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复习题

合集下载

微生物复习题(有标准答案)

微生物复习题(有标准答案)

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互相有利,显示出一起共同生活比分开来单独生活更为有利。

有时,甚至一种生物脱离了另一个种生物后即不能生活。

这种产关系即为共生。

发酵:广义的“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代谢产物的过程。

病毒: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于活细胞内的微生物,在细胞外具有大分子特征,在活细胞内部具有生命特征。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菌落:单个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就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即为菌落。

基因:是生物体内一切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其物质基础是一条以直线排列、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世代时间: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的时间。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胞晶体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生命周期: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栓菌试验:即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动端用相应抗体牢固地栓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该细胞的行为。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三、选择题( ) 1. 利用酵母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产生酒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 )A. 玉米粉和有氧;B. 大豆粉和有氧C. 玉米粉和无氧;D. 大豆粉和无氧( ) 2. 下列关于平菇固体培养的操作程序,正确的是A.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接种,高压蒸气灭菌,培养B.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苗,接种,培养C. 配制棉予壳培养基,按种,高压蒸气灭菌,培养D. 配制棉子壳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接种,培养( ) 3. 由于生物技术已渗透入了现在的化学工业中,因此,现代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将尽可能多的工业化学反应过程用( ) 反应器来代替。

A. 动物B. 植物C. 微生物D. 生物( ) 4. 农作物的秸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部分组成,利用生物技术,这三大物质可以再生为通用化学品,其中半纤维素可以再生为 ( )。

A. 葡萄糖B. 木糖C. 酚、苯等物质D. 蔗糖( ) 5. 下列不需要利用发酵工程的是A. 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B. 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可移植的皮肤C. 燃料乙醇D. 工厂化生产青霉素( ) 6. 生物技术中的( )是最早涉及环境保护领域的工程技术。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酶工程D.发酵工程( ) 7. 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实现( )的关键环节。

A. 产业化B. 商品化C. 社会化D. 安全化( ) 8. 在生物技术中,我们把每单位面积上的( )总量,称为生物量。

A. 微生物B. 植物C. 动物D. 生物有机体( ) 9. 现代发酵工程是( )在培养基中繁殖后代以获得产品的过程。

A.单一菌种B.两种菌种C. 多种菌种D. 混合菌种( ) 10. 随着人类人口的增长,能源日趋紧张,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 )有可能成为新能源,能解决能源枯竭的问题。

A. 甲醇B. 乙醇C. 丙醇D. 丁醇( ) 1. 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A. 蛋白胨B. 含碳有机物无机物 D. 石油、花生饼( ) 2. 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A. 细胞工程B. 基因工程 . 人工诱变 D. 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 ) 3. 由于生物技术已渗透入了现在的化学工业中,因此,现代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将尽可能多的工业化学反应过程用( ) 反应器来代替。

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题目及答案

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题目及答案

名词解释1.富集培养:分为分批式富集培养和恒化式富集培养。

分批式富集培养指将富集培养物转接到新的同一种培养基中,重新建立选择性压力,如此重复转种几次后,再取此富集培养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以获得单菌落。

恒化式富集培养是通过改变限制性基质的浓度,来控制两类不同菌株的比生长速率2.自然选育: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

3.诱变选育:用各种物理、化学因素人工诱发的基因突变4.杂交育种:将不同菌株的遗传物质进行交换、重组,使不同菌株的优良性状集中在重组体中,得到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5.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种菌(包括种间、种内及属间)融合为一个新细胞的技术6.前体: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后,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而有较大的提高。

7.促进剂: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8.抑制剂: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抑制剂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同时刺激另一代谢途径,以致可以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9.合成培养基:用化学成分和数量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可减少不能控制因素。

10.天然培养基:采用化学成分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各种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浸出物、水解液等物质制成的。

11.孢子培养基:制备孢子用的培养基,营养不太丰富。

12.种子培养基:满足菌种生长用的。

营养丰富,氮源、维生素比例较高。

13.发酵培养基:满足大生产中大量菌体生长和繁殖以及代谢产物积累的营养物质。

14.发酵热: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15.生物热: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本身产生的大量热。

16.搅拌热:搅拌器的机械搅拌的动能以摩擦放热的方式使热量散发在发酵液中17.生理碱性物质:被微生物利用后,使PH上升的物质18.生理酸性物质:被微生物利用后,使PH下降的物质19.OTR:单位体积培养液中的氧传递速率[mol/(m3·s)]OTR=K L a(C*-C L)K L——以氧浓度为推动力的总传递系数(m/s)a——比表面积(m2/m3)K L a——容积传递系数(s-1)C*——与p平衡的液相氧浓度(mol/m3)C L——液相主体氧浓度(mol/m3)20.摄氧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氧量21.临界氧浓度:在好氧发酵中,满足微生物呼吸的最低氧浓度。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习题及全部答案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习题及全部答案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习题及全部答案绪论●1680年列文虎克制成显微镜───证明了微生物的存在。

●1857年,巴斯德(LouisPasteur)微生物之父证明了酒精是由活的酵母发酵引起的。

且提出了著名的发酵理论:壹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1897年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发现磨碎的酵母仍使糖发酵形成酒精───酶●1905年,柯赫建立微生物纯培养技术,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赫的固体培养基也是微生物学研究史上的壹大突破。

第壹章生产菌种的筛选1、工业化菌种的要求有哪些?①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不易变异退化;②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③抗病毒能力强,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④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和致病菌无关,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包括抗生素、激素和毒素等,保证安全);⑤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⑥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如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较快,发酵周期短等)。

⑦培养和发酵条件温和(糖浓度、温度、pH、溶解氧、渗透压等)2.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3、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壹般操作步骤?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壹定要进行富集培养?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培养—培养—菌落的选择—出筛—复筛—性能的鉴定—菌种保藏富集培养的原因:自然界中目的微生物含量很少,非目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进行富集培养,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使筛选变得可能。

4.每克土壤的含菌量大体上有壹个十倍系列的递减规律:细菌(~108)>放线菌(~107)>霉菌(~106)>酵母菌(~105)>藻类(~104)>原生动物(~103)第二章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控制1、酶活性调节的反馈抑制类型和抑制机制。

反馈抑制——主要表当下某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过量时可反过来直接抑制该途径中第壹个酶的活性,促使整个反应过程减慢或停止,从而避免了末端产物的过多累积。

微生物发酵工程复习试题_答案版

微生物发酵工程复习试题_答案版

微⽣物发酵⼯程复习试题_答案版第⼀篇微⽣物⼯业菌种与培养基⼀、选择题2.实验室常⽤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A ⽜⾁膏蛋⽩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3.在实验中我们所⽤到的淀粉⽔解培养基是⼀种(D)培养基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7.实验室常⽤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A ⽜⾁膏蛋⽩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8.酵母菌适宜的⽣长pH值为( A ) 4.5-5A 5.0-6.0B 3.0-4.0C 8.0-9.0D 7.0-7.59.细菌适宜的⽣长pH值为( D )A 5.0-6.0B 3.0-4.0C 8.0-9.0D 7.0-7.510.培养下列哪种微⽣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素、氨基酸、维⽣素及丁⼆醇等产品。

( A )A 枯草芽孢杆菌 B 醋酸杆菌 C 链霉素 D 假丝酵母⼆、是⾮题1.根据透明圈的⼤⼩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利⽤底物的能⼒( X )2.凡是影响微⽣物⽣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长限制性基质。

( X )3.在最适⽣长温度下,微⽣物⽣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产单细胞蛋⽩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长温度。

( X )4.液体⽯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蜡的作⽤是提供碳源( X ).5.种⼦的扩⼤培养时种⼦罐的级数主要取决于菌种的性质、菌体的⽣长速度、产物品种、⽣产规模等(√)6.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7.亚硝基胍能使细胞发⽣⼀次或多次突变,尤其适合于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超诱变剂之称.√9.参与淀粉酶法⽔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

(X)三、填空题1.菌种扩⼤培养的⽬的是接种量的需要、菌种的纯化、缩短发酵时间、保证⽣产⽔平。

2.进⾏紫外线诱变时,要求菌悬液浓度:细菌约为10^6个/mL,放线菌为 ,霉菌为10^6~10^7个/mL.3.培养基应具备微⽣物⽣长所需要的六⼤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机盐和微量元素、前体、促进剂和抑制剂和⽔。

微生物复习题

微生物复习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

1.水处理中活性污泥中的细菌采用( C ) 时期的细胞。

A停滞期B对数期C静止期D衰亡期2.沼气发酵的主要产物是(B)。

A CO2 BCH4 CNH3 DH2S3.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A)。

A巴氏消毒B干热灭菌C间歇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4.反硝化作用的产物是(B)。

A NH3B HNO3C N2 DHNO25.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B)。

A细菌B酵母菌C霉菌D病毒6. 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C)。

A被动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运输D基因转位运转7. 制备培养基最常用的了凝固剂为(C)。

A硅胶B明胶C琼脂D纤维素8.加大接种量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D)。

A互生关系 B 共生关系C竞争关系D拮抗关系9.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A)。

A细菌>放线菌>真菌B细菌>真菌>放线菌C放线菌>真菌>细菌D真菌>细菌>放线菌10.酵母菌属于( C)微生物。

A好氧型 B厌氧型 C兼性厌氧型 D微厌氧型11.细菌好氧分解葡萄糖共产生ATP数(C)。

A2 B30 C38 D3612.蓝细菌和绿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是(B)。

A硝酸盐离子 B阳光 C维生素A、C、E D其他微生物如真菌13. BOD有助于确定(A)。

A废水的污染程度 B土壤的过滤能力C100ml水样中的细菌数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类型14.E.coli属于(D)型的微生物。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15.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A)。

A加富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普通培养基16:为了减少停滞期时间,应选择什么时期作菌种(A)A:对数期B:静止期C:衰亡期D:停滞期17:配制培养基的一般顺序为(A)A:缓冲化合物——无机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及其他生长因子——调节PHB:缓冲化合物——调节PH——无机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及其他生长因子C:无机元素——缓冲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及其他生长因子——调节PHD:微量元素——无机化合物——缓冲化合物——调节PH——维生素及其他生长因子18:革兰氏阳性菌不含下列哪种物质(C)A:肽聚糖B:磷壁酸C脂多糖D:蛋白质19:关于病毒培养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专一性强B:不一定是活的动植物或者动植细胞C:能提供病毒附着的受体D:敏感细胞内没有破坏特异性病毒的限制性内切酶20用延时曝气法处理低浓度的有机污水时,利用的是(D)的微生物。

微生物复习题

微生物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细菌形态与结构(一)填空题1.G+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组成。

2.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3. 细菌的特殊结构()、()、()、()。

4. 菌毛可分为()和()两大类,前者具有()作用;后者具有()作用。

(二)概念1.芽胞2.质粒3.荚膜 4.磷壁酸 5.鞭毛 6.菌毛(三)简答题1.简述肽聚糖和LPS(脂多糖)的组成及其医学意义。

2.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3.荚膜的形成的条件与意义。

4. 什么是L型细菌?有何医学意义?5. 革兰氏染色的结果与实际意义。

6. 细菌的基本形态、测量单位。

(四)论述题1.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第二章细菌的生理(一)填空题1.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

2. 细菌生长繁殖曲线的四个时期()、()、()、()。

3.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

4.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

(二)名词解释1. 热原质2. 菌落3. 培养基4. 生化反应(三)简答题1.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2. 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3. 细菌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4. 根据对氧气的需要,细菌是如何分类的?5.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现象。

6. 人工培养细菌在医学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1.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热原质有何重要意义?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它们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

第三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填空题1. 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2. 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3. 常用的湿热消毒灭菌法()、()、()、()。

4. 临床上最长用的湿热灭菌法()。

5. 影响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

(二)名词解释1.消毒2.灭菌3.防腐4.无菌5.无菌操作6.正常菌群7.菌群失调(三)简答题1. 消毒与灭菌区别2. 列举4种湿热消毒灭菌的方法,并注明达到的效果是消毒还是灭菌?3. 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 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

微生物的复习题纲生物工程

微生物的复习题纲生物工程

一、填空题1.微生物学的两个重要奠基人是和。

2.光学显微镜对于活体观察的制样有、和法。

3.荚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和等,常采用方法进行荚膜染色。

4.鞭毛主要化学成分为,鞭毛主要功能为。

5.霉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形成、和三类孢子而进行的。

其过程都经历、、三阶段。

6.霉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等;酵母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和等。

7. 培养基按其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和。

8.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性菌,染色结果为色。

9. 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碳源和能源的来源,微生物营养类型可以分为、、和、。

10. 证明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核酸的3个经典实验为、 ____ _________。

11根据病毒的宿主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和。

12.肽聚糖单体是由和以糖苷键结合的双糖单位,以及四肽尾和3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水解。

13.微生物生长与氧的关系:、、、、。

14.根据,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根据,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型营养型15.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碳源和能源的来源,微生物营养类型可以分为、、和。

16.营养物质据其在机体中的生理功能不同分为、、、以及和五大类。

17. 糖酵解是将生物体内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主要分为、、、四种途径。

18.微生物细胞的代谢调节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调节和调节。

19. 培养基按组分分,可分为、和。

20.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和。

21. 酶母菌多是以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的。

22.芽孢萌发要经过、和 3个阶段。

2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为,,和等。

24. 酶母菌多是以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的。

25.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主要包括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和融合子选择等步骤。

26.微生物营养物质的运输方式有、、和。

27 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和。

28连续培养有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

29.病毒壳体的对称方式有、和。

30.病毒的复制周期的5个阶段为、、、、。

31.病毒的主要组成为和。

32. 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第一章微生物工程概论1. 简述微生物工程领域国内外现状。

2. 简述微生物工程主要研究内容。

微生物菌种、菌种选育的研究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的研究培养基的研究发酵工艺控制研究下游加工技术的研究3. 简述微生物工程发展简史。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①从人类开始从事酿造酒、醋的时期,是以自然发酵为主的微生物工程时期;②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建立纯培养技术;③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主要是建立深层培养技术为主的微生物工程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好气性发酵工程的建立,1947年诞生了生化工程;④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由于DNA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进入现代微生物工程时期,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史和微生物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大概是符合这一历史进程的。

4. 简述微生物工程应用。

微生物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酶工程中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化工和漂产品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金属冶炼中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高新技术研究中的应用5. 简述微生物工程的优缺点。

微生物工程工业优点如下:⑴反应条件温和:⑵生物发酵罐的通用性:⑶生产原料多数为农副产品:⑷微生物反应机理的高度选择性:⑸微生物菌种选育的优越性:(6)可以生产目前不能生产的或用化学法微生物工程缺点⑴能源消耗较大:⑵微生物菌体的生长需要消耗部分原料⑶需要消耗大量水:⑷废水、废液量大,易造成污染:6. 比较微生物工程与酶工程优缺点。

(1)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为大多数酶剂也是由发酵而产生的产物,如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等。

(2)酶制剂的研究开发涉及产酶菌种选育、生产工艺、酶反应技术的优化以及酶制剂产品的应用,酶制剂能有效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包括微生物工程的技术的提高。

7. 比较微生物工程与动植物细胞培养优缺点。

(1)微生物培养具有生长速度快、培养要求简单、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低等特点。

(2)正因为如此,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动、植物细胞产品已经成为当前微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8.概念题:微生物工程(microbial engineering):是研究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动规律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上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工业微生物生产菌种1. 工业微生物菌种包括哪些?工业微生物菌种包括四大类:(1) 细菌(2) 放线菌(3) 霉菌(丝状真菌)(4) 酵母菌2. 简述噬菌体特性以及对工业微生物危害。

噬菌体虽具有遗传、变异、共生、干扰等生命现象,但不能脱离寄主细菌独立进行代谢活动。

噬菌体是病毒的一种,其特点如下:(1)形体微小,体积比细菌小得多.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2)没有细胞结构,为非细胞类型。

是一种独特的分子生物,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3)专一性活物寄生,由于噬菌体缺乏独立代谢的酶体系,不能脱离寄主而自行生长繁殖,因而一定要在话体细胞生长、并且对寄主细胞有严格的专一性,即只能在特异性寄主细胞中增殖。

3. 一般菌种分离纯化和筛选步骤包括哪些?一般菌种分离纯化和筛选步骤是:调查研究—→方案设计—→标本采集—→标本予处理—→品富集培养—→菌种初筛—→复筛—→性能鉴定—→菌种保藏。

4. 含微生物材料的标本如何采集?( 1)在采集菌种标本时,遵循的原则是材料的来源越广泛,越有可能获得新的菌种( 2)采样地点的确定要根据筛选的目的,微生物的分布概况及菌种的重要特性、特征及外界环境关系等,进行综合、具体地分析来决定(3)如果预选不了解某种生产菌的具体来源,一般原则是从土壤中分离。

5. 土壤标本如何采集?⑴用小铲子除去表土5~15cm.⑵取离地表5~15cm处的土样10~25克⑶盛入预先消过毒的牛皮纸或玻璃瓶中,扎好口⑷对每个土样需记录采样地点、日期与编号、环境情况、土壤质地、植被名称等,以备查考⑸采集的土样,切忌将大块土粉碎,以便到实验室处理土样时再破碎并重新取样6. 纯种分离方法有哪些?纯种分离方法很多,常用的是: 划线法稀释法组织分离法7. 简述菌种保藏的重要意义8. 简述菌种保藏的原理9. 简述菌种退化原因及防止菌种退化措施10. 简述菌种复壮的方法11.概念题:富集培养(enrichment)所谓富集培养就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得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于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菌种保藏菌种复壮第三章工业微生物优良菌种选育1.一株优良的生产菌种应该具备如下的特性①菌种的生长繁殖能力强,具较强的生长速率,产生孢子的菌种应具有较强的产孢子能力。

这样有利于缩短发酵培养周期,减少种子罐的级数,最终得以减少设备投资和运转费用。

同时,还可以减少菌种在扩大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产下降,或杂菌污染的可能性。

②菌种的培养基和发酵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尤其对发酵原料成分的波动敏感性较小。

2.微生物工程菌种选育、改良的目的3. 自然选育的目的和意义⑴提高生产能力。

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自然突变的经常发生,造成生产水平的波动,因此从高生产水平的批次中,分离出生产能力高菌种再用生产。

⑵纯化菌种,稳定生产,并作为诱变育种的出发菌种。

实践证明,纯的出发菌种比用遗传性能差的异核体作为出发菌效果较好。

4. 诱变育种的原理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所谓突变是指由于染色体和基因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遗传性状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所谓突变是指由于染色体和基因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遗传性状的变异。

5. 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6. 物理诱变剂种类有哪些?简述物理诱变剂作用过程。

物理诱变剂种类包括紫外线、快中子、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微波、超声波、电磁波、激光射线、宇宙线等各种射线,其中应用最广泛是紫外线、快中子、X射线、γ-射线。

物理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和非电离辐射(nonionizing radiation),它们都是以量子为单位的可以发射能量的射线7. 紫外线的诱变机制紫外线被DNA吸收后引起突变的原因,有DNA与蛋白质的交链;胞嘧啶与尿嘧啶之间的水合作用;DNA链的断裂;形成嘧啶二聚体。

而形成嘧啶二聚体是产生突变的主要原因。

8. 化学诱变剂有哪些?简述物理诱变剂作用过程。

化学诱变剂包括四大类: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移码突变剂以及其他种类等9.诱变育种的基本方法诱变育种的操作程序步聚,整个流程包括诱变和筛选两个部分,诱变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剂种类和剂量的选择、以及合理的使用方法;而筛选包括初筛和复筛测定菌种的生产能力。

因此,诱变育种是诱变和筛选过程的不断重复,直到获得高产菌株。

诱变育种的主要环节是,⑴以合适的诱变剂处理大量而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悬浮液(细胞或孢子),在引起绝大多数细胞致死的同时,使存活个体中DNA结构变异频率大幅度提高;⑵用合适的方法淘汰效应变异株,选出极少数性能较优良的正变异株,以达到培育优良菌株的目的。

10. 如何选择出发菌株?出发菌株通常有五种:⑴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野生型菌株,初长系菌株;⑵通过生产选育,即由自然突变经筛选得到的菌株;⑶已经诱过变过的菌株,采用连续诱变的方法效果更佳。

即对诱变敏感的菌种;⑷采用多出发菌种;⑸菌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生理状态(休眠孢子或萌发孢子)等。

11. 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的诱变育种筛选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筛选步骤一般包括:诱变(诱发突变)→淘汰野生型→检出缺陷型→鉴别缺陷型种类12. 试设计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的步骤。

13. 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程序有哪些?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程序为:专一性噬菌体获得和纯化→高效价噬菌体原液制备→菌株诱发突变→分离在含有噬菌体的平皿上→挑取抗性菌落和摇瓶筛选(加人噬菌体)→分离到含噬菌体的平皿上→挑取抗性菌落→抗性菌株的特性试验14. 试设计筛选一株抗噬菌体菌株的步骤。

15. 杂交育种的目的(1)获得新的品种:将不同菌株的遗传物质进行交换、重组,通过杂交扩大变异范围、改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不同菌株的优良性状集中在重组体中,甚至创造出新品种。

(2)获得具有新遗传特性的重组体:克服长期诱变引起的生活力下降、代谢缓慢等缺陷,提高对诱变剂的敏感性,降低对诱变剂的“疲劳”效应。

(3) 促进遗传学理论的发展:通过分析杂交结果,总结杂交物质的转移和传递规律,促进杂交育种的发展。

16. 杂交育种的一般步骤。

选择原始亲本→→诱变筛选直接亲本→→直接亲本之间亲和力鉴定→→杂交→→分离(基本培养基MM,选择培养基)→→筛选重组体→→重组体分析鉴定。

17. 细菌杂交育种的原理细菌杂交育种的原理,通过接合、转化、转导这三种方式,把受体菌(receptor)原来不具备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donor)传递到受体菌中去,经过繁殖过程,染色体交换和重组后,受体子代中出现了新的遗传信息和遗传形状。

18. 放线菌杂交育种的原理通过供体向受体转移部分染色体,经过遗传物质的交换,最终达到基因重组。

19. 霉菌杂交育种的原理利用准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和分离现象,将不同菌株的优良特性集合到一个新菌株中,通过筛选出具有新遗传结构和优良特性的新菌株。

20.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提高产量或质量,合成新物质:在抗生素的研究中,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不但可用于提高抗生素的产量,同时还可利用重组体产生新的抗生素。

(2)改良菌种遗传特性: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使两个亲本菌株的遗传物质得到重组,从而获得兼具两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菌株(3)优化菌种发酵特性(4)质粒转移:为基因转移和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5)原生质体与细胞核融合(6)进行遗传分析21. 概念题(1)自然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所谓自然突变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没有人工参与下所发生的某些突变现象,称它为自然突变决不意味着这种突变是没有原因的(2)自然选育(spontamtous selection):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spontamtous selection)。

(3)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各种被称为诱变剂的物理因素、化学试剂和生物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

(4)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微生物诱变的紫外线剂量的表示方法,可分为绝对剂量相对剂量绝对剂量:单位为erg/mm2表示(1erg=10-7J),需要用一种剂量仪来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