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外电子-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名词解释

原子物理学 名词解释1. 同位素:原子量不同而化学性质相同。
有相同元素名称,在化学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有相同原子序数。
2. 类氢离子:原子序数大于1,核外电子只有1个的离子。
3. 电离电势:电子加速与原子发生碰撞,使之电离,加速电子所需的电势称为电离电势。
4. 激发电势:电子加速与原子发生碰撞,使之激发,加速电子所需的电势称为激发电势。
5. 量子化通则:对一切微观粒子的广义动量与广义位移的乘积在一个周期内的积分等于普朗克常数的整数倍。
⎰==3,2,1,n nh pdq6. 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在磁场中原子的角动量或磁矩沿外场分量的取值是不连续的,是量子化的。
7. 对应原理:在原子范畴内的现象与宏观范围内的现象可以各自遵循本范围的规律,但当把微观范围延伸到经典范围时得到的数据与经典范围内的规律吻合。
8. 有效量子数:n 是量子力学中描述电子波函数的项目,决定了(氢原子)的轨道能量大小。
表征电子壳由1到无限大的次序,n 越大表示其价电子壳越大。
9. 原子实极化:原子中除价电子以外的内层电子与原子核构成原子实,原子实内部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在价电子作用下,原子实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偏离形成电偶极子的现象称为原子实极化。
10.轨道贯穿:在主量子数n 较大,角量子数l 较小的情况下,电子绕核作椭圆轨道运动且轨道偏扁。
在轨道靠近原子核时,轨道有可能会进入到原子实内部,这一现象称作轨道贯穿。
11.有效电荷数:由于原子实极化和轨道贯穿的影响,价电子实际感受到的原子实对其产生引力作用的正电荷数目称为有效电荷数。
12.电子自旋:电子本身所固有的绕自身轴转动的运动状态称为自旋。
它固有的角动量() 1s s S +=,其中自旋量子数21=s 13.电子态:电子所处的状态,可以用量子数n ,l ,l m ,s m 来描述。
(原子中任一电子的运动状态,在原子物理学中通常用这个电子的主量子数n ,轨道角动量l ,轨道磁量子数l m ,自旋磁量子数s m 描述。
核外电子-原子物理学

原子核和原子一样也具有角动量,这是因为每个核子都 有量自)旋,,与且电自子旋一都样为,都1/是2,因3 此 具。有固有角动量(自旋角动
2
核子在核内还有轨道运动,核子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的 矢量和就是原子核的角动量,习惯上也称它为原子核的自旋, 并用PI表示, PI是量子化的。
PI I (I 1)
四、原子核的大小
1、半径:
多数原子核基本上是球形,实验测量出 原子核的半径,得到核半径的经验公式:
R = r0 A1/3 r0=1.4×10-15m=1.4fm
2、体积: 原子核的体积近似地与质量数成正比:
V
4 R3
3
A
4 3
r03
AV0
3、密度:
M Au Au 3 u
V
V
A
4 3
r03
• (3)宇称守恒: 孤立体系的宇称不会从偶性变为奇性或从奇性变 为偶性。
(4)原子核的宇称:
一个原子核的宇称不会改变、除非发射或吸收具有 奇宇称的光子或其它粒子(光子宇称是奇性)。
= 1 2 3 ………….; (x,y,z)= (-1)(-x,-y,-z) (…..ri…...) = (-1)i (….-ri……)
(“+”号交换对称) (“-”号交换反对称)
• (2)费米子和玻色子:
• 费米子: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
等遵从费米-狄拉克统计规律,受泡利原理限制,波函数 是交换反对称的。
• 玻色子:自旋为零或整数的粒子,如光子、中子等遵 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规律,不受泡利原理限制,波函数 是交换对称的。
4 r03
u= 1.6610-27Kg ; r0 = 1.4 fm
原子物理学原子结构和电子能级的解释

原子物理学原子结构和电子能级的解释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整个宇宙的构成要素。
原子结构和电子能级是原子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原子性质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原子结构和电子能级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在化学和物理学领域的应用。
一、原子结构的构成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并以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而中子数可以不同,构成了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原子的质量数。
二、电子能级的概念电子能级是描述电子能量状态的概念。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的电子不能处于任意能量状态,而是取决于特定的能级。
原子的电子能级分为主能级、次能级和轨道。
主能级是最外层电子能级(阶梯)。
不同原子的原子核具有不同的能级结构,主能级上的电子数量不同,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
次能级代表能量的相异情况,数字越高,能量越大。
轨道代表电子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
三、电子能级的填充规则电子能级的填充规则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洪堡规则和奥茨-柏规则。
洪堡规则指出,在同一主能级中的各个轨道,应保持能量递增进行填充。
也就是说,先填充能量较低的轨道,再填充能量较高的轨道。
根据奥茨-柏规则,同一轨道内的不同次能级应根据电子自旋数的不同顺序填充。
四、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原子的电子能级结构对于光的吸收和发射具有重要影响。
当原子受到激发时,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吸收了具有相应能量的光子。
而当电子从高能级返回低能级时,会发射出具有相应能量的光子。
这种现象被应用于光谱学,通过测定不同能级跃迁所对应的光子能量,可以推断出原子的能级结构。
五、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结构和周期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排列的。
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的递增排列,相邻元素的化学性质会有一定的相似性。
原子物理学各章节小结(1-4).

2
)
14
rm 3.07 10 m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结束
玻尔氢原子理论小结
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 1 RH ( 2 2 ) T ( m ) T ( n) m n m 1, 2, 3 n m 1, m 2, RH 1.0967758 107 m 1
总共有:2l+1个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结束
6、夫兰克-赫兹实验
结果表明:原子体系的内部能量是量
子化的,原子能级确实存在。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结束
例题:1、试计算一次电离的He+的第一玻尔轨道半 径,电离电势,第一激发电势和赖曼系第一条谱线 波长。
解:当不考虑原子核的运动时,由玻尔理论有 Z=2 ◆(1)第一玻尔轨道半径:
b ctg
2
Ze 2 2
代入数值,可得
b 64.8 fm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结束
1.5 一个5MeV的α粒子射向金原子核,瞄准距离 b=260fm,试求散射角θ。
Mv 2 b ) 2 解:由公式 ctg 4 0 ( 2 2 Ze
1 5 1.6 1019 106 15 ctg 260 10 2 9 109 79 (1.6 1019 )2
原子物理学各章节小结
原子位形小结 玻尔氢原子理论小结
量子力学初步小结
碱金属原子光谱小结
塞曼效应小结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结束
原子位形小结
一、原子的质量和大小 原子的线度 r 为10
原子结构的探索化学史

3.师道传承,知识和精神传统要源远流长。
4.基础自然科学的研究短期内可能看不到社会经济效益,但长远来看必定是促进人 类社会发展。
谢谢大家!
2.1876年成为剑桥大学的数学研究生。1880年,他取得数学优等荣誉 学位(继1854年麦克斯韦以后的第二位)。后在一位物理教师影响下 决心转攻物理学。
3.他在阴极射线的研究中,证实了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发生偏转,这是判定阴 极射线确实是带电粒子的决定性证据,并进一步测出它们的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 1/1837。由此推断,阴极射线粒子比原子要小得多,可见这种粒子是组成一切原子 的基本材料。汤姆孙于1904年4月30日宣布了他的成果,电子由此被发现。电子是人 类所认识的第一种基本粒子。
差生查德威炮火下的科研(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1-1974)
1.詹姆斯.查德威克:1891年生于英国柴郡。上中学的时候, 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出彩,实验课甚至都没有考及格。但是,查德威克 信:“会做则必须做对,一丝不苟;不会做又没弄懂,绝不下笔。” 正是这种实事求是、功在不舍的精神,使他在科学研究事业中受益一生。
2.1908年,查德威克考入曼切斯特大学。他在物理方面的天赋引起了 卢瑟福的关注,并很快便崭露头角,他的“射线穿过金属箔时发生偏离 的实验成功,有力的证实了原子核的存在。。
4.1906年,由于汤姆孙对电子研究的重要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距电子的发 现时隔两年)。
卓越教师汤姆孙
1.汤姆逊除发现电子外,他在研究极隧射线时反现了质谱方法。 他的方法经过同事阿斯顿的改进和完善发展为今天的质谱仪。
2.在担任卡文迪什实验室教授期间,他创建了完整的研究生培养制度 和培育了良好的学术风气,使卡文迪什实验室成为国际物理前沿研究 中心之一。他的学生有7人获诺贝尔奖。英国能够在20世纪前30年在 原子物理学领域保持重要的领先地位,汤姆孙的有力指导和优秀教学 能力起了相当作用。
原子物理学第章原子的精细结构

原子物理学第章:原子的精细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带正电荷的核心和围绕核心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在经典物理学中,原子被认为是静止的,但是量子力学的发展揭示了原子的精细结构,例如电子云和量子态等。
本文将讨论原子的精细结构,以及描述这些结构的理论。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的。
这些粒子组成的核心决定了原子的一些基本特性,包括原子质量和化学性质。
核外的电子以轨道形式围绕着核心运动,这些轨道在经典物理学中被描述为电子在核心周围的椭圆轨道。
但是,在量子力学中,这些轨道被描述为存在于不同能级的电子云。
原子的精细结构在原子的基本结构之上,原子的精细结构描述了电子在其轨道中产生的细微变化,而非在不同能级之间转移。
原子的精细结构可以通过使用量子力学的原理进行处理。
这些原理中最重要的是狄拉克方程。
狄拉克方程提供了描述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框架。
该方程考虑了相对论效应,在公式中使用了四个分量而不是三个分量来表示电子的波函数。
这个方程也解释了为什么电子在原子中可以处于更高的能态而不精确遵守电子云模型。
量子力学也提供了描述原子精细结构的其他理论,例如斯坦纳-帕仑季定理和塞曼效应。
斯坦纳-帕仑季定理揭示了原子能级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塞曼效应则描述了原子光谱线的结构。
精细结构的应用原子的精细结构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它也具有实际应用。
例如,光电子能谱被用于测量单个电子在原子中的能量分布,这可以用于识别物质的组成。
原子钟是另一个应用,精确测量铯原子的精细结构,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原子的精细结构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描述了在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微小变化,对于实际应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但是研究原子的精细结构继续引领着物理学、化学和其他领域的发展。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原子和原子核佚名【电子】就是一种最轻的带电粒子。
它也就是最早被人们辨认出的基本粒子。
拎负电,电量为,1.602189×10-19库仑。
就是电量的最轻单元。
质量为9.10953×10-28克。
常用符号e则表示。
电子在原子中,紧紧围绕于原子核外,其数目与核内的质子数成正比,亦等同于原子序数。
导线中电流的产生即为就是电子流颤抖的结果。
一安培的电流相等于每秒通过6.24×1018个电子。
利用电场和磁场,能够按照人们的建议掌控电子的运动(特别是在真空中),从而生产出来各种电子仪器和元件,例如各种电子管,电子显像管、正电子的质量和电子相等,它的电量的数值和电子相等而符号相反,即带正电。
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相遇会发生湮没而转化为一对光子,即一对正负电子,常称作正负电子对(电子偶)。
能量少于1.02mev(兆电子伏特)的光子沿着铅板时,可以产生电子一正电子对,这个反应则表示为电子的运动质量m与静止质量m0的关系为这里v就是电子运动速度,c就是光速,这就是相对论的公式。
【原子】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的最小粒子。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平均质量和原子结构。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与核电荷核数相等的电子所组成。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在物理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只有在核反应中原子核才发生变化。
【汤姆逊的原子核模型】汤姆逊的原子核模型就是最早明确提出的原子核模型,他指出:形成原子的正电荷就是均匀分布于球状原子内,原子大小乃是此正电荷球之大小,电子则埋于此正电荷中,当电子受外界鞭策时,它即以平衡位置为中心并作振动而升空光。
当a粒子沿着此原子时,a粒子将受反射,因电子质量很小,这项散射之主要原因是正电荷之斥力作用。
由电磁理论预示加速的带电物体如振动的电子等会发射电磁辐射,故根据汤姆生模型,便可了解受激原子会发射电磁辐射的性质。
在实际计算其可能发射的辐射能谱,即发现此模型所导致的结果,与实验观察到的能谱在数值上并不相符。
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的结构和性质的科学领域,涉及到原子的核心结构、电子能级、原子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与原子物理相关的知识点的汇总。
1.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2.元素和同位素:不同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同一元素中质子数量相同但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被称为同位素。
3.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的数量。
原子序数也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4.原子的大小和电子云:原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来衡量。
原子半径与原子核半径相比很小,而都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云则较大。
电子云是电子的概率分布。
5.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以一种称为核力的强相互作用力相互结合。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6.质子数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顺序排列的化学元素表。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原子序数,这对应了元素的质子数。
7.原子的电子结构:电子以不同的能级(或轨道)存在于原子中。
电子能级是原子中电子的允许能量值,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8.电子能级和壳层:电子能级以壳层的形式存在。
第一壳层最靠近原子核,可以容纳最多2个电子。
第二壳层可以容纳最多8个电子。
其他壳层的容纳量依次增加。
9.量子力学和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颗粒性。
电子的波动性表现在它在原子中形成的脉动波函数上,而电子的颗粒性则表现为它在测量时被观察到的位置和动量的特定值。
10.原子光谱: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形成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可以用来确定元素的组成和电子能级的结构。
11.张量力和强相互作用: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张量力。
张量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力,负责保持原子核的稳定。
12.电子云和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来形成化学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核 I
14N
1
15N
1/2
20Ne
0
23Na 3/2
39K
3/2
40K
4
41K
3/2
µ´I(核磁子)
+0.40365 - 0.28299
0 +2.21711 +0.309 -1.291 +0.215
上表给出了某些原子核的磁矩
' I
gI I
3.原子核的统计性
• (1)交换对称性:
•
两个相同的粒子互相交换时对波函数的影响
(r1,r2。。。ri。。。rj。。。rn)=± (r1,r2。。。rj。。。 ri。。。rn)
(“+”号交换对称) (“-”号交换反对称)
• (2)费米子和玻色子:
• 费米子: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
5、同量异位素:A相同,Z不同的核素。
6、目前已知的核素:约2000个,其中有300 多个是天然存在的,280个是稳定的, 30多 个是放射性的;1600多个是人 工制造的理论上预言能够制造出Z=114 的超重元素。
7、核素图:是以Z为横坐标,以N为纵坐标构 成的图。每一个核素在图中有一 确定的位置。
mp 1.007277 u
海森伯统称它们为核子,并认为质子和中子仅仅是核子
的两种不同状态(同位旋
1 2
)。
1、成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多粒子
系统。
2、核子:质子,中子统称为核子。用A表示一
个原子核中所含的核子数,N表示中子 数Z表示质子数,显然:
A =Z+N
3、核素符号:
A Z
X
N
4、同位素:Z相同,N不同的核素。
四、原子核的大小
1、半径:
多数原子核基本上是球形,实验测量出 原子核的半径,得到核半径的经验公式:
R = r0 A1/3 r0=1.4×10-15m=1.4fm
2、体积: 原子核的体积近似地与质量数成正比:
V
4 R3
3
A
4 3
r03
AV0
3、密度:
M V
Au V
Au
A
4 3
r03
3u
4 r03
u= 1.6610-27Kg ; r0 = 1.4 fm
三、原子核的成分
早先人们只知电子和质子这两种基本粒子,当发现原子 核可放出电子(β衰变),自然使人们推测核是由电子和质子 组成的。但这引起许多矛盾。其中,不确定关系指出核“装 不下”电子。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后,才知核是由质 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它们的质量相近
mn 1.008665 u
根据角动量的相加规则,容易证明,A为奇 数的原子核,它的I一定是半整数,A为偶数的原 子核,它的I一定是整数。这和前面讲的,A为奇 数的原子核是费米子,A为偶数的原子核为玻色 子一致。下表列出了一些原子核的I值。
原子核 I
n
1/2
1H
1/2
2H
1
4He
0
6Li
1
7Li
3/2
9Be
3/2
µ´I(核磁子)
(3)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
• 原子核的角动量(核自旋)可以从原子光谱的
超精细结构,或从分子光谱测得。例如,当用分辨
本领更高的光谱仪观察钠的光谱时,会发现钠主线
系第一条谱线D双线的D1线 ( 0.023埃的两条线组成,D2线
(由21相55)88距8995由..为9936相A0A )距.02为1
埃的两条线组成.这就是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
Q是核偏离球形的量度
b a 对称轴
a>b , Q>0
a<b ,Q<0
原子核
n
11H
2 1
H
7 3
Li
14 7
N
187O
1375Cl
14193In
15211Sb
175 71
Lu
Q(10-28)m2 0 0
+.000273 +0.02 +0.02 -0.005 -0.0789 +1.14 -0.30 +5.90
• (2)宇称: 是表示描述微观粒子体系状态的波函数在空间反演变换
下的奇偶性的物理量。 (x,y,z)= (-x,-y,-z) (偶宇称) (x,y,z)=- (-x,-y,-z ) (奇宇称)
• (3)宇称守恒: 孤立体系的宇称不会从偶性变为奇性或从奇性变 为偶性。
(4)原子核的宇称:
一个原子核的宇称不会改变、除非发射或吸收具有 奇宇称的光子或其它粒子(光子宇称是奇性)。
-1.91280 +2.79255 +0.857348
0 +0.82189 +3.25586 -1.1774
原子核 I
14N
1
15N
1/2
20Ne
0
23Na 3/2
39K
3/2
40K
4
41K
3/2
µ´I(核磁子)
+0.40365 - 0.28299
0 +2.21711 +0.309 -1.291 +0.215
3P
3S (a)
5893A D
3S1/2
(b)
3P3/2 3P1/2
F2=I+1/2 FI=I-1/2
(c)
产生超精细结构的原因是因为原子核有角动量(核自 旋)。原子的角动量,在考虑了核自旋后,应当等于 电子的角动量与核自旋的矢量和,即
PF = PJ + PI
PF的数值也是量子化的,其值为:
PF F (F 1)
(4)氮核不可能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由统计性判 断:
– A=14是玻色子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A=21是费米子 (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4.同位旋
• 1、为了区分核子的两个不同状态而引入的自由度
• 2、质子和中子是核子的两个不同状态,质子是带 电状态,中子是不带电状态。
• 核子同位旋为I=1/2
{ • 核子同位旋第三分量I3=
1/2 质子(带电态) -1/2 中子(不带电态)
七、原子核的结合能
• 1.质量亏损 • 2.原子核的结合能 • 3.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
一、质量亏损:
•
原子核的质量总是小于组成它的所有核子的质量和,两
者质量之差称为质量亏损。
•
m=[ZmH+(A-Z)mn] - M
例如氘核
2 1
H
质子质量
1.007277u
+中子质量
1. 008665u
式中mH是氢原子的质量, M是元素原子的
质量。
-氘核质量
2. 015942u 2. 013552u
0. 002390u
为什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有质量亏损呢?从爱 因斯坦的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可以找到答案。质 子和中子结合形成氘,必然要放出一部分能量 -氘的结合能。这个能量就来源于质量亏损 Δmc2。实验也证实这个结论。若用2.225MeV光 子照射氘核,它将一分为质子和中子。
= 1 2 3 ………….; (x,y,z)= (-1) (-x,-y,-z) (…..ri…...) = (-1) i (….-ri……)
{ 偶数,宇称为偶
i = 奇数,宇称为奇
(5)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后,经吴键雄用衰
变的实验加以证实,是近代物理学史中的一个重大 突破。
核 素 图
Z
质 子 数
已知核素半岛
可能的超重元素岛
不稳
Z=114
定
海
洋
N
核 素图
1、稳定核素集中在Z=N的直线上或紧靠 它的两侧,构成稳定核素区。
2、稳定核素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比:轻核 为1;最重的核 N / Z 1.6
3、Z<84的核素有一个或几个稳定的同位素; Z>84的以及质子数或中子数过多的核都 是不稳定的放射性的同位素。
μn
g n(
e 2mN
)pn
μP
g P(
e 2mN
)p p
mN为核子质量,gp和gn是朗德因子。
(2)核磁子: N
e 2mN
=0.505038×10-27焦耳/特斯拉
实验上测出
:
g
s p
5.58552,
g
l p
1; gns
3.82650,
g
l n
0
则可算出
μp=2.79276μN μn=-1.191315μN
玻尔磁子: 由于电子的质量
B
e 2me
eh
4me
me
1 1836
m
p
所以核磁子μN 比玻尔磁子 B 小了三个数量级。
3、原子核的磁矩:就是质子的轨道磁矩,质子、 中子的自旋磁矩的总和。
I
gI
e 2mN
PI
gI
gI I (I 1)N
e I (I 1)
2mN
gI 因子 的数值不能通过公式计算,只能由实验测得。
2
核子在核内还有轨道运动,核子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的 矢量和就是原子核的角动量,习惯上也称它为原子核的自旋, 并用PI表示, PI是量子化的。
PI I (I 1)
I 称为核自旋量子数。
• (2)PI在某特殊方向投影的数值为;
PIZ MI, MI I, I 1, I 1,I
MI称为核磁量子数。PIZ的最大值:PI=I 通常用来表示核角动量的大小.若以 为单位, 则角动量的大小就可用I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