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的知识点大全总结

高考化学的知识点大全总结

高考化学的知识点大全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考试,而化学作为其中一门科目,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化学,下面将对高考化学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元素周期表:周期性规律、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特点2. 原子键和分子键- 原子键:离子键和共价键- 分子键:极性和非极性分子的特点3. 物态变化和物质的性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与变化过程- 物质的密度、硬度、延展性等物理性质- 物质的燃烧性、酸碱性等化学性质二、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的描述与计算-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和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与平衡计算2.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集中度、浓度和饱和度的关系3.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三、溶液的物理与化学性质1. 溶液的构成和性质- 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特点-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影响因素2. 溶液的浓度计算- 摩尔浓度、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的计算方法- 溶质溶解度和溶解热的关系3. 酸碱溶液的性质- 酸碱中的离子和取代反应- 酸碱滴定和指示剂的选择四、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和电子转移的定义- 氧化数和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平衡2. 电化学基本概念和电解-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倒腾现象3. 电池和电解池- 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种类- 电解池的构成和电解过程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 苯的衍生物和卤代烃的命名法- 醇、醛、酸的分类和命名规则2. 烃类化合物-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命名方法- 饱和烃、不饱和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3. 其他有机化合物- 卡宾和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酮、酯和醚的命名规则和应用以上是,涵盖了该科目的基本要点和重点内容。

高三化学知识点目录

高三化学知识点目录

高三化学知识点目录一、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原子的结构和性质2.元素与化合物3.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4.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二、离子反应和电解质1.离子的概念和分类2.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3.电解质与电离方程式4.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三、化学反应的速率1.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测定方法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4.催化剂在反应速率中的作用四、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1.动态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判别条件3.平衡常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4.影响平衡转移和平衡常数的因素五、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反应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2.配位反应的类型和特征3.配位反应的速率和平衡4.配位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六、化学反应的热学1.焓变和焓变计算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能量守恒3.标准状况下的焓变计算4.化学反应热学计算的应用七、溶液与溶解度1.溶液的组成和性质2.溶液的浓度表示和计算3.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4.溶液的稀释和浓度的计算八、酸碱反应和pH值1.酸碱的定义和性质2.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3.pH值和pOH值的计算4.酸碱中和反应和中和滴定九、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性质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变化4.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十、电化学和电解池1.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电解池的构成和性质3.电解质溶液电解和化学电池的区别4.电解池中的电流计算和电解反应的应用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题1.常见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题2.解答思路和方法3.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分析4.典型题目解析和扩展思考总结:本目录涵盖了高三化学学习的主要知识点,涉及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离子反应和电解质、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反应、化学反应的热学、溶液与溶解度、酸碱反应和pH值、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和电解池等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全面提升化学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高考化学的顺利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高考必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考必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考必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物质。

元素和化合物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的质量数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3. 周期表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的性质而排列的一张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周期性定律排列的,包含了元素的周期和族信息。

4. 分子结构分子由原子组成,不同的元素组成不同的分子。

分子的结构影响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5. 晶体结构固体中的分子或原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的不同影响了物质的性质和使用。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包括能放热和能吸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3.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放热和吸热两种反应。

放热反应释放能量,吸热反应吸收能量。

4.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反映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

5.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最终结果。

三、化学键1. 化学键的种类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2. 共价键的性质共价键是元素之间通过共享电子而结合形成的强化学键。

共价键的性质包括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 离子键的性质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的性质包括硬度大、熔点高等。

4. 金属键的性质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海形成的强化学键。

金属键的性质包括导电性好、延展性强等。

四、化学变化1. 化学物质的性质化学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023年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最新打印版)

2023年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最新打印版)

2023年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最
新打印版)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 原子与分子
- 元素周期表
- 化学键与化合价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与读写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三、化学计算
- 相对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计算
-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转化计算
-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四、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
- 电离与离子
-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 沉淀反应的判定与应用
五、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与还原的基本概念
-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六、酸碱中和反应
- 酸与碱的基本概念
-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规律
- 强酸强碱的溶液与中和反应
七、金属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性质与反应
- 非金属的性质与反应
- 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八、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 有机物的基本概念
- 烃及其类别
- 功能团及其命名方法
这份归纳总结大全包含了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所需的主要知识点。

阅读和复这些内容将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考试,祝您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 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与化合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 无机物与有机物2. 原子结构-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核与电子云- 原子序数、同位素、核素3.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分子的几何形状-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4.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5. 溶液与溶度- 溶液的组成与分类- 溶度积与溶解度- 酸碱指示剂与pH值二、无机化学1. 元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卤素与氧族元素- 过渡金属与稀土元素2. 周期表与周期律- 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性与族性规律- 元素的电子排布3. 无机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配位化学基础- 酸碱反应与盐的水解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碳的杂化与有机分子的结构 - 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同分异构体与立体化学2. 有机化学反应-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与重排反应3. 生物分子与天然有机化学- 糖类、脂类与蛋白质- 核酸与酶的作用- 天然产物的结构与性质四、实验技能与分析方法1.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基本的实验仪器使用2. 化学分析方法- 滴定分析: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 -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 -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3. 安全与环保-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品的储存与处理-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五、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与摩尔概念- 摩尔质量与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2. 溶液的酸碱性计算- pH值的计算-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计算3. 化学平衡与反应动力学- 平衡常数的计算- 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六、综合应用1. 化学与日常生活- 食品中的添加剂与营养- 家庭与个人护理产品-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2. 化学与工业- 石油化工与塑料工业- 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 能源转换与储存3.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在医药发展中的作用-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教育与科学普及以上总结了高考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的各个方面。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1. 原子与分子- 原子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原子组合而成的,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共分为7个周期。

- 单周期中的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周期数越高,化学性质越相似。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表示方法,包括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

- 化学方程式需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

3.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 中和反应中,酸的氢离子和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三、化学键和化合物1.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间的连接力,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 共价键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连接力。

2.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 化合物可以通过分子式或结构式来表示。

四、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相同种类的物质组成的,如单质和化合物。

-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组成的,可以是均匀混合物或非均匀混合物。

2. 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是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

- 无机物是除了有机物以外的其他物质,如金属、非金属等。

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量。

- 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2.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产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

- 在化学平衡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速率相等。

以上是高考化学的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2024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2024年高考化学考试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以下为详细总结:1.化学元素及其周期性规律化学元素是化学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可以判断元素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

2.化学键与物质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

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化学元素发生电荷转移或共用电子对的过程。

反应中出现的氧化物和还原物是找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

4.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化学反应的量,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而化学平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5.酸碱理论与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理论包括阿仑尼乌斯酸碱理论和布朗酸碱理论,两者分别从电离和电子转移角度解释了酸碱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制取盐和水的反应。

6.电化学与电解、电池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电解是通过外加电流实现化学反应,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发生电离。

电池是利用电化学的原理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7.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研究的是碳元素化合物,包括碳氢化合物、有机酸、有机碱、醇、醚、酮、醚等。

有机物的命名、结构、性质以及合成反应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

8.能量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反应热和活化能是判断化学反应条件及反应速率的重要指标。

9.材料科学与化学分析材料科学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包括塑料、陶瓷、纤维等。

化学分析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等信息的手段。

2024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总结姓名:_______________铁笔书来富与贵,鲤鱼一跃出龙门。

祝君金榜提名!化学与生活知识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牢记常见化学术语的变化类型知识点二、常见的混合物(1)水煤气:CO 和H 2的混合物(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CH 4(3)液化石油气:以C 3H 8、C 4H 10为主(4)裂解气:以C 2H 4为主(5)碱石灰:NaOH 和CaO 的混合物(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7)波尔多液:CuSO 4和Ca(OH)2的混合物(8)水玻璃:Na 2SiO 3的水溶液(9)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0)漂白粉:Ca(ClO)2和CaCl 2的混合物(11)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12)苏打:碳酸钠(13)小苏打:碳酸氢钠明矾:蓝矾:绿矾:知识点三、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与判断1.“6种”表示物质变化的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如2FeCl 2+Cl 2===2FeCl 3。

(2)离子方程式:如2Fe 2++Cl 2===2Fe 3++2Cl -。

(3)热化学方程式:如2H 2(g)+O 2(g)===2H 2O(l)ΔH =-571.6kJ·mol -1。

(4)电离方程式:如CH 3COOH ⇌H ++CH 3COO-(5)电极反应式:如钢铁的吸氧腐蚀,负极:2Fe-4e -===2Fe 2+;正极:O 2+4e -+2H 2O===4OH-(6)电解方程式:2NaCl+2H 2O=====通电2NaOH+Cl 2+H 2↑四、化学与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馏①蒸馏②分馏干馏4色焰色反应(钠:___钾:___锂:___钙;___锶:___钡:___铜:___)①显色反应②颜色反应③指示剂变色反应5解潮解①分解②电解③水解④裂解18化①熔化②汽化③液化④酸化⑤升华①氢化②氧化③水化④风化⑤炭化⑥钝化⑦催化⑧皂化⑨歧化⑩硝化⑪酯化⑫裂化⑬油脂的硬化1)、化学与环境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包括“原料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高中化学总复习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还原剂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 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变反应物概念及转化氧化→产物双线桥: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 电子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配平强弱比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 2、Br 2、O 2 等;②、元素(如Mn 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KMnO 4等氧化剂: ③、元素(如S 、N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 2SO 4、HNO 3 等④、元素(如Mn 、Cl 、Fe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 4、KClO 3、FeCl 3、K 2Cr 2O 7⑤、过氧化物,如Na 2O 2、H 2O 2等。

①、活泼的金属,如Na 、Al 、Zn 、Fe 等;②、元素(如C 、S 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如CO 、SO 2等还原剂: ③、元素(如Cl 、S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HCl 、H 2S 等④、元素(如S 、Fe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 2SO 3、FeSO 4等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 2 、C 、Si 等。

概念: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离子互换反应离子非氧化还原反应 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类型: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用参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反应: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 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数是否相等。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 2O 3、SiO 2)中学常见的难溶物 碱:Mg(OH)2、Al(OH)3、Cu(OH)2、Fe(OH)3生成难溶的物质:Cu 2++OH -=Cu(OH)2↓ 盐:AgCl 、AgBr 、AgI 、CaCO 3、BaCO 3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2Ag ++SO 42-=Ag 2SO 4↓发生条件 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Ca(OH)2+CO 32-=CaCO 3↓+2OH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有H 2O 、CH 3COOH 、H 2CO 3、NH 3·H 2O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常见易挥发性物质有CO 2、SO 2、NH 3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符号:△H单位:一般采用KJ ·mol -1 测量:可用量热计测量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 表示方法:放热反应△H<0,用“-”表示;吸热反应△H>0,用“+”表示。

燃烧热:在101KPa 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反应生成1molH 2O 时的反应热。

中和热: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H +(aq)+OH -(aq)=H 2O(l);△H =·mol -弱酸弱碱电离要消耗能量,中和热 |△H|<·mol -1 原理: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反应热的微观解释:反应热=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定义:表明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意义:既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 ①、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是在298K ,1atm 可不注明;化学反应的能方程式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书写方法③、△H与方程式计量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H对应,△H以KJ·mol-1单位,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④、在所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后写下△H的“+”或“-”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H之间用“;”分开。

盖斯定律: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

化合反应 A+B=AB按物质分解反应 AB=A+B置换反应 A+BC=C+AB复分解反 AB+CD=AC+BD按化合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特征、本质、分析表示方法、应用化学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实际离子反应本质、特点、分类、发生的条件分子反应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按反应放热反应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吸热反应燃烧热中和热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②、符号:n物质的量 ③、单位:摩尔、摩、符号mol④、1mol 任何粒子(分、原、离、电、质、中子)数与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

⑤、、架起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联系的桥梁。

①、定义: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②、符号N A③、近似值:×1023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基本概念 气体摩尔体积:②、符号:Vm③、单位:L·mol -1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②、符号:M ③、单位:g·mol -1或kg·mol -1④、若以g·mol -1为单位,数值上与该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①、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②、符号:c(B)③、单位:mol ·L -1物质的①、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作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同温同压下:212121N N =n n =V V ②、推论: 同温同压下:212121Mr Mr =M M =ρρ 同温同体积下:212121N N =n n =P P Ⅰ、气体休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标况下:1-L •g 4.22Mr =mol •.4L 22M =)(ρ气体 A 气体对B 气体的相对密度:)B (M )A (M =)B (ρ)A (ρ=)B (D Ⅱ、摩尔质量M (或平均摩尔质量M —) M=·mol -1×ρ,•••+)B (n +)A (n •••+)B (M •)B (n +)A (M •)A (n =M —M —=M(A)ф(A)+M(B)ф(B)+··· ф为体积分数。

③、阿伏加德·K )①、溶液稀释定律:溶质的量不变,m(浓)·w(浓)=m(稀)·w(稀);c(浓)·V(浓)=c(稀)·V(稀)②、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w 换算式:100%×S +100S= w w —1w •100=S ③、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cM—1000d 1000cM =S )s +100(M s •ρ•1000=c ④、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ρ1000cM = w M w •ρ•1000=c 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主要仪器:量筒、托盘天平(砝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溶液的配配制: 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识差分析:关键看溶质或溶液体积的量的变化。

依据MV m =V n =c 来判断。

⑤、溶液浓度换算中子N同位素原子核 → 质量数(A=N+Z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Z (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决定原子呈电中性电子数(Z 个):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决X)(A Z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共7个)③、Ⅷ族(8、9、10纵行)④、零族(稀有气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②、原子半径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编排依具体表现七主七副零和八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