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大豆)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作物栽培学(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大豆的形态特征(一)根和根瘤1. 根2. 根瘤3. 固氮(二)茎茎包括主茎和分枝。

主茎高度在50~100cm之间,矮者只有30cm,高者可达150cm。

直径在6~15mm之间。

主茎一般有12~20节。

大豆幼茎有绿色与紫色两种。

绿茎开白花,紫茎开紫花。

按分枝的多少、强弱将株型分为主茎型、中间型、分枝型三种。

(三)叶大豆叶有子叶、单叶、复叶之分。

子叶展开后约3d,随着上胚轴伸长,第二节上先出现2片单叶,第三节上出生一片三出复叶。

叶片寿命30~70d不等,下部叶寿命最短。

(四)花和花序大豆的花序着生在叶腋间或茎顶端,为总状花序。

一个花序上的花朵通常是簇生的,俗称花簇。

花冠为蝴蝶形,雄蕊共10枚。

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不到1%。

(五)荚和种子大豆荚由子房发育而成。

荚的表皮被茸毛,个别品种无茸毛。

荚色有黄、灰褐、褐、深褐。

大豆荚粒数各品种有一定的稳定性。

每荚多含 2~3粒种子。

种子形状可分为圆形、卵圆形、长卵圆形、扁圆形等。

百粒重5g以下为极小粒种,5~9.9g为小粒种,10~14.9g为中小粒种,15~19.9g为中粒种,20~24.9g为中大粒种,25~29.9g为大粒种,30g以上为特大粒种。

子粒大小与品种和环境条件有关。

胚由两片子叶、胚芽和胚轴组成。

二、大豆的结荚习性1. 无限结荚习性2. 有限结荚习性3. 亚有限结荚习性三、大豆的生长发育(一)大豆的一生1.子的萌发和出苗播种层温度稳定在10℃时,种子即可发芽。

发芽需要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120%~140%的水分。

随着下胚轴伸长,子叶带着幼芽拱出地面。

子叶出土即为出苗。

2.幼苗生长子叶出土展开后,经过4~5d,原始真叶展开,已具有两个节。

真叶展开到第一复叶展平大约需10d。

此后,每隔3~4d出现一片复叶,出苗到分枝出现,叫做幼苗期。

3. 花芽分化早熟品种较早,晚熟品种较迟;无限性品种较早,有限性品种较迟。

4. 开花结荚大豆花蕾膨大到花朵开放需3~4d。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又称大田作物,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生长:指作物器官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量变过程。

发育:指作物体内新器官(性器官)的分化、形成的质变过程。

临界日照长度:指诱导长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短光周期,以及诱导短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长光周期。

作物的生长中心:指作物生育过程中生长势较强、生长绝对量或相对量较大的器官种子:农业生产上凡是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播种材料都统称为种子。

农业生产上的种子包括分蘖节(tillering node):节间不伸长,腋芽萌发形成分蘖。

伸长节:腋芽通常休眠。

节间伸长呈向顶式,波浪状。

拔节:作物生产上,当基部第一节间伸长达1-2cm时。

穗:圆锥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进入子房,之后释放精细胞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极核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和初生胚乳核细胞过程。

生物产量: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产品收获量。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作物产品品质:指作物产品的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作物群体:是指该种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作物群体结构:主要是指群体的组成、大小、分布、长相、动态变化及整齐度等。

作物群体组成:是指构成群体的作物种类以及主茎与分枝(蘖)比例和分布情况。

《大豆栽培学》课件

《大豆栽培学》课件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推动大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THANKS
科学施肥
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可以减少化肥 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病虫害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 法,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保 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05
大豆的营养价值与食用方法
大豆的营养价值
大豆富含蛋白质
大豆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有助于维持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大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水资源消耗
大豆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 过度灌溉,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 的过度消耗,影响生态平衡。
农药残留
为了防治病虫害,大豆种植过程 中可能会使用农药,如果使用不 当或过量,可能导致农药残留超 标,影响食品安全。
大豆种植的社会经济效益
促进就业
大豆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 资源,可以提供就业机会 ,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
染色体数目
大豆的染色体数目为40条 ,属于四倍体植物。
遗传变异大
大豆的遗传变异较大,可 以通过杂交育种等方式培 育出新的品种。
03
大豆栽培技术
选种与播种
选种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大豆 品种,确保种子质量,纯度高、发芽 率高。
播种
根据地区的气候特点,确定适宜的播 种时间,通常在5月中旬至6月初。采 用机械或人工播种,保持播种深度和 行距一致。
02
大豆的生物学特性
大豆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04
根系特征
大豆的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 ,主根发达,入土深度可达1 米以上,侧根横向扩展范围广

茎的特征
大豆的茎直立,木质化,表面 有棱纹,节间短,分枝多且密

作物栽培学各论-大豆-参考答案

作物栽培学各论-大豆-参考答案
根际追肥: 叶面追肥:
6.大豆种植为什么忌连作? 大豆忌重茬和迎茬,重茬和迎茬会造成大豆减产严重,品质变劣。重茬和迎茬大豆饱满度差,种皮颜色发暗, 病虫害侵袭概率增加,重茬和迎茬减产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重茬重于迎茬,重茬年限越多,减产明显。正确 的方式是轮作,可以有利于各种作物全面增产,可以起到防治病虫害的功效。
7.试述大豆固氮与氮肥施用的关系。 N 素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长成的大豆植株的平均含氮量在 2%左右。苗期,在子叶所含的氮素已经消耗
尽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的一段时间里,会暂时出现幼苗的 N 素饥饿。因此,可以在播种时施用一定数 量的氮肥,或者氮磷复合肥来补充 N。大豆鼓粒期间,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已经很弱,也会出现缺氮现象,可在花期 追施或叶面喷施氮肥,以满足植株对氮素的需求。 8.试述影响大豆品质的因素。 � 大豆子粒蛋白质的积累与品质: � 大豆子粒油分的积累与品质: � 大豆子粒蛋白质和油分积累的影响因素:
大豆的结荚习性分为无限结荚习性、有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三种类型 � 无限结荚习性: 无限结荚习性大豆,茎杆越向上越细,植株高大,节间较长,叶片越向上越小,主茎和分支
顶端无限生长,越往顶端花和荚越少越小,顶端具有一个一粒或者二粒小荚。无限性品种始花早,花期长,营 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步时间长。 � 有限结荚习性:主茎较发达,上下粗细相差不大,株不高,节间短,顶部叶片大,冠层封闭较严,主茎和分支 顶端为有限花序,因而主茎和分支的顶端有成簇的花序或者长花序。有限性大豆始花晚,花期短,开花后不久 即基本终止生长。 � 亚有限结荚习性:介于二者之间,主茎和分支顶端有较多的花和荚之外,其他形状接近于无限结痂习性类型。 4.试述大豆与光照的关系。在生产中如何利用这种关系? 大豆是喜光作物,大豆植株不耐阴,与高产作物间作时常常表现出蔓生性。在田间条件下,大豆群体冠层所接 受的光强是极其不均衡的,群体中下层所接受的不足,这里叶片依靠散射光进行光合作用。大豆对光照极其敏感, 大豆开花和结实要求较长的黑夜和较长的光照,只要日照长度与适宜的长度长,大豆植株就延迟开花,反之开花提 早。但是也不是越短越好,与品种种类有关。早熟品种的短日性弱,晚熟品种的短日性强。在大豆生长发育的过程 中,对短日照的要求有转折时期,一个是花萼原基出现期,另一个是雌雄性配子细胞分化期,前者决定能不能从营 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后者决定结实器官能不能正常形成。 短日照只是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条件,并非一生生长发育的必需。同纬度地区之间应中大豆品种容易 成功。低纬度地区大豆品种向高纬度地区引种,生育期延迟,秋霜前一般不能成熟。反之,高纬度地区大豆品种向 低纬度地区引种,生育期缩短,只适合作为夏播品种。 5.如何给大豆合理施肥? 大豆是需肥比较多的作物,施肥要氮磷钾搭配,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即根据土壤化验结果、产量预 期指标和肥料利用率来确定施肥量。 基肥: 种肥: 追肥:

第八章 大豆

第八章 大豆
(二) 我国大豆的分布
我国大豆种植分布很广,从北到南,从东到西 均有种植。以黄淮海平原和松辽平原最集中,东北 的黑、吉、辽三省和华北的豫、鲁、皖、苏、冀等 地,长期以来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域。全国次集中的 区域还有南北东西多个省区。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三、世界与中国大豆生产概况
(一) 世界大豆生产概况
作物栽培学
大豆脂肪酸(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flax acid) 对人体营养需要很重要,它与人体内的胆固醇结合后,可防血管硬 化。 多食用豆油可预防动脉血管硬化,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大豆含 丰富的维生素B1、B2、烟酸,可预防癞皮病、糙皮病、舌炎、唇炎、口角 炎等。 大豆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蔗糖和纤维素,淀粉含量极少,是糖尿病人 的理想食品。 大豆除蛋白质、油脂(oil/fat)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大豆低聚糖、大豆 卵磷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大豆蛋白肽、大豆膳食纤维等多种生物 活性物质,食用豆制品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作物栽培学
6、种子(seed)
大豆种子由子房内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成。 大豆的种子是由子叶、种皮和胚这三部分组 成。大豆肥厚的子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可供初期幼苗生长。
作物栽培学
黄皮大豆的经济价值最高。大豆 种皮颜色是种子内栅栏组织细胞 含有不同色素。
黄种皮和青种皮大豆的褐色素或黑色素,只限于脐内,因色 素多少而使脐色有浓淡区别。 大豆在鼓粒成熟期遇高温、干旱,会使硬实粒增多,播种后 不易出苗。
作物栽培学
二、大豆的类型
(一) 大豆的生长习性
大豆的生长习性主要指大豆的开花习性和结荚习性,即 茎上各部位不同的开花顺序及豆荚在茎上不同的分布状况。 1、开花习性

作物栽培学大豆部分

作物栽培学大豆部分

一、大豆的器官建成直根系。

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和根廇组成。

约78%的根系集中在深0—20cm及植株四周0—5cm的范围内。

①苗期,根系生长中心,绝对量增加缓慢②分枝期开始,根系的生长加速,鼓粒期达到高峰,属直线增长阶段。

③鼓粒期至叶片发黄,根系增长很少,最后停止增长,属于减缓至停止增长期。

④叶片发黄以后,根系衰老,属有效根的下降期。

一、大豆的器官建成分枝:主茎的每个节上均着生有一个腋芽,下部的发育成分枝,中上部的发育成花序。

分枝的发生与与出叶间存在n-4的规律。

1. 主茎型大豆:主茎发达,不分枝或少分枝,分枝数一般不超过2个,以主茎结荚为主2. 中间型大豆:主茎较坚韧,一般有3-4个分枝,豆荚在主茎和分枝上的分布比较均匀3. 分枝型大豆:主茎坚韧,分枝力强,分枝上的荚数占主茎荚数的比例大。

一、大豆的器官建成单叶:子叶节上部节产生,由一个短叶柄、二枚托叶和一个近卵圆形的叶片组成,单叶对生复叶:单叶节以上所有节长出的叶均为复叶,是典型的完全叶,由两枚托叶,一个叶柄和三个卵形小叶片组成。

先出叶:发生在每个侧枝基部,也是成对着生的单叶,无叶柄、无叶枕,1mm左右。

二、大豆的生长发育花芽分化期在花芽分化时期,分枝也生长,此期也称为分枝期。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茎叶生长加快,花芽分化迅速。

根系生长仍明显快于地上部分,主根长为株高的5-7倍。

固氮能力增加,约有半数供植株利用。

轮作连作重茬减产20-30%。

轮作增产: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调节土壤养分。

轮作方法:轮作年限一般为1-2年。

可与水稻、小麦等作物轮作。

间作大豆的耐荫性较强,适宜于与其他作物间作;与高秆作物玉米、高粱等间作;与矮秆作物小麦、马铃薯等间作;大豆与玉米的间作占95%大豆栽培技术二、选用良种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选用早熟、高产、适宜性强、抗性强的品种。

机械收获的,应注意结荚部位高于8cm,分枝收敛,不炸荚。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播种期春大豆:影响播种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又称大田作物,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生长:指作物器官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量变过程。

发育:指作物体内新器官(性器官)的分化、形成的质变过程。

临界日照长度:指诱导长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短光周期,以及诱导短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长光周期。

作物的生长中心:指作物生育过程中生长势较强、生长绝对量或相对量较大的器官种子:农业生产上凡是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播种材料都统称为种子。

农业生产上的种子包括分蘖节(tillering node):节间不伸长,腋芽萌发形成分蘖。

伸长节:腋芽通常休眠。

节间伸长呈向顶式,波浪状。

拔节:作物生产上,当基部第一节间伸长达1-2cm时。

穗:圆锥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进入子房,之后释放精细胞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极核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和初生胚乳核细胞过程。

生物产量: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产品收获量。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作物产品品质:指作物产品的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作物群体:是指该种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作物群体结构:主要是指群体的组成、大小、分布、长相、动态变化及整齐度等。

作物群体组成:是指构成群体的作物种类以及主茎与分枝(蘖)比例和分布情况。

《大豆栽培学》PPT课件

《大豆栽培学》PPT课件

一、形态结构
大 1.根和根瘤
豆 直根系 主根
胚根
形 态
侧根(支根) 中柱鞘 根毛 外突的表皮细胞,寿命短 根的生长:先横向生长,再垂直向下,呈钟罩形
结 根量:80%分布在5-20cm土层,10%在20-30cm. 构
2021/4/24
16
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形态结构
大 豆
2.根瘤 (1)形态 不规则的球形 ,外观深褐色,
2021/4/24
图2 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单位:万公顷)
13
大 豆 概 述
图3 中国大豆总产(单位:万吨)
2021/4/24
图4 中国大豆年进口量(单位:万吨)
14
大 豆 概 述
图5 美国大豆总产(单位:千吨)
2021/4/24
图6 巴西、阿根廷大豆总产量(单位:千吨)
15
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复叶

单叶
2021/4/24
子叶
24
1.什么是传统机械
按传键统设的计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
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 实传结现按统 构功机 层能图械的P:按C一键B种设计传计方统要式机点。械:按键设
键A 开 关 键
1.合理的选择按 键的类型,尽量 选择平头类的按 键,以防按键下
4.大豆的花
3.工业用途广泛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大豆制成轻工产品已有400多 种;在医药工业,可作多种药物的掺加剂,乳化 剂和营养增补剂。
4
大 豆 概 述
2021/4/24
二、大豆分布与生产概况
(一)大豆起源与分布
1.起源于我国的黄河流域,商代就有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叶 1. 组成 大豆叶有子叶、单叶、复 叶之分。 2. 叶片寿命
(四)花和花序 大豆的花序着生在叶腋间或茎顶端,为总 状花序。一个花序上的花朵通常是簇生的,俗 称花簇。 组成 每朵花由苞片、花萼、花冠、雄蕊 和雌蕊构成。
(五)荚和种子 1.豆荚 2. 种子
二 大豆的类型 (一) 大豆的结荚习性 大豆 的结荚习性一般可分为无限、有限和 亚有限三种类型。
(四)种植密度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是由 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单 粒重量四个因素构成的。在生产上,保证 单位面积株数即保证种植密度至关重要, 它是产量构成因素中首要的最活跃的因素。 种植密度主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 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等而定。
四、田间管理 (一)间苗 (二)中耕 (三)化学除草 (四)灌溉
(二)大豆的栽培类型 栽培大豆除了按结荚习性进行分类外, 还有如下几种分类法。 1.按皮色分 2. 以播种期进行分类 a.春大豆型 b.黄淮海夏大豆型 c.南方夏大豆型 d.秋大豆型
第三节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一、大豆的生长发育 (一)大豆的一生 大豆的生育期通常是指从出 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从种子萌发开始,经 历出苗、幼苗生长、花芽分化,开花结荚、鼓 粒,直至新种子成熟的全过程。 1.种子的萌发和出苗 2.幼苗生长
3.花芽分化 大豆花芽分化的迟早, 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较早,晚熟 品种较迟,无限性品种较早,有限 性品种较迟。
4.开花结荚 从大豆花蕾膨大到 花朵开放约需3—4天。每天开花时 刻,一般从上午6时开始开花,8— 10时最盛,下午开花甚少。在同一 地点,开花时刻又因气候情况而错 前错后。
结荚期: 从幼荚出现到拉板(形容豆 荚伸长、加宽的过程)完成为结荚期。 由于大豆开花和结荚是交错的,所 以又将这两个时期通称开花结荚期。
3.早播可保证麦豆双丰收。早播可早收早腾茬, 不误下茬冬小麦适期播种。
(三)及早管理 夏大豆植株小,生育期 短,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产 量,应当以促为主,各项管理措施要力 争及早采用。 1.早间苗,匀留苗 2.早中耕 3.早追肥 4.巧灌水
(四)合理密植 夏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快, 没有春大豆那么繁茂高大,所 以加大种植密度至关重要。
(二)土壤耕作 大豆要求的土壤 状况是,活土层较深,既要通气良 好,又要蓄水保肥,地面应平整细 碎。
二、施 (一)基肥 (二)种肥 (三)追肥

三、播种 (一)播前准备 1. 种子质量要求 2. 根瘤菌拌种 3. 药剂拌种
(二)播种期的确定 春播大豆,当春天气温 稳定通过8℃时,即可开始播种。除地温之外, 土壤墒情也是限制播种早晚的重要因素。 (三)播种方法 1. 精量点播 2.垄上机械双条播 3.窄行平播
1. 无限结荚习性 2.有限结荚习性 3.亚有限结荚习性 大豆结荚习性不同的主要原因 在于大 豆茎秆顶端花芽分化时个体发育的株龄不同。 顶芽分化时若值植株旺盛生长时期,即形成 有限结荚习性,顶端叶大、花多、荚多。否 则,当顶芽分化时植株已处于老龄阶段,则 形成无限结荚习性,顶端叶小、花稀、荚也 少。
5.鼓粒成熟 大豆从开花结荚到鼓 粒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 当 种子变圆,完全变硬,最终呈现本 品种的固有形状和色泽时,即为成 熟。
(二)大豆生育时期的记载 W.R.Fehr等提出了根据大 豆植株形物的积累与分配 1.光合速率 2.光呼吸 3. 大豆的吸收作用
3.长江流域夏大豆区 本区包括:河南南部,汉中 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北部, 湖南,湖北、四川大部,广西、云南北部。当地生长 期长,一年两熟,品种类型繁多。以夏大豆为主,但 也有春大豆和秋大豆。 4.长江以南秋大豆区 本区包括湖南、广东东部, 江西中部和福建大部。当地生长期长,日照短,气温 高,大豆一般在8月早中稻收后播种,11月收获。 5.南方大豆两熟区 包括广东、广西,云南省南部。 气温高,终年无霜,日照短。在当地栽培制度中,大 豆有时春播,有时夏播,个别地区冬季仍能种植,11 月播种,次年3、4月收获。
c. 粮食 d. 饲料 e.培肥土壤。
第二节
大豆的形态解剖特征及类型
一、大豆的形态解剖特征
(一)根和根瘤 1.根 大豆的根由主根,支根,根 毛组成。 2.根瘤 3.固氮
(二)茎 大豆的茎包括主茎和分枝。 按主茎生长形态,大豆可概分为蔓生 型,半直立型,直立型。栽培品种均 属于直立型。 按分枝与主茎所成角度大小,可分为 张开、半张开和收敛三种类型。 按分枝的多少、强弱,又可将株型分 为主茎型,中间型、分枝型三种。
三、大豆的营养价值及工业利用 1. 营养价值 大豆是蛋白质作 物,也是油料作物。大豆籽粒约含 有蛋白质4%、脂肪20%、碳水化 合物30%。大豆可加工成多种多样 的副食品。
2. 大豆的用途 a.大豆的工业利用 大豆直接食用 可制成豆粉、豆芽、豆腐,饮料、 肉品混合料等。
大豆蛋白 世界上含有大豆蛋白的食品达1200余种。 大豆蛋白产品主要有全脂蛋白粉、脱脂豆粉、 浓缩大豆蛋白、分离大豆蛋白、组织大豆蛋 白等等,是配制各种食品的基本原料。
(二)大豆产量的积累动态 1.叶面积指数 2.光合势 3. 生物产量的形成 4.籽粒产量的形成
(三)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和油分的积累 1.籽粒中蛋白质的积累 2.籽粒中油分的积累 3.蛋白质,脂肪形成和积累的规律性
第四节 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 大豆对气象因子的要求 (一)光照 1.光照强度 2.日照长度 (二)温度 (三)降水
五、收

(一)收获时期 (二)收获方式
第六节 夏大豆的生育特点和栽培要点
一、夏大豆的生育特点 (一)夏大豆的分布区及生态条件 1. 温度 2.日照 3.水分
(二)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 1. 夏大豆全生育期短,花期早,这是 夏大豆生长发育最根本的特点。 2.夏大豆植株矮小,营养体不繁茂。 3.单株生物产量积累少,经济系数高。
二、夏大豆的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夏大豆生长发育的特点,其丰产栽培 技术的原则可总结为“三早一密”,即选用早 熟良种,抢时早播种,及时早管理,合理密植。 (一)选择早熟良种 (二)抢时早播
夏大豆早播增产的原因: 1.早播使营养生长时间增长,使绿色光合 面积加大。 2.早播可避免夏大豆生育前期雨涝和后期 低温或干旱的为害。
(三)土壤水分 大豆需水较多。据许多 学 者 的 研 究 , 形 成 1g 大 豆 干 物 质 需 水 580—744g。 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 是不同的。
第五节
一、轮作和耕作
大豆的栽培技术
(一)连片种植和轮作倒茬 目前,我国北方作物的主要轮作方式是: 1.东北地区:大豆一春小麦一春小麦,玉米一 大豆一春小麦,玉米一玉米一大豆 2.华北地区:春小麦一谷子一大豆,玉米一高 梁一大豆,冬小麦一夏大豆一棉花 3.西北地区:冬小麦一夏大豆一玉米,冬小麦 一夏大豆一高粱或玉米 宁夏主要为麦套玉米套大豆。
分布 1.北方一年一熟春大豆区 本区包括东北各省, 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三省的北部,甘肃大部, 青海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 春大豆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副区; (1)东北春大豆区 (2)华北春大豆区 (3)西北黄土高原春大豆区 (4)西北春大豆灌溉区
2.黄淮流域夏大豆区 本区包括,山东、 河南两省,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安徽 北部,关中平原,甘肃南部和山西南部, 北临春大豆区,南以淮河、秦岭为界。 黄淮夏大豆区又可划分为两个副区: (1)黄淮平原夏大豆区 (2)黄河中游夏大豆区
二、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一)土壤有机质,质地和酸碱度
(二)土壤的矿质营养 氮 大豆富含蛋白质,氮素是蛋白质的主要 组成元素。 磷 磷素被用来形成核蛋白和其他磷化合物, 在能量传递和利用过程中,也有磷酸参与。 钾 钾在活跃生长的芽、幼叶、根尖中居多。 钙 大豆有“石灰植物产之称。 大豆植株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极少。
作物栽培学
——大豆
大豆(黄豆), 学名:Glycine mdx(L.)Merrill, 英名:soybean
第一节 概 述 一 、大豆的起源及分布
起源: 我国大豆古名“菽”,如法文是 soja,英文是soy,俄文叫cog等。 关于大豆具体起源地,目前尚无 一致的看法。有东北起源说,黄河流 域起源说,同源异地说。
二、世界大豆生产概况 大豆是当今世界上第五大作物, 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 大豆是近40年来种植面积增加最快, 产量增长最多的作物。
世界大豆生产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在 于,各国对植物蛋白的需求增长,大豆 深加工日益加强,综合利用日益扩大。 许多国家对大豆及其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采取鼓励政策,加强大豆育种、栽培、 加工的科学研究,增加大豆生产的物资 投入等等也都推动了大豆产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