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中医特色诊疗

合集下载

特色科室内科简介

特色科室内科简介

特色科室内科简介:
特色科室内科是一个集内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

该科室实行门诊、住院病区一体化管理,设有门诊和住院部,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内科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过硬、临床经验丰富,设备先进齐全,诊疗设备包括肺功能检查仪、电子胃肠镜、电子支气管镜、有创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疗仪等。

内科在诊疗过程中,注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设有普通内科门诊、呼吸专科门诊、心血管、高血压病专科门诊、内分泌专科门诊等。

特色治疗包括中医西医结合的方法,如中医适宜技术特色治疗项目等。

此外,内科在多个疾病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疗效,如妊娠期合并各种内科疾病、小儿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精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精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基本情况:2010年我科共收治膝骨性关节病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例,腰椎管狭窄症例,颈椎病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例,股骨颈骨折例,胫腓骨骨折例;所有病例的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均为100%。

病种分析和整改:我科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所占比例比其他病种稍多,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到100%,说明我科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现行的诊疗规范已经比较成熟,也说明了当前社会患此病的人数较多,我院可加强开展一系列新的特色疗法,吸引更多的颈椎病患者就医。

治疗情况:1、膝骨性关节病:我科住院的此类病人诊断较明确,均为门诊治疗无效而住院,均采取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及关节镜清理术,所有病人均能改善疼痛症状,行走活动改善,治疗有效率100%。

2、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为按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部分症状重且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者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有效率100%。

3、腰椎管狭窄症:我科此病种也是100%明确诊断,均为门诊治疗无效而住院,均采取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及椎间盘镜下神经松解术,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其他病种由于病例少,未能进行总结及分析。

中医治疗的难点分析:目前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传统手法、牵引、理疗中药辨证治疗等综合治疗为常规治疗手段,对于大多数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相对安全可靠。

但是对于部分的顽症,以上中医治疗方法就不能完全解决或者无法解决。

针对难点同时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目标,组织专科协作组开展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观察,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评价研究,以形成疗效较为确切的中医综合干预治疗方案。

2. 加强中医康复及物理治疗的优点,我科购进骨伤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各一台,加强中医物理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3.对部分经治疗无好转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认为手术是中医较早就使用的方法,应该加以挖掘使用并进一步改善。

略谈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色优势

略谈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色优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92期137与机体的生理状况有关,在中医学中,便是与脏腑、经络、气血和情志等情况有关。

老年人由于肾气的衰竭和肾精的虚衰,各脏腑的精气也在不断衰少,气血也出现了不足,身体的运化功能也不断减弱,因此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

老年人出现的慢性便秘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还会影响患者的心情,使患者产生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

另外便秘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有发生脑血管意外和肠癌的危险。

上述各种情况均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老年慢性便秘的治疗在临床具有重大的意义。

将中医全科的疗法应用于老年便秘的治疗中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

具体方法是对患者进行便秘原因的分析后,除了应用泻药这种基本的治疗外,还应对患者的饮食、心理等进行干预,并结合锻炼、按摩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本研究中的观察组经过中医全科治疗方法的干预后,治疗效果比起对照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便秘的治疗中融入中医全科的干预,能有效地缓解病情,并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根本上调整患者的身体状况,能更有效、更长效地治疗老年慢性便秘,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 钱戟仪. 浅析中医全科干预对于老年慢性便秘的治疗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6:149.[2] 王一峰,樊晓明,高振奇. 全科团队对社区老年慢性便秘综合干预的疗效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12,32:3764-3766.[3] 钟峰. 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4] 陈煊锴. 增液汤合枳术丸加减治疗老年阴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5] 黄斌. 便秘与衰老的相关性实验研究及自拟益气补肾方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6] 高琦. 益气养阴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中医中药·略谈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色优势袁海华(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 中医内科,江苏 海门 226100)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医药科学也得到了突破性的进步。

中医内科学的特色诊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内科学的特色诊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内科学的特色诊疗方法有哪些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诊疗方法,这些方法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内科学的特色诊疗方法。

一、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医内科学诊疗的重要手段。

望诊,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排泄物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比如,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面色潮红可能是有热证;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也能反映出体内的寒热虚实。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患者的呼吸、咳嗽、语言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可以判断病情的性质。

嗅患者口气、体气、分泌物的气味,也有助于诊断疾病。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比如,询问患者的疼痛性质、部位、时间,以及饮食、睡眠、二便情况等。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和按诊。

脉象能够反映人体脏腑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性质。

常见的脉象有浮、沉、迟、数、虚、实等,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按诊则是通过触摸按压患者的体表,了解有无肿块、压痛、皮肤温度等情况。

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诊疗理念。

辨证,就是将四诊收集的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辨证方法有很多,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

以脏腑辨证为例,通过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以及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调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

比如,心阴虚证,治疗宜滋阴养心;肝郁气滞证,治疗当疏肝理气。

三、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内科学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

中药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中药的使用讲究配伍,通过不同药物的组合,可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心内科简介

心内科简介

淮北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成立于2002年,就是淮北市重点中医专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完善,目前已形成门诊,病房,CCU完善的医疗体系,并配备先进的大型抢救设备,如除颤仪,多参数无创心电监护仪,床边12导联心电图机,24小时心电图动态监护仪,肌钙蛋白及脑钠肽快速检测仪。

开放52张床位(CCU6张,抢救室3张),另设心功能检测室,中医外治室,每年收治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等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400人/年左右,门诊量达3500人次/年。

我科在新住院大楼使用后,住院条件得到改善,住院坏境干净、舒适。

本科室突出中医特色结合现代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防治心血管病如病窦扩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病低血压病高脂血症肺心病风心病顽固性心衰及各种心律失常等方面取得了丰富临床经验。

科室人员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与预防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室,承担区域内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抢救工作。

心内科共有医护人员15人,其中副主任中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硕士研究生1名)、医师2人。

主管护师2名,护士5名,淮北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

科室学术梯队合理,发展潜力充足,整体素质较高的特点,具备治学严谨,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近年来,发表论文20多篇。

我们在治疗方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不仅降低纯西医治疗的副作用,而且大大缩短了疗程,降低费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现代西医治疗心血管病越来越离不开手术与仪器,其毒副作用、治疗风险与昂贵的费用已使众多患者不堪忍受。

我科突出中医药优势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气血脉证理论为基础创立了心血管病气血脉络分层治疗新理念,以下方面效果显著:1、中药降压降脂效果稳定 ,作用持久。

2多因素多机理干预冠心病使得临床效果不断提高3、提高远期的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心病科技术力量雄厚,在“一切以病人利益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扬中医药特色,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系统常见多发病,危重病方面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色,尤为擅长诊治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创制了冠心病系列协定方、养心方、参芪强心方、参麦稳心方、银杏降脂方等使用广泛疗效确切的协定处方。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技术名称]******法/*****技术[简介]诊疗技术的应用简介[适应症]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操作规范]该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注意事项]该诊疗技术的注意事项请各科室根据科室上报的中医诊疗技术目录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请勿必于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之前上报医务科,逾期未交将根据相应检查奖惩进行处罚。

[诊疗技术名称]中药湿敷[简介]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

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

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应症]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

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禁忌症]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操作规范]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l.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

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

3.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

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5.注意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中药灌肠[简介]诊疗技术的应用简介[适应症]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女病人禁用灌肠治疗。

[操作规范](1)保留灌肠前,嘱病人排便,以清洁肠道,便于药物吸收,尽量不采取大量不保留灌肠,以免刺激肠蠕动,使药液不易保留。

重点专科(专病)简介

重点专科(专病)简介

重点专科(专病)简介(一)省重点专科(8个):中医呼吸内科、中医血液内科、中医肾病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中医脑血管病科、中医急症科、中医肝胆病科、中医骨伤科。

1、中医呼吸内科:以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药穴位贴敷为主攻方向,采取特色治疗,对防治咳喘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制订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病(COP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疾病的诊疗规范及优化治疗方案。

以中药穴位贴敷疗法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并与哈医大附属一院心内科合作开展高位硬膜外阻滞法配合中药治疗哮喘、肺心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衰,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研究前景。

推行胸腔置管术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中医血液内科: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的有效率居国内领先水平,对各种紫癜、急慢性白血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科室以中医疗法为主经多年临床研究,研制成补髓生血颗粒、血思饮、血安宁冲剂、慢白灵、紫癜清、紫茜合剂等6种中成药,例如该科治疗再障的有效率为75%,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率达70%,与国外有效率相近,居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

3、中医肾病科:擅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尿路感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等多种肾系疾病。

为了突出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特色,在中草药外治研究的基础之上,科室引进了VLH-D型肾病治疗仪,是在中医经络治疗、中草药贴敷和现代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集微电脑模拟控制、光热辐射、中药离子导入于一体,通过中药离子导入和红外线的热辐射,加速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促进了血液循环、组织代谢。

开展了中药汤剂灌肠配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艾灸疗法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已经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4、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是本院的骨干科室,主要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为特色。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有着肯定的疗效。

中西合璧特色突出的专业科室 - 泰州市中医院

中西合璧特色突出的专业科室 - 泰州市中医院

泰州市中医院中医心血管科为江苏省中医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泰州市重点中医临床专科。

科室创建于2001年,在市级、院级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百姓关心帮助下,现已发展成为技术全面、中西合璧特色突出的专业科室。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0余名,其中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研究生6人。

开放床位44张,CCU病房7张,心内科年门诊量在1万次以上,年收治病人在900人次以上,5年来床位使用率平均在99%以上,治愈好转率超过95%,社区外病人达20%以上。

科室设有普通心血管病房(拥有数字电视、24小时冷热水、中央监控多功能监护接口)及CCU病房、心功能室、心电图室、心脏彩超室、中医治疗室等相关科室。

CCU病房(床位7张)能进行心电、呼吸、血压、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等实时监护,可收治各种危急重症的心脏病人,具备熟练的临床心血管急症处理能力。

科室拥有国际一流高清晰的PM-9000 Express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西门子SEQUOIA心脏彩色超声仪、HP除颤仪、食道电生理调搏仪、12道同步心电图机、临时起搏器、美国BOSITE心梗心衰诊断系统、12导同步心电记录仪2台、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动态血压分析系统、运动平板试验等多种仪器设备。

同时拥有抗血栓压力泵、中药熏蒸、足浴、刮痧、穴位按压、拔火罐、中药穴位贴敷等规范的中医治疗手段。

科室坚持中医特色,注重中西医结合,善于吸收运用现代诊疗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高脂血症、心律失常、肺原性心脏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

对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危重病的救治积累了一整套的中西医结合抢救经验,尤其对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治疗有独特方法,取得极好疗效,开发了多种科内协定方和多个院内制剂,并且取得多项省或市科技进步奖。

高血压病从肝论治疗效斐然。

目前已开展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单腔、双腔),并再此基础上开展了起搏器综合征的中医防治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内科中医特色诊疗心病科开展的优势病种的主要中医药特色疗法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针灸疗法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

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真心痛危及生命。

《内经》最早描述胸痹的临床表现:《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

《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病因病机、治法和方药。

病因病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

主要治疗法则: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

主要方剂: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九张方剂。

宋金元时代有关胸痹的治疗方法已十分丰富。

《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等,至今沿用不衰,并得到现代科学的验证。

为治疗胸痹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西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性肺系等疾病。

出现胸闷、心痛彻背、短气,喘不得卧等症状者,均可参照本病证内容辨证论治。

胸痹的临床一般分为6型: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心血瘀阻、心阴亏损、心阳不振。

在辨证使用中草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可明显增强临床治疗疗效。

一、依据辨证分型,选取穴位1、寒凝心脉症状: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多因气候与骤冷或聚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胸沉紧或促。

选穴:主穴:心俞,膻中,厥明俞,内关;配穴:关元,或加大椎2、气滞心胸: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暖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选穴:主穴:心俞,膻中,厥明俞,内关;配穴:配膈腧,或加血海3、痰浊闭阻:症状:胸闷重而心痛轻微,肥胖体沉,痰多气短,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谈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选穴:主穴:心俞,膻中,厥明俞,内关;配穴:配丰隆,或加肺俞。

、心血瘀阻: 4症状: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弦涩或结、代、促。

选穴:主穴:心俞,膻中,厥明俞,内关;配穴:配膈腧,或加血海5、心阴亏损:症状: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闷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干盗汗,颜面朝热,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结代。

选穴:主穴:心俞,膻中,厥明俞,内关;配穴:配三阴交,或加太溪6、心阳不振: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白光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细沉迟选穴:主穴:心俞,膻中,厥明俞,内关;配穴:配关元,或加大椎二、随症加减选穴:(1)心律不齐,脉结代者,加神门,郗门(补)。

(2)心动过缓,脉迟者,加间使(补)。

(3)心动过速,脉数者,加间使,人迎(泻)。

(4)头晕痛,血压偏高者,加曲池,太冲(泻),足三里,三阴交(补);头痛甚者加头维,太阳,风池(泻)。

(5)失眠者,加神门,三阴交(补)。

(6)心痛引肩背者,加天井(泻)。

(7)食欲不振者,加足三里(补)。

(8)饮食不化者,加炙中脘。

(9)腹痛腹泻者,加太白、天枢(平补平泻)。

(10)呕吐者,加章门(泻)。

三、针灸手法:主穴选2-3个,再加辩证和随症配穴。

针时有酸、麻、胀、沉、走、窜、热等得气感后留针20分钟而后起针。

每日针一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一般观察2-3个疗程。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针灸疗法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本病多呈阵发性,也有呈持续性者,可伴胸闷胸痛,气短喘息,或头晕失眠等症,古籍中据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不同而分别命名为“惊悸”、“怔忡”。

本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心神经官能症及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心律或心率失常。

心悸的基本证候特点是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发作。

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以至出现晕厥。

其脉象表现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并以结脉、代脉、促脉、涩脉为常见。

临床一般分为心虚胆怯证、心血不足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瘀阻心脉证、痰火扰心证7个证型。

一、依据辨证分型,选取穴位1、心虚胆怯证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

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选穴:主穴:心俞、厥阴俞、内关;配穴:神门、膻中。

2、心血不足证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选穴:主穴:心俞、厥阴俞、内关;配穴: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3、阴虚火旺证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

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

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选穴:主穴:心俞、厥阴俞、内关;配穴:三阴交、太溪。

4、心阳不振证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

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选穴:主穴:心俞、厥阴俞、内关;配穴:神门、、足三里、阳陵泉。

、水饮凌心证 5症状: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

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

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选穴:主穴:心俞、厥阴俞、内关;配穴:膻中、、三阴交、阳陵泉。

6、瘀阻心脉证症状: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

唇甲青紫。

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选穴:主穴:心俞、厥阴俞、内关;配穴:气海、阳陵泉、太溪。

7、痰火扰心证症状: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发,胸闷烦躁。

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选穴:主穴:心俞、厥阴俞、内关;配穴:膻中、阳陵泉、太溪。

二、随症加减配穴:(1)胸闷、气短,加天突、膻中、肺俞、定喘。

(可取1-2穴) (2)高血压,加曲池、风池。

(3)心动过缓,加通里、太冲、素髎。

(4)心动过速,加间使、人迎。

(5)早搏,加阴郗透内关。

注:心俞、厥阴俞、内关穴有宁心安神,调整心律的作用。

据报道,针刺内关、间使、心俞等穴,引起心率减慢;膻中有利气开胸作用,可向下方或左侧沿皮刺。

三、针灸手法:主穴选2-3个,再加辩证和随症配穴。

针时有酸、麻、胀、沉、走、窜、热等得气感后留针20分钟而后起针。

每日针一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一般观察2-3个疗程。

眩晕(高血压病)的针灸疗法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

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可以闭自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

西医中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内耳迷路病(如眩晕综合征,迷路炎)、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时,均可参照本证论治护理。

眩晕(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为患。

临证多见虚实夹杂,病证在肝、肾,涉及心、脾。

本病以阴虚阳亢、气血亏虚的虚证多见,由于阴虚无以制阳,或气虚则生痰酿湿等,可因虚致实,而转为本虚标实之证;另一方面,肝阳、肝火、痰浊、瘀血等实证日久,也可伤阴耗气,而转为虚实夹杂之证。

中年以上眩晕由肝阳上扰、肝火上炎、瘀血阻窍眩晕者,由于肾气渐衰,若肝肾之阴渐亏,而阳亢之势日甚,阴亏阳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上蒙清窍,横窜经络,可形成中风病,轻则致残,重则致命。

临床一般分阴虚阳亢证、痰湿上扰证、气血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肾精不足证5型。

一、依据辨证分型,选取穴位1、阴虚阳亢证:症状:眩晕、急躁易怒、失眠、面红、目赤、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口干、口苦、便秘、溲赤。

舌苔:舌尖边红苔黄。

脉象:脉弦或数。

选穴:主穴:风池、百合、足三里、合谷配穴:太冲、肝俞、太阳2、痰湿上扰证:症状:眩晕、头重如裹、昏蒙、胸闷、呕吐痰涎、纳少、恶心、脘腹痞满,多寐、神疲、头痛。

舌淡,苔白腻。

脉象:濡滑。

选穴:主穴:风池、百合、足三里、合谷配穴:内关、丰隆、中脘3、气血亏虚证:症状: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加重。

头痛隐隐、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懒言、心悸、失眠、尿频或溲赤、便秘或便溏。

舌苔:舌淡,苔薄白。

脉象:脉细弱。

选穴:主穴:风池、百合、足三里、合谷配穴:三阴交、脾俞4、气虚血瘀证:症状:眩晕。

头痛如刺、气短、乏力、面色黧黑、口唇紫黯、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失眠,耳鸣耳聋。

舌苔: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

脉象:脉细涩。

选穴:主穴:风池、百合、足三里、合谷配穴:三阴交、脾俞5、肾精不足证症状:眩晕日久不愈、腰膝酸软。

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夜尿频;或面色白、颜面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形寒肢冷、记忆力减退。

舌苔: 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

脉象:脉细数或脉沉细弱。

选穴:主穴:风池、百合、足三里、合谷配穴:三阴交、脾俞二、随症加减:风阳上扰,宜平肝潜阳,用泻法。

痰浊中阻,宜化痰和中,用轻泻法。

气血亏虚,宜健脾养血,用补法,也可配合灸法。

风池、百合醒脑利窍,血虚者可用灸法。

足三里、降逆和中。

配内关、丰隆,以加强宽胸化痰作用。

太冲、肝俞用泻法以平肝潜阳。

三阴交、脾俞,健脾养血。

其中脾俞与足三里均可用灸法。

眩晕兼耳鸣者,可选用耳后穴位,如听宫、翳风等。

三、针灸手法:主穴选3-4个,再加辩证和随症配穴。

针时有酸、麻、胀、沉、走、窜、热等得气感后留针20-30分钟而后起针,中间行针2-3次。

每日针一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一般观察2-3个疗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