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10课古代文字与文学、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同步练习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10课古代文字与文学、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同步练习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10课古代文字与文学、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同步练习川教版

第9、10课古代文字与文学、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在古埃及一位法老的陵墓里,发现了许多神秘的符号,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古老文字,它应是(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拉丁文字 D.希腊字母

2.发明了楔形文字的是( )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西亚居民 C.古代印度人 D.阿拉伯人

3.楔形文字主要的书写材料是( )

A.纸草 B.石头 C.泥版 D.白纸

4.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

重要史料。这部文学名作是 ( )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5.描写特洛伊战争的两部古希腊叙事长诗是 ( )

①《罗摩衍那》②《奥德赛》③《伊利亚特》④《摩诃婆罗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右图是史诗巨片《特洛伊(TROY)》的海报,,其中“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你一定非常熟悉。根据你的了解,这部影片应当取材于( )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罗摩衍那》

7.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悲剧作家,他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他的作品是( )

A.《俄底浦斯王》 B.《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C.《特洛伊妇女》 D.《一千零一夜》

8.同学们都知道《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脍炙人口

的故事,它们均出自一部民间故事集。这部故事集是 ( )

A.《一千零一夜》 B.《伊利亚特》 C.《被缚的普罗米斯修》 D.《奥德赛》9.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实际上这是指下列哪一科学原

理 ( )

A.加速度定律 B.勾股定理 C.杠杆原理 D.惯性定律

10.阿基米德(如图)是著名的科学家 ( )

A.古印度 B.古罗马 C.古希腊 D.古埃及

11.有一天,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地坐进澡盆的时候,水从盆边溢

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发呆,忽然高兴地叫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请问他找到了哪一科学定律( )

A.万有引力定律 B.杠杆定律 C.浮力定律 D.力学三定律

12.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研究的主要领域是 ( )

A.代数

B.几何

C.微积分

D.拓扑学

13.右图的古希腊著名雕塑名为( )

A.《拉奥孔》 B.《雅典娜》c.《掷铁饼者》D.《大卫》

14.下列著名建筑中,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是

A.麦加清真寺

B.巴黎圣母院

C.北京故宫

D.空中花园

15.麦加清真寺是哪种建筑的典型代表

A.罗马式建筑

B.哥特式建筑

C.阿拉伯式建筑

D.中国石典建筑

16.阅读下列材料: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地方著名的科学家?

(2)这句话反映的是他的哪一项科技成就? 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重要的成就?

(3)我们今天应该学习他的哪些高尚品质?

(1)阿基米德。古代希腊。(2)杠杆定律。他还发现了浮力定律,发明了螺旋式水车,用

来排水和灌溉。(3)我们应该学习他善于思考,喜欢辩论,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和

忠于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17.麦加大清真寺(图一)和巴黎圣母院(图二)是两座著名的宗教建筑,请你回答:他们分别位于今天的什么地方?分别属于哪两个宗教的建筑?建筑的相同点有哪些?

麦加大清真寺(图一) 巴黎圣母院(图二)

(1)分别位于沙特阿拉伯和法国;(2)伊斯兰教、基督教;(3)相同点:十分高大,都是宗教圣地。

关于恢复繁体字的看法

关于恢复繁体字的看法 200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近年来,关于恢复繁体字的讨论也进行的如火如荼,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本人是持反对态度,这篇文章就繁体字的利弊、恢复繁体字的不必要、恢复繁体字的实施难度三个方面论述反对恢复繁体字的理由。 一、繁体字的弊端 首先繁体字只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所反映的构形理据,所蕴含的传统思想,都不是全面系统的,因为汉字在繁体字之前,还有殷商以来的一大段历史。自殷商以来的汉字流变的过程中,隶变是一个巨大的变革。隶变使得汉字的象形意味大为削弱,许多汉字的形义关系也变得隐晦。楷书繁体字是在隶变形成的隶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楷化后形成的,在保留古文字构形理据方面业已大为逊色。如果说繁体字有利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就应该把先秦古文字也包括在内,但通常所说的“繁体字”,并不能涵盖先秦古文字,这也是为什么当“复繁”者强调繁体字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的时候,“护简”者并不认同的原因。他们常常反驳说,如果要保护传统文化,大家都要去写甲骨文和金文,甲金文才是真正的传统之源,对此“复繁”者似乎也不能做出有力的回应。我们认为,楷书繁体字较之简体字,虽然更多地保留了一部分汉字的构形理据,但繁体字本身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隶变已经丧失了较多的理据内涵,楷书繁体字更是如此。其次,繁体字在靠手写的时代,它的难写、难认、难记等缺点是客观存在的,特别在文化普及方面,有着较大的障碍。要说繁体字理据较强,这话不假,但也不是人人看到繁体字都能进行结构分析,并且能够根据形义分析掌握字义,解读经典。因为见形知义是文字学家、训诂学家的本事,需要比较丰富的语言文字学知识,特别需要汉字源流演变的知识,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一般人要说清某个繁体字的来龙去脉,弄懂这个形为什么表示这个义,是不容穀”字、“發”字,其结构切分与一般的形声字不同,它们的意符都易做到的。上举“ 居于字之左下角,不易析出,“鳳”字的“凡”声也不易看出,“鄧”字的“邑”旁又有变写,要讲清楚这些字的结构和形义关系,是需要下些功夫的。这也是为什么普通民众希望改革中国文字的原因之一。中国大陆推行简化字的初衷,就是为了减轻学习和使用繁体字的负担,以利于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二、恢复部分繁体字并不十分必要 简化字转化为繁体字时,一部分用同音替代方式简化的字,与其相应的繁体字并非一对一,如不了解对应关系,随便选择其中一种繁体字形就容易出错。比如,简化字中用“院系”的“系”“聨係”的“係”和表捆绑义的“繋”,替代繁体的 而“中文系”的“系”并没有相应的繁体,如果转换成繁体的“係”,就是错误的。一部分简化字和繁体字不是一对一关系,一个简化字替代两个或两个以上繁体字时,转换转时也容易出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一、基本知识 1.形成于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是()()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出自柳永的( ) 3.王安石词的代表作品是 ( )。 4.元代四大爱情剧包括:()5.中国戏剧最早走出国门,介绍给欧洲的一部戏剧是纪君祥的()。 6.《墨梅》是王冕的作品,诗中有名句( )。 7.贺铸《青玉案》中的名句是() 8.“历城二安”、或“济南二安“是指( )和( )。 9.宋末爱国诗人的代表是( )和( )。 10.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 11.小山乐府的作者是()。在散曲的发展史上,小山的地位足与马致远相提并论。 12、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 13、《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的金代著名文学家()。14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是()。 15 “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一陈三刘指的是() 16《梧桐雨》的作者的()。他还有一部爱情喜剧是()。 17 关汉卿爱情婚姻剧主要有()。 18 .郑光祖的杂剧代表作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19()的作品风格被形容为“六一风神”。 20、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的名句有:“小楼一夜听春雨,()。 21、张养浩的散曲代表作是(),中有名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22、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二、名词解释。 1“稼轩体” 2后山体 3中兴四大诗人 4诸宫调 5“六一风神” 6散曲 7半山体 8江西诗派 9大晟词人

10山谷体 三、问题简答 1.欧诗的特征和贡献 2.姜词的主要贡献 3.《倩女离魂》的艺术成就 4范仲淹词的成就与影响 5.如何理解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6.马致远的《汉宫秋》在艺术上的特色。 7.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贡献 8.欧晏词的主要特征。 9.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10.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1.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四、问题论述 1结合作品论述苏轼与辛弃疾词抒情风格的主要区别和原因。2辛词的艺术成就 3论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基本知识20% 名词解释 20% 问题简答30% 问题论述30%

文学与影像中的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

文学与影像中的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 [摘要]关于记忆的探讨近年逐渐成为中国问题研究的显学。《红高粱》的电影和文学原著都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经典记忆。创作者以与时代相呼应的主观创新带动着小说与电影的叙事和视听表达,以不同于传统的方式形塑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中国乡村的生活传奇和抗战记忆。电影与小说相谐相生、相得益彰,共同彰显了80年代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青年一代创新求变的时代精神。本文重看经典,体味一代人的精神,并对当今电影现状进行反思。 [关键词]《红高粱》;张艺谋;莫言;历史记忆;80年代关于记忆的探讨近年来似乎成为中国问题研究的显学,不仅学术领域对其更加重视,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也不断有重温经典、文化印记类型的节目推出。文学作品与电影都是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于特定的时代,并借由文字和影像抒发着时代的心声。文学作品又是电影的重要改编来源,为其提供故事和精神养分,也让自身在大银幕上焕发新生。国外优秀文学作品成就电影精品的实例很多,而在国内,提及文学原作与电影同样享有经典地位的作品,首推《红高粱》。 《红高粱》是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改编自莫言1986

年在《人民文学》和《解放军文艺》上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和《高粱酒》。影片1987年发行后,在第二年不仅斩获了国内金鸡、百花的“最佳故事片奖”,还获得了西德第38届柏林影展金熊奖,成为第一部中国人拍摄的在国际四大影展中获得最高奖的作品。莫言这位文坛新人也借由电影的成功为国外学界所关注,随后他的作品在海外得到了广泛而持续的译介,为之后赢得诺贝尔文学奖铺平了道路。可以说,《红高粱》是20世纪80年代两位30出头的年轻人走向世界舞台的起点,而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认可和关注,笔者认为正是得益于两人那种自由洒脱与时代相呼应的重述历史和传统的激情。 一、莫言传奇式的新历史主义写作创新 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我爷爷”“我奶奶”身上的生活和抗日传奇故事。小说的构思来源于1938年真实发生在莫言家乡山东高密的“孙家口伏击战”和“公婆庙惨案”,这也是后来张艺谋电影拍摄的外景地。在两部小说近10万字的描述中,历史的真实被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常规的时间叙事被回忆不停打断,抗日题材作家常常采用的对恢宏而残酷的战争场景的描述以及对正面人物的讴歌在其中消失殆尽,转而呈现给读者的是传奇般的乡村生活和鱼龙混杂的各色人物。历史记载的伏击战的主角国民党游击队的曹克明被“我爷爷”

古代文学史整理

1、《全唐诗》中收录了2200余位诗人,共近5万首。 2、唐代经济的发达与诗歌繁荣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唐代国力强盛、社会繁荣,影响了诗人的创作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经济的发达为诗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创作条件,使诗人们得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济发达还带来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与诗歌密切相关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门类的发展。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唐诗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平衡。 3、“初盛中晚说”: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一书提出的关于唐诗的四阶段分期看法。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这种说法表明了各阶段的发展态势、阶段特点,并带有对各个时期诗歌成就作出总结评价的意味,比较切实可行,因此后世多予以认同。 4、“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刘叉等。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5、“元白诗派”:是指同"韩孟诗派"相对的、以浅切顺畅的语言直接反映现实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新乐府诗派"。其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元稹,此外还有号称"张王乐府"的张籍、王建,以及李绅等人。 1、上官体:初唐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宫廷诗风,主要特征是以歌咏宫廷生活,为唐王朝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基本内容,语言艺术上则表现出倾慕齐梁、典丽精工、绮错婉媚的风尚。 2、沈宋体:“沈宋”是以初唐武后暑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内容多为奉和应制、巵从侍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3、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4、陈子昂诗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首先,肯定风雅和汉魏诗歌的进步传统,深刻批判了齐梁诗风。其次,从正面提出了追求"兴寄"和"风骨"的口号。 1、山水田园诗派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 产生:物质条件;文化及审美心理;艺术上的借鉴。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盛行,有它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这些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活局面:对那些求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对那些有高官厚禄的文人,由仕而隐,既不影响生计,甚至还可以边仕边隐,名利双收。此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也促成隐逸思想的流行。因此,继承陶渊明、谢灵运传统的山水田园诗便大量地产生了。 特点: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共同题材内容—描绘自然风光;相近艺术风格—追求清新自然。 多以五言的体式,抒写隐逸闲适的思想情趣,描绘山川田园的秀美,反映农村宁静、淳真的生活。在艺术上,综陶谢所长、熔陶诗浑成和谢诗工巧为一炉,既有鲜明清丽的笔触,又有完整浑成的画面,形神兼备。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不仅表现山水个性,而且力求表象和意象的合一、和景的交融,在山水中渗透自己的性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把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高峰。 2、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孟浩然:A风格大多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B语淡而味浓《春晓》《过故人庄》 王维:A诗情与画意高度统一。B有些诗以禅意、禅趣入诗境。C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 3、欣赏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歌行》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1)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2)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3)具有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4)此诗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的《白雪送武判官归京》(1)岑参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2)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3)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

古代文学史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论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唐五代文学 隋代文学的评价(一)肯定论 徐嘉瑞:隋代是对于六朝文学革命的一大转机 谢无量:新声竞作,为后世戏曲之萌芽;律体大进,又有以导唐人之先路 隋代文学的评价(二)否定论 郑振铎:在隋代的三十四年间差不多没有什么新的树立。 刘大白:杨坚的文学复古运动是失败的。 罗宗强:没有自己的一代文学成就,没有足以标志一代文风的不朽作品。诗与文,都只是北齐、北周与梁陈文学的流波余韵。”“这是一种没有个性,没有生气的文学。” 隋代文学的评价(三)过渡型文学 游国恩:南朝的文风占着统治的地位,但……从军、出塞这类题材是比较多地出现了。 刘大杰:薛道衡、虞世基的从军、出塞诗,“已超越南朝,是七言歌行的发展。卢思道的《从军行》,薛道衡的《豫章行》,都有新的成就,而成为初唐四杰的先驱。 隋代文学的过渡性特征 文学创作相对沉寂 南北朝文学互相吸收,但并未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文学进程。 隋代建立了一种违背文学特质的功利文学观。 文学也透露出一些生气,这就是杨素、薛道衡的创作。 魏征《隋书·文学传叙》: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 薛道衡《昔昔盐》: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惓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唐代诗歌 唐诗繁荣的表现: 一、作品众多,名篇层出不穷。 《全唐诗》,清康熙时彭定求等编,共收唐五代诗歌48900多首,附有唐五代词,作者2200余人。 《全唐诗补编》,陈尚君辑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收逸诗6327首,作者1700多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国先秦至隋的诗歌总集。今人逯钦立编,共135卷。 二、作家众多,名家辈出。 三、内容丰富,众体皆备。 《分门纂类唐歌诗》,南宋赵孟奎编,100卷,分天地山川、朝会宫阙、经史诗集、城郭园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期末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 1.“古体诗”与“近体诗”概念辨析 (1)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相对唐宋而言)。在唐 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 为古体诗。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 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其中每首四句的为绝句,每首八句的为律诗,每首超过八 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 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 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 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 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 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 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 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 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 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 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 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 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 “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 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 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2)联系: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 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 《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 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 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 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 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 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

中国古代文学(一)在线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一)习题 1.第1题 《尚书》书名的意思是()。 A.高尚的书 B.上古之书 C.时尚之书 您的答案:B 2.第2题 标志着五言诗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A.《孔雀东南飞》 B.《陌上桑》 C.《古诗十九首》 D.《行行重行行》 您的答案:C 3.第3题 曾在当时引起轰动,以至产生“洛阳纸贵”说法的文学作品是()。 A.左思《三都赋》 B.张衡《两京赋》 C.司马相如《子虚赋》 您的答案:A 4.第4题 纯记人物轶事的小说,最早的是()。 A.西京杂记》 B.《世说新语》 C.《语林》 D.《小说》 您的答案:C 5.第5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诗()。 A.《短歌行》 B.《篱里行》 C.《龟虽寿》 D.《观沧海》 您的答案:C 6.第6题 所谓“先秦文学”是指()。 A.从上古至秦统一前的文学 B. 从上古到秦朝灭亡前的文学 C.先于秦国建国时期的文学 D.指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您的答案:A 7.第7题 《诗经》作品的创作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C.上古至春秋中叶 D.西周初至战国时期 您的答案:B 8.第8题 提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观点的文论作品是___________。 A.《与杨德祖书》 B.《典论·论文》 C.《诗品》 D.《文心雕龙》 您的答案:B 9.第9题 李斯《谏逐客书》写作时间是____________.。 A.战国末年 B.秦王朝已建立 C.秦王朝将亡之时 D.春秋未期 您的答案:A 10.第10题 《阮步兵集》的作者是()。 A.阮籍 B.阮元 C.阮瑀 您的答案:A 11.第26题 《洛神赋》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植 C.张衡 您的答案:B 12.第27题 北朝散文的代表作不包括()。 A.《水经注》 B.《文心雕龙》 C.《洛阳伽蓝记》 您的答案:B 13.第28题 郭璞的代表作是()十九首。 A.《咏怀诗》 B.《咏史诗》 C.《游仙诗》 您的答案:C 14.第29题 开东汉后期抒情小赋先河的是()。

创伤记忆的历史表征与文化再现

创伤记忆的历史表征与文化再现 (中山大学南方文谈第15期) 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董晴整理 2014年10月17日晚,我系“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15期“南方文谈(沙龙)”如期在中文堂举行。本期沙龙以“创伤记忆的历史表征与文化再现”为主题,由暨南大学中文系赵静蓉教授主持,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陆道夫教授、我系张均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段吉方教授、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卢建红副教授、暨南大学社科部田明老师参加讨论,同时有来自校内外各专业同学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 (沙龙嘉宾自左至右为卢建红副教授,段吉方教授,张均教授,赵静蓉教授,陆道夫教授,田明讲师)赵静蓉教授以创伤理论来源与演变为开场,综述此次活动将沿创伤基本理论至创伤现实语境再到创伤文学/书写发展前景的思路展开。张均教授表示亚历山大的创伤理论忽略了同一时代可能存在不同文化创伤的问题:鲁迅的“幻灯片事件”、萧红的《生死场》与毕飞宇的《推拿》等事例表明,创伤体验需经过社会群体认同才能成为创伤文化。卢建红副教授则从鲁迅“幻灯片事件”的文学书写事实出发,指出《呐喊?自序》与《藤野先生》是作者两处明确书写,但两处并非完全相同,这

一事实表明鲁迅的创伤体验来源于一张图片,但鲁迅在不同人生阶段对该图片的理解与解释各有侧重,进而影响了创伤体验的书写。卢老师表示,创伤体验以对某事件的理解为基础,这种理解会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创伤体验也处于变化中,故创伤体验由建构而成,具有非常强的主体性。田明老师在对前述两位老师的发问中提出:我们为何要了解创伤?创伤如何治愈?又应如何认识治愈创伤的必要性与在治愈创伤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新创伤之间的矛盾?田老师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伤进入,用哲学思辨的方式阐明中国的现实是以反理论、反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作为治理国家社会的意识形态,而这种理论诉求最终会偏离它本身。段吉方教授则以阿多诺的“奥斯维辛之后写诗还可以吗?”开始,解释何以对奥斯维辛的记忆已成为诗意的记忆,进而表示鲁迅的“幻灯片事件”难有普遍性。段老师认为创伤只是历史的一个侧面,创伤理论中最重要的应是“见证”:当历史当事人已不在,应如何见证和还原真实的历史(创伤),又该如何认识和走出这种创伤?陆道夫教授以谭思美《喜乐会》与纳博科夫《洛丽塔》为例,指明鲁迅的创伤体验可能源于特定事件对其童年记忆的激发,这为我们从微观角度进入创伤提供启示。 在对创伤理论进行简要讨论后,话题转入创伤文学/书写的现实语境和发展前景。创伤作为一种原初的素材是如何通过媒介转化为书写的呢?又该如何治愈创伤记忆呢?陆道夫教授表示创伤记忆大多由迎合某种价值取向的媒介机构建立起来,但这种建构与受众可接受的记忆之间存在错位。张均教授从近年来红二代对于“文革”公开道歉这一事实阐明,文化创伤中的“善”与“恶”难以推置到制度层面,历史中的“善”与“恶”

古代文学史

元代: 元曲:元曲是和唐诗、宋词并称的一代之文学,它分为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是一种抒情性文学样式,杂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杂剧分北曲杂剧和南戏,北曲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剧本一曲四折,采用韵散结合的方式,叙述一个故事。 元杂剧: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剧本体制上采用曲牌联套形式,元杂剧的一折就是一个套数。北曲杂剧演出时,通常一本四组套曲都由一个角色独唱,在角色体制上,北曲杂剧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南戏:宋元时期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的南曲戏文,简称南戏。南戏由流行于宫廷和民间的杂剧、词、歌舞戏、南方民间乐曲等综合发展而来。它最初是温州一带的地方小戏,入元之后,受到北曲杂剧的影响,吸收了北曲杂剧的经验,在元末,南戏的体系逐步定型。最著名的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琵琶记》被称为戏剧之祖。 散曲: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的新的诗歌样式。对戏曲而言,它是一种不具备表演内容的歌曲,对诗词而言,它是一种新兴的诗体,因此元人习称为“今之乐府”。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铁崖体:杨维桢,号铁崖。他论诗主张写个人性情,反对元初以来在宗唐风气中的模拟弊端,诗歌尤以古乐府见长,他的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代表作有《庐山瀑布谣》,《五湖游》。 本色派: 明代: 章回小说: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基本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因此被称之为“章回小说”。至嘉靖、万历年间,章回小说更加成熟,表现在:内容上,讲史的形式与小说的内容合流,开始表现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内容,在形式上,明确分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双句。清以后,章回小说在体例上进一步完善,如《红楼梦》最终确立了八言回目的体例。 历史演义:演义,本指阐发经义,引而申之有“阐发义理”之意。历史演义用作指称《三国演义》这类小说的专称,是说这类小说在用文学方式再现历史的过程中表现一种儒学社会政治观和价值标准,即“依史以阐明义理”。《三国演义》问世后,对社会政治思想,道德,军事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在文学上,《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范本。 前后七子:前七子为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其他成员有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边贡,徐祯卿。后七子是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主要成员有谢榛,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宗臣,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

中国古代文学作业

1.第1题 。)清代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 A.张惠言 B.朱彝尊 C.陈维崧 D.纳兰性德 您的答案:A 2.第2题 )人。李清照是今( A.河南 B.江西 C.湖南 D.山东 您的答案:D 3.第4题 《桃花扇》的基本故事是()。 A.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故事 B.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 C.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D.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您的答案:C 4.第5题 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时人称他的诗歌为()。 A.铁笛体 B.东维体 C.铁崖体 D.廉夫体 您的答案:C 5.第8题 下列作家不属于金代的是()。 A.蔡松年 B.党怀英 C.吴激 D.刘因 您的答案:D 6.第10题 竟陵派提倡的诗风是()。 A.典雅工丽 B.幽深孤峭 C. 清新自然 D.温柔敦厚 您的答案:B 7.第11题 )提倡的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 A.公安三袁 B.袁枚 C.前后七子 D.沈德潜 您的答案:C 8.第12题 )《窦娥冤》的作者是( A.马致远 B.关汉卿 C. 白朴 D.王实甫 您的答案:B 题14.第9. 。)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 A.李贽 B.袁宏道 C.钟惺 D.谭元春 您的答案:A 10.第15题 )退隐石湖时所作。《四时田园杂兴》是(

A.范成大 B.杨万里 C.陆游 D.张耒 您的答案:A 11.第17题 )。桐城派后期的中心人物是(A. 方苞 B.曾国藩C.魏源D.梅曾亮 您的答案:B 12.第20题 )是研究元杂剧最早的珍贵资料。钟嗣成的( A.《青楼集》 B.《录鬼簿》 C.《曲律》 D.《元曲选》 您的答案:B 13.第24题 ()编刊《六十家小说》,即《清平山堂话本》,成为最早的话本专集。 A.洪楩 B.凌蒙初 C.陆人龙 D.冯梦龙 您的答案:A 14.第29题 。)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 A.格调说 B.神韵说 C.肌理说 D.性灵说 您的答案:B 15.第35题 《娇红记》是部爱情剧,作者()。 A.孙钟龄 B.汤显祖 C. 孟称舜 D.李渔 您的答案:C 16.第38题 。)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 A.黄庭坚 B.杜甫 C.陈师道 D.陈与义 您的答案:B 17.第39题 晏几道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词写与歌女重逢时的情形,今昔对比,百感交集。此词的词牌名为。》《 A.鹧鸪天 B.临江仙 C.踏莎行 D.木兰花慢 A 您的答案: 18.第40题 )的作品。《白石词》是( A.姜夔 B.吴文英 C.辛弃疾 D.李清照 您的答案:A 19.第42题 。》柳永流传至今的词作共二百多首,其词集名为《 A.乐章集 B.花间集 C.珠玉词 D.小山词 您的答案:A 20.第44题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是黄庭坚《》中的诗句。 A.登快阁 B.寄黄几复 C.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D.题竹石牧牛 您的答案:A

古代文学史(1)汇总

古代文学史 一、选择题【15分】 1、沈德符对《牡丹亭》的评价:“《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出自沈德符的《顾曲杂言》 2、高文秀《双献功》、石君宝《秋胡戏妻》、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马致远《孤雁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括号内为其杂剧代表作) 3、明代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临川派的的代表人物:汤显祖 4、清代最出名的喜剧作家李渔 5、王九思、康海的杂剧代表作分别是《曲江春》(全名:《杜子美沽酒游春记》)、《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又名《中山狼》) 6、《琵琶记》的结构形式双线交错 7、元代杂剧写“书生与龙女”的爱情故事作品是《柳毅传书》 8、《陈抟高卧》的作者是马致远,主人公是陈抟 9、《倩女离魂》的作者是郑光祖,故事的来源(出处是)唐代陈玄祐的《离魂记》 10、用两句话来概括《桃花扇》的构思和结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1、明代第一曲指的作品是徐渭的《四声猿》 12、昆腔是由魏良辅来改造,由梁辰鱼第一个创作成功,第一个创作成功的作品是《浣纱记》 13、清代以一折短剧著称的是杨潮观,其作品集名称是《吟风阁杂剧》 14、《鸣凤记》、《杀狗记》《紫钗记》《中山狼》分别是那个时代的作品:都是明代 15、明代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徐渭 16、元代四大悲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7、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人物是关汉卿,文采派的代表人物是王实甫 18、中国历史上首写现实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时事剧是明代的《鸣凤记》 19、四大南戏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20、关汉卿的爱情剧从题材上可分成仕女之恋(以《救风尘》为代表)和才子佳人之恋(以《望江亭》为代表)两类 21、李玉的成名作是“一人永占”(“一笠庵四种”),代表作是《清忠谱》 22、被评价为“乐极哀来,垂戒后世”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 23、《清忠谱》的作者是李玉,主人公是周昌顺 24、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独创性理论著作是:明代王冀德的《曲律》,最早研究南戏的理论著作是徐渭的《南词叙录》 25、元代爱情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品是: 《西厢记》 26、《桃花扇》正面代表人物是:名妓李香君、文人侯方域、说书艺人柳敬亭、苏昆生,反面代表人物是; 南明重臣马士英、阮大铖、田仰 二、填空题【20分】 1、《永乐大典》戏文3种指的是《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张协状元为现存最早达的南戏剧本)

古代文学史繁体字汇编

古代文学史繁体字 嗳(噯) ǎi〔嗳气〕打嗝儿,胃里的气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 叹词,表示否定或不同意:嗳,别那么说。 ài叹词,表示懊恼、悔恨:嗳,我真不该来! āi同“哎”。 嫒(嬡)ài〔令嫒〕尊称别人的女儿。亦作“令爱”。 叆(靉)ài〔叆叇〕云彩很厚的样子。 yǐ〔叆〕义同“依稀”,仿佛,不很分明的样子。 瑷(璦)ài〔瑷珲〕地名,在中国黑龙江省。今作“爱珲”。 暧(曖)ài日光昏暗:暧暧。暧昧(a.幽暗;b.态度、用意不明朗;c.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隐蔽。 罴(羆)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胆入药。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耙()bà把土块弄碎的农具。用耙弄碎土块:这块地耙两遍了。 pá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用的用具:耙子。齿耙。用耙平整土地或聚拢谷物。 谪zhe 阳平 〈动〉 (1)(形声。从言,从啇,啻(chì)声。“啇”义为“针对的”。“言”与“啇”联合起来表示“针对某人所发的言论”。本义:针对罪犯所作的判词) (2)同本义 (3)又如:谪疑(指摘怀疑);谪我(谴责我);谪骂(责骂);谪谴(谴责);众口交谪 (4)降职并外放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5)又如:谪降(降级下放到边远地方);谪发(发配边疆);谪官(谪宦。谪吏。被贬降的官吏) 〈名〉 (1)被罚戍边的罪人 徙谪实之初县。——《史记·秦始皇本纪》 (2)缺点;过失 善言无瑕谪。——《老子》[1] (3)谪刑:秦代流放刑的一种,将犯人迁往边远地区的刑罚,适用于犯罪的官吏。 谫jian 上声 <形> 浅薄 能薄而材谫。——《史记·李斯列传》 又如:谫能(浅薄的才能);谫识(识见浅陋);谫智(低下的智力);谫愚(浅薄愚笨) 谫陋浅陋 见闻谫陋 谮zen 去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想象丰富,清新活泼。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就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与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再加上《论语》、《孝经》为“七经”。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就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与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就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就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辑录而成。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就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诸子集成》:原国学整理社辑,本书辑录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等各学派代表作品二十八种。 《国语》就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史事。《国语》与《左传》明显的区别就是:《国语》分别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号,长于记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布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二十六卷。此书就是一部理论散文最早的总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奉它为“经”,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就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就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成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古诗十九首》:无名氏作,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收了《诗经》、《楚辞》的营养,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感情,它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艺术高峰。

北语20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3答案

20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100 分) 1.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是南北文化合流的产物 B.B受到楚国民间巫歌的影响 C.C是屈原所创作的诗歌 D.D受到楚国地方音乐的影响 答案:C 2.作品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过程中种种社会矛盾,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和深切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其作品被称为“诗史”是__。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答案:B 3.“建安七子”中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谁? A.A王粲 B.B刘桢 C.C孔融 D.D徐干 答案:A 4.武帝好神仙,读了司马相如的一篇赋很欢喜,"缥缥有凌云之气",这里说的是哪一篇赋? A.A《子虚赋》 B.B《大人赋》 C.C《上林赋》 D.D《长门赋》 答案:B 5.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四家诗中的哪一家? A.A齐诗 B.B毛诗 C.C韩诗 D.D鲁诗 答案:B 6.《春秋外传》指的是哪部书__ _。 A.《谷粱传》 B.《公羊传》 C.《左传》 D.《国语》

答案:D 7.以下不属于汉代逞辞大赋的特点的是____。 A.润色鸿业(歌唱太平) B.多取材于京都帝王生活 C.结构谨严,词汇丰富,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D.尊重个性和个人的真实感受 答案:D 8.《劝学篇》是____的优秀代表作,强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A.韩非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C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答案:A 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作者是____。 A.刘禹锡 B.杜牧 C.李商隐 D.柳宗元 答案:C 11.“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是先秦对____功能的精确概括。 A.《左传》 B.《尚书》 C.《诗经》 D.《离骚》 答案:C 12.成语“叶公好龙”出自__ _。 A.《说苑》 B.《新序》 C.《新书》 D.《越绝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二)引论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四期五体 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国文学,古近现当 先秦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唐宋文学 元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诗文词小说戏曲 诗:古体诗、近体诗 文:包括古文、骈文、赋等 词 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戏曲 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古代汉语 1 识记繁体字 2 断句与标点 3 学会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 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方法 1 熟读多背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懂作品(语言)——进行审美(文学) 2 掌握线索 第一讲唐诗概论 一唐代诗歌的繁荣 1名家辈出,名篇荟萃 2题材宽广,内容丰富 3体制完备,形式多样 4百花齐放,风格繁多 5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1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 2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皇帝的提倡和诗赋取士 思想开放,三教并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诗歌风气的盛行和人们情感表达的自由 三唐代诗歌的分期:四唐说 1初唐(高祖武德——玄宗先天) 初唐前期(高祖、太宗):贞观诗坛 初唐后期(武后、中宗):四杰、沈宋、陈子昂 2盛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

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3中唐(代宗大历——穆宗长庆) 前期(大历——贞元):大历十才子 后期(贞元——长庆):元白、韩孟 4晚唐(敬宗宝历——唐亡) 前期(宝历——宣宗大中):小李杜 后期(咸通——唐亡) 四《全唐诗》 第二讲初唐诗歌 一沈宋 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二人并称为“沈宋”,宋之问被贬岭南往返时的行旅诗写得较好,如《渡汉江》,沈佺期的代表作为《独不见》。 二初唐四杰 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高扬时代精神,风格也较为清雄,开一代风气之先,为唐诗的变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王勃代表作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代表作为《从军行》。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第三讲盛唐山水田园诗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隐逸文化 1 隐逸的文化根源 2 盛唐时期隐逸的表现:中国古代隐逸方式的多元化 由隐而仕 由仕而隐 边仕边隐 二王维的《渭川田家》与《山居秋瞑》 诗情:清淡幽静、缥缈空灵的诗歌境界 画意: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 音乐美:善于捕捉自然的音响与声息 禅趣:超然出世的情怀与寂静的境界 三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孟浩然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一生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闭门读书,为仕而隐;后期因无人汲引,求仕失败,愤然隐居。他既追慕陶渊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又怀有盛唐人拯世济物的时代理想,诗多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或描写隐居萧散高雅的生活和种种闲情逸致,或描写行旅途中所见山水胜景和高情远思。风格自然平淡,意境完整浑成。 第四讲盛唐边塞诗 一盛唐边塞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时期的边塞战争 1 唐代的对外用兵政策 2 文人们的从军风尚 二高适的《燕歌行》 《燕歌行》综合了作者的见闻,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极其凝炼的笔墨,在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边塞战争,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既有对战士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的颂扬,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