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

合集下载

六种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六种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六种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以下是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及相应的修改方法:
1.主谓不一致:主语与谓语之间的人称、数、时态等不一致。

修改方法:检查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一致性,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正。

例句:我喜欢读书,他们喜欢看电视。

修改后:我喜欢读书,他们喜欢看电视。

2.句子结构混乱:句子结构紊乱,缺少主谓宾关系或不完整。

修改方法:重新组织句子结构,确保语法层次清晰。

例句:老师教学生们。

修改后:老师教学生。

3.主谓宾语误配: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宾语错误匹配。

修改方法:检查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宾语是否匹配,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正。

例句:我喜欢踢足球手机。

修改后:我喜欢踢足球。

4.动词形式错误:使用了错误的动词形式(时态、语态等)。

修改方法:根据语境和需要,使用正确的动词形式。

例句:他去了图书馆读书。

修改后:他去图书馆读书。

5.缺少连词或过多连词:句子缺少必要的连词,或者使用了过多的连词。

修改方法:根据句子表达的逻辑关系,添加或删除合适的连词。

例句:我想去游泳,但太阳又太晒。

修改后:我想去游泳,太阳太晒。

6.词汇搭配错误:词语的搭配不正确,影响了句子的意思。

修改方法:检查词语的搭配是否正确,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例句:我在餐厅订了一份奶酪面包。

修改后:我在餐厅订了一份奶油面包。

病句类型与修改方法修饰语位置不当的正确修正方式

病句类型与修改方法修饰语位置不当的正确修正方式

病句类型与修改方法修饰语位置不当的正确修正方式病句类型与修饰语位置不当的正确修正方式在语言表达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病句或修饰语位置不当的情况,这些错误会影响句子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以及修饰语位置不当时的正确修正方式,以帮助读者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一、病句类型1. 缺谓语病句缺谓语病句是指句子中缺少谓语动词,导致句子无法表达完整的意思。

修正该类病句的方式是在句子中添加适当的谓语动词。

例句:错误:昨天下雨。

正确:昨天下了雨。

2. 主谓不一致病句主谓不一致病句是指句子中主语和谓语在人称或数上不一致,导致句子语法错误。

修正该类病句的方式是使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例句:错误:我的朋友们都很喜欢阅读,他们拥有很多书。

正确:我的朋友们都很喜欢阅读,他们拥有很多书籍。

3. 句子成分不平衡病句句子成分不平衡病句是指句子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不协调、不平衡,导致句子结构不完整。

修正该类病句的方式是调整句子的结构,使其各部分之间平衡一致。

例句:错误:她穿一件粉色的连衣裙,戴着珍珠项链。

正确:她穿着一件粉色的连衣裙,戴着一串珍珠项链。

二、修饰语位置不当的修正方式1. 修饰语前置修饰语前置是指将修饰语放在所修饰的词或短语之前。

修正该类病句的方式是将修饰语移动到被修饰的词或短语之后。

例句:错误:高大的树木在傍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迷人。

正确:树木在傍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迷人。

2. 修饰语后置修饰语后置是指将修饰语放在所修饰的词或短语之后。

修正该类病句的方式是将修饰语移动到被修饰的词或短语之前。

例句:错误:他买了一本很贵的数学书。

正确:他买了一本数学很贵的书。

3. 修饰语换位修饰语换位是指改变修饰语的位置,使其更好地修饰所需修饰的词或短语。

修正该类病句的方式是将修饰语的位置与所被修饰的词或短语进行交换。

例句:错误:她戴着一顶红色的漂亮帽子。

正确:她戴着一顶漂亮的红色帽子。

总结: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常见的病句类型和修饰语位置不当的修正方式。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9种类型及方法大全(附练习及答案)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9种类型及方法大全(附练习及答案)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9种类型及方法大全(附练习及答案)1.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2.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使用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3.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4.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5.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6.重复罗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7.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1500字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在写作中,病句是指语法、表达或逻辑上存在问题的句子。

病句的存在会影响文章的流畅度和准确性,从而降低文章的质量。

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并学会修改它们。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句类型及相应的修改方法。

一、主谓不一致病句主谓不一致病句是指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或时态上不一致的句子。

这种病句使读者感到困惑,因为主谓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下面是一些主谓不一致病句的例子:1. The students is studying for the exam.错误:主语“students”是复数,但谓语“is”用的是单数形式。

2. She run every morning.错误:主语“she”是第三人称单数,但谓语“run”用的是第三人称复数形式。

修正主谓不一致的方法是确保主语和谓语在人称、数和时态上一致。

在上述例子中,正确形式的修正如下:1. The students are studying for the exam.修正:主语“students”是复数,谓语“are”也用的是复数形式。

2. She runs every morning.修正:主语“she”是第三人称单数,谓语“runs”也用的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二、句子结构混乱病句句子结构混乱病句是指句子中的主从结构、并列结构或修饰关系不清晰,使读者难以理解句子的意思。

这种病句常常出现在长句中。

下面是一些句子结构混乱病句的例子:1. While studying for the exam, the phone rang, and my friend was calling me.错误:句子结构混乱,主句中的并列结构使得从句“while studying for the exam”成为了插入语。

2. The man who is wearing a red hat and carrying a briefcase is my uncle.错误:句子结构混乱,修饰关系不清晰,读者难以理解句子的意思。

修改病句常见的八种类型

修改病句常见的八种类型

修改病句常见的八种类型
病句是不规范或错误的句子结构或用法,使用病句可能会导致句子不清晰或语义不准确。

下面是八种常见的病句类型以及如何进行修改:
1.主谓不一致:
原句:我喜欢运动,它让我健康。

修改后:我喜欢运动,它使我保持健康。

2.动词时态错误:
原句:昨天我跳得很高。

修改后:昨天我跳得很高兴。

3.主语缺失:
原句:跳了两小时。

修改后:我跳了两小时。

4.定语和被修饰词不一致:
原句:一位老师对我无可奈何。

修改后:一位老师看到我无可奈何的样子。

5.并列句缺少连接词:
原句:我喜欢狗,我也喜欢猫。

修改后:我喜欢狗,同时也喜欢猫。

6.修辞性成分使用错误:
原句:我非常喜欢打篮球。

修改后:我非常喜欢篮球。

7.不完整句子:
原句:我希望可以给予帮助。

修改后:我希望可以给您帮助。

8.代词使用错误:
原句:他去了,但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修改后:他走了,但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

这仅仅是一些可能存在的常见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的示例。

要避
免病句,写作时需要注意句子结构的正确性和语法规则的使用。

另外,审查和编辑文本也是避免病句的有效方法。

十种常见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

十种常见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

十种常见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常见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如下:1. 同位语结构病句:即同位语与其所限定的名词之间关系不清晰。

修改方法:可以通过增加逗号、加入适当的主谓结构或者改变句序来修正。

2. 过于冗长病句:句子结构复杂,内容冗长,影响阅读理解。

修改方法:适当减少并简化句子结构,排除不必要的细节和修饰语。

3. 主谓不一致病句:主语和谓语在数、人称、时态等方面不一致。

修改方法:确保主语和谓语保持一致,注意空间和时间的一致性。

4. 杂糅不清病句:句子中包含过多的并列或从属关系,使得句子意义不明确。

修改方法:分解过长的句子,将其拆分为简洁明确的单独句子,或使用适当的连接词来清晰表达。

5. 词不达意病句:使用词汇不准确或不恰当,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准确。

修改方法:仔细选择准确的词汇,确保词语的意思与句子的语境相符。

6. 主题不明病句:句子缺乏明确的主题或重点,导致表达不清楚。

修改方法:在句子中明确指出主题或重点,并确保句子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7. 时态混乱病句:句子中使用的时态不一致,使得句子时间概念混乱。

修改方法:确保句子中的时态一致,根据句子的时间顺序选择合适的时态。

8. 助动词错误病句:在句子中错误使用助动词,导致句子语法不正确。

修改方法:仔细检查句子中使用的助动词,根据句子的语法规则进行修正。

9. 省略不当病句:句子中省略了一些必要的词语或成分,导致句子意义不清楚。

修改方法:添加省略的词语或成分,使句子更加完整和清晰。

10. 并列结构不当病句:句子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没有平衡或对称的关系。

修改方法:重新排列词语或短语的顺序,使句子更加平衡和对称。

病句的类型、例句及修改

病句的类型、例句及修改

病句的类型、例句及修改在我们的日常写作和交流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句。

了解病句的类型、学会分析例句并掌握修改方法,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病句的常见类型、相关例句以及修改的方法。

一、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中缺少了必要的成分,导致句子意思不完整。

1、缺主语例句: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分析:“通过”和“使”并用,导致句子没有主语。

修改:去掉“通过”或者“使”,即“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或者“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2、缺谓语例句: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分析:“参与”后面缺少谓语动词。

修改:在“参与”后加上“承担”,即“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承担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3、缺宾语例句: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分析:“走上”缺少宾语。

修改:在“集体化”后加上“的道路”,即“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的道路。

”二、搭配不当搭配不当主要指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和宾语、修饰语和中心语等搭配不符合语法规则或不符合逻辑事理。

1、主谓搭配不当例句:狂风和暴雨哗哗地下。

分析:“狂风”不能“下”,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修改:去掉“狂风和”,即“暴雨哗哗地下。

”2、动宾搭配不当例句: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分析:“穿着”与“帽子”搭配不当。

修改:在“一顶蓝色帽子”前加上“戴着”,即“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戴着一顶蓝色帽子。

”3、主宾搭配不当例句:这篇童话对我产生了兴趣。

分析:应该是“我对这篇童话产生了兴趣”,主宾倒置。

修改:把“这篇童话”和“我”调换位置,即“我对这篇童话产生了兴趣。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句: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分析:“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可将“很大”改为“很多”。

修改: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多的心血。

病句的类型与修改方法

病句的类型与修改方法

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1.语序不当所谓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毛病。

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①句子成分次序不当②词序不当③分句次序不当④主客体颠倒请看以下例句例1 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解析:本句定语的顺序不当。

正确语序应该是: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例2 他把红烧肉没有做好。

解析:本句状语的顺序不当。

正确的语序是:他没有把红烧肉做好。

“把”字结构做状语时,要放在否定词后面。

例3.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

解析:词序不当。

“发展”“运动”“变化”,三个词语之间,首先应该是“运动”,由运动引起“变化”,有变化才能“发展”。

因此,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例4.因为她生病,所以下午没来上课解析: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在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

主语不同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面。

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她因为生病,所以没来上课。

”例5 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解析:复句分句颠倒。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

”例6 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

解析:主客体颠倒。

应该把“对”提到“这里”前面。

以下词语要注意顺序:讨论并通过生存与发展观察与分析研究并采纳听取并讨论2.搭配不当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用作句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

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形: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请看下面例句:例1.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葬于谷内西北坡上。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

“陵墓”不能“葬”,应改为“建”。

例2.城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城市管理工作地责任感,切实奉行好城市管理工作地重要职责。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1.语序不当所谓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毛病。

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①句子成分次序不当②词序不当③分句次序不当④主客体颠倒请看以下例句例1 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解析:本句定语的顺序不当。

正确语序应该是: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例2 他把红烧肉没有做好。

解析:本句状语的顺序不当。

正确的语序是:他没有把红烧肉做好。

“把”字结构做状语时,要放在否定词后面。

例3.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

解析:词序不当。

“发展”“运动”“变化”,三个词语之间,首先应该是“运动”,由运动引起“变化”,有变化才能“发展”。

因此,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例4.因为她生病,所以下午没来上课解析: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在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

主语不同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面。

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她因为生病,所以没来上课。

”例5 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解析:复句分句颠倒。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

”例6 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

解析:主客体颠倒。

应该把“对”提到“这里”前面。

以下词语要注意顺序:讨论并通过生存与发展观察与分析研究并采纳听取并讨论2.搭配不当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用作句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

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形: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请看下面例句:例1.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葬于谷内西北坡上。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

“陵墓”不能“葬”,应改为“建”。

例2.城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城市管理工作地责任感,切实奉行好城市管理工作地重要职责。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

“奉行”与“职责”搭配不当。

正确地应是“履行”与“职责”搭配。

例3.这篇报道是真人真事,表现了当代大学生村官自立、自强的形象。

解析:“表现”与“形象”不能搭配。

“形象”只能是“塑造”的。

所以,“表现”应该改为“塑造”。

例3.他打量着闯王带着谦逊微笑的英明面孔。

解析:定语中心词搭配不当。

“英明”不能修饰“面孔”。

例4.在他旁边,横眉立目地站着两个持枪卫兵。

解析:状语中心词搭配不当。

“横眉立目”不能修饰“站”。

例5. 在这次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刻苦用功。

解析:一面两面搭配不当。

前面“能否”着眼于两个方面,后面却只从“刻苦用功”一方面说,显然就不合适了。

例6.畅销全国的金龙牌补脑液不愧为中成药验方。

解析:主语宾语搭配不当。

“补脑液”不能是“验方”。

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社旗县人。

主谓搭配:思路开阔思维发达态度端正条件改善水平提高意识淡薄观念落后动宾搭配:承担责任担负重任完成任务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蓄力量积累经验维护利益保护权利履行职责奉行原则增强责任感提高质量增加数量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丰富的经验充沛的精力深刻的教训矫健的步伐深情的目光3.成分残缺或赘余。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

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①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

②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

③请看下面例句:例1.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解析:主语残缺。

因为多用了一个介词“通过”,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2.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在一起玩耍、同窗共读。

解析:“想起”的后边应该加上相应的宾语。

例3.1956年修建的图书馆几乎危房。

解析:谓语残缺。

图书馆是主语危房是宾语,中间缺少宾语,应修改为几乎成为危房。

例6.《铁道游击队》描写抗日战争期间,党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坚持敌后斗争,破坏敌人交通线,沉重打击了敌人,终于取得胜利解析:缺少宾语。

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句子中没有交代出来例4.。

刘翔在辉煌的职业生涯里,首次遭遇了第一次临场因伤痛而退赛。

解析:“首次”与“第一次”重复。

例6.《铁道游击队》描写抗日战争期间,党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坚持敌后斗争,破坏敌人交通线,沉重打击了敌人,终于取得胜利解析:缺少宾语。

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句子中没有交代出来。

例5. 屋里的墙壁粉刷的非常雪白。

解析:“非常”在此显得多余。

例6.你这头驴什么价?解析:“你”与“这头驴”都是句子的主语,成分多余。

4. 结构混乱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

常见的结构混乱的句子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句式杂糅②主动句和被动句糅杂请看以下例句:例1.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解析:句式杂糅。

实际上这句话是由两句话拼接成的,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

”也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例2.齐晖的这篇作文,结构谨严,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解析:句式糅杂。

被动句式与把字句是混杂。

应改为“在全市作文比赛中被评为一等奖。

”例3.即使日本右翼分子一再修改教科书,但是也不能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

解析:句式糅杂。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混杂。

5.表意不明所谓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清,语有歧义等影响了表意的明确。

表意不明常见有如下几种情形:①代词指代不明②数目不确切③范围不确定④歧义请看以下例句:例1.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解析:指代不明。

句中“她”究竟指谁?“死者”还是“母亲”?如果指代“死者”,“她的”就应该去掉才好。

例2.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我校师生将近四百多人。

解析:数目不确切。

“将近”与“四百多人”矛盾。

宜根据实际情况,删去“将近”或“多”。

例3.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解析:范围不确定。

从字面上看,好像59岁以下和100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

应改为“六十岁以上的”。

例4.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歧义。

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

6.不合逻辑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

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如下几种:①不符合客观事实②前后矛盾③分类列举不当④否定失当请看下面例句:例1.我们应认真改正错误并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

解析:不符合客观事实。

首先是虚心接受,才能认真改正。

例2.电影快开演了,观众们争先恐后地鱼贯入场。

解析:前后矛盾。

“鱼贯”是一个接一个地,应该是很有次序的,与前面的“争先恐后”矛盾了。

“争先恐后”就应该“蜂拥”而上。

例3.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解析:“能否”是双重的,可后面关键只有一重意思。

例3.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

解析:分类列举不当。

扫地、拔草、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和”来连接。

例4.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解析:否定失当。

整句话用了三重否定,造成语意的混乱。

只有将后一个“不”删去,句子才通顺。

例5.为了避免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门卫管理制度。

解析:否定失当。

避免就有不让发生的意思。

7.特殊词语用错。

例1.在第29接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精神矍铄,夺得了51块金牌。

解析:矍铄只适用于老年人精神好,所以应改为抖擞。

例2.我奶奶活泼可爱,大家都愿意和她在一起。

例3.我们校长到教体局视察工作去了。

例4.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例5.老师鼓动我们一定要拿拔河冠军。

三、方法指导——对症下药1.整体把握抓硬伤病句辨析与修改,所给的句子往往内容较多,句式较长,成分复杂,有相当的迷惑性。

遇到这类句子,同学们常常只看局部,不看整体,造成判断错误。

例如:我回头一瞄,柜台前伫立着一位肤色黧黑的中年农村妇女。

如果分开看,这句话前半句与后半句都没有什么毛病,但把它们放在一起,从整体考虑,问题就出来了。

“伫立”是长时间地站,而“我”只是“回头一瞄”,只是一瞬间的事,怎么会知道那位妇女站立时间的长短呢?显然,把“伫立”改为“站”就不会有这样的毛病了。

再如:尊敬老师的学生,会得到人们的好评。

这句话的前半句“尊敬老师的学生”是有歧义的,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尊敬……学生”,也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的学生”,不少同学看到这一点,就认为这个句子表意不明,是病句;但是,如果再看后半句,就会发现,有了后半句,前面的歧义消除了。

因此,在解题时,不要抓住一点毛病不松手,要整体把握,要抓硬伤。

2.深入思考摸规律汉语表达,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平时的复习切不可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而应该善于从练习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例如:“伯乐相马”已为人熟知,其实马可以投伯乐,伯乐也可以识马,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可以发挥出来。

“也”这个副词,虽然常用在并列复句中表并列关系,但是往往有强调的作用。

“伯乐识马”是大家熟知的,而“马投伯乐”才是这句话要重点表达的内容。

因些,如果了解了这一规律,见到类似的句子就容易辨认了。

3.归纳总结明方法辨析病句的方法有很多,现归纳如下几点:①长句紧缩抓主干有些句子由于较长,修饰成分多,语病不容易看出来。

因此这类句子在辨析时宜用紧缩法,把主干突出出来,这样有些语病往往就一目了然了。

例如:《铁道游击队》描写抗日战争期间,党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坚持敌后斗争,破坏敌人交通线,沉重打击了敌人,终于取得胜利”如果把这个句子紧缩一下,就变成了《铁道游击队》描写……“描写”什么?显然不应该是“胜利”,由此可以发现这个句子缺少宾语。

②修饰语多理枝叶如果紧缩后,句子主干并不缺成分,就应该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词是否搭配。

如果是一个谓语带几个宾语,或几个谓语带一个或几个宾语的,也应注意是否能够一一搭配。

例如:如操着一口流利的上海口音和生动的表情,把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绘声绘色。

句中“操着……口音”没什么问题,但“操着”“表情”就不合适了。

“描述得绘声绘色”语义重复,因为“描述”就是“绘”,应改为“讲得绘声绘色”或“描述得有声有色”。

另外,“流利的口音”搭配也不恰当。

对于修饰成分复杂的句子,一定要注意枝叶的搭配问题。

③复句注意关联词在复句中,关联词语往往对表情达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复句病句的考查,常常从关联词语入手。

关联词语的使用,一要看位置,二要看搭配,三要看运用恰当与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