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法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计算电磁学中的有限元方法

计算电磁学中的有限元方法

计算电磁学中的有限元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计算电磁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提高,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有限元方法是计算电磁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值分析方法之一,其可模拟复杂电磁场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计算电磁学中的有限元方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有限元法基本理论有限元方法是数值分析中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其基本思想是将整个计算区域分割成若干个简单的单元,然后在每个单元内选取一个适当的基函数,通过求解基函数系数来表示数值解。

这种思想很容易扩展到计算电磁场问题上,因为电磁场分布可以被视为由一些小电磁场单元组成。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过程包括建立有限元模型、离散化、求解以及后处理。

其中建模是有限元方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建模过程中,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计算区域,并将其离散化为若干个小单元(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然后,我们需要选取适当的基函数,并确定它们所对应的系数的初始值。

一旦有限元模型被建立,我们就可以进行求解了。

具体来说,有限元法的求解过程需要求解一个大规模的稀疏矩阵方程,其中系数矩阵和右侧向量都与电磁场有关。

这个过程需要借助计算机的优势,通过矩阵解法算法完成求解。

最后,我们通过后处理来获得我们需要的电磁场信息或工程参数,例如电势、磁场强度、感应电动势等。

二、有限元法应用领域有限元法在计算电磁学中广泛应用。

其应用范围涉及电机、变压器、电力电子、雷达、电磁兼容等多个领域。

有限元法可用于仿真复杂的电磁场分布问题,例如在电机设计中,有限元法可用于电机磁场分析、电机振动分析以及谐波分析等。

在电力电子领域中,有限元法可用于设计电感元件和变压器等。

另外,有限元法在雷达技术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于雷达天线设计和仿真。

三、有限元法的优缺点有限元法作为一种数值分析方法,具有一定优缺点。

有限元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可用于模拟各种复杂的材料和几何形状。

此外,有限元法允许我们针对不同的模型选择不同的元素类型和元素尺寸,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由选择不同的模型。

有限元基本知识

有限元基本知识

有限元的基本概念
计算等效节点力 单元特性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单元的外部 "载荷" (包括单元之间的内部 "载荷") 与单元节点物理 量之间的关系。 物体离散化后,假定力是通过节点从一个单元传递 到另一个单元。但是,对于实际的连续体,力可以作用 在单元的任意区域或位置 (体积力、分布面力、集中力 等),也可以在一个单元与相邻单元的公共边 (线、面) 之间进行传递。因而,这种作用在单元上的表面力、体 积力和集中力都需要等效的移到节点上去,也就是用等 效的节点力来代替所有作用在单元上的力。
{u} - 单元中任意点的物理量值,它是坐标的函数: {u} = {u (x,y,z)} [P] - 形状函数,与单元形状、节点坐标和节点自由度等有关 {ue} - 单元节点的物理量值;对于结构位移法可以是位移、转 角或其对坐标的导数。 常用的大型分析软件中基本上是位移+转角。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过程
结构分析时一些常用单元的节点自由度 (在单元坐标系中) 杆元:单元形状为线段,变形形式为拉伸和扭转。 在单元坐标系中: 节点自由度为 Tx 和 Rx,其中 x 为杆的轴线。 在总体坐标系中: 三个位移和三个转角 (T1,T2,T3,R1,R2,R3)。 梁元:单元形状为线段,变形形式为拉伸、扭转,以及两个垂 直于轴线方向的弯曲 在单元坐标系中: 节点自由度为 Tx,Ty,Tz,Rx,Ry,Rz。其中 x 为梁的 轴线,Y,z 为梁截面的两个抗弯惯矩主轴方向。 在总体坐标系中: 三个位移和三个转角 (T1,T2,T3,R1,R2,R3)。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过程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过程
单元形状函数举例 (未必是实际使用的单元):
(1) 一维单元
a. 杆单元 轴向拉伸和扭转:节点位移自由度为 Tx,Rx 对 2 节点单元 (线性单元): Tx = a0 + a1 * x Rx = b0 + b1 * x 各有 2 个未知数,可以由 2 个节点的位移值确定; 对 3 节点单元 (二次单元): Tx = a0 + a1 * x + a2 * x2 Rx = b0 + b1 * x + b2 * x2 各有 3 个未知数,可以法的发展 有限元分析方法最早是从结构化矩阵分析发展而来,逐步推广 到板、壳和实体等连续体固体力学分析,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 效的数值分析方法。 (1) 有限元方法已发展到流体力学、温度场、电传导、磁场、 渗流和声场等问题的求解计算,目前又发展到求解几个交叉学科的 问题。 例如当气流流过一个很高的铁塔产生变形,而塔的变形又反过 来影响到气流的流动……这就需要用固体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有限 元分析结果交叉迭代求解,即所谓"流固耦合"的问题。 (2) 由求解线性工程问题进展到分析非线性问题 线性理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例如:航空航天和动力工程的高温部件存在热变形和热应力, 要考虑材料的非线性 (弹塑性) 问题;诸如塑料、橡胶和复合材料 等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只有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算法才能解决。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有限元理论基础有限元方法的基础是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其基本求解思想是把计算域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一些合适的节点作为求解函数的插值点,将微分方程中的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导数的节点值与所选用的插值函数组成的线性表达式,借助于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将微分方程离散求解。

釆用不同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形式,便构成不同的有限元方法。

4.加权余量法:是指采用使余量的加权函数为零求得微分方程近似解的方法称为加权余量法。

(Weighted residual method WRM)是一种直接从所需求解的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出发,寻求边值问题近似解的数学方法。

加权余量法是求解微分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设问题的控制微分方程为:在V域内厶(")-八0 (5.1.1)在S 边界上〃(“)-& = 0 (5.1.2)式中:L、B——分别为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中的微分算子;f、g ——为与未知函数u无关的己知函数域值;u——为问题待求的未知函数当弄!J用力u权余•肚法求近丁以解首先在求耳军域上理立一个T式閑数H 一般兵升如下形式:仁土CN=NC(5.1.3)T M式中:c{----------- 彳寺定系数. 也可称为广义坐标;N:--- 取白完备函冬攵*S线.性无关的基函孕攵°由于〃一般只圮彳守求函缨攵U的近1以耳岂因u匕将式(5 1.3) 代入式(5 1 1)牙口式(5 1.2)后将诃•不誉斯兄,昔迅:| R] = L(flb— f在V域内\R B =B(^~g在S 边界上("14)城然 & 、尽反映了r式函竽攵与实解之问的偏差. 它丁门分另U称做内召卩牙口边界余覺。

若在域\'内引入内部权函数硏,在边界S上引入边界权函数W B 则可理立11个消除余甘的条件.一般可农示为:L兀W B1R B dS = 0 (/ = L2.L ,〃) (51-5)• V • S不同的权函数幵;和jr R反映了不同的消除余•眩的准则。

有限元法基础重点归纳(精)

有限元法基础重点归纳(精)
29、常应变三角形单元:当单元确定后。矩阵B是常量,单元中任一点的应变分量也是常量的单元。
30、有限元法的任务:建立和求解整个弹性体的节点位移和节点力之间的关系的平衡方程。31、单元刚度矩阵:表达了单元节点位移与节点力之间的转换关系。
32、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①单元刚度矩阵中每个元素有明确的物理意义②K e是对称矩阵③K e的每一行或每一列元素之和为零,因此K e为奇异矩阵④K e不随单元的平行移动或作n π角度的转动而改变。33、刚度集成法集成规律:①先对每个单元求出其单元刚度矩阵K e ,而且以分块形式按节点编号顺序排列②将单元刚度矩阵扩大阶数为2n*2n ,并将单元刚度矩阵中的子块按局部码与总码的对应关系,搬到扩大后的矩阵中,形成单元贡献矩阵K e。③将所有单元贡献矩阵同一位置上的分块矩阵简单叠加成总体刚度矩阵中的一个子矩阵,各行各列都按以上步骤即形成总体刚度矩阵K。34、整体刚度矩阵的性质:①整体刚度矩阵是对称矩阵②整体刚度矩阵中每一元素的物理意义:整体刚度矩阵的第一列元素代表使第一个节点在x方向有一单元位移,而其余节点位移皆为零时必须在节点上施加的里。对于K的其余各列也有类似意义③整体刚度矩阵K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总是正的④整体刚度矩阵K是一个稀疏阵⑤整体刚度矩阵K是一个奇异阵。35、带形矩阵:整体刚度矩阵K的非零元素分布在以主对角线为中心的斜带形区域内的矩阵。
γxy
=E 1−μ
2∗
1−μ2
γxy
42、制造位移函数:{u (x,y =α1+α2x +α3y
v (x,y =α4+α5x +α6y
43、等参单元精度比四边形单元高,四边形精度比三角形精度高。
44、轴对称问题:很多工程物件,它们的几何形状承受的载荷以及约束条件都对称于其一固定轴,这即为对称轴,此时载荷作用下的位移、应变和应力也对称于该对称轴的问题。45、等参数单元:优点:①形状方位任意,适应性好,精度高,容易构造高阶单元②具有统一形式,规律性强,采用数值积分算,程序处理方便③高阶等参单元精度高,描述复杂边界,形状能力强,所需单元少。缺点:①单元各方向尺寸要尽量接近②单元边界不能过于曲折,不能有拐点折点,尽量接近直线或抛物线③边之间夹角要尽量接近直角④单元形状不能过度畸变,边中节点不能过于偏离中间。46、有限元法基础理论:弹性力学,材料力学

有限元基本知识

有限元基本知识
单元组集 即由单元的有限元特性组装整个结构的相关方程。 包括施加载荷和各种约束条件等。 以结构位移法为例,即是利用节点处力的平衡条件 和边界条件把各个单元按原来的结构重新连接起来,形 成以整个结构的节点物理量为未知数的有限元代数方程 (4) 求解未知节点位移 可以根据方程组的具体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5) 计算其它物理量 在求得整个结构的位移之后,可以根据相应单元所 依据的的力学理论计算其它物理量,例如,一般弹性体 的应力和应变、梁的截面内力 (剪力、轴力、弯矩和扭 矩)、约束反力等。
有限元的基本概念
单元特性分析的重要内容是选择单元中物理量的变化函 数。例如,结构分析的不同有限元方法有: a. 位移法:以节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称为位移法; b. 力法:以节点力作为基本未知量称为力法; c. 混合法:取一部分节点力和一部分节点位移作为基 本未知量时称为混合法。 以结构位移法为例: 选择单元内部的位移模式 (形状函数) 以及与单元位移 模式匹配的单元节点处的物理量,如:节点处的位移、转角 (位移的一次导数)、曲率(位移的二次导数)。 最常用的形状函数是多项式函数。 选择节点自由度和单元形状函数后,就可以根据相应的 几何、物理方程推导出相应的单元矩阵。
有限元的基本概念
(3) 增强可视化的前、后处理功能 随着数值分析方法的逐步完善和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飞速 发展,用于求解运算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数据准备和结果的 处理问题却日益突出。 在现在的工作站上,求解一个包含10万个方程的有限元 模型只需要用几十分钟。工程师在分析计算一个工程问题时 有 80% 以上的精力都花在数据准备和结果分析上。 因此,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既是广大用户对通用有限 元软件的需要,也是衡量有限元软件水平的重要标志。 目前几乎所有的商业化有限元软件系统都有功能很强的 前、后处理模块,使用户能以可视图形方式直观快速地进行 几何建模、网格自动划分,生成有限元分析所需数据,并按 要求将大量的计算结果整理成变形图、等值分布云图或相关 曲线,便于极值搜索和所需数据的列表输出。

有限元入门

有限元入门
体所有各点的位移都远小于物体的原有尺寸,因而应变和转角 都远小于1,这样,在考虑物体变形以后的平衡状态时,可以 用变形前的尺寸来代替变形后的尺寸,而不致有显著的误差; 并且,在考虑物体的变形时,应变和转角的平方项或乘积项都 可以略去不计,这就使得弹性力学中的微分方程都成为线性方 程。
有限差分方法
(Finite Differential Method)
该方法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 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有限差分 法以泰勒级数展开等方法,把控制方程中 的导数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差商代替 进行离散,从而建立以网格节点上的值为 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该方法是一种直接 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的近似数值解法, 数学概念直观,表达简单,是发展较早且 比较成熟的数值方法。
三、 塑性加工中的有限元法概述
有限元法与其它塑性加工模拟方法相比,功能最 强、精度最高、解决问题的范围最广。它可以采 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的单元离散任 意形状的变形体,适用于任意速度边界条件,可 以方便地处理模具形状、工件与模具之间的摩擦 、材料的硬化效应、速度敏感性以及温度等多种 工艺因素对塑性加工过程的影响,能够模似整个 金属成形过程的流动规律,获得变形过程任意时 刻的力学信息和流动信息,如应力场、速度场、 温度场以及预测缺陷的形成和扩展。
1-7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内容
有限元法的力学基础是弹性力学,而方程求解的原理是泛 函极值原理,实现的方法是数值离散技术,最后的技术载 体是有限元分析软件。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1、基本变量和力学方程(即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2、数学求解原理(即能量原理) 3、离散结构和连续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实现(有限元分析 步骤) 4、有限元法的应用(即有限元法的工程问题研究) 5、各种分析建模技巧及计算结果的评判 6、学习典型分析软件的使用,初步掌握一种塑性有限元 软件 注意:会使用有限元软件不等于掌握了有限元分析工具

有限单元法 数学术语

有限单元法 数学术语

有限单元法有限单元法,是一种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

其基础是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其基本求解思想是把计算域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一些合适的节点作为求解函数的插值点,将微分方程中的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导数的节点值与所选用的插值函数组成的线性表达式,借助于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将微分方程离散求解。

采用不同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形式,便构成不同的有限元方法。

有限元方法最早应用于结构力学,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慢慢用于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

内容简述在有限元方法中,把计算域离散剖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且相互连接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基函数,用单元基函数的线形组合来逼近单元中的真解,整个计算域上总体的基函数可以看为由每个单元基函数组成的,则整个计算域内的解可以看作是由所有单元上的近似解构成。

在河道数值模拟中,常见的有限元计算方法是由变分法和加权余量法发展而来的里兹法和伽辽金法、最小二乘法等。

根据所采用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的不同,有限元方法也分为多种计算格式。

从权函数的选择来说,有配置法、矩量法、最小二乘法和伽辽金法,从计算单元网格的形状来划分,有三角形网格、四边形网格和多边形网格,从插值函数的精度来划分,又分为线性插值函数和高次插值函数等。

不同的组合同样构成不同的有限元计算格式。

对于权函数,伽辽金(Galerkin)法是将权函数取为逼近函数中的基函数;最小二乘法是令权函数等于余量本身,而内积的极小值则为对代求系数的平方误差最小;在配置法中,先在计算域内选取N个配置点。

令近似解在选定的N个配置点上严格满足微分方程,即在配置点上令方程余量为0。

插值函数一般由不同次幂的多项式组成,但也有采用三角函数或指数函数组成的乘积表示,但最常用的多项式插值函数。

有限元插值函数分为两大类,一类只要求插值多项式本身在插值点取已知值,称为拉格朗日(Lagrange)多项式插值;另一种不仅要求插值多项式本身,还要求它的导数值在插值点取已知值,称为哈密特(Hermite)多项式插值。

第二章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第二章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第二章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结构分析、流体力学、热传导等工程领域。

它通过将连续的物理问题离散化为有限个简单的子问题,再通过数值方法求解这些子问题,最终得到原始问题的近似解。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离散化、加权残差和求解方法。

首先是离散化。

离散化是指将原始的连续问题转化为离散的子问题。

有限元分析中常用的离散化方法是将求解区域分割成有限的子域,称为单元。

每个单元内部的场量(如位移、温度等)可以用其中一种函数近似表示。

离散化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单元形状和适量的节点,使得子问题的离散解能够较好地近似原问题的解。

接下来是加权残差方法。

加权残差方法是有限元分析的核心思想,用于构造子问题的弱型方程。

弱型方程是原始问题的一种积分形式,由应力平衡和边界条件推导而来。

在加权残差方法中,我们引入加权函数,将弱型方程乘以权函数,再对整个求解区域进行积分,从而将连续问题转化为离散问题。

通过选择合适的权函数,可以使得该离散问题具有良好的数学特性,比如对称、正定等。

最后是求解方法。

有限元分析的求解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法和迭代法。

直接法适用于小型问题,通过对离散问题的系数矩阵进行直接求解,得到场量的离散解。

而迭代法适用于大型问题,通过迭代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得到场量的近似解。

迭代法的常用算法有雅可比法、高斯-赛德尔法、共轭梯度法等。

在求解中还需要注意计算误差的控制和收敛性的判定。

除了这三个基本理论,有限元分析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技术。

例如,网格生成用于生成离散化的单元网格;后处理用于对离散解进行可视化和数据分析;材料模型用于描述材料的本构关系。

这些概念和技术在具体的有限元分析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包括离散化、加权残差和求解方法。

离散化将连续问题转化为离散子问题,加权残差方法用于构造子问题的弱型方程,求解方法用于求解离散问题。

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对于理解和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公平·开放·共赢
Loyalty Fair Opening Win-win
有限元法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有限元法是把要分析的连续体假想地分割成有限个单元所组成的组合体,简称离散化。

这些单元仅在顶角处相互联接,称这些联接点为结点。

离散化的组合体与真实弹性体的区别在于:组合体中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接除了结点之外再无任何关联。

但是这种联接要满足变形协调条件,即不能出现裂缝,也不允许发生重叠。

显然,单元之间只能通过结点来传递内力。

通过结点来传递的内力称为结点力,作用在结点上的荷载称为结点荷载。

当连续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组成它的各个单元也将发生变形,因而各个结点要产生不同程度的位移,这种位移称为结点位移。

在有限元中,常以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

并对每个单元根据分块近似的思想,假设一个简单的函数近似地表示单元内位移的分布规律,再利用力学理论中的变分原理或其他方法,建立结点力与位移之间的力学特性关系,得到一组以结点位移为未知量的代数方程,从而求解结点的位移分量。

然后利用插值函数确定单元集合体上的场函数。

显然,如果单元满足问题的收敛性要求,那么随着缩小单元的尺寸,增加求解区域内单元的数目,解的近似程度将不断改进,近似解最终将收敛于精确解。

附:FELAC 2.0软件简介
FELAC 2.0采用自定义的有限元语言作为脚本代码语言,它可以使用户以一种类似于数学公式书写和推导的方式,非常自然和简单的表达待解问题的微分方程表达式和算法表达式,并由生成器解释产生完整的并行有限元计算C程序。

FELAC 2.0的目标是通过输入微分方程表达式和算法之后,就可以得到所有有限元计算的程序代码,包含串行程序和并行程序。

该系统采用一种语言(有限元语言)和四种技术(对象技术、组件技术、公式库技术生成器技术)开发而成。

并且基于FELAC 1.0的用户界面,新版本扩充了工作目录中右键编译功能、命令终端输入功能,并且丰富了文本编辑功能,改善了用户的视觉体验,方便用户快速便捷的对脚本或程序进行编辑、编译与调试。

其中并行版在前后处理上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