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与泥石流

合集下载

泥石流和滑坡的区别

泥石流和滑坡的区别

泥石流和滑坡的区别
泥石流是指流动的含有泥沙、石头的粘稠状流动体
滑坡是指山坡上某一部分的泥土突然滑落下来,常常包含大量的岩石。

简单的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表重力地貌过程的表现。

滑坡可以是土和水的混合体运动,如暴雨诱发的山体滑坡;也可以是单独土体的运动,不一定需要水的参与,如地震诱发的滑坡就是这类;泥石流则必须有水的参与,即泥石流必须是由土体和水混合的运动过程。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

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经常会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地震产生的震动力量会导致山体失稳,从而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这些灾害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还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探讨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一、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1. 地震震动:地震的震动力量是引发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当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受到强烈的振动,导致山体内部的土层和岩层发生破裂和位移。

这种位移会破坏山体的稳定性,进而引发滑坡。

2. 断层活动:地震通常伴随着断层活动,即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断层活动会导致山体发生位移和断裂,加剧了山体滑坡的风险。

特别是在断层线附近的山区,地震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滑坡。

3. 地质条件:地震引发山体滑坡还与地质条件有关。

如果山体本身具有较强的倾斜度、脆弱的岩石和松散的土层,那么地震震动容易导致山体滑坡。

此外,地下水的存在也会对山体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4. 触发因素:地震可能成为触发山体滑坡的因素,但通常还需要其他的触发因素共同作用。

例如,地震可能导致土壤湿度变化,使土壤饱和度增加,从而削弱土壤的黏结力和抗剪强度。

在这种情况下,降雨或人类活动等外界因素很可能成为山体滑坡的直接触发因素。

二、地震引发的泥石流灾害1. 山体滑坡的后果: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往往会带动大量的土石流和泥石流。

当山体滑坡发生时,滑坡物会沿着山坡迅速下滑,并与周围的土壤和水混合形成泥石流。

这种泥石流具有高速度和巨大冲击力,能够摧毁房屋、损坏基础设施,并对人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堰塞湖溃坝: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还可能导致堰塞湖的形成。

当滑坡物堵塞河道时,河水被拦截形成堰塞湖。

但由于滑坡物通常不是很牢固,当湖水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滑坡物可能会崩溃,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3. 降雨的影响:地震引发的泥石流还受降雨的影响。

降雨会增加泥石流物质的含水量,使其流动性增强。

尤其是在地震后降雨频繁的情况下,泥石流的发生概率更高。

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处置

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处置

• 被水围困怎样求救
• 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 困于基础较牢固的 高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 楼房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求援或等 待陡 涨陡落的洪水消退后即可解围。
• 被水围困怎样求救
• 如遭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坯或木结构的 住年房里, 情况危急时(泥石流另述): 有通讯
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 报告 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 ? 无通讯 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 或集 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
1.向市(省)政府、总队报告灾情,请求增援抢险救灾 2.立即投入全面救援 3.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主官率领全勤指挥部赶赴灾区;调 集临近支队,规定时间内集结完毕
1.向市(省)政府、总队报告灾情 2.灾区支队根据灾情性质,安排相应中队投入救援 3.成立总队抢险救援指挥部,总队值班领导率全勤指挥部赶 赴灾区 4. 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主官率领全勤指挥部赶赴灾区; 视情况调集增援力量
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 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 山洪
• 什么是山洪? 山洪是指流速大,过程短 暂, 往往夹带大量泥沙、 石块,突发性强、破 坏力 很大的小面积山区洪水。 主要是大暴 雨或特大暴雨引起的。
• 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 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自已周边环境,尽快 向山上或较高地方逃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 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 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沿着洪道方向逃跑,而要 向两侧快速躲避。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更不能为 了转移家禽、贵重物品及其它原因而延误逃洪时 间,造成“人物双亡”。 被山洪围困在山中,应 及与当地政府或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 泥石流
• 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 由暴雨、冰雪消融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 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常与山洪相 伴,其来势凶猛、爆发突然、破坏性强, 在很短时间内,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 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
是一种山地沟谷中由洪水、暴雨 、冰雪融化等激发的,含有大量 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性
人员伤亡
滑坡和泥石流常常造成严重的人 员伤亡,特别是对居住在山区的
居民。
财产损失
滑坡和泥石流常常造成房屋倒塌、 财产损失等。
交通中断
滑坡和泥石流常常会阻塞交通,影 响正常通行。
滑坡和泥石流的历史与现状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如地质学、气象学、社会学等,有助于 全面研究和应对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提高公众对滑坡和泥石流的认识与防范意识
01
02
03
媒体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提高公众 对滑坡和泥石流的认知, 增强防范意识。
社区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如讲座、展览等,让公 众更加了解滑坡和泥石流 灾害。
03
测精度和可靠性。
04
滑坡和泥石流的案例分析
滑坡案例分析
2019年四川凉山州 金阳县发生一起山体 滑坡,造成5人死亡
2017年云南省普洱 市宁洱县发生山体滑 坡,造成7人死亡, 16人受伤
2018年贵州省毕节 市织金县发生山体滑 坡,造成10人死亡, 3人受伤
泥石流案例分析
2017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 治州汶川县发生泥石流,造成 35人死亡,119人受伤
2016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当地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组织抢险救援,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05
滑坡和泥石流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滑坡和泥石流的未来发展趋势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可能增加 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监测与预测技术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山体滑坡与泥石流是一种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

这类灾害具有分布广、破坏性强、隐蔽性及容易链状成灾等特点,不仅会阻塞河道与交通、毁坏农田和建筑物,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灾害成因与分布情况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构成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气象、水文、地质构造以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气象因素关系最为紧密。

我国季风气候明显,暴雨、旱情等许多气象条件常常沦为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引致因素。

尤其就是强降雨(大到暴雨或者大暴雨)及已连续降雨,就是引起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另外,高原地区的冰雪融水、冰湖溃决以及冰崩、雪崩融水等也会引发这类灾害。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多发生在沟壑纵横、坡陡谷深、地表切割强烈、地质构造破碎程度大和植被较差的山区,多发于夏季汛期暴雨频发期,其特点往往表现为发生突然、历时短和破坏力极强。

在我国,山体滑坡的出现类型和原产具备显著的区域性特点: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和西藏等地,秦岭-大巴山地区,西北黄土高原等地为滑坡出现的主要地区;另外,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以及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也属滑坡易发和多发区。

泥石流主要原产在西南、西北、华北山区和青藏高原边缘山区。

发生之前有征兆山体滑坡与泥石流虽然就是一种突发性的、破坏力极强的灾害,但常常存有一些前兆可以协助我们推论灾害与否出现,以便实行快速、恰当的打火方法。

对于泥石流是否发生,除了根据当地降雨情况来估测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有现象来判断:如果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时,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如果听到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时必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

另外,沟谷深处天色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者轻微的震动感,则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山体滑坡的前兆通常整体表现为:滑坡前缘坡脚处阻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者发生泉水(井水)忽然枯萎、井水位变异等相似异常现象;在滑坡体中部、前部发生纵向及横向放射状缝隙,说明已步入临滑状态;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发生上隆现象,存有岩石脱落或被剪切侵蚀的声音。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及应对措施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及应对措施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及应对措施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破坏,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这些次生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因此,了解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一、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原因:1. 地震活动:地震活动会导致地壳的震动和变形,进而影响山体的稳定性。

尤其是在地震震中附近的山区,由于地震引起的地质变化,会使得山体松散,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2. 岩石结构和断裂带:地震会导致岩石结构的破坏和变形,使得原本紧密结合的岩层发生滑动。

同时,地震还会增加断裂带的活动,加剧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3. 土壤湿度变化:地震会造成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土壤湿度发生变化。

湿度的增加会使得土壤变得松散,减少了其黏结力和抗剪强度,从而增加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4. 地形和植被覆盖:地震常常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这种地形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此外,植被覆盖不足也会导致土壤暴露在空气中,易受地震影响而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二、应对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措施:1. 加强地震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地震预警体系,能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甚至几分钟发出预警信息,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逃生和避灾措施,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通过对地震活动、地表变形、土壤湿度等指标的监测与预测,及时发现滑坡和泥石流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在山区进行土地规划和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地震和地质灾害的风险,合理布局房屋、道路等建设,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险。

4. 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在可能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域,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5. 建设防护设施: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挡土墙、护坡工程等防护设施,以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和扩大。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防治及应急响应方案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防治及应急响应方案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防治及应急响应方案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全球范围内愈发频繁和严重。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类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和应急响应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应急响应方案,以期降低损失和减少伤亡。

一、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策略1.地质勘察与监测:地质勘察是预测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发生概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地质体和地下水位的调查,可以了解地质构造、地质背景和地下水情况,及时确定潜在的滑坡危险区域。

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地质监测、气象监测、水文监测等,可以实时监测山体变形、降雨情况、洪水水位等数据,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生态恢复与植被恢复:恢复和维护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于防治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至关重要。

植被能够增加土壤的抗冲蚀和抗侵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滑坡的发生。

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植树造林、草本植被覆盖和生态修复等,加强对陡坡地质的防护。

3.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整治山体、加固边坡、修建拦蓄洪区、构筑物防护、建设排水系统等。

有针对性地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此外,对于已经发生的滑坡和泥石流,应及时进行应急处理,确保人员安全和财产保护。

二、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应急响应方案1.提前预警:建立健全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实现对危险区域的实时监测,准确预测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时间和范围。

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及时通知当地居民,并组织人员转移避险,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应急保障:在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保障救援力量的及时到达和有效运作,包括成立应急指挥部、联络救援部队、调配救援物资等。

同时,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和救援行动,为受困群众提供紧急救助和生活保障。

3.灾后重建:在灾害发生后,要及时展开灾后重建工作。

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

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

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6、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半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

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7、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面对山洪如何防范和自救如何避免遇到山洪灾害,山洪来了怎么办?这些知识很重要!(1)注意观察是否有井水浑浊、地面忽然冒浑水的现象;(2)是否有动植物出现异常反应等;(3)暴发泥石流是由沟顶开始的,发出轰轰响声;(4)发现明显前兆应迅速果断地撤离现场;自救措施在山区突然遭遇山洪袭击时,要沉着冷静,以最快的速度撤离。

脱离现场时,应该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

山洪流速急、涨得快,不要轻易游水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被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坚固的住宅楼房时,应耐心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洪水消退。

如措手不及,被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坎或木结构的住宅里,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是一种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

这类灾害具有分布广、破坏性强、隐蔽性及容易链状成灾等特点,不仅会阻塞河道与交通、毁坏农田和建筑物,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灾害成因与分布情况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气象、水文、地质构造以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气象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暴雨、干旱等许多气象条件常常成为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诱发因素。

尤其是强降雨(大到暴雨或者大暴雨)及连续降雨,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另外,高原地区的冰雪融水、冰湖溃决以及冰崩、雪崩融水等也会引发这类灾害。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多发生在沟壑纵横、坡陡谷深、地表切割强烈、地质构造破碎程度大和植被较差的山区,多发于夏季汛期暴雨频发期,其特点往往表现为发生突然、历时短和破坏力极强。

在我国,山体滑坡的发生类型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和西藏等地,秦岭-大巴山地区,西北黄土高原等地为滑坡发生的主要地区;另外,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以及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也属于滑坡易发和多发区。

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北山区和青藏高原边缘山区。

发生之前有征兆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虽然是一种突发的、破坏力极强的灾害,但常常有一些前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灾害是否发生,以便采取快速、正确的自救方法。

对于泥石流是否发生,除了根据当地降雨情况来估测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有现象来判断:如果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时,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如果听到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时必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

另外,沟谷深处天色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者轻微的震动感,则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山体滑坡的前兆一般表现为: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异常现象;在滑坡体中部、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缝隙,表明已进入临滑状态;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现象,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音。

科学防范是关键
为避免遭遇山体滑坡,在山体滑坡多发季节,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不要在大雨后或者阴雨天进入山区沟谷。

雨季时不要在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和穿行,不要攀登危岩。

当正处于滑坡体上时,要向两侧稳定地区等安全地段转移,不得向滑坡体的向上或者向下方向跑。

当处于滑坡体或者遇到高速滑坡时,可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与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在工程选址中尽量避开易发生灾害的地段。

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注意避免因开挖、弃土、排水而诱发滑坡。

如果突遇泥石流,不要慌张,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避险和寻求救援:在山区沟谷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发现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要向两边的山坡上跑。

千万不要横渡泥石流。

在泥石流发生前已经撤出危险区的人,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原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泥石流多发季节(如夏季),不要到泥石流多发地段游玩。

如果去的话,要事先了解好地形,并安排好撤退路线。

露天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不要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扎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