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烃和卤代烃知识点总结
高三烃卤代烃知识点

高三烃卤代烃知识点烃类化合物是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有机化学的基础。
而在高三化学中,烃与卤化烃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围绕高三烃卤代烃的知识点进行论述,包括基本概念、命名化合物、性质及应用等方面。
1. 烃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烃是由碳和氢原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烃可以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两类。
饱和烃含有碳—碳单键,不饱和烃则包含碳—碳双键或者三键。
2. 卤代烃的基本概念及命名方法卤代烃是烃类化合物中,由卤素取代了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的化合物。
根据卤素的取代位置和数量,卤代烃可分为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命名卤代烃时,需要根据取代位置和数量进行命名,同时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按字母顺序排序、标注卤素取代位置等。
3. 高三烃卤代烃的性质(1)燃烧性质:烃和卤代烃都是易燃物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溶解性质:烃和卤代烃具有不同的溶解度,烃通常不溶于水,而卤代烃可以在水中溶解,但不稳定。
(3)反应性质:烃与卤化烃具有不同的反应性质,如烃可以发生烷基化反应,而卤化烃则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等。
4. 高三烃卤代烃的合成方法(1)烃的合成方法:烃可以通过裂解、脱水、加氢等方法合成。
(2)卤代烃的合成方法:卤代烃可以通过烃与卤化试剂反应得到,反应条件一般要求在紫外光或者加热条件下进行。
5. 高三烃卤代烃的应用(1)燃料:烃是重要的燃料来源,如石油中的烃类化合物可用于石油化工及能源生产。
(2)化工原料:卤代烃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如溴代烷可用于制备溴代物、溴化物等化合物。
(3)医药领域:烃类及卤代烃在医药领域有广泛应用,如乙烷可作为麻醉剂,氟代烃可用于制备抗生素等。
本文主要针对高三烃卤代烃的知识点进行了介绍,包括基本概念、命名方法、性质、合成方法及应用等方面。
通过对烃卤代烃的深入学习,有助于提升高三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提供有力支持。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重难点一 饱和烃和不饱和

重难点一 饱和烃和不饱和烃【要点解读】1.饱和烃:碳原子之间全部以单键连接的烃叫饱和烃,其中直链的叫烷烃,成环的叫环烷烃.通式为 C n H 2n+2(n≥1)2.不饱和烃:碳原子之间存在双键或三键的烃叫不饱和烃,其中含一个双键的叫烯烃,含一个三键的叫炔烃.单烯烃的通式为C n H 2n (n≥2),单炔烃的通式为C n H 2n-2(n≥2)【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以鉴别题、平面原子个数分析题、分子式推断结构式等形式出现。
【重难点点睛】把通式和官能团联系起来,还需要掌握不饱和度的计算:不饱和度Ω=双键数+三键数×2+环数,已知碳氢数目,则根据Ω=(2C+2-H)/2进行计算确定不饱和烃的结构。
【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例1】下列关于戊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的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B.其一氯代物共有8种C.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D.同分异构体有2种【答案】B【重难点点睛】考查戊烷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戊烷的结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根据等效氢原子,最后根据氢原子的种类确定一氯代物的种类,确定烃的同分异构体是解本题的关键;烷烃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先写最长链,然后从最长链减少一个碳原子作为取代基,在剩余的碳链上连接,即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中心排向两边,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重难点考向二】不饱和烃的结构与性质【例2】能说明某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组成中含碳氢原子数比为1:2B.完成燃烧生产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C.能与溴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D.空气中燃烧能产生黑烟【答案】C【解析】A.环烷烃中含碳氢原子数比为1:2,但不含有不饱和键,故A错误;B.完成燃烧生产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只能说明该烃中C、H原子比为1:2,该烃可能是环烷烃、烯烃,故B错误;C.不饱和键既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又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C正确;D.燃烧产生黑烟只能说明没有充分燃烧或含碳量高,不能说明含有碳碳不饱和键,故D错误;故选C。
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_烃和卤代烃(复习课)

催化剂
+ 3H2
Δ
H2 C H2 C C H2
CH2 CH2
3、消去反应: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 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NH3等)生 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消去小分子)。
C2H5Br + NaOH
CH2=CH2 + NaBr +H2O
2012-9-11 34
反应:
NaOH CH3CH2Br + HOH △ CH3CH2OH + HBr
NaOH+HBr=NaBr+H2O
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 水解反应 AgNO3+NaBr=AgBr↓+NaNO3 取代反应
△
C2H5Br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实验的注意事项: 1.反应物: 溴乙烷+氢氧化钠的醇溶液; 2.反应条件:共热 3.反应方程式
2.各类烃及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分类 烷烃 烯烃(环烷烃) 通式 官能团 特点: C—C 一个C=C 化学性质
CnH2n+2 CnH2n (n≥2)
稳定,取代、氧化、 裂化
加成、加聚、氧化
炔烃(二烯烃)
苯及其同系物
CnH2n-2
(n≥2) CnH2n-6 (n≥6)
CnH2n+1X
一个C≡C
1、烃的物理性质: ①密度:所有烃的密度都比水小 ②状态:常温下,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气态 ③熔沸点:碳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 ; 碳原子数相同,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④含碳量规律: 烷烃<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 烷烃(CnH2n+2):随n值增大,含碳量增大 烯烃(CnH2n) :n值增大,碳的含量为定值; 炔烃(CnH2n-2) :随n值增大,含碳量减小 苯及其同系物:(CnH2n-6):随n值增大含碳量减小
【高中化学】卤代烃

【高中化学】卤代烃1.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活性在卤代烃分子中,由于卤素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电负性,碳原子和卤素原子之间的键电子对偏向卤素原子的一侧,所以C?X键是极性键,在化学反应中容易断裂,因此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非常活跃,可以发生许多化学反应。
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活性也与烃基团的结构有关。
例如,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烃基的结构不同,卤素原子的活性也不同。
其中,丙烯卤代烃的活性最高,卤代烷烃次之,乙烯卤代烃的活性最低。
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活性次序,可以用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加以解释。
所谓诱导效应是指分子中每个基团吸引和排斥电子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大小通常与氢原子相比较。
例如,CH3和其他烷基具有排斥电子的能力。
通常认为烷基排斥电子。
近年来,人们发现了许多事实,这些事实很难通过排斥电子来解释,这在科学界引起了争议。
一般来说,当烷基连接到不饱和碳原子上时,它们表现出排斥电子的特性;当烷基连接到饱和碳原子上时,它们有时表现出电子排斥,有时表现出电子吸收。
,不饱和双键和苯基都有吸引电子的能力。
诱导效应可以在分子碳链上连续传递,但距离越远,诱导效应越弱。
通常,在第三个碳原子之后可以忽略它。
诱导效应不同于共轭效应。
诱导效应完全是静电引力的函数(即由元素的电负性决定),分子不需要具有共面特性。
共轭效应是由于电子从侧面重叠形成π键。
因此,分子必须具有共面特性,否则不会发生共轭效应。
现在我们用诱导效应来解释上述卤代烃的活性次序。
在rch=chch2x分子中,由于R→ch=ch→亚甲基→十、结果电荷在分子上发生了不均匀分布,于是:这样,增加C?X键的极性使得X很容易变成X,然后离开。
类似地,R→ x是一样的。
在R里呢?ch=ch?在X中,主要是因为?ch=ch?X中的π键和X上不参与成键的孤对P电子具有平行的轨道方向,C=C和X在同一平面上。
因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共轭效应。
这种共轭体系是由π键电子云和孤对P电子云重叠形成的,因此称为P-π共轭。
高中化学:第二章卤代烃知识点(精选)

第二章 卤代烃一.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卤素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C —X 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X , 形成一个极性较强的共价键,分子中C —X 键易断裂。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2)状态、密度:CH 3Cl 常温下呈气态,C 2H 5Br 、CH 2Cl 2、CHCl 3、CCl 4常温下呈液态且密度> 1 g/cm 3。
(一氯代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以CH 3CH 2Br 为例) 1.取代反应①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 ②化学方程式为:2.消去反应(1)实质:从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卤化氢分子,从而形成不饱和化合物。
例如: CH 3CH 2Cl :+NaOH ――→醇△NaCl +CH 2===CH↑+H 2O(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规律①没有邻位碳原子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 3Br 。
②有邻位碳原子,但邻位碳原子上不存在氢原子的卤代烃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例如:。
③有两个相邻碳原子,且碳原子上均带有氢原子时,发生消去反应可能生成不同的产物。
例:CH 3—CH===CH —CH 3+NaCl +H 2O(3)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要比一元卤代烃困难些。
有些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后可在有机物中引入三键。
例如:CH 3—CH 2—CHCl 2+2NaOH ――→醇△CH 3—C≡CH+2NaCl +2H 2O 四.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的比较反应类型 反应条件 键的变化卤代烃的结构特点 主要生成物水解反应 NaOH 水溶液 C —X 与H —O 键断裂C —O 与H —X 键生成 含C —X 即可 醇消去反应 NaOH 醇溶液 C —X 与C —H 键断裂(或—C≡C—) 与H —X键生成与X 相连的C 的邻位C 上有H 烯烃或炔烃特别提醒 (1)通过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可在碳链上引入羟基;通过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可在碳链上引入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高三卤代烃知识点总结

高三卤代烃知识点总结高三化学课程中,烃类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其中,卤代烃作为一类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下面将对高三卤代烃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卤代烃的定义和特点卤代烃是由氢原子被卤素取代的烃类化合物,通式为C_nH_(2n+1)X,其中X代表卤素。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与烃类相似,但化学性质却有很大差异。
它们含有高电负性的卤素原子,因此具有一系列特殊的化学反应。
二、卤代烃的命名方法卤代烃的命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命名其碳链的长度,二是命名卤素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对于氯代烷烃,我们通常采用“氯+烷烃碳数+烷”的方式进行命名。
如氯代丙烷为1-氯丙烷,二氯代丙烷为1,2-二氯丙烷。
同时,在命名中还需要注意立体异构体和官能团的存在。
三、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卤代烃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1. 单质卤素与烃反应,如氯化亚甲与甲烷反应得到氯代甲烷。
2. 醇与卤化酰反应,如醇与氯化亚磷反应得到氯代醇。
3. 卤化酰与酸反应,如酸与溴化亚砷反应得到酰溴。
4. 生成物与卤素反应,如氯代乙烷与银盐反应得到氯代银。
四、卤代烃的性质和反应卤代烃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和反应,包括:1. 氢卤酸的生成:卤代烃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
例如,氯代甲烷与水反应生成盐酸。
2. 亲核取代反应:由于卤素的电负性,卤代烃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如氯代甲烷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甲醇。
3. 消除反应: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
如氯代乙烷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乙烯。
4. 光解反应:卤代烃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发生断裂反应,生成卤素和烯烃。
如氯代甲烷在紫外光作用下生成氯气和甲烯。
五、卤代烃的应用卤代烃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有机合成、溶剂、药物制造等方面。
同时,由于卤代烃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环境污染性,也需要注意正确使用和处理。
总结:在高三化学课程中,学习卤代烃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掌握卤代烃的定义、命名方法、制备方法、性质和反应以及应用等内容。
烃和卤代烃高考知识点

烃和卤代烃高考知识点在高考化学中,烃和卤代烃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烃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有机化合物,而卤代烃则是在烃的基础上,通过取代反应将氢原子替代成卤素原子的化合物。
烃的分类主要有饱和烃和不饱和烃两种。
饱和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是通过单键连接的,而不饱和烃分子中则存在双键或三键。
最简单的烃是甲烷,它是一种饱和烃,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
烷烃是一类饱和烃,它的分子由碳原子链构成,两端都有氢原子。
乙烷、丙烷和正戊烷都是烷烃的例子。
烷烃的特点是它们比较稳定,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不饱和烃分为烯烃和炔烃两大类。
烯烃的分子中有一个或多个双键,而炔烃的分子中则有一个或多个三键。
乙烯和丙烯是烯烃的例子,而乙炔是一个炔烃。
卤代烃是在烃的基础上,通过取代反应将氢原子替代成卤素原子的化合物。
最常见的卤代烃是氯代烷,如氯甲烷和氯乙烷。
卤代烃的命名方法是根据取代的卤素原子的原子量来命名的。
如氯乙烷的命名,其中氯代表取代的卤素是氯,乙代表所取代的碳原子数目为2。
在进行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燃烧实验,用来判断化合物的燃烧性质。
烃在通氧气时,会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在此过程中,烃中的碳原子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碳,氢原子与氧气结合形成水。
此外,烃还可以通过加氢反应和脱氢反应来进行化学转化。
在加氢反应中,烯烃或炔烃可以被氢气还原为对应的烷烃。
而在脱氢反应中,烷烃可以通过去除氢原子的方式转化为烯烃或炔烃。
卤代烃的化学反应也是高考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卤代烃与氢氧根离子(OH-)反应可以生成醇。
这个反应叫做亲核取代反应,在此反应中,氢氧根离子取代了卤素原子。
此外,这些化合物还可以通过取代反应来合成其他化合物。
例如,酯是由醇和羧酸反应生成的,而醇可以由卤代烃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得到。
这些化合物的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为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在考试中,对于烃和卤代烃的理解和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卤代烃》 知识清单

《卤代烃》知识清单一、卤代烃的定义和分类卤代烃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按照卤素原子的种类,卤代烃可以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根据分子中卤原子的数目,又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而根据烃基的结构不同,卤代烃还能分为饱和卤代烃(卤代烷烃)、不饱和卤代烃(如卤代烯烃、卤代炔烃)和芳香族卤代烃。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状态常温下,一氯甲烷、一氯乙烷、氯乙烯等为气体;其余的卤代烃,如溴乙烷、氯苯等多为液体;而高级卤代烃一般是固体。
2、溶解性卤代烃一般不溶于水,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苯等。
3、密度多数卤代烃的密度比水大,但一氯代烃的密度通常比水小。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如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相应的卤化氢。
例如,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CH₃CH₂Br +NaOH → CH₃CH₂OH + NaBr2、消去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卤代烃可以脱去卤化氢,生成不饱和烃。
例如,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CH₃CH₂Br +NaOH → CH₂=CH₂↑ + NaBr + H₂O需要注意的是,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
四、卤代烃的制备1、烷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例如,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可以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等卤代烃。
2、不饱和烃与卤化氢或卤素单质的加成反应例如,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可以得到氯乙烷:CH₂=CH₂+HCl → CH₃CH₂Cl五、卤代烃的用途1、制冷剂如氟利昂(氟氯代烃),曾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但由于其对臭氧层的破坏,已逐渐被限制使用。
2、灭火剂如四氯化碳,曾经是一种常用的灭火剂,但由于其毒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也已逐渐被淘汰。
3、有机溶剂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常被用作溶剂,如氯仿、二氯甲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烃和卤代烃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烃和卤代烃知识点总结大全1.烃的分类1.基本概念[有机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说明有机物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此外,还含有H、O、N、S、P等),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却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O、CO2、H2CO3、碳酸盐、CaC2等少数物质,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物很相近,一般把它们作为无机物.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仅可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也能以共价键(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形成含碳原子数不同、分子结构不同的碳链或环状化合物.[烃] 又称为碳氢化合物,指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结构式] 用一根短线代表一对共用电子对,并将分子中各原子用短线连接起来,以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的式子.如甲烷的结构式为:乙烯的结构式为:H-C-H H H H-C=C-H[结构简式] 将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式中的CC键和CH键省略不写所得的一种简式.如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3,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苯的结构简式为等.[烷烃] 又称为饱和链烃.指分子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都以CC单键(即1个共用电子对)结合成链状,且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的一类烃.烷即饱和的意思.CH4、CH3CH3、CH3CH2CH3等都属于烷烃.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同系物.说明判断有机物互为同系物的两个要点;①必须结构相似,即必须是同一类物质.例如,碳原子数不同的所有的烷烃(或单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均互为同系物.由于同系物必须是同一类物质,则同系物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式通式,但分子式通式相同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由于同系物的结构相似,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似.②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由于同系物在分子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的倍数,因此同系物的分子式不同.由同系物构成的一系列物质叫做同系列(类似数学上的数列),烷烃、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各自为一个同系列.在同系列中,分子式呈一定规律变化,可以用一个通式表示.[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根据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如-X(卤原子)、-NO2(硝基),-SO3H(磺酸基),等等]所代替,取代反应又分为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等等.①卤代反应.如:CH4 + C12 CH3C1 + HCl(反应连续进行,可进一步生成CH2C12、CHCl3、CCl4) (一NO2叫硝基) ②硝化反应.如:③磺化反应.如:(一SO3H叫磺酸基) [同分异构现象与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说明同分异构体的特点:①分子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式的通式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因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同分异构体的最简式相同,但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因为最简式相同时分子式不一定相同.②结构不同,即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同分异构体可以是同一类物质,也可以是不同类物质.当为同一类物质时,化学性质相似,而物理性质不同;当为不同类物质时,化学性质不同,物理性质也不同.[烃基] 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后剩余的部分.烃基的通式用R-表示.例如:-CH3(甲基)、-CH2CH3(乙基)、-CH=CH2(乙烯基)、-C6H5或f 今胃(苯基)等.烷基是烷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其通式为-CnH2n+1.烃基是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团,例如,-CH3的电子式为 1 mol-CH3中含有9 mol电子.[不饱和烃] 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C=C)或碳碳叁键(CC)的烃,双键碳原子或叁键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还可再结合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不饱和烃包括烯烃、炔烃等.[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说明加成反应是具有不饱和键的物质的特征反应.不饱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称为不饱和碳原子,加成反应总是发生在两个不饱和碳原子上.加成反应能使有机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变成饱和碳原子.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均可发生加成反应,例如:(1,2-二溴乙烷) (1,2-二溴乙烯) (1,1,2,2-四溴乙烷) [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又叫做加聚反应.是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即单体)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即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说明加聚反应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重要反应之一.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一定要有不饱和键.加聚反应的原理是不饱和键打开后相互连接成很长的链.例如:(聚乙烯) (聚氯乙烯)[烯烃]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C=C键)的一类不饱和烃.根据烃分子中所含碳碳双键数的不同,烯烃又可分为单烯烃(含一个C =C键)、二烯烃(含两个C=C键)等.烯烃中最简单的是乙烯.[炔烃] 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CC键)的一类不饱和烃.炔烃中最简单的是乙炔.[芳香烃] 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叫做芳香烃,简称芳烃.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芳烃.[石油的分馏] 是指用蒸发和冷凝的方法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的过程.说明①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②石油的分馏分为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两种.常压分馏是指在常压(1.0ll05Pa)时进行的分馏,主要原料是原油,主要产品有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和重油.减压分馏是利用压强越小,物质的沸点越低的原理,使重油在低于常压下的沸点就可以沸腾,而对其进一步进行分馏.[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裂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在催化剂作用下的裂化,又叫做催化裂化.例如:C16H34 C8H18 + C8H16 裂解是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石油分馏产品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加工过程.裂解是一种深度裂化,裂解气的主要产品是乙烯.[煤的干馏] 又叫做煤的焦化.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说明①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②煤干馏的主要产品有焦炭、煤焦油、焦炉气(主要成分为氢气、甲烷等)、粗氨水和粗苯.[煤的气化和液化] (1)煤的气化.①概念: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②主要化学反应:C(s) + O2(g) CO2(g) ⑧煤气的成分、热值和用途比较:煤气种类低热值气中热值气高热值气(合成天然气) 生成条件碳在空气中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CO + 3H2 C H4 + H2O 成分CO、H2、相当量的N2 CO、H2、少量CH4 主要是CH4 特点和用途热值较低.用作冶金、机械工业的燃料气热值较高,可短距离输送.可用作居民使用的煤气,也可用作合成氨、甲醇的原料等热值很高,可远距离输送(2)煤的液化.①概念:把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②煤的液化的途径:a.直接液化:把煤与适当的溶剂混合后,在高温、高压下(有时还使用催化剂),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b.间接液化:如图3111所示.3.烷烃、烯烃的命名[烷烃的命名] ①习惯命名法.当烷烃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不多时,可用习惯命名法.其命名步骤要点如下:a.数出烷烃分子中碳原子的总数.碳原子总数在10以内的,从1~10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b.当烷烃分子中无支链时,用正表示,如:CH3CH2CH2CH3叫正丁烷;当烷烃分子中含CHa--CH--结构时,用②系统命名法.步骤:a.选主链.选择支链最多且含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作主链,并称某烷;b.定起点.选择离最简单的支链(即含碳原子数最少)最近的一端作为主链的起点,并使取代基的编号数之和最小;c.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d.相同取代基要合并.不同取代基,不论其位次大小如何,简单在前,复杂在后.[烯烃的命名] 在给烯烃命名时,要始终注意到C=C键所在的位置:①选择含有C=C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主链(注:此时主链上含碳原子数不一定最多);②从离C=C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⑧在某烯字样前用较小的阿拉伯数字1、2给烯烃编号.其余与烷烃的命名方法相同.例如:CH3--CHz--3--3H2--K3H3 ,l CHc 其名称为2乙基l丁烯.4.同分异构体的有关知识[同分异构体的熔点、沸点高低的规律] ①当为脂肪烃的同分异构体时,支链越多(少),沸点越低(高);②当为含两个侧链的苯的同系物时,侧链相隔越远(近),沸点越高(低). [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①有机物类别异构,???如烷烃与烯烃为两类不同的有机物;②碳链异构(苯环上有邻、间、对位三种异构);③官能团位置异构(在烃的衍生物中将学习到).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①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要准确、完全地写出同分异构体,一般按以下顺序规律进行书写:类别异构+ 碳链异构一位置异构.②碳链异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技巧:a.先写出不含支链的最长碳链;b.然后写出少1个碳原子的主链,将余下的1个碳原子作支链加在主链上,并依次变动支链位置;c.再写出少2个碳原子的主链,将余下的2个碳原子作为一个乙基或两个甲基加在主链上,并依次变动其位置(注意不要重复);d.以此类推,最后分别在每个碳原子上加上氢原子,使每个碳原子有4个共价键.说明a.从上所述可归纳为:从头摘、挂中间,往端移、不到边,先甲基、后乙基,先集中、后分散,变换位、不能同.b.在书写烯烃或炔烃的同分异构体时,只要在碳链异构的基础上依次变动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位置即可.[烃的同分异构体种数的确定方法] ①等效氢法.烃分子中同一种类的氢原子称为等效氢原子.有机分子中有几种不等效氢原子,其氢原子被一种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一取代物就有几种同分异构体.等效氢原子的一般判断原则:a.位于同一碳原子上的H原子为等效H原子.如CH4中的4个H原子为等效H原子.b.位于同一C原子上的甲基上的H原子为等效H原子.如新戊烷(CH3)4C 上的12个H原子为等效H原子.c.同一分子中处于对称位置或镜面对称位置上的H原子为等效H原子.对于含苯环结构的分子中等效H原子的种数的判断,应首先考虑苯环所在平面上是否有对称轴,若没有,则还应考虑是否有垂直于苯环平面的对称轴存在,然后根据对称轴来确定等效H原子的种数.②换元法.换元法是要找出隐含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将所求对象进行恰当地转换.例如,已知正丁烷的二氯代物有6种同分异构体,则其八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多少种?正丁烷C4H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