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捕捉中考满分作文动情点-作文
捕捉“动情点” “句式”抒真情--情感类作文写作突破指导(共24

捕捉“动情点”“句式”抒真情--情感类作文写作突破指
导(共24
---情感类作文写作突破指导捕捉“动情点”
“句式”抒真情
考试作文基础等级说明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是作者在情感表达、展示的过程中做到:具体而不空泛,
真实而不虚假,
自然而不做作。
所谓“动情点”就是指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触动你心灵深处的情感,牵动了你深刻情思的人、事、景、物。
动情点要捕捉到“动情点”,就是要细心观察,用心感悟。
你会发现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就是你身边!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真情的眼睛,一颗感受爱的心,那幺一定能捕捉到“动情点”,请将这化为动情的文字吧!
正如朱自清的《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将情感聚焦于父亲为买橘子而翻越车站月台时的“背影”上。
通过对翻越月台时“蹒跚”“探身”“攀”“缩”“微倾”这几个细致动作的刻画,深刻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骨肉情深。
捕捉“动情点”构思记叙文

捕捉“动情点”构思记叙文作者:刘春根来源:《教师·上》2011年第09期“动情点”是指记叙文中最能表现主题、感染读者的典型场景,构思记叙文,关键是要捕捉“动情点”。
一、精心描绘“动情点”选择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场景,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人物描写以及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抒发感情。
如《背影》写父亲送“我”上学,作者对父亲买桔子的典型场景作了细致的描写。
语言:“我买几个桔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外貌:“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袄。
”神态:“父亲是一个胖子。
”动作:“蹒跚地走到铁路边,慢慢挥身下去。
”“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文中如果没有这些细节描写,只简单交代父亲买橘子,那么父亲的爱子形象就不够突出。
二、着力铺垫“动情点”为给“动情点”蓄势,之前可作些必要的铺垫,在具体构思中,可以利用插叙,简要叙述事件的起因,或能够印衬主题的事件。
如《背影》中开头交代家庭情况:“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有了这些家庭惨淡的背景介绍,父亲还坚持要送“我”上学,还要艰难地爬过栅栏给“我”买橘子,就显得难能可贵了,父亲的爱子形象便愈鲜明。
为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开头可用倒叙,即在文章开头选择一个富于动态的场景作简要的细节描写。
有时在“动情点” 描叙之后还要简要补充交代后来的相关事件,或事件的结局,但切忌拖沓。
如《背影》在文末还补叙了家庭情况,父亲惦记“我”,父亲给“我”写信等内容,这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还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三、尽情抒发“动情点”在“动情点”的铺垫和描绘当中,要适时做些简要的抒情议论,特别是在“动情点”的描绘之后,要深刻抒情,以揭示主题,照应题目。
如《背影》中,看到家景惨淡,“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看到父亲艰难地买橘子,“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父亲消失在人群后,我的眼泪又来了,读到父亲的信后,“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吗马褂的背影”,这些眼泪的描写作为一条抒情线索,有力地抒发了真挚的父子之情。
中考作文让老师心动的技巧

中考作文让老师心动的技巧中考作文的阅读对象一般是阅卷老师,所以要让自己的文章在考场中脱颖而出,还需要一定的技巧,亮出几个让人阅卷老师心动的得分点,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主要方法,一起来看看吧!1. 拒绝熟眼,寻求新奇如2006年浙江杭州一考生以“不思八九,常想一二”为题,就非常新颖,单看题目就让阅卷老师产生阅读的欲望。
2006年重庆一考生用的一个题目叫“八厘米光亮”,光亮还可以用长度来衡量,为什么单单是八厘米?一系列的问题吸引着阅卷老师往下读。
2. 拒绝呆板,寻求形象如2006年湖北一考生的“乡村是一弯月亮”、2006年江苏扬州一考生的“又是桃花开”、2006年江苏南通一考生的“舞起轻盈的蓝纱裙”、2006年江西一考生的“被风吹过的夏天”等都非常成功,或者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或者想象丰富、动感十足。
3. 拒绝平庸,寻求文采如2006年浙江宁波一考生的“任尔东南西北风”、2006年山东烟台一考生的“桃花依旧笑春风”、2006年湖北武汉一考生的“梧桐深院”、2006年广东一考生的“墨痕诗香”、2006年江苏南通一考生的“心动在唐诗间”等,活用化用名句名典,尽显深厚文化底蕴。
在所有失分作文中,因偏题失分的作文占了很大比重。
因此中考作文最要紧的是不游离或者偏离命题意图,一定要“稳”字当头。
立意先“稳”后“深”,如此才能打造高分作文。
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逐字读题2006年天津卷题目很简单,只有“生日”二字,题目下面是对文体和字数简单的说明。
有学生根据习惯思维,把它当成话题作文,写了“生日的困惑”、“不寻常的生日”等,按中考作文给分要求,命题作文不能重新拟题,否则就要扣分。
2. 纵深开掘立意深刻、出新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避俗,文章最忌讳老掉牙的东西;二是深层挖掘,只有透过表象,追本溯源,才能让人耳目一新。
2006年山东临沂一考生的《我庆幸,因为我不漂亮》、2006年广东一考生的《让苇草走进心灵》都是深挖开掘的结果,新颖独到,而且很有深度。
中考作文满分攻略:情感真切

中考作文满分攻略:情感真切中考作文满分攻略:情感真切情感真切充沛有两层含义:一是情感要真,不能为情造文,更不能无病呻吟;二是情感要饱满充实,做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要做到情感真切充沛,考生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事件真实,有感而发有的同学在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不过写出来的作文却不感人,主要原因是叙述的事件不够真实。
只有真实的事件,才能有感而发,才能引起读者共鸣。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所写的蔡芸芝老师就是实有其人,文中所叙述的七件事也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所以,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才能不时被这些事所感染。
叙述第一件事“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后,作者写道:“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个点啊。
”这种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的感情就显得非常真实。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写记叙文或小小说的时候,也能够虚构,但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即生活中这样的事确实存有过或将来会发生),也非凭空编造。
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即是如此。
普鲁士军队侵占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强迫这些地方的学校改学德语,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有的。
二、抓住细节,精心雕琢朱自清的《背影》何以如此动人?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父亲几次“背影”的细节,尤其是为“我”买橘子过铁道时的细节,作了细致的描绘。
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对父亲外貌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拳拳之心,和父亲不顾年迈亲自为儿子买橘子的深沉的爱。
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动作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抓住这些细节作精心描绘,你的情感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了。
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与景总是不可分割的。
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景物描绘出来,情感和心情也就表现出来了。
如鲁迅的《故乡》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如何捕捉动情点让作文内容丰富

写感人的文章
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难?
捕捉动情点,学习写得丰富
——作文写作与修改训练
感人的事件?
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发现。” 法国文学家乔治· 桑感慨地说: “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吧。”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 起了儿子。 ……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 世界。
朴素简单的生活小事——散步
联 想
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生命、 和谐、责任和希望……
——《夜》
习作欣赏
这条裙子,米白,点缀着细碎的小花,简约而又不失典雅, 在明亮的橱窗里,曾是每个小女孩心底的梦想。可是,现在一切都毁 了。那从天而降的烂泥像一个噩梦,张牙舞爪地盘踞在洁白的裙裾上, 散发出阵阵恶臭……
——《可恶的泥巴》
课后作业:修改习作
《流星》
问题:
1、平铺直叙,缺少细节描写。
肓的老水牛伏在那里。一阵冷风吹来,我不禁哆嗦一下,竖起了我 的衣领,双手插在衣兜中。
环境描写 营造气氛
他把手伸向了我,这是一双饥饿的手,筋骨 从外皮中突出来,像那老树上的枯藤,错乱地 让人动情的方法 缠在他的手上。我不由自主地把手从上衣口袋 之四 抽出来,把浑身都搜遍了,也没找到一分钱。 我忽然想起,出门时忘了带钱了。我顿时尴尬 起来,不知道该怎样面对他。可他干瘪的身体, 褴褛的衣衫,枯黄的脸,仿佛在告诉我,他确 实很需要帮助。
杨勇的《心灵鸡汤》
让人动情的方法 我却发现桌上摆着一个熟悉的保温杯。我没有问 什么,只是一种感觉就径直走了过去。 之一
中考作文写作表达真实情感的六大技巧

中考作文写作表达真实情感的六大技巧技巧一:述亲身经历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
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
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
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技巧二:多细节描写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的真情实感。
如果*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
《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
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
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
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技巧三:明人事要素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
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
追求中学生写作动情点建议

追求中学生写作动情点建议1、命题调动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理可发,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可一材多题、一课多题,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饱满的情绪,都能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可采用教师命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学生命题刚开始想不出好题,教师可以出一些与学生思想,生活较接近的题目,供学生参考。
2、通过“自然”调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这种方法称为“自然”调动。
自然界中那赏心悦目的景物既能陶冶人的情操,产生美好的情感,又能使人产生写作冲动。
语文教师应常带领学生去寻春、觅秋、登山、观水。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学生直接面对大自然,不时有美的发现和美的体验,并产生一种表达的强烈愿望,教师稍加点拨,便会欣然命笔,写出比较好的文章。
3、通过“社会”调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参与社会生活,调查了解社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中学生在学校生活时间长了,觉得学校生活单调枯燥,失去了新鲜感,思维单一、呆板。
走向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学生的主体意识会增强,而且耳闻目睹,感到非常新鲜,社会生活许多事情都能牵动他们的感情,激发他们写作愿望。
比如,有些学生对社会上失足青少年问题感兴趣,可带领他们去少管所调查了解一下少年犯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有的学生关心城市的交通管理,可组织他们到市交警大队去采防。
走向社会,学生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结合调查来写作,学生会文思泉涌,内容充实而有新意。
4、鼓励调动指的是通过作文竞赛评奖、报刊电台发稿等鼓励性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
中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作文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教师要使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善于捕捉他们的写作动情点,激发感情。
怎样捕捉中考满分作文“动情点”

怎样捕捉中考满分作文“动情点”假如你想摆脱思路枯竭、头脑空空的苦恼,就一定要有意识的、自觉的在生活中查找并捕捉到“动情点”。
所谓的“动情点”确实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情思的人、事、物。
如何样才能拥有一双善于捕捉“动情点”的慧眼呢?第一能够通过研读范文来提炼典型情形。
所谓范文,能够是课内的经典名篇,也能够是课外自己喜爱的美文。
通过研读范文,能够提炼出一些典型的生活情形,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借鉴。
其次要勤于用思,注意提升自己的敏捷意识。
注意观看日常生活中引发自己心灵震动的瞬时,并及时将这种情感的火花记录下来。
专门多人并不缺少“动情”的体验,只是因为司空见惯而忽略了它们,让它们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周围滑走。
比如一次温馨的晚餐,你还能描述当时的氛围吗?和父母的一次冲突,你还记得起缘故吗?有心人应该学会留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瞬时,不断积存,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自然也就可不能文思枯竭了。
另外,还要关注细节,丰富自己的人一辈子体验。
“动情点”不只是一些煽情的故情况节,它还包括个人专门的人一辈子体验。
发觉“动情点”,捕捉“动情点”差不多上为了形成自己专门的情感素材库,使写作时情感的流淌更加真实自然,从而更好地与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在写作过程中,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1、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动情点”。
“动情点”决定着全文的高潮,牵动着全文的结构,因此在写作运思的过程中既能够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来使情感厚重感人;也能够通过调动各种不同的叙述顺序,加强细节描写等方式来“浓缩”文章的结构,使情感更加集中、动人。
例如《父亲的布底鞋》讲述了一个寓意专门深刻的小故事,“父亲当年大学毕业后毅然舍弃优厚的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致富以后,成了“响当当的大人物”,但他“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其目的确实是不忘全然,“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捕捉中考满分作文“动情点”
假如你想摆脱思路枯竭、头脑空空的烦恼,就一定要有意识的、自觉的在生活中寻找并捕捉到动情点。
所谓的动情点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情思的人、事、物。
怎样才能拥有一双善于捕捉动情点的慧眼呢?首先可以通过研读范文来提炼典型情景。
所谓范文,可以是课内的经典名篇,也可以是课外自己喜欢的美文。
通过研读范文,可以提炼出一些典型的生活情景,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借鉴。
其次要勤于用思,注意提升自己的敏锐意识。
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引发自己心灵震动的瞬间,并及时将这种情感的火花记录下来。
很多人并不缺少动情的体验,只是因为司空见惯而忽略了它们,让它们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身边滑走。
比如一次温馨的晚餐,你还能描述当时的氛围吗?和父母的一次冲突,你还记得起原因吗?有心人应该学会留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不断积累,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自然也就不会文思枯竭了。
另外,还要关注细节,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动情点不只是一些煽情的故事情节,它还包括个人独特的人生体
验。
发现动情点,捕捉动情点都是为了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素材库,使写作时情感的流淌更加真实自然,从而更好地与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动情点。
动情点决定着全文的高潮,牵动着全文的结构,所以在写作运思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来使情感厚重感人;也可以通过调动各种不同的叙述顺序,加强细节描写等方式来浓缩文章的结构,使情感更加集中、动人。
例如《父亲的布底鞋》讲述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小故事,父亲当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致富以后,成了响当当的大人物,但他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其目的就是不忘根本,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
作者在安排全文结构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围绕布底鞋这一线索,采取倒叙思路,先交代父亲是大人物,却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白底黑帮,宽宽大大,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刺眼,格外落伍,然后再追述原因,讲明父亲小的时候由于家里很穷,虽然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重点学校,却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面临失学,是全村人凑出学费帮他完成的学业,而当时家里同样困难的四奶奶送
来的就是这样一双布底鞋,把村里人在生活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主动帮助父亲完成学业这一动情点,在高潮中自然而然地推出,最后才点出人不能光活自己的主题。
这样处理,不仅在文章开头就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而且脉络清晰,主旨明确,饱含深意。
、集中渲染,画龙点睛,凸显动情点。
人的七情六欲是相通的,能令你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
然而令人动情的,不一定是事物或物件的整体或整个过程,往往是事物的某个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细节。
因此作文不能只写事物的轮廓,而应抓住最让人动情的内容渲染之、凸现之,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自己的文章更有力量。
例如施冠祯同学的《瞬间》一文:那年的腊八,老天隐隐地皱着眉,没有留给太阳一点空隙。
饭后,母亲去盛腊八粥,她端了一碗走到已经拿起包要去上班的父亲面前,抬起头微笑着看着父亲的眼。
父亲放下包,会意地接过碗喝了一口,然后露出孩子般甜甜的笑。
母亲拿起父亲的包送父亲出了门。
雪花悠悠地降下来,停在父亲已经开始苍白的发梢上。
母亲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转身快步回来,拿起放在门厅的伞又急步追了过去。
母亲赶上了父亲,撑起伞遮住了父亲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父亲停下步子回过头,一丝稍纵即逝的惊讶幻化成双眼清澈的光,带着不易察觉的温柔,像是深邃的湖,浸过千年岁月久久地沉淀成柔和的凝视。
我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就像被轻轻揉过的软纸,留下一片片细小的褶皱。
这篇文章以瞬间为题,仿佛只是抓住了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然而所写的内容却突破时间阈限,刻画出两人深沉而默契的感情世界。
、细化情景,虚实相生,凸显动情点。
动情点只是一个触发点,要想让读者从心底里涌动起喜怒哀乐,产生情感的共鸣,还需要注意生活情景的真实情感。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
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仍以上文为例,作者在渲染动情点时,穿插了关于我的内心描写,这样既可以透过旁观者的眼睛弥补直接描写的不足,细化了故事发生的情景,而且虚实相生,彰显了父母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浪漫而真实的情感,为文章增添了一层浓重的底色与生活气息。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动情点就蕴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只要你能够捕捉到它,用心去
写,自然就可以抒写出人生的真性情。
文章动人,亦有路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