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病句常见的11种类型

病句常见的11种类型及修改如下:一、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卫生。
修改:我们要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二、成分赘余。
例句:在音乐会上,听到悦耳动听的歌唱声和整齐有力的步伐声。
修改:在音乐会上,我听到悦耳动听的歌唱声和整齐的步伐声。
三、语序不当。
例句:这些水果和小巧玲珑的榴莲。
修改:这些小巧玲珑的水果和我以前从未见过的榴莲。
四、搭配不当。
例句:天气变得越来越热,窗外阳光明媚,花儿尽情的绽放。
修改:天气变得越来越热,窗外阳光明媚,所以花儿尽情的开放。
五、表意不明。
例句: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的把钱存入了银行。
修改:他背着总经理,趁副总经理不注意时偷偷的把钱存入了银行。
六、不合逻辑。
例句:上课时,小华的眼睛不时的向窗外面看去。
修改:上课时,小华的眼睛不时的向窗外看去。
七、关联词使用不当。
例句:只有你明天上午到图书馆来,我才能借到好书。
修改:如果你明天上午到图书馆来,我才能借到好书。
八、前后矛盾。
例句:昨天傍晚刮起了一场猛烈的寒风,下了很大的雨。
修改:昨天下了很大的雨,还刮起了一场猛烈的寒风。
或者改为昨天刮起了一场猛烈的寒风,下了很大的雨。
九、滥用否定词。
例句:他不不止一次的否认了这个事实。
修改:否定用词过多,应删去一些否定词,将“不止”改为“仅”。
“否认”即不承认,“不只”表示递进关系。
语句表达不清晰明确。
应该改为“他仅有一次否认了别人向他提出的事实”。
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的,“一次”也是对的。
所以修改后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就明确了。
或删去“不”。
十、并列不当。
例如:“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要求高”这三个短语中,“工作要求”与另外两个并列短语不搭配,语意表达就不合理了。
应改为“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这样的表述才合理。
修改后句子为: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要求高,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应对。
修改后的句子表达清晰明了,语意通顺。
修改病句时需注意并列短语间的搭配问题。
此外还有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表意不明等十一种病句类型。
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修改病句一、病句类型:1、语意重复: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的词语,导致句子表达啰嗦,意思重复。
例如:过去的往事经常在我的眼前浮现。
“往事”就是过去的事,再加上过去使句子意思。
啰嗦重复。
2、前后矛盾: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前后不一致。
例如:我的作业都做完了,还剩那么一个小题。
只要还剩一个小题,就是没有做完,怎么能说是“都做完了?这就是前后矛盾。
3、成分残缺:一个句子总体上来讲,包括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在细分,主谓宾加定状补,主语前可以有定语,前面加逗号,还可以有时间、地点、状态等状语,谓语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是状语,谓语后面如果是动作的对象,那就是宾语,宾语也可以有修饰和限制;谓语后面如果是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怎么样,那就是补语了。
例如:今天早晨,我看见王老师了。
“我”是主语,“看见”是谓语,“王老师”就是宾语,“今天早晨”,在句子前面,并且有逗号隔开,它属于状语。
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主语和谓语,宾语和补语,缺少一个就是病句了。
例如:今天早晨,我看见。
缺少宾语,看见了什么?句意表达不清楚。
例如:今天早晨,看见王老师了。
缺少主语,谁看见王老师了?没说清楚,这就是病句。
再例如:我看见王老师了。
缺少“今天早晨”这个状语,没事,只要交代清楚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了,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4、用词不当:句子里面使用的词语用错了意思,用错了感情色彩,或者前后搭配不当,都会导致句子错误。
例如“王老师经常鼓舞我们要多读课外书”,老师是劝我们读书,而不是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用“鼓励”比较准确。
5、关联词错误:关联词使用不当,也会使句子表达错误,例如“刘胡兰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说出党的秘密”如果错写成“刘胡兰与其牺牲自己,不如说出党的秘密”,这就与实际情况相反,造成政治性错误。
“虽然奶奶七十多岁了,但是身体很硬朗”,这是说奶奶年纪大了,但是身体还很健康,是个转折关系的句子,如果写出“因为奶奶七十多岁了,所以身体很硬朗”,就错了,奶奶身体硬朗的原因怎么也不可能是“七十多岁”的原因造成的。
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

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病例:病因、分析及修改修改方法:⏹增(增加缺少的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不恰当的字词)⏹不论使用哪种方法,都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例析一:成分残缺1、通过阅读名著,使我们的语文水平提高了。
2、在大家讨论之后,让决议通过了。
3、通过特级教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4、当我走到市场时,看到了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5、老师的脸上浮现出欣慰。
解说:成分残缺。
1-4,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去掉其中一个介词即可;5缺少宾语,补上宾语即可,“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例析二:否定不当1、为了杜绝这种现象不再出现,科学家们绞尽了脑汁。
2、学校这种做法是为了防止打架事件不再发生。
3、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安全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4、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继续做好防范工作。
解说:否定不当。
“杜绝、避免、防止、禁止、减少、遏制、切忌”等词语本身带有否定意思,后面一般跟肯定的说法,不能再跟否定的说法,否则与实际意思不符,去掉后面的否定词即可。
例析三:语意前后不照应1、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前一后二)2、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当前顺利解决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的关键。
(前二后一)3、顺利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键。
(前一后二)4、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途径之一。
(前二后一)解说:语意前后不照应。
句子中有“是否、能否、成败”等词语,句子就有正反两面的意思,前后都要照应。
不能前二后一,也不能前一后二,要一一照应或二二照应。
根据语义做到前后一致即可。
例析四:词序不当1、这次歌咏比赛对我爱好音乐和接近音乐产生很大的影响。
2、我校已经健全和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3、博物馆展出了二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4、许多附近的居民都赶来看热闹。
5、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6、老师父母将来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初中修改病句:常见10种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初中修改病句:常见10种病句及修改方法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虽说这六种类型的病句都会考到,但在实际考试中,有几种常见的病句出错方式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因此值得大家特别注意。
而这些错误,我们可以通过找标识来识别。
一、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缺少主语。
介词结构在句首易导致句子无主语。
如:例1 :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例2: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解析: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去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
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
如例1去掉“通过”,例2去掉“经过”。
二、发现句中有并列结构,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
出现了并列结构,我们可以从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例3: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
例4: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
我们要解析:在一个句子当中,含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地放在一起。
例3中,主语部分是一个并列结构,谓语部分也是一个并列结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句中的“出色工作”与谓语“被采用”不能搭配。
例4中的并列短语“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有先后顺序,应该“思维敏捷、知识广博、精神富有”。
三、发现具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
例5: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必须会使用电脑,必须会驾车,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
例6: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十种常见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

十种常见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常见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如下:1. 同位语结构病句:即同位语与其所限定的名词之间关系不清晰。
修改方法:可以通过增加逗号、加入适当的主谓结构或者改变句序来修正。
2. 过于冗长病句:句子结构复杂,内容冗长,影响阅读理解。
修改方法:适当减少并简化句子结构,排除不必要的细节和修饰语。
3. 主谓不一致病句:主语和谓语在数、人称、时态等方面不一致。
修改方法:确保主语和谓语保持一致,注意空间和时间的一致性。
4. 杂糅不清病句:句子中包含过多的并列或从属关系,使得句子意义不明确。
修改方法:分解过长的句子,将其拆分为简洁明确的单独句子,或使用适当的连接词来清晰表达。
5. 词不达意病句:使用词汇不准确或不恰当,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准确。
修改方法:仔细选择准确的词汇,确保词语的意思与句子的语境相符。
6. 主题不明病句:句子缺乏明确的主题或重点,导致表达不清楚。
修改方法:在句子中明确指出主题或重点,并确保句子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7. 时态混乱病句:句子中使用的时态不一致,使得句子时间概念混乱。
修改方法:确保句子中的时态一致,根据句子的时间顺序选择合适的时态。
8. 助动词错误病句:在句子中错误使用助动词,导致句子语法不正确。
修改方法:仔细检查句子中使用的助动词,根据句子的语法规则进行修正。
9. 省略不当病句:句子中省略了一些必要的词语或成分,导致句子意义不清楚。
修改方法:添加省略的词语或成分,使句子更加完整和清晰。
10. 并列结构不当病句:句子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没有平衡或对称的关系。
修改方法:重新排列词语或短语的顺序,使句子更加平衡和对称。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十种类型,有习题有答案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十种类型,有习题有答案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病句有很多种类型,以下是其中的十种类型,并附有习题和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主谓不一致错误。
习题:
1. 妈妈昨天做好了饭菜,准备好吃了。
2. 弟弟们都是在上学,哥哥则在家学习。
3. 女孩们开心地唱着歌,男孩们则在打球。
答案:
1. 改为:妈妈昨天做好了饭菜,准备好吃。
2. 改为:弟弟们都在上学,哥哥则在家学习。
3. 改为:女孩们开心地唱着歌,男孩们则在打球。
二、动词时态错误。
习题:
1. 我去图书馆了,读了很多有趣的书。
2. 明天我们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一部新电影。
3. 我们昨天在公园里玩,跑了很久。
答案:
1. 改为:我去图书馆,读了很多有趣的书。
2. 改为:明天我们一起去电影院,看一部新电影。
3. 改为:我们昨天在公园里玩,跑了很久。
三、名词数词错误。
习题:
1. 我有两个英国的朋友。
2. 妹妹买了三条新裙子。
3. 我们班有五个学生。
答案:
1. 改为:我有两位英国的朋友。
2. 改为:妹妹买了。
小学病句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校病句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学校生写作中常见的病句类型包括:主谓不全都、名词性从句的错误、代词的使用不精确、代词的指代不清、动词的时态错误、形容词与名词不搭配、句子结构不完整、词语的误用、主谓宾语位置颠倒、语序混乱等。
下面将对这些常见病句进行具体的修改方法介绍。
1. 主谓不全都例句:我宠爱玩篮球们。
修改方法:确保主语和谓语的单复数全都。
改为:我宠爱玩篮球。
2. 名词性从句的错误例句:他说他今日有事我不能参与。
修改方法:确保名词性从句中的主谓正确,并使用连词连接两个从句。
改为:他说他今日有事,所以我不能参与。
3. 代词的使用不精确例句:我宠爱我姐姐比我。
修改方法:使用正确的代词。
改为:我宠爱我的姐姐比我。
4. 代词的指代不清例句:我看到了一位老师,他正在教室里写字。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修改方法:确保代词清楚地指代正确的名词。
改为:我看到了一位老师,老师正在教室里写字。
5. 动词的时态错误例句:我昨天看了一本书。
修改方法:依据上下文确保动词的时态全都。
改为:我昨天看完了一本书。
6. 形容词与名词不搭配例句:这个苹果是红的颜色。
修改方法:去掉冗余的词语。
改为:这个苹果是红色的。
7. 句子结构不完整例句:我想去玩玩耍。
修改方法:确保句子完整,有主语和谓语。
改为:我想去玩玩耍。
8. 词语的误用例句:我成果下降了很多。
修改方法:使用正确的词语。
改为:我的成果下降了很多。
9. 主谓宾语位置颠倒例句:我看到了一个小狗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修改方法:调整主谓宾语的位置,确保句子的语序正确。
改为:我看到了一个跑的小狗。
10. 语序混乱例句:小明是一位宠爱看书的男孩。
修改方法:调整语序,确保句子的成分有序。
改为:小明是一个宠爱看书的男孩。
总的来说,要提高学校生写作中病句的修改力量,需要多读好的范文,积累正确的句子结构和词汇表达。
同时,老师和家长要准时订正学校生的错误,并赐予正面的鼓舞和指导,培育他们的语言表达力量。
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

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一定用得上,为孩子收藏)一、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四、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重复罗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句修改是常见的语文题目,高年级接触的病句越来越多,类型和比较复杂,这里有十种病句类型的解释和修改,爸爸妈妈们存下来吧。
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称为病句。
一、常见的病句,归纳起来有以下十种:
(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个成分,使表达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
例如:
1、“下课了,()在操场上玩游戏。
”这句话缺少了“谁”这个主语部分,谁在操场上玩游戏呢?意思不明白。
2、“我们学校书法竞赛活动。
”这句话中因“做什么”这个谓语部分不完整,所以意思不完整。
3、“老师在认真地为我们批改()。
”这句话中的后部分“为我们批改”不完整,缺少了与“批改”这个中心词搭配的宾语,使人不明白老师为我们批改什么。
句(1)缺主语,句(2)缺谓语,句(3)缺宾语,这三种现象都犯了成分残缺的毛病。
(二)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就是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用的不恰当,或褒贬不当,或大小不当,或轻重不当,或近义词错用而造成的一种病句。
例如:
1、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2、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儿也不(武断)。
3、隔着雾,眼前的景物(糊糊涂涂)。
这三个句子中的“成就”“”武断“糊糊涂涂”都用得不恰当,句子的意思都不清楚,都犯了用词不当的毛病。
(三)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多指主谓搭配或动宾搭配不恰当,使句子意思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
1、“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北京是季节”,“北京”是地名,“季节”是指时间,“北京”不是“季节”。
这个句子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
2、“我们要改进学习态度。
”“改进”的意思是“改变原来落后的情况,使之有所进步”,多与“方法”“技术”等搭配,不能与“态度”搭配。
这句话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四)词序混乱
词序混乱,指句子中的词语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想要表达的意思排列,以致出现歧义或混乱现象,使句子的意思表达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必须仔细检查并认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而原句颠倒了词语的顺序,使句子表达不明白而造成了语病。
(五)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是指句子中重复使用了意思相同的词语,显得多余累赘的一种语病。
例如:“我们正在观看优美漂亮的舞蹈。
”这个句子中的“优美”和“漂亮”是意思相同的两个词语,在一个句子中重复使用,就显得罗嗦了,只要选用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明白了,而重复使用两个,反而使意思不清楚了。
(六)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使句子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这个句子中的“肯定”和“可能”是互相矛盾的,“肯定”是确定不移的;“可能”是也许能够,或许能够的意思。
这两个意思显然是矛盾的,使人看了不明白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究竟是哪一个。
(七)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用上了代词(如“你、我、他、她、它、这、那”等等),但是指代什么,使人无法确定所指代的对象,造成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
例如:“小芳和小丽是邻居,她经常到她家玩。
”这个句子中的“她”,究竟是指“小芳”,还是指“小丽”呢?要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令人费解。
(八)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客观事实的一种病句。
例如:“夕阳的朝晖洒满了湖面。
”夕阳散发的是“余晖”,而“朝晖”是朝阳散发的,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合事理。
(九)归类不当
归类不当,是指句子里根本不是属同一类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造成归类不恰当的一种语病。
例如:“妈妈买了冬瓜、茄子、扁豆、猪肉等许多蔬菜。
”这个句子把“猪肉”归属到蔬菜类,显然是错误的。
(十)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是指前后两个分句和使用的关联词之间关系不协调。
例如:“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这个句子中的关联词“只有”不能和“就”搭配,改为“只有······才”或“只要······就”才能将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
二、病句修改的原则
修改病句要把握一条原则。
这条原则是:不能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
否则,就不是修改病句,而是另造新句。
因此,修改病句,一定要弄懂“病句”本身要表达的意思,要照着它的意思去改正。
三、修改病句的三个步骤
修改病句要按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要读懂句子,弄清它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是修改病句最重要的一步,自由读懂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才能发现它的毛病,照着原句的意思去改正。
许多病句只要弄清楚它要表达的意思,这个病句也就修改好了。
例如:“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读了句子之后,想一想:是谁在会上纷纷发言?这个句子没有主语,应该加上主语“同学们”或“大家”,这样,句子的意思就表达清楚了,句子也就改对了。
第二步,在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后,再回到原句上查找,什么毛病影响了这个句子意思的表达。
例如:“小明改进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
”这个句子要说的是“小明改正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
”原句中的“改进”与“缺点”不能搭配,“缺点”只能说“改正”,不“改进”换成“改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第三步,在查到句子的毛病后,照着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地修改。
一个病句的修改,常常不只一种改法,要选择不但最能准确表达原意的,而且又是最简便的改法。
例如:“这苹果的味道又香又脆。
”应改为“这苹果又香又脆。
”如果改成“这苹果的味道很香,吃起来很脆。
”固然也对,但改法不简便。
四、修改病句的四种方法
(一)补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例如:
1、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补主语)
2、大家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
(补谓语)
3、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补宾语)
(二)删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和自相矛盾的病句。
例如:
1、玲玲学习成绩好的主要原因是她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我们(忍不住)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这种方法也用于修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的病句。
例如:
1、通过老师的反复教育,(使)我认识了错误。
2、这苹果(的味道)又香又甜。
3、西瓜、(南瓜)、香蕉、菠萝这些水果我都爱吃。
(三)换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修改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指代不明和不合事理的病句。
例如:
1、无论谁(违背)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2、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提高。
3、他(心上)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四)调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修改词序混乱的病句。
例如:
1、我们学校过去注意得不够对卫生工作。
这句话应该把“注意得不够”放在“对卫生工作”的后面,改为“我们学校过去对卫生工作注意得不够。
”
2、大队部小记者了解到许多小明的先进事迹。
这句话应该把“小明的”放在“许多”的前面,改为“大队部小记者了解到小明的许多先进事迹。
”
另外,修改病句还要注意因为词语的调换、删补,而造成句子里标点符号的不妥,修改时,标点符号要有随之移动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