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2 岳麓版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2 岳麓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2 岳麓版

新文化运动三维目标【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维新派鼓吹改良,革命派力主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进一步思索中国的前途何在,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愿望,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对“纲常伦理”等很难理解,需要教师主义选材,引导学生完成由看现象到懂含义的过程。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容易与教师、历史人物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共鸣,所以,本课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良好平台。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自主学习、朗读体味、激烈辩论,主动探究等方法组织本课教学活动。

(2)通过知识探究与课堂检验完成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基本内容策略:通过“自主学习”、“朗读体味”、“激烈辩论”三个环节的设置,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学习新文化运动之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策略:通过“问题探究”进一步加深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理解。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教学法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看一幅“北大红楼”的图片【说一说】在这幅图片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北大的红楼,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设置悬念】在这里我们请来了西方两位“先生”,而且这两位先生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你们知道他俩是谁嘛?他俩给中国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近代中国思想领域里所兴起的学习西方的这场运动—新文化运动第八课新文化运动(板书)合作交流解答探究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出现的历史背景【设置悬念】辛亥革民结束后中国社会上出现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为什么称为逆流?因为他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阻碍社会进步,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扫除这个障碍?这时在近代中国就兴起了由一批爱国青年所发起的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一次运动。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简明课件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简明课件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1915年—1919年)
.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1915年—1919年)
袁世凯尊孔复古, 陈独秀科学民主, 新文化开启闸门, 李大钊传播先驱。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①西方民主思想、科学文化传入 ②袁世凯等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口号(旗帜):科学和民主 主要阵地:《新青年》 基本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作用(前期的):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不足: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 正的出路。
P038.中框思考题
答:袁世凯尊孔复古是为他复辟帝制制造舆 论。因为他用封建的伦理道德抵制资产阶 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宣传君主制,诋毁 共和制。

第8课知识归纳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前期 背景 口号 主要阵地 基本内容 作用 二、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1917-1919) —后期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917年11月) 李大钊早期的革命活动
P042.畅想天地
答:①总的来说是对的,因为这是针对当时 的尊孔复古逆流提出的。 ②但也有局限性,例如对“孔孟之道” 持彻底的否定态度,不利于发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P042.自己动手
代表人物 陈独秀 蔡元培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岳麓版

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岳麓版

第8课《新文化运动》一、教学目标:1、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及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影响。

3、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二、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争论,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通过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但是对近代化运动中很多抽象的概念还比较难以把握,所以需要老师做出实时而适当的引导。

五、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预习导学:认真阅读教材43页-46页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题目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标志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大旗帜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哪两个?4、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之时,俄国爆发了什么革命?为宣传这个革命李大钊发表了什么文章?6、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什么变化?(三)、学习研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状况)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后期:议议:新文化运动新阶段的新特点?3、议一议: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拓展探究:新文化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那么我们旧的传统文化是否全部抛弃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呢?(四)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整理理本课的知识结构(五)、拓展延伸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每周评论》创刊 B.《青年杂志》创刊 C.《科学》杂志创刊 D.《天演论》发表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①民主②科学③自强④求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阶层是()A.先进的知识分子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中国共产党员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6、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A.反对专制 B.反对迷信 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8、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人物中在中国最早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A B C D【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8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10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8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10

袁 世 凯 复 辟 期 间 到 天 坛 拜 祭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新青年》


指导思想

运 动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代表人物
民主、科学
《新青年》
北京大学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胡适、蔡元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内 容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SCIENCE--科学
蔡元培
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 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 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
两个字是“吃人”。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内 容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 运 动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 “打 倒孔家店”的口号、猛烈抨 击旧文化,而现在我们却大 力弘扬传统文化。你认为两 者矛盾吗?为什么?
从新文化运动兴起至今已将近 一个世纪,中国人的国民性中的 劣根性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的 精神世界还有没有需要再一次洗 涤的地方?
试着从观察分析你身边的人 开始,做一做这项具有深远意义 的研究,做一回关心国家民族的 有心人。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 化的起步第8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公开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岳麓版

新文化运动第8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关作者的有关作品,查找相关资料,开展展示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恰当地选择、整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能以陈独秀等人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不惜为思想解放运动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课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教学中让三个小组完成这些内容。

这样,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这些代表人物,更深刻地理解代表作品。

最后通过总结、填知识结构卡片,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全面整体的掌握。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新青年》的创办1、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8课新文化运动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8课新文化运动

第8课新文化运动目标要求1.识记与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及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和有关图片、文字材料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继经济和政治领域近代化之后,思想文化领域也迫切地需要近代化。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资料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和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乘着歌声的翅膀多媒体播放校园名谣《兰花草》,并出示歌词。

提问: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歌词的寓意是什么?教师引导:它的词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巨匠胡适,歌中的兰花草象征着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胡适焦急地等待着这株迟迟未开的兰花,象征着他希望自由主义之花早日开遍全中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胡适,走近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二、多媒体出示“本课关键词”,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三、新课学习和探究活动。

(一)师生一起阅读探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学生阅读38页第一段小字。

2.多媒体出示图片:《袁世凯祭天》、《辛亥革命后群众的门联》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生活的变化必将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整个社会打背景的变化。

那么,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各有什么新变化?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过渡: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知识分子必须寻求新的出路继续完成这一任务。

(多媒体出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假如你是当时一位从西方留学回来并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做法,你会做何感想?并采取什么行动?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知识分子的身份决定了你最大的可能是拿起笔杆代替枪杆,通过写文章、办报纸等方式来批判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做法,而你又是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影响的,所以你可能会用资产阶级文化的武器来批判封建旧思想旧文化,同时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历史八年级上岳麓版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历史八年级上岳麓版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②思想上: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1、兴起的原因
2、兴起的概况
时间
1915、9
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 地
陈独秀在 上海创办 《青年杂 志》(第 二期改名 为《新青 年》)
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 前期的主要内容 • 三提倡,三反对 • 后期的主要内容 • 两宣传:
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使中国人看到了民族振兴的新希望。
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 攻占冬宫(十月革命)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话题: 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影响? 温馨提示:
从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和后期的 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
陈独秀
《青年杂志》 《新青年》
时间
1915、9
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 地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蔡元培等
陈独秀在 上海创办 《青年杂 志》(第 二期改名 为《新青 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 适
时间
1915、9
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 地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蔡元培等 《新青年》 北京大学
1、宣传民主与科学,促进了中国人民 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 2、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活动,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 件。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 思想准备。 3、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 思想解放运动;
拓展研究
我们怎么样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岳麓版

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岳麓版

第8课《新文化运动》一、教学目标:1、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及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影响。

3、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二、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争论,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通过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但是对近代化运动中很多抽象的概念还比较难以把握,所以需要老师做出实时而适当的引导。

五、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预习导学:认真阅读教材43页-46页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题目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标志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大旗帜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哪两个?4、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之时,俄国爆发了什么革命?为宣传这个革命李大钊发表了什么文章?6、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什么变化?(三)、学习研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状况)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后期:议议:新文化运动新阶段的新特点?3、议一议: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拓展探究:新文化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那么我们旧的传统文化是否全部抛弃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呢?(四)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整理理本课的知识结构(五)、拓展延伸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每周评论》创刊 B.《青年杂志》创刊 C.《科学》杂志创刊 D.《天演论》发表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①民主②科学③自强④求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阶层是()A.先进的知识分子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中国共产党员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6、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A.反对专制 B.反对迷信 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8、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人物中在中国最早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A B C D【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的教授们
1917年底,北 大文、理、法三科 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不同思 想流派的 知识分子 展开学术 争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 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 《新青年》编辑部迁往北京。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基本内容
现在你认识了德先生 与赛先生了吧?对他们 二位先生你有什么看法? 今天,他们二位还是你
的先生吗?为什么?
二、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十月革命 是怎么一回事?你源自道吗?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摘自《狂人日记》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基本内容 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评价
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评价
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 文化的斗争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 出路。
学方法
科学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还向 青年提出六点希望: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青年如初春, 如朝日,如百卉 之萌动,如利刃 之新发于硎,人 生最可宝贵之时 期也。青年之于 社会,犹新鲜活 泼细胞之在人身。
辛亥革命后,两位西方来的“先生”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你知道他俩是谁吗?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袁世凯篡权后,极力 复辟帝制。想一想,他 尊孔复古与复辟帝制有 什么联系?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兴起 的标志是什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
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基本内容 ①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③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民主
指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要 求以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建立 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
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 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 要把斗争锋芒指向
孔孟之道?
胡适 发表《文 学改良刍 议》,提 倡以白话 文代替文 言文。
陈独秀 发表《文学 革命论》, 主张抛弃反 映封建思想 的旧文学, 倡导通俗易 懂反映现实 的新文学。
日 记

》迅
、写
《白
孔话
乙小 斜睡满的不本我每着都翻叶 , 写开上 仔 着历都 细 两史写看个一着了字查“半是,仁夜“这义,吃历道才人史德从”没”字!有几缝年个里代字 看,。 出歪己 》 等 。我 字歪横 来说《 狂 人斜竖 ,
① 陈独秀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915年 上海 《青年杂志》
② 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③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你知道 陈独秀的生平
事迹吗?
陈独秀
1915年,陈独 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敬告青年》一文 是哪一年发表的? 文章中提出了什么 重要的思想观点?
民主
指指自资然产科阶学级民 和主科思学想态和度民、主科制度
——《敬告青年》
读了陈独秀的《敬告青 年》的有关内容,你对青年 人的责任有了哪些认识?
就要步入青年的你,能 够理解陈独秀对青年的六点 希望吗?
北京大学
1917年初, 蔡元培就任北京 大学校长后,提 倡学术上“兼容 并包”,聘请一批 具有新思想的学 者来校执教。北 大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中心。
蔡元培
知识巩固 畅想天地 自己动手
知识巩固
1、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多选题) A. 民主 B. 科学 C. 新道德 D. 新文学
2、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鲁迅 D. 胡适
畅想天地
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 家店”的口号,你认为对吗? 说说你的理由。
自己动手
——陈独秀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 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李大钊
科学
指提倡以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方法对待传统 观念和社会问题,反对愚昧和迷信。
我们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是精神 生活离开科学也很危险。
——陈独秀
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 ——鲁迅
孔子像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自制表格,列举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 代表作和主要思想观点。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