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油品生产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完整版

合集下载

采油现场常见危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究

采油现场常见危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究

采油现场常见危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究采油现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需要面对各种潜在的危险。

对于采油现场常见的危险进行分析,以及防范措施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常见危险分析1. 高温高压环境:在采油现场,地下油层的高温高压环境是最常见的危险之一。

高温环境会导致工作人员中暑和烫伤,同时高压环境会增加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的风险。

2. 爆炸危险:采油现场会有大量的可燃气体,一旦气体泄漏或者爆炸,将对现场人员造成巨大的伤害。

3. 化学品危险:采油现场使用各种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特别是对皮肤和呼吸系统。

4. 机械设备伤害:采油现场布满各类机械设备,不正确的操作或者设备故障可能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5. 交通事故:在采油现场,通常会有大量的车辆和工程机械,不当的操作或者不合理的交通规划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

二、防范措施的探究1.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包括穿戴安全防护设备、遵守作业指导书、禁止私自操作设备等。

2.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针对常见危险,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使工作人员了解危险的性质以及应对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4. 严格的现场管理:制定严格的现场管理制度,包括现场巡查、警示标识、现场预警和紧急预案等。

5. 安全监测与预警: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危险源的变化和演化趋势,做好预警和预案应对。

6. 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预案和队伍,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的采取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

在采油现场开展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任务,只有通过对常见危险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合理、科学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的降低危险的发生概率,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通过加强安全意识和管理,确保采油现场安全生产的持续发展。

夏季高温炎热天气化工企业隐患排查及防治措施

夏季高温炎热天气化工企业隐患排查及防治措施

夏季高温炎热天气化工企业隐患排查及防治措施目录一、高温天气影响因素 (2)二、高温天气化工企业应对措施 (2)三、化工企业火险管控措施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4)2 .严把建厂审核和设备选型关 (4)3 .落实防静电处理措施 (4)4 .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 (4)5 .严格动火审批,加防范措施 (5)6 .强化教育培训,做好事故预案 (5)7 .加强技术防范,确保万无一失 (5)8 .严格消防行政执法,切实整改火灾隐患 (6)一、高温天气影响因素高温天气对化工生产影响比较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天热易疲劳,操作容易出问题。

比如循环水、冷却水等温度升高,带给工艺的一些温度也会升高。

一些大功率的设备和电机,由于长时间运转得不到备用,会导致设备运转的可靠性下降。

二、高温天气化工企业应对措施为确保安全、稳定、连续生产,应该从源头抓起做好人员和设备管理。

首先做好人的工作,做好安全宣传教育,让员工明白高温季节事故的易发性,给员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让其谨慎操作。

其次,在工艺上及时关注循环冷却系统的各项参数。

按规定随气温做出相应调整,对低沸点易挥发液体贮存容器做好检查,必要时用水浇灌对系统进行降温。

同时应对消防器材做一次全面检查。

最后,应提前做好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

机器设备和人一样会中暑,因此,设备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生产现场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强化各类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发现设备“中暑”和“防暑”的能力。

三、化工企业火险管控措施化工厂企业应采取一些有效的火灾预防措施。

企业自身应建立一套全面的消防安全系统,不但要在排查期做好工作,在平时更要做好自查的工作。

一方面应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另一方面也应该检查自己的消防设备是否存在安全漏洞。

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小型化工企业的选址要考虑周围环境条件、散发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厂房的设置位置、风向。

安全距离、水源情况等因素尽可能设置在城市的郊区或城市的边缘,从而减轻事故发生后的危害。

化工企业夏季高温防范和处理措施

化工企业夏季高温防范和处理措施

化工企业夏季高温防范和处理措施夏季高温是制约化工企业生产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会对化工生产设备和材料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化工企业在夏季应采取一系列的高温防范和处理措施,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高温防范措施:1.室内温度控制:安装空调、风扇等设备,保持室内温度在舒适范围内,避免过度高温对工人的不良影响。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弹性作息制度:根据天气情况,采取轮班制度,避开高温时段,将工作时间安排在清晨或傍晚等相对凉爽的时段,充分利用降温时间段的高效工作。

3.提供饮水设施和饮用水:为工人提供饮用水,保证工人在高温环境下能及时补充水分,避免中暑和脱水等意外。

4.加强空气流通和通风设备改造:确保车间的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降低室内温度。

5.减少高温环境的暴露时间:减少工人在高温环境下的长时间工作,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二、高温处理措施:1.定期检查设备和设施:定期维护和检查化工设备,确保其正常运作和散热;检查电气设备是否有温度过高的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

2.防止高温火灾和事故:加强高温期间的火灾和事故预防工作,对易燃物品进行分类储存和封存,增加灭火设备的数量和使用频率,提高工人对火灾和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意识。

3.高温下的人员防护:提供适合高温环境工作的工作服和防护装备,包括透气性好、散热快的服装、鞋帽、手套、护目镜等,提高工人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

4.做好心理辅导和关怀工作:加强对工人的心理疏导和关怀,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增加工人的抗压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5.应急措施和应对高温事故:制定高温环境下的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措施,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准备,及时处置高温事故和突发情况,降低损失和风险。

综上所述,化工企业在夏季要采取一系列的高温防范和处理措施,以确保制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工人的健康安全。

同时,加强对高温环境的管控和提升工人应对高温环境的能力也是重要的措施。

高温下油品生产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高温下油品生产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高温下油品生产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在高温下进行油品生产有很多潜在的风险,因为高温会对油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

以下是对高温下油品生产中常见的风险进行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燃烧风险:在高温下,由于油品的闪点降低,油品变得更易燃。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泄漏、火花或其他点燃源,可能会发生剧烈燃烧和爆炸事故。

因此,必须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确保设备和管道的密封性,定期检查和维护系统,避免泄漏的发生。

- 在可能引起火花的操作中使用防爆设备和防火器具。

- 设立紧急停止按钮和紧急灭火系统,以及培训员工如何正确应对火灾事故。

2. 蒸气扩散和聚集风险:高温下,油品容易蒸发产生可燃蒸气。

如果蒸气泄漏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形成可燃蒸气的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要防范这种风险,需要:- 安装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和安全控制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报警可燃气体泄漏。

- 采用良好的通风系统和给排风设备,保持工作场所的空气循环和污染物浓度的控制。

- 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对于可燃气体泄漏和聚集的识别能力,并指导员工正确处理泄漏事故。

3. 油品劣化和氧化风险:高温下,油品中的化学成分易于劣化和氧化,从而导致质量下降、炭化、酸蚀等问题。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需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油品的储存温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温暴露。

- 使用高质量的抗氧化剂和稳定剂,延长油品的寿命。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和管道系统,确保没有因为老化和腐蚀而释放有害物质到油中。

4. 人身安全风险:高温工作环境对于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也是一种风险。

要保护工人的安全,需要:-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面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 定期进行员工健康检查,确保他们的身体状况能够适应高温环境。

- 定期进行解决高温工作环境的培训,教育员工预防中暑、脱水和其他与高温相关的健康问题。

总之,在高温下进行油品生产需要高度关注安全问题。

通过加强设备维护,实施严格的安全控制和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可以降低高温环境下油品生产中的风险,并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加油站火险隐患剖析与整改(4篇)

加油站火险隐患剖析与整改(4篇)

加油站火险隐患剖析与整改加油站作为一个涉及到易燃物品的场所,常常存在火灾隐患。

为了确保加油站的安全运营,必须对存在的火险隐患进行剖析并进行整改。

以下是对加油站火险隐患的剖析与整改措施。

1. 储油罐区域的火灾隐患:储油罐区域是加油站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火灾最易发生的地方。

可能存在的火险隐患有:- 高温引发油罐爆炸:储油罐内的油品在高温下容易发生蒸气积聚,一旦达到爆炸极限,就会发生爆炸事故。

解决方法是加强储油罐的密封性能,定期检查罐体是否存在漏油情况。

- 过度充装:储油罐内油品的过度充装会导致储油罐压力过大,增加火灾的风险。

应严格控制充装容量,不超过储油罐的额定容积。

- 地下储油罐泄漏:地下储油罐泄漏会引起地下油品渗漏,增加火灾的隐患。

应定期进行地下储油罐的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泄漏问题。

整改措施:- 定期对储油罐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其密封性能良好。

- 加强储油罐的安全管理,设置报警装置并进行定期检测。

- 建立完善的储油罐维护、巡检和管理制度,确保油品的安全储存。

2. 加油枪区域的火灾隐患:加油枪区域是加油站的工作区域,也是易燃物品直接接触的地方,存在着以下火险隐患:- 静电火花:由于加油枪与车辆或地面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火花,引发油气爆炸。

整改方法包括加装静电接地装置,选择防静电型加油枪,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 人为操作失误:操作人员在加油作业过程中的失误也可能引发火灾。

应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确保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

- 油漏:由于加油枪本身或输油管道损坏等原因,可能发生油漏,增加火灾风险。

应定期检查加油枪设备,发现油漏及时修复。

整改措施:- 加装静电接地装置,确保静电放电的安全。

-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 定期检查加油枪设备,及时修复存在的问题。

3. 储油区域的火灾隐患:加油站的储油区域通常是装载、卸载和存放油品的场所,可能存在以下火险隐患:- 烟草和明火:严禁在储油区域内吸烟或使用明火,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安全管理论文之高温下油品生产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安全管理论文之高温下油品生产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安全管理论文之高温下油品生产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石油和化学工业对于高温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温下的油品生产也成为了工业界不可忽视的领域。

然而,高温环境下的油品生产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风险,这不仅会对工厂的设备设施造成损坏,还会对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进行高温下油品生产的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风险分析1. 高温环境对生产设备的影响高温环境下,金属等材料会发生膨胀、腐蚀、变形等损坏,从而导致生产设备的失效。

例如,高温会导致设备管道的变形,从而导致管道连接处的泄漏风险增大。

2. 油品易燃易爆的特性大多数油品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质,而高温极易引起油品的蒸发和氧化,因此,高温环境下的油品生产存在着爆炸和火灾的风险。

3. 高温下工人的健康与安全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容易出现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

而高温下的工作环境也会增加工人心脏病发作的概率,从而降低工人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三、防范措施1. 做好生产设备的维护在高温下,生产设备的损坏率会变高。

因此,对设备的检修、维护和保养工作要格外重视。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可以避免因设备损坏导致的生产事故。

2. 实行“五防”原则“五防”原则包括火源防范、静电防范、泄漏防范、爆炸防范和防静电设备的使用。

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油品的储存和运输防范,避免火花等火源与油品接触,防止静电的产生。

3. 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凉爽在高温环境下操作时,工作人员容易出现疲劳,出汗较多,因此,要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凉爽。

合理设置通风设施,在生产车间中安装空调或风扇等设备,以确保生产车间的空气流通和温度舒适。

4. 健康检查及人员培训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工人要进行健康检查,并定期进行工作安排,避免工人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

同时,要加强高温环境下的安全技术培训,为工人提供预防和应对高温环境下事故的能力。

四、结论高温下的油品生产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与落实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油品车间夏季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油品车间夏季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油品车间夏季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夏季是油品车间的高温季节,高温天气对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挑战,因此油品车间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下面就是油品车间夏季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详细说明。

一、炼油装置运转控制油品车间在夏季需要对炼油装置的运转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对于高温天气,需要根据气象实况不断调整装置的运行参数,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出现意外事故。

此外,还需要维护装置的正常运行状态,防止运行中出现漏气、漏油、爆炸等问题。

二、设备维护保养油品车间夏季需要重点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安全性。

在高温天气下,设备易出现老化、变形、开裂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修复,容易引发事故。

因此,油品车间需要加强对设备的巡检,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三、防暑降温措施油品车间夏季需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保证员工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

必须制定详细的防暑降温计划,设立遮阳棚,配备空调、风扇等设备以尽量保障员工健康。

此外,还应为员工配备适合夏季工作的短袖工作服,鞋子要舒适、透气,以饮用清凉饮料为主等等,对于岗位危险性较高的员工应该进行特殊防护,如戴上防护帽,戴上太阳镜、手套等。

四、消防安全标准制定高温天气下易发生火灾事故,因此油品车间需要制定消防安全标准,做好消防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防止火灾可能引发的爆炸和传播。

汽油、酒精等易燃液体要加装专门容器,并设置专门的存放处,并且在消防措施上要严格执行标准化,并配备扑火器、消防水枪等设备,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进行灭火,有效保障员工的安全。

五、员工培训对于油品车间的员工,需要进行夏季安全生产培训,让每个员工知晓夏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夏季安全防护知识和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培训涵盖温度计的使用、热中暑的常识、防火常识、应急操作程序、急救理论和实践等方面。

谈高温下油品生产的安全防护措施

谈高温下油品生产的安全防护措施

谈高温下油品生产的安全防护措施作者:肖龙来源:《活力》2013年第06期[关键词]高温;油品;安全高温条件下油品生产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

如果安全防护措施考虑不充分或者操作不当,会发生突沸串油和自燃着火事故。

通过对高温下油品危险性分析,论述了高温条件下油品在液态储存、运输及混合等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并结合现场生产经验和事故案例,提出了高温下油品生产及加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高温下油品突沸串油及防范措施高温条件下油品的操作,由于油品质量上的差别以及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水进入系统,因此在油品升温或高、低温油品混合时,会出现能量聚集和突然释放,发生油品突沸串油现象,影响正常生产,甚至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1. 突沸产生的原因突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低温油品混合或升温时,油品积聚的大量能量传递给低沸点物质(主要指轻质油品和水分),使之处于非稳定状态或过热状态;达到一定程度后,低沸点物质在有限空间内突然汽化造成的,一般包括能量聚集和能量传递释放两个阶段。

a.能量聚集当油品必须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生产操作时,如煤沥青输送温度超过180℃;在200℃左右时,以煤沥青回兑粘度较小的焦油馏分生产燃料油,油品本身聚集了大量的能量。

这种带有大量能量的油品处于一种非稳定状态,尤其是含有水分的油品,当温度超过100℃时,水分处于过热状态,很容易突然急剧汽化。

b.能量传递释放油品在聚集大量能量的同时,会以各种形式向外界释放能量,如同外界环境进行热传递或热交换、油品和水分的蒸发等。

一般情况下,若生产操作、储存条件稳定,能量释放处于缓慢平和状态,是不会发生突沸现象的。

然而,若这种能量释放具有突发性,像高低温油品混合,能量传递推动力突然加强或处于过热状态的物质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能量突然散发,往往会引起突沸现象。

2.高温下油品突沸的防范防止高温下油品突沸的措施和对策主要是根据物料的沸点情况,避免形成能量突然释放的条件。

a.防止冷热油品混合高温油品进入存有低沸点油品或水的设备时,随着高温油品进入量的增多,热交换速度的增快,易产生突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TQC/K427高温下油品生产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完整版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温下油品生产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完整版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

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摘要:高温条件下油品生产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

如果安全防护措施考虑不充分或者操作不当,会发生突沸串油和自燃着火事故。

通过对高温下油品危险性分析,论述了高温条件下油品在液态储存、运输及混合等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并结合现场生产经验和事故案例,提出了高温下油品生产及加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高温;油品;生产加工;防范措施1 前言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市场对焦炭需求的增加,近几年我国炼焦工业高速发展。

煤焦油是炼焦中的副产品,煤焦油的产量随焦炭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煤焦油化工很多单元操作须把油品加热后来实现。

特别是重质油品具有沸点高、凝固点高的特性,这些重质油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工艺过程都是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的。

高温下油品生产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受工艺条件限制,油品温度有时要高于闪点和自燃点,如果安全防护措施考虑不充分或者操作不当,会发生突沸串油事故和自燃着火爆炸事故。

在特殊操作(开、停工,检修)和生产不正常时,还会发生油品温度低于凝固点堵塞设备和管道事故,影响生产。

2 高温下油品突沸串油及防范措施高温条件下油品的操作,由于油品质量上的差别以及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水进入系统,因此在油品升温或高低温油品混合时,会出现能量聚集和突然释放,发生油品突沸串油现象,影响正常生产,甚至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1 突沸产生的原因突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低温油品混合或升温时,油品积聚的大量能量传递给低沸点物质(主要指轻质油品和水分),使之处于非稳定状态或过热状态;达到一定程度后,低沸点物质在有限空间内突然汽化造成的,一般包括能量聚集和能量传递释放两个阶段。

2.1.1 能量聚集当油品必须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生产操作时,如煤沥青输送温度超过180℃;在200℃左右时,以煤沥青回兑粘度较小的焦油馏分生产燃料油,油品本身聚集了大量的能量。

这种带有大量能量的油品处于一种非稳定状态,尤其是含有水分的油品,当温度超过100℃时,水分处于过热状态,很容易突然急剧汽化。

2.1.2 能量传递释放油品在聚集大量能量的同时,会以各种形式向外界释放能量,如同外界环境进行热传递或热交换、油品和水分的蒸发等。

一般情况下,若生产操作、储存条件稳定,能量释放处于缓慢平和状态,是不会发生突沸现象的。

然而,若这种能量释放具有突发性,像高低温油品混合,能量传递推动力突然加强或处于过热状态的物质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能量突然散发,往往会引起突沸现象。

2.2 高温下油品突沸的防范防止高温下油品突沸的措施和对策主要是根据物料的沸点情况,避免形成能量突然释放的条件。

2.2.1 防止冷热油品混合高温油品进入存有低沸点油品或水的设备时,随着高温油品进入量的增多,热交换速度的增快,易产生突沸。

如某厂在生产煤沥青筑路油时,贮槽内油品在未预热又没有开泵循环搅拌的情况下,加进260℃的热油5h后发生突沸,油品从贮槽顶部人孔串出10余米高。

大量低沸点物质进入储存有较高温度的高沸点油品的设备时,并充分接触,易产生突沸。

如某厂在配制煤沥青燃料油时,误将含水的焦油馏分油加入温度为300℃的煤沥青贮槽。

发生强烈突沸,突沸时贮槽发生振动。

因此,应尽量避免冷物料,特别是低沸点冷物料(或水),进入储存有大量热物料的设备,或大量高温油品进入存有低沸点冷物料的设备。

2.2.2 正确的加热方式对于轻油(比重小于1),一般很少含有溶解水,而分离水沉积在设备底部,这种情况下,油品在设备内温度不宜超过水在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如果达到水的饱和温度,水会发生沸腾,使热交换迅速进行,水急剧汽化产生突沸。

如某厂工艺要求将轻质油品加热到140℃,且在平底贮槽内进行,由于生产过程不可避免地有少量水带人系统积在贮槽底部,结果当温度达到120℃时,多次发生突沸。

当对含有溶解水的重质油进行脱水操作时,升温速度过快、操作条件不稳定,易产生突沸。

如某厂在焦油间歇蒸馏操作时,焦油含水在10%左右,温度达到102℃以后进入脱水阶段,升温速度过快,产生突沸串塔。

熔化高凝固点油品时,如果熔化速度过快,水分短时间蒸发,易发生突沸溢油。

如用煤气加热熔化沥青操作,经常发生溢油着火事故。

为避免油品在加热操作过程中发生突沸现象,应掌握正确的加热方法,比重小于水的油品不宜在储存设备中加热,工艺要求在储存设备中加热时,温度应控制在储存压力下低沸点物料的饱和温度以下。

当含有溶解水的重油进行脱水操作或熔化高凝固点油品时,在脱水阶段应当恒温蒸发脱水,不可急于升温,以免升温过快,水分来不及蒸发,处于过热状态,达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突沸。

3 高温下油品的自燃和防护措施可燃物不与明火接触而发生着火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一般,液体油品相对密度越小,其闪点越低,而自燃点越高;液体油品相对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表1为一些物质的闪点和自燃点。

3.1 自燃的形式自燃有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2种。

受热自燃:可燃物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即使不与明火接触也能自行着火的现象,称为受热自燃。

可燃物无明火作用而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自热自燃: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下,由于物质内部发生化学、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而产生热量,逐步积聚使物质温度达到自燃点发生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热自燃。

3.2 高温下油品的自燃着火与防范防止高温油品自燃着火的措施和对策主要是根据油品自燃点的高低,破坏燃烧所具备的条件。

3.2.1 硫化物自燃着火石油化工和煤焦化工很多物料都含有硫化物,在工艺条件下,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对设备的直接腐蚀作用,形成硫化铁和硫化亚铁。

干燥的硫化铁和硫化亚铁在较低温度下,甚至能在常温的空气中自行发热燃烧。

在生产时如果操作不当或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发生硫化物自燃着火事故,这种事故比较常见,危害较大,下面仅举一例。

鞍钢化工厂炼焦化产品回收车间高37m、直径4.5m的脱酚塔于1990年8月22日19时50分突然倒塌。

其经过是对塔进行检修时,按操作规程的停塔步骤停塔,并直接用蒸汽对塔进行置换吹扫18h,停止蒸汽吹扫6h后,将塔体人孔盖等打开通风凉塔。

打开人孔盖40min后,发现塔体下半部人孔往外冒黄烟,立即将除塔顶吊装孔外的其余已打开的人孔全部封闭,并直接通人蒸汽置换,黄烟立即消失。

为尽早进行检修,通人蒸汽40min后便将蒸汽停下,同时用一临时胶管向塔内填料段加水。

5h后再次发现从塔顶冒黄烟,即又向塔内通入蒸汽,3—5rain后塔体开始倾斜,倾斜到一定角度突然倒塌,将距塔下30m处的脱酚泵房砸毁。

此时,切断电源,继续往塔内填料段喷水,但由于塔体被摔得支离破碎,无法阻止空气进入,塔内填料段仍继续自燃,倒塌16h后自燃达到最猛烈阶段,过后逐渐减弱直至熄灭。

分析发生自燃的原因:脱酚塔是用蒸汽蒸吹法从剩余氨水蒸氨后的废水中脱酚的主要设备。

由于废水中仍含有少量的氨、氰化氢和硫化氢,而废水在脱酚塔内操作温度的条件下,其中氰化氢、硫化氢首先分别被解析出来,转移到蒸汽中并在吸收段被烧碱溶液吸收,与铁(金属填料)充分接触,生成了硫化亚铁、硫化铁。

随着时间的延长,硫化亚铁便逐渐积累起来,达到了在适宜温度下遇空气引起自燃的条件。

在塔用蒸汽置换清扫后,温度尚未降下来时打开了塔的所有人孔,在塔内形成了空气的较强对流。

此时,脱酚塔内的硫化亚铁、硫化铁、温度和流通的空气具备了自燃条件,发生了自燃。

防范措施:在对有可能生成硫化铁和硫化亚铁的设备进行检修时,对设备置换结束后,应加水降温,待温度降至常温后,再打开设备进行检修。

如果检修时间较长,应每间隔一段时间向塔内通足量的水进行降温。

3.2.2 高温聚合物的自燃着火油品在高温作用下,会发生热裂解和热聚合反应,生成固体物质聚结在设备表面。

这些固体物质长时间在高温作用下,不断析出油分和气体,这种固体容易自燃。

其自燃点的变化规律与下列因素有关:热分解和热聚合程度越深,析出的油分和气体越多,自燃点越低;受热时间越长,自燃点越低。

长时间高温状态下运行的油品加工设备,在运行和检修时,容易发生自燃着火事故。

某煤焦油化工厂改质沥青生产装置的改质沥青中间槽曾发生多起自燃着火事故。

改质沥青生产工艺过程为:原料中温沥青在反应釜内,经380—400℃热处理6h左右,进入改质沥青中间槽,再由液下泵输送至产品高位槽。

改质沥青中间槽为常压竖式平顶贮槽。

第一次自燃着火是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改质沥青中间槽顶部钢板由于槽内部受热发红。

当时不知是什么原因,另一人来改质沥青中间槽取试样进行化验,当打开取样孔盖板时,由于大量空气进入,与沥青蒸气(通常称沥青烟)形成爆炸混合气体,并发生着火,由取样孔喷出,将取样人员烧伤。

另一次自燃着火是改质沥青因故障临时停车后,恢复生产时发生的。

停车时间大约6h,故障处理完毕;改质沥青中间槽温度约在190℃左右,改质沥青开始投料生产,当改质沥青合格后由改质釜进人中间槽时,突然发生着火,着火气流将未上螺栓的人孔盖顶开,火焰串出数米高。

分析事故原因:2次着火原因均是因为自燃引起。

改质沥青中间槽长期在360-400℃高温状态下工作,由于高温作用,改质沥青发生聚合、裂解反应,生成主要成分为碳的固体物质沉积在中间槽内部表面。

这些固体物质在中间槽内的工作环境中,继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自燃点不断降低,很容易发生自燃。

第一次事故是因为中间槽密封性不好(因为取样等需要),放散管与沥青烟净化系统相连,使中间槽内呈微负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