而言,关联图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适用于分析整理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问题;第二,经多次修改和绘制,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准确抓住重点;第三,关联图的应用,有助于小组成员取得一致意见;第四,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容易理解;第五,易于补充和修改。
关联图的分类按照应用形式进行区分,关联图可分为多目的型和单一目的型两种;按照结构进行区分,可分为中央集中型、单向汇集型和应用型三种。
要点提示按照结构进行区分关联图的类型是:①中央集中型;②单向汇集型;③应用型。
3.关联图的绘制关联图的绘制有三种常用的法:多目的型关联图、单一目的型关联图、中央集中型关联图。
图3所示的是各种类型关联图的绘制法。
图3 关联图的绘制示意图在图3中,箭头只进不出的代表存在的问题;第一,箭头只出不进的代表主因,又叫“末端因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二,箭头有出有进的代表中间因素,出多于进的中间因素又被称为“关键中间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作为主因对待。
4.关联图的应用【案例】自行车QC小组结构图的绘制某商厦自行车部QC小组,在分析自行车零件丢损重的原因时,列举了几个因素:包装式落后、易散失、易碰坏、运输丢失;管理松、交接手续不清、无法索赔、私自送人;责任心不强、装坏拆坏、缺培训、新工人多。
对此可以绘制关联图,指出要因,从而入手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首先,写出造成自行车零件丢失重的直接结果,例如易碰坏、运输丢失、装坏拆坏等;其次,分别对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得出结论,例如易碰坏是与包装落后有关系,装坏拆坏是工人责任心差;最后,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画出互相联系的复杂结构图,标出主因。
一清晰关联图就绘制成功了。
三、系统图系统图分类法是系统寻求目的实现最佳手段的法。
为了达到目的,需要选择手段,而上一级的手段,就是下一级手段的行动目的,具体来说,就是把为了达到目的、目标所需要的手段和法,进行系统地展开,并绘制成图,据此一览问题全貌,明确问题重点,寻求最佳手段和措施的法,就是系统图法。
1.系统图的绘制系统图的核心,在于对任事情都要进行逐步分解,然后提出总目标,再围绕总目标制定各种手段和措施,并逐层不断进行细化。
一级一级地向下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保证整个总目标的实现。
图4 系统图的绘制示意图2.系统图的应用一般而言,系统图的应用围有五个面:第一,新产品开发中进行质量设计时;第二,进行质量保证活动、针目标、工序质量管理时;第三,解决企业质量、成本、产量等各种问题时;第四,明确部门职能和管理职能,寻求提高效率的措施,减少不良品损失时;第五,和矩阵图配合使用。
【案例】热水器的系统图某技术专家设计了一种新型热水器,这种热水器体积很小,但能在打开5秒钟后持续烧出热水。
该专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采用了系统图的法,首要目的是进行电热膜配的优化。
技术专家先自制了一套设备用于生产,再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原材料的购置,然后在电器上实行一系列的控制,接着在外观造型上进行设计。
所有这些,构成了一项项展开的性能,最后再把所有的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头上,这就产生了一个新产品的开发计划。
3.系统图的形式系统图的形式可以分为“决策树”和“故障树”两种形式。
“决策树”决策树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生成的。
每个决策或事件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
由于分支画成的图形很像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故障树”故障树由输入符号或关系符号组成,用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运行功能问题。
故障树分析是对既定的生产系统、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条件及可能导致的灾害后果,按照工艺流程、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绘成程序框图,表示导致灾害、伤害事故的各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
为判明灾害、伤害的发生途径及事故因素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最形象、最简洁的表达形式。
四、PDPC法1.PDPC法的概述PDPC法,又名“过程决策程序图法”,是英文原名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 的缩写。
在制定计划阶段或进行系统设计时,事先预测可能发生的障碍,从而设计出一系列对策措施,以最大的可能引向最终目标。
该法可用于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也称为“重大事故预测图法”。
PDPC法的特点PDPC法便于从整体上掌握系统的动态,因此可以通过它来判断全局。
它不仅具有动态管理的特点,还具有可追踪性。
由于能预测出小概率的重大事故,所以在设计阶段就预先考虑好应对措施。
PDPC法的分类一般而言,PDPC法可以分为顺向思维法和逆向思维法两种类型。
图5 DPC法示意图顺向思维法。
如图5所示,将从状态A0到理想的状态Z所有可能的进展过程,展开成PDPC图。
在这一过程中,通常存在多种案。
若采用案A,有可能在进行到A2步骤时发生问题时,就需要换用B案;当案进行到B2时,又发现B案也行不通,就必须退回来采用其它案。
总而言之,最后必须在预测出所有问题的前提下,选择一个完全可行的案作为最佳案。
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与顺向思维好相反,从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倒推出一个可行的案。
2.PDPC法的应用围PDPC的适用围主要包括:制定目标管理中的实施计划,制定科研项目的实施计划,对整个系统的重大事故进行预测,制定工序控制的措施,选择处理纠纷的案。
【案例】不可倒置的PDPC法设计某公司要向一个发展中运送货物,这个发展中经济落后,信息封闭,不熟悉国际规则。
因此,该公司召集工程师开展一个不可倒置的PDPC法设计,以保证当这批易碎货物运到他国仓库后,货物不被倒置。
图6 “不可倒置”发运的PDPC法示意图从图6可见,在设计“不可倒置”的PDPC示意图时,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考虑到使用英语标示的法,如果发运员不懂英语,此标示将毫无作用。
第二步,考虑使用图画标识的式,在箱子四面画上国际通用的不可倒放的易碎物品标志——玻璃杯。
但由于信息闭塞,发运员仍然看不懂。
第三步,在箱子上放一个吊环。
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法足以保证万无一失,如果不幸遇到莽撞的发运员,既看不懂标志,又搬不动货物,于是就采用翻滚搬运法,仍会损坏货物。
最后达成一个案,即将箱子顶部做成尖状,四面标上提示语言和图案,下面做成一个大底盘。
这样,就能有效保证货物的安全了【小故事】明锦囊妙计中的PDPC法《三国演义》中,权受命于肃,向备讨还荆州,但恰逢备夫人的丧礼,于是讨荆州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