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晶状体分级
晶状体分级

用途:用于活体白内障分类以判断晶状体混浊的范围和程度,广泛用于白内障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药物疗效评价等。
方法:将瞳孔充分散大,采用裂隙灯照相和后照法,区别晶状体混浊的类型和范围,即核性(N)、皮质性(C)、后囊下(P)混浊,记录相应的等级。
LOCS II 分类标准
晶状体部位混浊情况 LOCS II
核(N)透明,胚胎核清楚可见 N0
早期混浊 N1
中等程度混浊 N2
严重混浊
皮质(C)透明 C0
少量点状混浊 Ctr
点状混浊扩大,瞳孔区出现点状混浊 C1
车轮状混浊,超过二个象限 C2
车轮状混浊扩大,瞳孔区约50%混浊 C3
瞳孔区约90%混浊 C4
超过C4 C5
后囊膜下(P)透明 P0
约3%浑浊 P1
约30%浑浊 P2
约50%浑浊 P3
浑浊超过P3 P4
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
意义:晶状体核硬度的准确评价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选贼适应症和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
I度:透明,无核,软性。
II度:核呈黄白色或黄色,软核。
III度:核呈深黄色,中等硬度核。
IV度:核呈棕色或琥珀色,硬核。
V度:核呈棕褐色或黑色,极硬核。
LOCS II的局限性是各级别之间间隔不等、核的颜色分级仅一个标准、采用整数分级、95%容许限较宽。
LOCSIII包括6张晶状体断面彩色照片对晶状体核的颜色(NC)及混浊程度(NO)分级(NO1,NC1,NO2,NC2,NO3,NC3,NO4,NC4,NO5,NC5,NO6,NC6).白内障严重程度采用小数,级见跨度较为规则,95%容许限较LOCS II明显降低。
白内障cnp分级标准

白内障cnp分级标准白内障CNP分级标准。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视力模糊甚至失明。
白内障的分级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CNP(中国白内障研究中心)制定了一套白内障分级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内障CNP分级标准的内容,以便广大医生和患者了解和应用。
一、分级标准概述。
CNP的白内障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了白内障的类型、分级以及治疗建议。
其中,白内障的类型包括了成熟白内障、不成熟白内障、白内障性青光眼等。
分级则根据白内障的密度、大小、位置等因素进行评估,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治疗建议则根据分级结果提供了相应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建议。
二、分级标准详解。
1. 轻度白内障。
轻度白内障通常表现为晶状体轻微混浊,对患者视力影响不大。
在CNP分级标准中,轻度白内障主要是指晶状体轻微混浊,但未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
治疗建议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抗氧化剂和营养素来延缓白内障的进展。
2. 中度白内障。
中度白内障的晶状体混浊程度较重,患者视力已经受到一定影响,但仍能够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CNP分级标准中,中度白内障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那些视力受到较大影响的患者。
3. 重度白内障。
重度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混浊程度严重,患者视力已经严重受损,甚至出现失明的危险。
在CNP分级标准中,重度白内障需要紧急进行手术治疗,以恢复患者的视力并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三、分级标准的意义。
白内障CNP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分级标准还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最后,分级标准还可以为科研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促进白内障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四、结语。
白内障CNP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白内障分级标准locs

白内障分级标准locs
白内障分级标准(locs)是一种根据白内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的方法。
它分为三个等级:
1. 轻度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局限于瞳孔区,未达到白内障囊外壁的全部。
临床上表现为轻度视物模糊,患者可以看到部分或全部的白内障。
2. 中度白内障:晶状体混浊达到白内障囊外壁的二分之一。
临床上表
现为视力下降,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视物时,视物模糊的症状会有所
加重,当光线较亮时,视力下降的症状会得到适当缓解。
此时晶状体
部分混浊。
3. 重度白内障:晶状体混浊达到白内障囊外壁的全部。
临床上表现为
视力严重下降,患者无法看清周围的事物,即使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中
也无法看清。
此时晶状体核硬度尚可。
眼的屈光和调节晶状体病

40-45million blindness,46% ?
55~60 3.9-10% 65~74 14.3 -23.5% >75 38.8-45.9%
The Beaver Dam Eye Study Baltimore Eye Study
白内障的定义
Definition of Cataract
Cataract is the turbid lens. That is, opacity of the lens of the eye, causing impairment of vision or blindness.
The light is strongly scattered by the opacity
视功能
Visual functional examination
Visual acuity
视力
Contrast sensitivity test
Macular function test
Visual electrophysiology test
对比敏感度 黄斑功能检查 视觉电生理检查
The lens is transparent and biconvex. The le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nucleus, cortex, capsular bag. The normal lens is an avascular structure with no blood supply or lymphatic channels.
膨胀期白内障 Intumescent Stage
晶状体体积增大
瞳孔阻滞
前房变浅,房角关闭
白内障

白内障常见问题及解答
何时接受白内障手术较为合适 “白内障要等到成熟了什么也看不见的术后才 能做”是以前的观念,也是和早期的手术方式有 关。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应用,切口小,散光 小,术后视力恢复好,极大地提高了白内障手术 的成功率。一般来说,白内障患者视力小于0.3、 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时就该手术了。对有些视力要 求较高者,0.4、0.5也可以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在国外这个范围放的更宽。
4.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
(1)药物治疗:白内障药物治疗没有确切的效果,目前国 内外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一些早期白内障,用药以后病 情可能会减慢发展,视力也稍有提高,但这不一定是药物 治疗的结果,因为白内障的早期进展至成熟是一个较漫长 的过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而不至于严重 影响视力。一些中期白内障患者,用药后视力和晶状体混 浊程度都未改善。近成熟期的白内障,药物治疗更无实际 意义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不下几十种,有眼药水或 口服的中西药,但都没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视力下降:无痛性、渐进性 2、对比敏感度下降 3、屈光改变:核性近视 4、单眼复视或多视:水隙导致 5、眩光 6、色觉异常 7、视野缺损
四、临床表现
(二)体征
晶状体混浊可在肉眼、聚光灯或裂隙灯显微 镜下观察并定量,当晶部状体混浊局限在周边部 时一般需要散瞳才能看到。
四、临床表现
1、指出生时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可 有家族性,也有散发。 2、病因:遗传因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环境因素(风疹病毒) 3、临床表现:膜性、核性、绕核性、 前极、后极、粉尘状、点状及全白内障。 3、治疗:认识形觉剥夺性弱视 手术时机 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 (两岁左右)
白内障

四、代谢性白内障
体内代谢障碍 糖尿病性白内障:血糖增高,晶状体内的醛糖还原酶将葡萄
糖还原成山梨醇,山梨醇逐渐积聚至晶状体纤维肿胀和变性 导致晶状体混浊。 临床表现: 1.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多双眼发病、晶状体数天或数月内全 部混浊 2.合并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发病年龄较早、晶状体混浊 进展快 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晚期可手术
晶状体核硬度分级(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
Ⅰ
透明,无核,软性
Ⅱ
Ⅲ
核呈黄白色或黄色,软性
核呈深黄色,中等硬度核
Ⅳ
Ⅴ
核呈棕色或琥珀色,硬核
核呈棕褐色或黑色,极硬核
对Hale Waihona Puke 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皮质性白内障:最多、70%——临床分四期
1.初发期 2.膨胀期 3.成熟期 4.过熟期 核性白内障 1.常伴有高度近视 2.晶状体核屈光力增加出现晶状体近视 3.单眼复视或多视 4.视力减退和视物变形 后囊膜下白内障:锅巴样改变——晶状体皮质浅层棕 黄色反光、致密小颗粒、小空泡、结晶颗粒混浊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一期植入:白内障摘除后立即进行 二期植入:用于无晶状体眼或屈光不正的矫正
总结
白内障的分类 白内障药物治疗不能有效阻止或逆转晶状体混浊确切
的治疗方法是手术
半乳糖性白内障:与婴儿的半乳糖代谢酶缺乏有关的遗传性
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治疗:给予无乳糖及半乳糖饮食
手足抽搐性白内障:低钙使晶状体囊膜的渗透性发生改变,
晶状体内电解质失衡。
表现为手足抽搐,双眼晶状体混浊分布于皮质层内,呈现辐
射状或条纹状混浊。 治疗:给予足量维生素D及钙剂;严重影响视觉时可行白内 障摘除手术。 Wilson:肝豆状核变性:一种铜代谢障碍性遗传性疾病,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晶状体混浊呈独特的葵花形。
人工晶体分类

六. 根据人工晶体的功能
• 传统单焦点人工晶体 • 屈光性多焦点人工晶体
折射型、衍射型、非球面 • 可调节人工晶体
单光学面位移可调节型 双光学面位移可调节型 变形可调节
• 散光矫正环曲面人工晶体 • 非球面人工晶体 • 美容型带虹膜膈人工晶体 • 低视力可植入望远镜人工
晶体
普通折叠型人工晶体
• 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 SA60AT (Alcon) • 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 Akreos Adapt ( B&L) • 硅凝胶人工晶体 Soflex LI系列 ( B&L)
• 可调节IOL设计原理是在调节过程中随睫状肌的松弛和收 缩,AIOL的光学面前移或后退,从而获得调节功能。
• 多焦点IOL的设计原理与变换注视不同,而是同时注视方 式,不同焦点平面的光带构筑在IOL大约6mm直径的光学面 上,从而实现看远和看近的功能;当看近的影像聚焦于视 网膜上时,看远的影像则离焦于视网膜,反之。
为什么会产生球差-折射角度
球差产生的结果
Uday Devgan, M.D.
球面
非球面
人眼球面像差的变化
+-
++
年青人
++
+ ー 老年人
球面IOL植入眼
非球面IOL植入眼
人眼球差的构成
● 在正常眼中: 眼的球差=角膜的球差+晶状体的球差
● 在人工晶体眼中: 眼的球差=角膜的球差+人工晶体球差
角膜的球差不随年龄明显变化
Rayner MFlex(Rayner)
一片式丙烯酸酯 4区带,中央看远,从中央到周围依次交 替环绕看近与看远区带,双凸光学面,看 近为主,看近增加+4D。
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

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
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是基于晶状体核的硬度程度来划分的,一般分为四级,具体如下:
1. 一级硬度:晶状体核很软,可以被轻易切割和吸出。
2. 二级硬度:晶状体核柔软,但需要适当的力量才能切割和吸出。
3. 三级硬度:晶状体核相对坚硬,需要比较强的力量才能切割和吸出。
4. 四级硬度:晶状体核非常坚硬,需要非常大的力量才能切割和吸出,有时需要使用额外的工具。
硬度分级标准通常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和确定。
在晶体诱发性白内障手术中,硬度分级对手术的难易程度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晶状体混浊分类方法(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LOCS II
用途:用于活体白内障分类以判断晶状体混浊的范围和程度,广泛用于白内障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药物疗效评价等。
方法:将瞳孔充分散大,采用裂隙灯照相和后照法,区别晶状体混浊的类型和范围,即核性(N)、皮质性(C)、后囊下(P)混浊,记录相应的等级。
LOCS II 分类标准
晶状体部位混浊情况LOCS II
核(N)透明,胚胎核清楚可见N0
早期混浊N1
中等程度混浊N2
严重混浊
皮质(C)透明C0
少量点状混浊Ctr
点状混浊扩大,瞳孔区出现点状混浊C1
车轮状混浊,超过二个象限C2
车轮状混浊扩大,瞳孔区约50%混浊C3
瞳孔区约90%混浊C4
超过C4 C5
后囊膜下(P)透明P0
约3%浑浊P1
约30%浑浊P2
约50%浑浊P3
浑浊超过P3 P4
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
意义:晶状体核硬度的准确评价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选贼适应症和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
I度:透明,无核,软性。
II度:核呈黄白色或黄色,软核。
III度:核呈深黄色,中等硬度核。
IV度:核呈棕色或琥珀色,硬核。
V度:核呈棕褐色或黑色,极硬核。
LOCS II的局限性是各级别之间间隔不等、核的颜色分级仅一个标准、采用整数分级、95%容许限较宽。
LOCSIII包括6张晶状体断面彩色照片对晶状体核的颜色(NC)及混浊程度(NO)分级(NO1,NC1,NO2,NC2,NO3,NC3,NO4,NC4,NO5,NC5,NO6,NC6).白内障严重程度采用小数,级见跨度较为规则,95%容许限较LOCS II明显降低。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