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案小数的意义
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设计(优秀4篇)

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设计(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小数的意义》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P32——P33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米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你能说说吗?(出示)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地方用到小数,说明小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无处不在。
请同学们把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
(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师: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知识。
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发现1、认识一位小数。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1米尺图。
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教师介绍出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那2分米、3分米呢?学生试着完成填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分米=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米=0.1米,3分米=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米=0.3米……(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
小数的意义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案小数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经验小数的相识过程,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局部的名称。
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进一步相识数的开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资源: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唤起经历谈话:星期天,小兰跟着妈妈去逛超市。
超市里东西可真多啊,请大家留意这几种商品的标价:圆珠笔笔记本橡皮小刀1.2元3.5元0.5元0.8元这些数你们见过吗?谁来试着读一读。
让会读的学生试读。
谈话:这就是我们要相识的小数。
〔板书课题〕二.联系实际,探究发觉1.相识米做单位的一位小数。
视察情境图,桌面长5分米,宽4分米。
谈话:〔出示米尺图〕5分米,假如用米做单位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呢?学生答复。
讲解: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
0.5读作零点五。
提问:4/10米可以怎样写?怎样读?〔学生答复〕1分米.2分米.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呢?同桌互说,全班沟通。
:非常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由书上填写。
投影出示答案,共同校对,指导做错的学生订正错误。
3.相识元作单位的一位小数。
〔1〕电脑出示:小兰在超市买了一些文具。
铅笔学生尺圆珠笔笔记本3角7角1元2角3元5角提问:3角以元作单位用分数表示多少元?3/10元假如用小数表示你能写出来吗?你会读吗?7角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你会写.读吗?:非常之几元可以写成零点几元。
〔2〕谈话:那么1元2角怎样改写成小数呢?2角写成小数是多少?1元和0.2元合起来就写成1.2元,1.2读作一点二。
提问:3元5角用小数表示怎样写?怎样读?:几元几角写成小数就是几点几元。
〔3〕做“想想做做”第2题。
在书上填写,把答案读给同桌听。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看图先写出分数,在写出小数,在小组里相互校正。
:非常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4.相识整数和小数。
〔1〕讲解并描述: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都是整数。
人教版小数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数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2、让学生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正方形纸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小数,如商品价格、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小数表示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的意义。
2、探究新知(1)认识一位小数教师出示一把米尺,将其平均分成 10 份,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如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用小数又该怎么表示?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一份是 1 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1/10 米,用小数表示是 01 米。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3 分米用分数和小数该如何表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 3 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3/10 米,用小数表示是 03 米。
(2)认识两位小数教师将正方形纸平均分成 100 份,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如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用小数又该怎么表示?学生得出一份是 1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1/100 米,用小数表示是001 米。
然后,教师提问:25 厘米用分数和小数该怎样表示?学生讨论后得出 25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25/100 米,用小数表示是025 米。
(3)认识三位小数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正方体,将其平均分成 1000 份,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一份用分数和小数如何表示。
学生得出一份是 1 毫米,用分数表示是 1/1000 米,用小数表示是0001 米。
(4)概括小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5)小数的计数单位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并总结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小数的意义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案小数的意义教案五篇小数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结合实际操作,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2、在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读小数和写小数,并分清与整数读写的区别。
3、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正方形纸片、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请大家用最响亮的声音告诉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与哪个季节有关?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瞧,(课件展示)花儿绽放了,蝴蝶飞来了,人们也纷纷走到了户外。
看,画面上的老太太在读报纸呢,一直蝴蝶从她的身边飞过,它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1千瓦时的电可以让电动车运行0.84千米。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1千瓦时的电可以让电动车运行0.84千米。
师:0.84是个什么数?生:小数。
二、合作探究1、教学小数的读写师:你还会读其他的小数吗?课件出示一组小数。
指名学生读。
如果都读对了给自己适当的鼓励。
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教案《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然后分组讨论:小数的读法和整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后回答汇报。
教师小结:小数点前面的数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后面的按照数字出现的顺序去读。
师:打搅会读小数了,那你会写小数吗?生:会。
课件出示零点四七四点一三十二点四零五学生自由写--交流--集体订正。
2、教学小数的意义师:大家既然都见到过小数,那想一想都是在哪里见到的:生举例生活中的小数(超市的货架上、小票上、课本上等等)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乐于发现的好孩子。
那你知道0.1元是什么意思吗?生:1角。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师出示正方形的纸,然后让学生图出0.1元。
生操作然后汇报。
师生共同通过课件展示来理解1角=0.1元,然后拓展到2角。
《小数的意义》教案(通用15篇)

《小数的意义》教案(通用15篇)《小数的意义》教案篇1一、设疑激趣师:今日我们学习的内容跟哪种数有关?你从哪里发觉的信息?生:小数,从大屏幕上。
师:小数的意义就是小数表示什么?那你知道吗?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的“小数”伴侣,你在生活中遇见过小数吗?生:遇见过。
师:在哪遇见过?生1:在计算器上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消失了小数。
生2:去超市买东西时会遇见小数。
(师跟进说标价是小数)生3:卖菜时遇见小数,(一生补充说是称量重量时消失小数)【设计意图:让同学回顾和小数的“相遇”引出小数的生活意义,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让同学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生活性,以此来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1、小数的产生师:可见小数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那今日我们就先来讨论一下它是怎样产生的。
刚才同学们说在标价、计量、测量时会用到小数,还有计算时会消失小数,看是这样的吗?(大屏幕出示,测量课桌的长的图片)测量结果课桌长是多少呢?生:(异口同声地回答)60厘米。
师:怎样用米来作单位呢?(有几人举手)它有1米吗?(没有)那不到1米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生小数)用哪个小数来表示呢?生:一百分之六十。
师:一百分之六十是小数吗?(不是)那是什么数?(分数)那你说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那还可以用谁来表示呢?生:0.60。
师:(师提示要带上单位)0.60米。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小数0.60。
体育赛事里也有小数,(出示世界飞人的100米短跑的成果)博尔特以多少的成果夺冠?生:9.58秒。
师:出示一次数学检测的成果98.5分,也是检测,再来一组口算。
出示口算:10÷10=1÷10=100÷10=1÷100=1000÷10=1÷1000=【设计意图:爱好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假如老师不设法使同学产生心情昂扬和智力兴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学问,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乏,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爱好,学习就会成为同学的负担。
小数的意义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案小数的意义教案范文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数的意义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用于实际生活。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
4、激发学生大胆质疑、问答,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直尺、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大家在挑选商品的时候,一般看些什么?一、看价签,引出小数1、课前我知道了你们都挺爱逛超市的,在超市里买过食品、衣服,那么,你们买学习用品吗?我发现有一家文具店,那里的文具又好又便宜,你们想去看看吗?一会大家认真看,挑一件你们最喜欢或最需要的文具的价钱记下来,好吗?2、看课件。
3、说说你记得都是什么?这些都是什么数?这些都是用小数表示的价钱,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吗?试一试。
4、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组里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一会儿告诉全班同学我们一起来研究。
5、汇报:(师选择板书)6、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这么多小数,还把他们用分数表示出来了,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小声读读,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独立思考)有想法了吗?快跟组里同学说一说。
7、汇报:生发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二、解决实际问题1、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除了在价签上见过小数,你还在哪见过小数?举个例子说一说。
你能说一说它是什么意思吗?2、测量。
以小组为单位:(1)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2)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出来。
(3)把测量结果写在记录单上(主要解决三位小数)三、小结1、有关小数你还知道些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2、小数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还想继续了解吗?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学到这些知识呢?小数的意义教案篇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景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建立平角、周角概念。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周角、平角形成过程及与各种角的关系,把钝角范围补充完整。
3.能正确画平角和周角,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并会叙述。
教学准备:活动角、纸扇、一张纸。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1、①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拿出一张白纸,在黑板上演示,像老师这样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
指着角问同学: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1、量角器量的2、三角板对比的板书:直角等于90度②师:比90度角小的角是什么角?生回答后,板书:锐角小于90度③师:比90度角大的角是什么角?生回答后,板书:钝角大于90度2.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并板书:平角、周角(彩笔)。
快来打声招呼吧!3.读一读,平角、周角。
你知道什么?生回答:角的度数!边在哪边?今天我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平角周角。
二、探究新知1.平角你们想当魔术师吗?举起纸,这是90度角,翻过来,指着角,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画上直角符号,让同学们也画上直角符号。
变!这就是平角,听!平角大声跟同学们说:我是平角,我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
同学们,你们也变,认真看平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快说给同学们听,一定要认真听,互相补充。
学生展示,板书:一平角=2直角=180度。
两条边在第一次折痕上引导学生说,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就叫做平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转动时,注意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着角的顶点旋转成平角。
人教版教案小数的意义

人教版教案小数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 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点的作用。
3. 能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 小数的读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理解。
2. 小数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小数的含义和数位顺序。
2. 准备一些小数卡片,用于学生练习读写小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的价格标签,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读写小数。
2. 讲解:教师讲解小数的含义,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例如:0.5表示五分之一,0.25表示四分之一等。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和记忆。
3. 练习:教师发放小数卡片,让学生进行读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纠正错误。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读写小数,并互相检查。
4. 应用: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如:0.5 + 0.25,让学生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让学生运用小数进行解决问题。
5.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小数的含义、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以及读写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运用小数。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的读写和计算能力。
2.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数,如价格标签、体重秤等,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和读写方法的掌握程度。
九、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小数的含义、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第二课时进行小数的读写练习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234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具体安排如下表。
三、编排特点1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如果有学生问起为什么十进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教师可以依其理解能力加以说明。
2本单元一些内容与前面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教材在编排这些内容时,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如,小数的读、写,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初步认识小数时已学习过,这里只是小数的数位增加了,读、写方法没有变。
因此,教材先出示一些小数,让学生试着读、写,在读、写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小数读、写的方法。
3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到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
如教科书第61页第4题“用手势比划下面的长度”,第63页第10题“说说下面小数的实际含义”等。
4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教材单设一小节“生活中的小数”将生活中的小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其中,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还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编排,使学生体会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5的说法。
“扩大……倍”与“缩小……倍”在小学数学阶段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
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
但是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a扩大n倍,应是a+na倍,而不是na。
也有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适用于数的缩小。
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我们在本套教材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
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修改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
四、具体编排第一小节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1(1)主题图。
简要地呈现了“小数产生”的过程。
(2)例1。
①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②分三个层次编排:先通过分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再通过厘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百分之几的数用两位小数来表示;然后通过毫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千分之几的数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三个层次的内容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
③在上面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最后教材说明小数的计数单位,单位间的进率由学生自己填出。
2(1)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
由三个具体的不同位数的小数,说明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构成;然后说明小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通过表的形式很直观地把小数的数位名称和相应的计数单位分别对应起来,同时也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数位关系表示出来,使学生熟悉每个小数数位的位置和所表示的数是多少。
完成数位顺序表。
(2)例2,教学小数的读法。
小数的读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读法,即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
这种方法简便易学,且便于写出小数。
另一种读法是按分数意义读,这与十进分数一致,有利于理解小数的意义。
考虑到目前学生的分数知识较少,教材中只教学小数的直接读法。
注意强调:①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
②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
这可以通过创设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巩固。
(3)例3,小数的写法,环保教育。
由广播的形式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将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引出写小数。
在每种情况中,教材只给出了第一个小数的写法,其余的小数由学生自己写。
既给学生提供了模仿的样板,同时也留有探究的空间。
通过学生的讨论突出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写法,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数的写法。
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1例1 小数的性质例2、例3 小数性质的应用(1)例1探究小数的性质。
通过让学生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的三段纸条,看能发现什么,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性质。
教材通过米尺图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并联系分数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是相同的,所以它们是相等的。
最后通过观察01米=010米=0100米,使学生初步知道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例2、例3。
例2说明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
例3说明应用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大小的情况下,还可以把一个小数增加位数或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小数。
2例4,小数大小的比较。
分三步呈现了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的,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比较百分位。
每次比较都放手让学生尝试,关键处给予点拨。
最后通过想一想,对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总结。
3例5 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6、例7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应用(1)例5,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教材列出了4个等式。
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再从下往上观察,然后分别总结出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例6教学把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怎样移动小数点。
通过直观说明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这个数分别乘10、100、1000。
然后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乘10、100、1000转化为向右移动小数点。
(3)例7教学把一个小数缩小为原来的1/10、1/100、1/1000,怎样移动小数点。
通过直观说明把一个数缩小为原来的1/10、1/100、1/1000,就是把这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
然后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除以10、100、1000转化为向左移动小数点。
(4)由于学生对“乘一个数,就是扩大到原数的几倍”、“除以一个数,就是缩小到原数的几分之一”不熟悉,在说明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时,应加以说明。
第三小节生活中的小数1(1)主题图中呈现了四个不同情境中的小数,包括质量、身高、成绩、体温,并且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结合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具体含义,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做一做”通过让学生说生活中小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2(1)情境图。
从解决问题入手,引出小数与名数的改写,突出这种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
(2)例1。
教学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改写的方法。
“做一做”是对学生熟悉的名数的改写,虽然名数之间的进率不同,但改写它们所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加深学生对改写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例2。
教学把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
呈现了两种改写方法,学生用哪种方法改写都可以,只要有道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4)引导学生归纳名数改写时要注意的几点:①先分清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从而决定怎么计算。
②要清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
③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判断确定小数点应该向左还是右移动,移动几位。
第四小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例1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例2 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11。
(1)结合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说明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
在“想一想”中,教材将“如何保留整数”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既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也引导学生主动概括归纳求小数近似数的规则。
最后,教材特别指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注意事项,并说明保留不同位数小数的精确程度,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近似数的精确性,即保留几位小数,就是精确到所保留的小数的最末一位。
同时也帮助学生明确,求小数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原因。
(2)在学生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后,可启发学生思考:保留不同位数的小数求得的近似数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个近似数会更精确一些?22。
(1)教学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在完成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后,教材进一步要求将改写后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一方面巩固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另一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的区别。
五、教学建议1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
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过来。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返回目录]2006-08-17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运算。
2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具体编排如下表:三、编排特点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放在同一个例题(例1)中进行教学。
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
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