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6和7的认识》听课反思_说课稿

合集下载

《6和7的认识》课后反思

《6和7的认识》课后反思

《6和7的认识》课后反思1、课堂上我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结合实验课题的内容,我注意渗透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鼓励学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语言来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愿意探究数学知识。

2、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

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3、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还不够。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是一个刚由幼儿转变为小学生的特殊群体,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又因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容易转移。

在教学中,我采用的做游戏方式,直接参与的学生人数由于受数量的限制,造成没参加游戏的学生觉得没意思,所以要关注没参加做游戏的学生,给他们布置好合适的任务,使他们也有事可做。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这节课我呈现了图中的金鱼图。

让孩子们数一数“一共有几缸鱼”,“第7缸鱼有几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但是最终有个别学生也没弄清楚“7缸鱼”和“第7缸鱼”的本质区别。

谢老师的建议是换一个情境,如“把7个圈涂色,把第7个圈圈出来”,在涂和圈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学生自觉考虑两者的差异,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除了涂和圈之外,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座位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

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突破重点,达到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

6和7的组成与分解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渗透一种有序思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Word 文档1 / 1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宠爱。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1、紧紧围绕本人商量的子子课题《从主题图入手——指导低年级学生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课前我已经设计了本课内容的自学题目,并指导学生完成这些自学题目,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去自学,同时让学生的“先学”走在老师“教”的前面,逐步实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2、大量的游戏、动手操作以及身体部位全方面都调动起来,不断刺激学生的感知觉,迫使学生去吸收,消化,形成条件反射,在大脑中形成表象记忆,如出示5,马上想到2和3,3和2,1和4,4和1,这几组数的`组成,为后一步加减法计算铺设极坚实的基础。

3、余文森教授说,“先学后教”是“指导——自主学习”的特征,但不能停留在“形似而神非”的外表教学上,而是要表达数学独特的魅力和思维价值。

因此教学中,我尽量避开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地进行教学,还有设计了具有确定思维价值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将“先学后教”提升到一个高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2《6和7的认识》教学内容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把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从主题图导入,让孩子观看同学们清扫卫生的画面,找出图中的是6和7的人或物,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洁。

接着,我让孩子找找生活中的6和7,然后通过计数器和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5、6、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

《6、7的认识》评课稿(14篇)

《6、7的认识》评课稿(14篇)

《6、7的认识》评课稿(1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6、7的认识》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7的认识》评课稿1今天,听了李xx老师执教《6和7的认识》我感触很深,这已经是我听的第三节课了。

李老师上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课堂上老师的自如,学生的踊跃发言,值得我反思,许多地方是值得我学习的。

1、创设贴近学生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节课自始自终围绕着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复习旧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理念。

老师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

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教师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

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2、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活动进入课堂。

本节课李老师安排了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比一比、填一填五个活动,这五个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重视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李老师通过小组之间夺星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李老师多次使用这样的语句:“你真棒!”“你说得真不错”“你的想法很好!”“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些赞赏的话语,让一个个小家伙得意地坐下去,体会成功的喜悦。

两点个人看法:1、教学环节还要重组,有关6和7的人物图、点子图、摆小棒、数等内容应该有序的安排。

数字6和7应该在摆小棒后直接引出,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图中抽象出数,还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5篇)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5篇)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5篇)《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6和7的认识》这堂课,从08年第一次试教、第二次试教、最后的教研课到现在的第一次试教和教研课。

前前后后我已上了5次,每次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一次欣然接受安排上课,想着可以用到以前的教案。

当看到教案时却发现以前的许多环节在现在都不是很实用,经过几次修改,几次请教,一次试教,使我的教案初步模型。

1、在教学中,我用看——找——画——说来认识6和7,数字从抽象到实际,这能更好的让学生认识6和7这两个数字。

在这四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动手操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教学中不断插入童话,使学生学得有趣。

在一开始,我就说:“数字王国里住着数字国王、数字宝宝来看小朋友了,如果小朋友表现最棒,那数字国王就会送小朋友很多礼物”。

这样就使小学生充满兴趣继续学下去。

3、在教学中插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课堂中,我运用了手势、数数游戏等。

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

4、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

不仅有基本练习题,还设计了富有思考性、发散性思维的习题,题量适中。

比如在进行6和7比大小时,我就出示这一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总的来说,这堂课较成功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等策略。

本节课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不够详细,显得过于仓促。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

所以我设计了最基本的一些教学环节,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堂上我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用一首儿歌引出6和7的认识,通过主题图找出有6个小朋友在打扫卫生,教室里有7个人,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变成生活中的6、7,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

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

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计数器。

也许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当我用计数器数数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

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直观接触!借助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觉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

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先做书中的练习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提问的太多,使后面的游戏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际上这个游戏的部分应该是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没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而且后面在最后教学6和7的书写时,花费时间较长。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

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动脑既节约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2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7篇)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7篇)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7篇)《6和7的认识》篇1开学到现在,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数学学科上,他们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最好能结合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

在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数学。

在新授知识的引入中,我采用的是在“拍手数数”,要求是“老师拍了几下,请你用嘴巴默默数一数”。

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拍手时候,学生竖起耳朵,真的是没一点其它的声音,完全的投入到了课堂活动中去。

我觉得这个环节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好的引入可以把学生的心拉到课堂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和9。

学生一旦认真学习,就会让老师和同学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是很仔细,甚至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和学生一共拿了8个工具”,这一点在之前我也没有发现,太让我惊讶了,他把细小的环节也观察到了。

8、9的认识的编排与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但是要求更高了,主题图上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了,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所以数的时候更应注重有序性。

在这个方面我引导的不够好,一开始并没强调,只是在有学生没按顺序数时我才强调,而且说的也不够清楚。

第二个活动是听“听数字拍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静静的听,争着当“顺风耳”,课堂学习氛围非常得好。

课堂中多采用这种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在这方面我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只注意游戏的乐趣和学生的参与度,而更应注重游戏本身的知识教育性。

比如在有学生拍错手时应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会数错,从学生反馈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紧紧围绕本人研究的子子课题《从主题图入手——指导低年级学生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课前我已经设计了本课内容的自学题目,并指导学生完成这些自学题目,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去自学,同时让学生的`“先学”走在老师“教”的前面,逐步实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2、大量的游戏、动手操作以及身体部位全方面都调动起来,不断刺激学生的感知觉,迫使学生去吸收,消化,形成条件反射,在大脑中形成表象记忆,如出示5,马上想到2和3,3和2,1和4,4和1,这几组数的组成,为后一步加减法计算铺设极坚实的基础。

3、余文森教授说,“先学后教”是“指导——自主学习”的特征,但不能停留在“形似而神非”的表面教学上,而是要体现数学独特的魅力和思维价值。

因此教学中,我尽量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地进行教学,还有设计了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将“先学后教”提升到一个高度。

2、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和组成》教学反思这节课不足之处及以待改进的地方有很多:1.数学培养学生的是一种思维,一种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记忆,浮于表面的东西。

在教学由形抽象到点的过程中,我纯粹的让学生看着10只鸽子,10个人画出相对应的圆...这节课不足之处及以待改进的地方有很多:1.数学培养学生的是一种思维,一种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记忆,浮于表面的东西。

在教学由形抽象到点的过程中,我纯粹的让学生看着10只鸽子,10个人画出相对应的圆点,而没有深层次的去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

我应该再增加一个估点子数的环节,让学生估这是不是10个圆点。

先画个两个圆点,让学生感知,这比10个圆点少了很多,画20个圆点,让学生感知这比10个圆点多了很多,从这样的一个比较中,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10个圆点。

《6和7的认识》课后反思范文(二篇)

《6和7的认识》课后反思范文(二篇)

《6和7的认识》课后反思范文对于《6和7的认识》这节课,我认为我有很多可以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我在这节课上对于两个数字的认识和区分还不够清晰。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数字6和数字7的问题,我在回答的过程中经常混淆和搞错这两个数字,没有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这个问题的根源可能是我平时对于数字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的学习和理解。

其次,我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提高。

在听到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我经常没有主动举手回答,而是等待其他同学回答后再附和或者默默地思考,这样导致我与课堂的互动性变得较低,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我需要改变这样的被动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此外,我还发现我在这节课上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不够。

有时候,我会因为其他事情的分散而无法完全专注于老师的讲解内容,导致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者理解有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我需要增强集中精力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一个安静、整洁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我在《6和7的认识》这节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了改进和提升自己,我需要加强对数字的认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6和7的认识》课后反思范文(二)在《6和7的认识》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6和7。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堂练习,我对这两个数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首先,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讲解6和7这两个数字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帮助我们建立了对其认识的基础。

例如,我们学习了6和7都是自然数,它们都是大于5的数,而6是4和7之间的数字,7是6和8之间的数字。

而在实际生活中,6和7也有很多的应用,比如讲到时间,我们可以用6点表示早晨,7点表示上午。

其次,在练习环节,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题目和问题,来帮助我们巩固对6和7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公开课《6和7的认识》听课反思_说课稿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会数6和7,比较6和7的大小,会写6和7,知道六七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本课首先从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故事导入,让孩子数一数有白胡子的小矮人个数是6;接着用摆圆片的方式在5的基础上摆出6和7;让学生利用拨珠器巩固6和7的数数;出示金鱼图来理解6和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根据金鱼图同桌之间提问题后个别发言展示;指导书写6和7;总结归纳谈收获。

教学展示的优点有:
1. 环节完整流畅,教态自然大方,很有亲和力,语言幽默,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2. 6和7在田字格书写时,注重强调细节,书写的注意事项指导的非常详细。

3. 教学中情境创设有利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乐于学习。

4. 教师能及时解答学生的质疑。

我认为有些地方需要改善:
1. 出示拨珠器后应向学生介绍拨珠器并讲解应该拨右侧的珠子。

2. 6和7的基数与序数的应重点讲解与区分。

3.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6和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