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礼仪常识
文明礼仪常识之基本礼仪

文明礼仪常识之基本礼仪
基本礼仪是指社交场合中,人们所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基本礼仪:
1. 礼貌用语:在与他人交流时,应该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以显示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2. 立正站立:当有长辈、领导或重要人物出现时,应该立正站立,表示对其的尊敬。
3. 握手礼仪:在与人握手时,要注意握手的力度适中,不要过于轻飘或过于用力。
同时应该注视对方的眼睛,表达诚挚的态度。
4. 礼让行为:在公共场所,应该让座给老人、孕妇、残障人士等有需要的人,同时也要礼让其他行人,遵守交通规则。
5. 饭桌礼仪:用餐时应该保持端庄、优雅的仪态,不要嘴巴含食物说话,咀嚼后再与他人交谈。
同时要用正确的餐具,不滥用筷子、刀叉等。
6. 手机礼仪:在公共场合,要注意手机的使用,避免大声通话或大声播放音乐,若需要接电话应该选择相对安静的地方。
7. 上下楼梯礼仪:在上下楼梯时,应该注意保持右侧通行,遇到有需要的人时要礼让他们先行。
8. 门扇礼仪:进出房间或建筑物时,应该礼貌地开关门,并注意不要让门以及门把手撞击到他人。
9. 尊重隐私: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不要透露他人的私人信息或对其私生活进行过多的询问。
10. 注意自身形象: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穿着整洁得体,不要涂口红或修指甲等令人不悦或破坏公共环境的行为。
这些是基本礼仪的一些常见范例,遵循这些基本规范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友好。
中国礼仪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礼仪文化常识大全
1. 传统的中国礼仪文化强调尊重长辈和尊重他人的尊严。
2. 在中国,人们通常以握手、鞠躬、微笑等方式来致意和表示尊敬。
3. 在中国,吃饭时,尊重长辈和年长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先开始吃饭,年轻人则要等待他们先动筷子。
4. 在中国习俗中,夫妻双方会向父母敬献茶水以示尊敬,这被称为“敬茶”。
5. 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中,新郎要接新娘的床,这被认为是一种幸运的象征。
6. 在正式场合的宴会上,主人会坐在宴会桌的主位上,而客人则会坐在主人左右两侧的客位上。
7. 在中国,给别人送礼物时,应注意坚持双手递送和双手接受的礼仪。
8. 在中国,人们会在新年和其他重要的节日里燃放烟花和爆竹来庆祝。
9. 在宗教场所,如寺庙或道观,人们通常要脱掉鞋子以示尊重。
10. 在与中国人交谈时,直接询问个人问题,如年龄、婚姻状
况等,被看作是不恰当的礼貌行为。
这只是一些中国礼仪文化的常识,并不能穷尽所有。
在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社会场合可能有不同的礼仪习俗。
基本社交礼仪常识大全

基本社交礼仪常识大全
一、餐桌礼仪
1、入席:当准备就绪,由招待者请客人入座。
如果是由女主人发出的邀请,客人应该首先尊敬女主人,稍作停留,以便女主人先入座,之后由客人入座。
2、礼貌问候:在正式宴会活动中,客人应当以恭敬有礼的口吻问候主人和其他客人。
3、分配座位:多数情况下,主人通常会先安排主人客人,其余客人随后入座。
4、准备就餐:客人手中拿着餐具及餐具时,若有人先行进食,应以谦虚的口气请他们先行进餐。
5、就餐时:就餐时,要举止庄重,不要和另一位客人谈话,也不要把餐具放在桌上空谈。
6、进食礼仪:进餐前,应先点餐,把碗盘放在一起,里外不要乱糟糟,以免影响一餐的美感。
7、离席:当进餐完毕,应以谦虚的口气离开餐桌。
二、会客礼仪
1、门面:会客时,主人应当以周到的态度,受客以热情的态度;客人应当把会客当做是去友人家作客,要有一种开心的心情,以正常的礼貌与主人交流。
2、谈话:谈话时,要注意一定的礼节,不要冒犯对方,说话要有气度,注重礼貌,不要太直接。
3、送礼:会客时,客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送上一些节日或生日的礼物,但要注意不要太过攀比,更不要太过显耀。
4、搭话:若有机会。
日常基本礼仪常识日常礼仪知识大全

日常基本礼仪常识日常礼仪知识大全其实,“礼仪”并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下面带来日常基本礼仪常识介绍,以供参考!日常基本礼仪常识1、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2、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
3、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4、被领导训斥的时候,不要低头,要直视领导,面带微笑,表示接受批评,领导的火就会慢慢消退,否则,领导会火上加油. ---职场厚黑,学习一下。
8、说道就一定要做到。
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诺。
9、吃完饭退席时说:“我吃完了,你们慢吃。
10、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
11、坐椅子不要翘起来。
12、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
13、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14、送人走要说:“慢走。
”15、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16、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17、不揭别人的短处18、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
这样显得很没礼貌。
19、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20、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日常基本礼仪常识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
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
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颌、抬头、双肩放松。
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
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
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
女性应两膝并拢或两膝合并倾斜;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中国基本礼仪常识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基本礼仪常识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1一、仪表1、仪表——第一印象的关键仪表,也就是人的外表形象,包括仪容、服饰、姿态和风度,是一个人教养、性格内涵的外在表现。
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衣着整洁是仪表美的最基本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条件,就必须勤梳洗、讲卫生,尤其在社交场合务必穿戴整齐,精神振作。
要正确认识自己,不盲目追赶潮流,注意得体和谐,做到装扮适宜,举止大方,态度亲切,秀外慧中,个性鲜明。
2、仪容——淡妆浓抹要相宜仪容即容貌,由发式、面容以及人体所有未被服饰遮掩的肌肤所构成,是个人仪表的基本要素。
保持清洁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美容。
男士要注意细部的整洁,如眼部、鼻腔、口腔、胡须、指甲等。
要知道,有时“细节”也能决定一切。
风华正茂的学生,天生丽质,一般不必化妆。
职业女性,尤其是社交场合的女士,通常要化妆。
在某些场合,适当的美容化妆则是一种礼貌,也是自尊、尊人的体现。
化妆的浓淡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来选择。
在平时,以化淡妆为宜,注重自然和谐,不宜浓妆艳抹、香气袭人;参加晚会、舞会等社交活动时,则应适当浓妆。
3、美发——并非时尚就是好发型是仪容的极为重要部分。
头发整洁、发型得体是美发的基本要求。
整洁得体大方的发式易给人留下神清气爽的美感,而蓬头垢面难免使人联想起乞丐。
发型的选择要根据自然、大方、整洁、美观的原则,既要观察发型的流行趋势,又不能盲目追赶潮流,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爱好和脸型特点。
头发的护理:⑴ 常梳洗保清洁。
洗发时用十指按摩头皮,以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助于头发生长。
常梳头亦可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还应及时将枯黄、开叉的发梢剪掉,保持头发的美观。
⑵ 烫发、染发要审慎对待,把握好分寸,否则会损伤头发,损害自己的形象。
4、服饰——也要讲原则⑴ 遵循国际通行的“TPO”三原则:T(Time)表示时间,即穿着要应时。
日常基本礼仪常识大全

日常基本礼仪常识大全
1、出门在外,着装要合适得体,千万不要不修边幅,甚至蓬头垢面。
2、不要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
3、坐有坐姿,不要跷二郎腿,更不要随意抖腿。
4、坐椅子时,应坐满椅面的三分之二。
不要把椅面坐满,也不要故意坐在边沿上。
5、在与人交谈之时,要坐姿端正,不要用手掌支撑着下巴。
6、与人交谈的时候,不要将脚跨在座椅的扶手上,或者架在茶几上。
7、坐着的时候,不可以将大腿并拢,并且把小腿分开。
8、坐姿要端正,千万不要将双手放在臀下,脚尖相对。
9、走路时,要抬头挺胸,眼睛直视前方,不能歪肩晃膀,弯腰驼背。
10、行走时,不要左右晃肩,左顾右盼,要走直线。
11、当屋里有人时,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轻声关门。
12、当最后一个进门时,一定要记得随手关门。
13、送客的时候,要把客人送到门口,等客人离开自己的视线之后,再关门。
14、打喷嚏或者咳嗽时,转过身去,用纸巾捂住口鼻。
15、自觉排队,不插队,不扰乱公共秩序。
16、在公共场合,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等,声音不要外放,
记得戴上耳机。
17、任何时候都不要边走边吃东西。
18、公共场合不要吃味道大的食物,以免影响他人。
19、洗完手不要随意甩手,特别是旁边有人的时候,很容易溅到别人的身上。
20、进图书馆的时候,要放轻脚步,不要发出刺耳的声音。
基本礼仪常识

基本礼仪常识基本礼仪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表现自己尊重他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因此,良好的基本礼仪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
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些基本礼仪的常识。
1. 礼貌用语:在社交场合中,使用礼貌用语可以让人们感觉到你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例如,与人打招呼时要说“你好”、“请问”等;和别人道歉时要用“对不起”等。
2. 等候:在等候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保持耐心和尊重。
例如,在排队时要按顺序排队,不得插队;在等候时,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
3. 用餐礼仪:在社交场合中,用餐礼仪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例如,用餐时要注意口腔卫生,不要大声嚼东西,不要开怀大口咀嚼,不要说话还有食物在嘴里,不要挑食,不要噎到食物等等。
4. 礼物:送礼物是社交场合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礼物可以体现出你的心意和关心,但礼物不能太贵重或过于个性化,以免给对方带来负担或不必要的烦恼。
5. 相互尊重:在社交场合中,相互尊重是最基本、最关键的。
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信仰、文化和性别等等;不要捉弄别人或在公共场合挑战别人的权威。
6. 社交礼仪: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适度,不过于轻浮或诙谐。
我们应该准时到达,尊重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我们还要注意交流中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不能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难堪或误解。
7. 注意着装:在社交场合中,穿着整洁、得体的服装也是一种礼仪。
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场合进行不同的着装选择,以显示出自己具备较高的社交能力和品味。
总之,良好的基本礼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通过掌握基本礼仪常识,我们可以渐渐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才干,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出色。
礼仪常识全知道

礼仪常识全知道1.社交礼仪:●问候礼仪:与人打招呼时,可以使用合适的问候语,如“你好”、“您好”、“早上好”等。
●微笑和眼神交流:微笑是一种友好的表达方式,与人交流时保持适度的眼神接触也是重要的礼仪。
●握手礼仪:握手要坚定但不过于强硬,同时要注意握手时间不要过长。
2.餐桌礼仪:●使用餐具:从外向内使用餐具,依次是刀、叉、汤匙等。
用餐时要保持优雅的姿势。
●言谈举止:避免在嘴里塞满食物或说话时大声嚼食物。
用餐时应保持礼貌和谦逊。
3.商务礼仪:●着装得体:根据场合选择适当的服装,保持整洁、干净。
●准时:在商务场合,准时是非常重要的。
迟到可能会给人留下不良印象。
4.电话礼仪:●接听电话:用专业和友好的语气接听电话,标明自己的身份。
●避免大声通话:在公共场合要尽量保持通话音量适中,避免打扰他人。
5.礼物赠送:●选择合适的礼物:根据场合和接受者的喜好选择礼物。
●送礼的方式:递交礼物时要用双手,表达真诚的祝愿。
6.家庭礼仪:●尊重长辈:尊敬和尊重长辈是家庭中的基本礼仪。
●关心他人:在家庭中,关心家人的感受和需求,展现关爱之情。
7.公共场所礼仪:●排队:在排队时要守规矩,不插队。
●保持环境整洁:在公共场所要保持环境整洁,不随地乱扔垃圾。
8.面试礼仪:●穿着得体:在面试时选择合适的服装,展现专业和自信。
●自我介绍:简洁明了地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和优势,展现自信和表达能力。
9.网络社交礼仪:●尊重他人隐私:在社交媒体上要注意尊重他人隐私,避免过度分享个人信息。
●文明用语:在网络交流中使用文明、尊重的语言,避免恶意攻击和侮辱。
10.旅行礼仪:●尊重当地文化:在旅行时要尊重并遵循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守时:在旅行中,尽量遵守行程安排,不要耽误他人时间。
11.陪同礼仪:●照顾他人感受:在陪同他人时,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关心他们的需求。
●注意言行举止:在公共场合陪同他人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给他人添麻烦。
12.红白喜事礼仪:●参与庆祝:在红白喜事中要表达真诚祝福,积极参与庆祝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礼仪常识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一、交谈技巧交谈的要点:内容与形式,即说什么和如何说的问题礼仪强调尊重为本,同时要求善于表达。
待人接物,有所为,有所不为怎么才能做到谈吐有度:有所为,有所不为——注意底线,哪些话不能讲有所为,有所不为——注意上线,哪些话要讲谈吐有度注意六点:1.要少说多听。
作为公关人员,要明白自己的身份,要摆正位置,言多语失,而且容易喧宾夺主。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往往和说话的数量成反比。
2.细语柔声。
训练有素的基本标志是细语柔声,不要高声喧哗,不要高谈阔论,不要大张旗鼓。
有教养有身份的人的一个标志就是细语柔声。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他说话的音量、速度都是有关的。
3.专心致志。
公关人员更多的情况下是辅助的角色,所以当和外人交谈时,不仅要少说多听,而且要专心致志,洗耳恭听,看着对方,不要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心不在焉。
看书、看报、打电话、举目他顾等行为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4.交谈要善于互动,要善于引导对方交谈。
5.要善于请教。
有身份的人、有教养的人、善于寻找话题的人,实质上是善于向对方请教的人。
向他人请教首先对对方是尊重,其次容易形成良性互动。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向对方请教,既是表现自己的谦虚,又给对方一个正常发挥的余地。
6.要热情友善。
不要不苟言笑,不要呆若木鸡,不要面无表情,不要一言不发,善于互动也是谈吐有度重要的问题之一。
交谈形式注意五个不(日常交往中有教养的基本标识):1.避免高声喧哗。
粗声大嗓既是对交谈对象的不尊重,也是对所在场所其他人员的不尊重,有卖弄炫耀之嫌。
2.不要打断对方。
有身份、有教养的人,自己有说话的权利,别人有说话的权力,你要让对方把话说完,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插嘴。
插嘴打断对方是没有教养的标志。
当然也存在一种情况,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时,作为公关人员要善于制造话题,遇到对方和你同时开口时,要请对方先说,表示一种谦让,礼让三分。
3.不补充对方。
你有说话的权利,对方也有说话的权利,你有关注的热点,对方也有关注的热点,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要对对方补充太多。
4.不纠正对方。
若非原则问题,有教养的人有身份的人的标志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接受对方。
三A原则:重视对方,欣赏对方,赞美对方。
善解人意的人是宽以待人。
不要随便对别人进行是非判断5.不质疑对方。
不当面对别人的话进行质疑。
你对对方表示怀疑,实际是对别人自尊的一种蔑视。
交谈内容注意——六不谈,五不问(1)六不谈:第一,不能非议党和政府。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思想上行动上和党和政府保持一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这是基本教养。
国家繁荣富强,政府稳定,党的领导强有力,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顺畅,所以我们有义务。
第二,不涉及国家秘密与行业秘密。
这是职业道德的底线。
第三,不能随便议论交往对象。
第四,不非议自己的领导、同行和同事。
有教养有身份的公关人员不仅个人要体现组织形象,而且有义务维护组织形象。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也是职业道德的底线。
第五,不涉及格调不高的话题。
无助于我们的知识性、趣味性、快乐性的话题不谈。
第六,不涉及个人隐私问题。
(2)个人隐私五不问:不问收入,不问年龄,不问婚姻,不问健康,不问职业经历。
交谈内容要注意——选择适宜的话题:第一,选择交往对象所擅长的问题。
恰到好处地向交往对象表示了敬意,又制造了容易产生互动的话题。
第二,时尚的问题。
即此时此刻最流行的问题。
第三,格调高雅的问题。
有教养的人总要选择一些符合自己身份的话题,得体的、庄重的、有涵养的、有深度地一类话题。
比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雕塑。
当然在聊此类话题时,要注意交谈的对象,不要哪壶不该提哪壶。
第四,轻松愉快的问题。
一般公交场合有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之分。
正式场合的话题一般是拟定的,这些是一定要谈的。
但也有属于非正式话题,属于应酬和寒暄,这样的场合话题不要太严肃,可以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如电影电视,名胜风光,时尚流行,旅游休闲,烹饪小吃,名人轶事等。
总而言之,谈话题一定注意要互动。
互动是最重要的,有些话题不能谈,不要谈,有些话题适合谈,优先考虑,这样才能达到双向沟通的目的。
二、应对媒体大众传媒对社会组织的作用:1.和新闻界和传播媒介搞好关系,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大众传媒能够发挥“定位”的作用:为组织定位,为产品定位,为服务定位。
2.有助于组织和公众的相互了解。
如果大众传媒利用自己独特的位置,采集了公众舆论,并且进行了及时的报道和反馈,那样的话会对社会组织构成促进作用、鞭策作用。
3.公关人员和社会组织利用和新闻界、大众传媒的良好关系,有助于高效率地做好本职工作。
公关人员应重视媒体应对公关人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公司企业、社会组织的喉舌,是形象代表,所以一言一行有一个分寸的问题。
对媒体要尊重,这是应对媒体时一个基本的礼仪。
第一要明白,传播媒介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在公关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塑造形象,了解公众舆论,便于提高公关工作的效率。
同时要明白,善待媒体,实际上就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所在的组织。
应对媒体时要注意的具体细则:1.首先当你应对媒体时,你要了解媒体的政治倾向。
作为一个公关人员,一定要有政治意识。
因为媒体有舆论导向问题,媒体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说到底是个政治问题。
2.其次还要了解媒体的实际地位。
不仅要注意是不是主流媒体,还要注意是不是主要栏目。
了解不同媒体的特点与受众。
即了解这个媒体起什么作用。
现场应对——联络媒体,方便媒体:第一,要提前对媒体有所了解,并且保持有效地沟通和互动。
要经常和媒体建立长时间的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是公关的基本内容。
第二,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为媒体提供方便。
要以一种正常的、平常的、互相关照的心态,提供方便。
第三,要提供真实、有效、有利的信息。
作为公关人员来讲,对媒体来说是要配合的,但是我们在和媒体合作的同时,要注意三个细节,对媒体提供的信息应该是真实的,其次是有效性,因为新闻都是有时效性的。
同时是有利的。
首先是对我们有利,其次是对媒体有利。
第四,现场回答媒体问题时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礼貌用语要使用,尊称敬语要使用,侮辱、讽刺、挖苦的语言不能使用,寻衅滋事、挑拨离间的语言不能使用,不能对媒体或者媒体工作者当众加以非议和指责。
总而言之,面对媒体应做到八个字:知己知彼,不卑不亢。
知己知彼就是了解对方,不卑不亢则是临阵应对时落落大方,做到这两点,公关人员的媒体形象就能保持良好,而且有助于维护所在组织的公众形象。
三、电话礼仪电话形象:人们在接听使用电话的整个过程中,语言、表情、神态、语气、态度等等各方面的集合给别人的印象和感受。
打电话注意2个问题:拨打电话、接听电话,无论接还是打,都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认真应对,都要注意基本的礼貌用语和通话的规范性问题。
一、拨打电话:1.通话的时间和时机,即什么时候打电话,没有重要事情,节假日不打电话,休息时间(晚上9点之后-早上6点之前)不打电话;国际交往注意时差问题;约定通话时间必须在约定时间打电话;2.通话时间的长度,即打多长时间的电话,若无重要事情,例外情况,通话三分钟原则:长话短说、废话不说、无话不说;3.通话内容要规范:程序上:①问候对方:礼貌用语,您好;②自报家门:自己所在单位和部门,职务,姓名(来系何人);③事情(所为何事,所忙何事)。
④道别语:我刚刚说了几件事,重申一下几件事情要点,您还有什么事吗,没有那再见;⑤通话时态度表现要得体:语气友善平和,不要咄咄逼人,不要强加于人,不要居高临下;说话语速要适当放缓;说话声音不宜过高,可以适当问您听得清楚吗;嘴里不要含东西或吃东西;打电话时不要同时做其他事情;如果电话掉线,拨打者主动回拨,且回拨时声明一下“不好意思,刚才电话掉线了”或“不好意思,刚才电话没电了”,二、接听电话:1.接听电话要及时:铃响不过三声原则,最好不要一声就接,让对方有所准备;铃响过久接听起来要说“抱歉,让您久等了”;不要让孩子去接电话;2.接听要得体:说礼貌用语,您好;自报家门,我是谁谁谁/这里是某某公司某某部门(企业部门)/部门+姓名(公司内部);录音电话一般报电话号码,选取一个比较浑厚中庸的声音防止被骚扰,您好这里是xxx(电话号码),主人有事外出,有事请留言;3.特殊情况:①电话打错要注意:您好,这里是xx公司,您找哪位您找xx公司不好意思您打错了,您看这样,我替您查一下xx公司的电话号码,查出来再告诉您号码(乘机推销自己的企业形象);②被找之人不在的情况:要先告诉对方,他找的人不在,然后才可以问来系何人所谓何事,“您好,xx公司,您找哪位您找xx,不好意思,我是xxx,xx不在,请问您是哪位您需要我为您做些什么您有什么事”③被找之人不在,代接代传电话要做好必要记录:打电话的人是谁,什么单位,电话号码是什么,需不需要回复,回复电话号码是什么,需要什么时间回复,接听电话的时间,通话要点那几条,挂电话前要重复要点“先生我刚刚为您记录了是……,您看是不是这么几个要点”,如果对方没有委托你代传信息则不要追问;三、打电话时谁先挂1.地位高先挂:上级长辈等先挂;上级机关人先挂;群众先挂;客人先挂;2.人地位完全相似时,主叫(发话人、打电话那方)先挂;四、手机礼仪1.座机礼仪手机都要准守2.使用手机不能影响别人、不能有碍于人:上课时、开会时要改成振动,必要时要关机;到长辈处或领导处为表示尊重,可当众关机;3.使用手机注意安全:①驾驶车辆时不能接听移动电话;飞机起飞之后到降落以前是不能通话的,否则影响导航设备的控制、方向;到加油站、医院不允许使用移动电话;②使用手机时谈到国家秘密、行业秘密问题,少说为妙,因为手机确少隐秘性,使用一定设备,谈话内容是可以被别人了解的,所以重要的商务活动,不仅不用移动电话,甚至手机是不准带进去的;③不要随便借用他人电话;4.手机要放置到位:正式场合放在随身携带的手袋里面,男士在重要场合要腰上不挂任何东西。
四、座次礼仪座次严格从礼仪上来讲叫位次排列。
一、讲前举例:1、坐火车睡硬卧:头朝通道是比较文明的做法;2、干杯祝酒:第一次祝酒须是男主人提议干的,祝酒时第一杯酒跟右手边的人干(宴会里的标准做法:主人右侧一般是主宾);第二杯是往顺时针的方向进行(国际礼仪惯例以顺时针方向前进作为吉利的方向,逆时针方向只有运动员入场和追悼会才用)。
二、双排座轿车上座的三种情况:1、社交应酬。
主人开车时副驾驶座是上座,表示平起平坐;但主人开车时其配偶在车上,要让其配偶座副驾。
2、公务接待。
专职司机开车时,在我国,方向盘居左,所以是后排右是公共接待的上座(司机后排对角线);在香港、日本,方向盘居右,所以后排左是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