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盾构区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

深圳地铁盾构区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
深圳地铁盾构区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

第一篇概述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规模

本工程为深圳地铁一期工程xx~xx、xx~xx~xx(北)、xx~xx 湖三个半区间双线盾构地铁施工土建工程,分别位于深圳地铁项目一期工程1、4号线上。盾构单线全长为7384.302米;其中xx~xx 区间段单线长1211.637米,xx~xx湖区间段单线长3084..915米,xx~xx区间段单线长2135.725米,xx~xx北区间段单线长923米。另xx~xx区间盖挖法施工长度为58米(单层双线矩形隧道结构)、xx~xx区间段暗挖法施工长度为80.002米。区间隧道盾构掘进起讫里程为:

【一号线】

●第一盾构段:xx~xx区间

左线CK0+388~CK1+183.32(短链189.743米);

右线CK0+388~CK1+183.32(短链189.26米);

(联络通道中心里程:左线CK0+785;右线CK0+787.618)

●第二盾构段:xx~xx湖区间

左线CK8+642.75~CK10+225.1(短链41.365米);

右线CK8+642.75~CK10+225.1(短链38.42米);

(联络通道中心里程CK9+650;泵站中心里程CK8+890);

【四号线】

●第一盾构段:xx~xx区间(盾构由金田站始发)

左线SCK1+722.807~SCK2+807.713(短链15.748m);

右线SCK1+722.807~SCK2+807.713(短链18.339m);

(区间废水泵站中心里程SCK2+320)

●第二盾构段:xx~xx北区间

左线SCK0+963~SCK1+500.807(短链58.876m);

右线SCK0+963~SCK1+500.807(短链65.537m);

(联络通道中心里程:SCK0+969.95)

第二节工程环境

一、xx~xx区间隧道:

自罗湖站北出站折向东北至人民南路,沿人民南路北上至CK1+000处折向东北至国贸站南解体井处。线路两侧建筑物较多,地面交通繁忙,人民南路两侧有多条管线。

二、xx~xx湖区间:

自益田站出站后折向北西,穿新洲路、新洲河、高尔夫球场及高尔夫球场别墅区后折向西进入深南大道中央绿化带,沿深南大道中央绿化带西行至香蜜湖站。该区间大部分为台地及冲积平原,地形略起伏。在CK8+734处下穿电缆隧道,CK9+055~CK9+160下穿新洲路及新洲河明渠,于CK9+350~CK9+890处穿高尔夫球场及高尔夫球场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内分布球场若干。

三、xx~xx区间:

福民站车站型式为岛式站台,相应本区间隧道为单洞单线。地铁线路自福民站出发后沿金田路北行,在接近金田路与滨河大道立交桥附近线路以R=800m的曲线左拐,然后在滨河大道下斜穿而过,接着以R=600m的曲线右拐,从皇岗村工业区下方穿过,然后拐上11号路与金田站相接。本区间地处海积、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南段地表均已修成道路和建筑物,线路东侧主要高层建筑物有美华大厦、显悦大厦、华轩大厦和国皇大厦等。地铁线路斜穿滨河大道,地下管线纵横交错。在滨河大道南侧皇岗村有3栋七层民宅,区间隧道从上述民宅基础与滨河立交桥基础间穿过,越过滨河大道进入皇岗

村工业区,然后区间隧道穿过福华三路和11号路的交叉口,进入11号路;福华三路和11号路两侧有多条管线,部分须进行改移,以利于盾构工作井的布置。进入11号路后地面平坦,无地面建筑物。

四、xx~xx北段区间:

自金田路与福强路交叉口东南角明挖段始发,沿金田路西向掘进至福民站东口明挖段。区间隧道所通过的地区为海冲积平原,地形平坦,金田路两侧建筑物密集,地下各种管道管线纵横交错。

第三节工程地质

深圳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系的紫金—惠阳凹褶断束,位于高要~蕙来东西向断裂带南侧,北东向莲花山断裂带的南西段,并且是莲花山断裂带北西支五华~深圳断裂带南西段展布区。五华~深圳断裂带南西段穿越罗湖区称之为横岗~罗湖断裂,该断裂是五华~深圳断裂的次级断裂,它是由一系列走向近于平行的北东向隐伏断裂破碎带组成。

一、地层岩性

本标段区间隧道范围内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海积冲积层(Q4m+al)及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Q2el),除xx~xx区间下伏侏罗系中统(J2)凝灰岩和石炭系下统(C1)千枚岩外,xx~xx湖区间、xx~xx区间、xx~xx北段区间均下伏燕山期花岗岩(γ53)。各区间段地层岩性特征列表详述如下:

地层岩性特征表表1-1-1

二、不良地质现象

1、xx~xx区间

根据详勘钻探资料,结合《深圳市区域稳定性评价》资料综合分析,本区间存在F10~F8`六条近于平行断层。该组断层沿黄贝岭北侧延伸至区间,穿越深圳河进入香港呈舒缓波状,并被北西向断裂

错移。主要由断层糜棱岩,断层泥和断层角砾组成,局部可见2~5m 厚断层泥。

(1)断层带F10(K0+928~CK0+380)、F10`(CK0+495~CK0+510)、F9(CK0+618~CK0+682)、F9`(K0+905~CK0+920)、、F8(CK1+068~CK1+083)、、F8`(CK1+105~CK1+117);产状分别为312o∠25o~50o、318o∠60o~70o、317o∠65o~75o、321o∠65o~75o、317o∠65o~75o、317o∠65o~75o。

F10`、F9`、F8`为区域性次级断裂,其宽度约为10~15m,断层两侧岩体受构造挤压而破碎,软硬不均,易形成洞顶坍塌、突水、突泥。

F10、F9、F8为区域性断裂,F9断裂带宽约65m,是中侏罗凝灰岩和早石炭千枚岩的分界断裂,断层带存在大量的断层泥和凝灰岩构造透镜体,起伏不均,工程地质条件差;F10、F8规模相对较小。该组断裂具多期活动特征,活动等级为Ⅱ级;但不具备突发活动的可能。且断层之间可能存在小规模更次级断层;另外,上述各断层均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渗透系数为3m/d。

(2)右线CK0+540~CK1+195及左线左CK0+500~CK0+800洞底主要位于残积层中,局部有风化残砾,且与上覆砂层及下部断层水力联系较紧密,易形成突水、突泥。

(3)左线洞顶及左线CK0+280~CK0+570洞顶位于砂类土层中,成洞条件很差,施工中极易形成洞顶突水、坍塌、涌砂及洞壁失稳;淤泥质土为软弱层,施工中极易引起土体水平及垂直滑动,造成隧道洞壁及周围道路破坏。砂类土为强含水、强透水层,施工中若突水不及时有效封堵,可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右线CK0+280~CK0+540及左线CK0+280~CK0+500洞底亦位于砾砂、卵砾石层中,易形成洞底突泥、涌砂、突水现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