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及练习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对、换、留、删、调、补。

1.“对”即对译,就是将文言文按词一个一个地译成现代汉语,对于实词,要译出词义;对于虚词要在译文中反映出它的用法。

例如:原文: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译文: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

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换”即换词,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去换古代汉语中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使用的词。

看看下面的翻译是否正确例如: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3、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译成:我怎么会疼爱一头牛。

4、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子;与世隔绝的地方。

)3.“留”即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像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地名、物名、国名、朝代名、历史地名、民族名以及官号、年号、帝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例如: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柳子厚墓志铭》)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4.“删”即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

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还有偏义复词和同义连用的词,及个别虚词都删去不译。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练习题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练习题

文言文翻译近几年,文言翻译考查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与,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注重考查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究和把握能力。

而对句子的选择标准则是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或者是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往往是高考翻译评分时的采分点。

(一)文言文翻译的三大标准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X、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两条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三)文言文七种翻译方法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与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1)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可译为“因此君子有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2)专有名词可以保留不译,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年号、帝国、国号、职务、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

例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可译为“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3)成语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可译为“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

[即时小练]1.(2015·高考XX卷,T9)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可保留的词有:弘文、象昇。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3.补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 ( 击鼓 ) 士兵们的 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4.补介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 陵 , 秦 军 驻 扎 ( 在 ) 氾 南 。
5.补量词: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
文言文翻译原则
一 信、达、雅 二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原则一:信、达、雅
1.“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可以随 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2、“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
练习:
人名、年号
地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 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文: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 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 名。
二 补:补充。 需要补充的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古代汉语大多是 单音词,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中有不少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素 而发展成的。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相应的现 代汉语双音词。 学不可以已。 译:学习不可以停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译: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思考。 第二种情况,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 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 整。
①文言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
②词类活用词
活用后的词;
③通假字
本字;
④古义
今义、引申义、比喻义。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练习文言文翻译步骤:1.通读全文,领会文意2.结合上下文,领悟句意3.逐词翻译,注意句式特点文言文翻译原则: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准确表达原意文言文翻译方法:1.词语扩展法 2.替换法 3.保留法4.增补法 5.调整词序法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⑴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⑵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二、阅读下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第③④小题为上海卷原题)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译文: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译文: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译文: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译文:三、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为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可要求学生课下翻译全文。

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以下原则:1.通读全文,理解主旨,照顾前后,确凿译句;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就具体操作而言,可参照如下方法:
1.保留:凡古今义相同的词和专用名词都可保留。

如“陈康肃公善射”中的“陈康肃公”在翻译时就可以保留下来。

2.增补:文言文成分省略的地方翻译时要增补出来。

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第二个“曰”前省略了“贫者”一词,翻译时要补充上。

3.省略:无实在意义的虚词,要省略不译。

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第一个“之”字无实在意义,不译。

4.替换:通假字换成被通假字,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今异义词也要替换。

如:“满坐沉寂,无敢哗者”中的“坐”应译为“座”,“无”译为双音词“没有”,“哗”译为双音词“喧哗”。

5.调整: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要进行语序的调整。

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属介宾短语,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放在谓语“语”前,“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


6.变通:直译难以确凿表意时,可以意译。

1/ 1。

文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及练习

文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及练习

信:诚实。忠于原文,字字落实,不歪 曲,不随意增减意思。 例1、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译文:将军逃跑,是把这样做当做有利的。
例2、义粜何必越,虽于中国亦可。
译文:出卖道义,何必到越国?即使 在中原之国也是可以的。
达:通达。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 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例1、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4、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 臣,无乃后乎?(《国语· 越语上》)
译文:现在您已经被困在会稽山上了,这种情 况下才寻找谋臣,恐怕晚了吧?
5、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史
记· 绛侯世家》)
译文:如果有危急,周亚夫真可以担任带兵 (的职位)。 6、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 书竟,默然无言。(《世说新语》) 译文:谢公与别人正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 淮水前方派的使者(或:送信的人)到了。 (谢公)看完来信,默默地不说话。
文言翻译
总体原则: 严复:译事三难:信、达、雅。
1.“信”:指译文的准确无误。
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 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2.“达”:指译文的通顺畅达。
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 畅、语气不走样。

3.“雅”:指译文的优美自然。
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 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 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 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 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例1、万乘难与比行。 译文: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有跟(他) 同等的品行。 例2、 百乘,显使也 译文:带领一百辆车的使臣,就该是显贵的 使臣了

文言文翻译练习方法技巧

文言文翻译练习方法技巧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奥,其意深奥,非一日之功可窥其全貌。

然欲窥其全貌,必先练习翻译。

翻译之技巧,非一日可成,然下列数法,可助学子渐进。

一、熟读原文,理解大意翻译之前,首当其冲者,便是熟读原文。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理亦适用于文言文翻译。

学子宜反复阅读原文,力求理解其大意。

大意明了,翻译方能得心应手。

1. 逐字逐句理解。

将原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仔细阅读,了解其含义。

如遇生僻字词,宜查阅字典,以免误解。

2. 分析句子结构。

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子需掌握其基本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句意。

3. 理解修辞手法。

文言文中常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学子需了解其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

二、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文言文翻译过程中,词汇量的积累至关重要。

学子宜多读文言文,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

1. 阅读经典著作。

如《论语》、《孟子》、《史记》等,这些著作中蕴含丰富的文言词汇。

2. 查阅字典、词典。

遇到生僻字词,及时查阅字典、词典,了解其含义、用法。

3. 制作词汇卡片。

将常用文言词汇制成卡片,便于随时查阅和记忆。

三、掌握语法,提高翻译能力文言文语法与今文有所不同,学子需掌握其基本语法规则,以提高翻译能力。

1. 学习文言文句式。

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掌握其基本结构。

2. 理解文言文虚词。

如“之”、“乎”、“者”、“也”等,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分析句子成分。

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掌握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四、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保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意译,使译文更加流畅。

2. 留白处理。

原文中有些语句,意蕴深远,难以用现代汉语表达,可适当留白,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3. 调整语序。

文言文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4. 注重语境。

翻译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避免断章取义。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

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

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剃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翻译
文言语句的翻译是以理解为前提 的,而理解又是建立在掌握相当数量 的文言词义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之上的。 的文言词义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 但是,在译文语言的组织上是有一些 基本的方法和技巧的,概括地说, 基本的方法和技巧的,概括地说,可 以简称为“ 以简称为“对、换、调、留、增、删” 六字诀。 六字诀。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 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一类词, 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一类词, 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词语。 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词语。 顾谓良曰: 孺子! 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取履。 译文:(老者)回头对张良说:“小子! 译文: 老者)回头对张良说: 小子! 下去,取鞋子。 下去,取鞋子。”
1.做到 信达雅” 1.做到“信达雅” 做到“ 2.采用 直译法” 采用“ 2.采用“直译法” 3.注意 关键点” 注意“ 3.注意“关键点” 4.落实 基本法” 4.落实“基本法” 落实“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 我为愚。 我为愚。(《史记·管晏列传》) 译文:我曾给鲍叔谋划事情,却反而使他 译文:我曾给鲍叔谋划事情, 更加困窘,(但是)鲍叔不认为我愚笨。 ,(但是 更加困窘,(但是)鲍叔不认为我愚笨。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 子安之。 子安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译文: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他娶了妻子, 译文: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他娶了妻子, 有八十匹马。公子认为在齐国可以安居了, 有八十匹马。公子认为在齐国可以安居了, 不复有四方之志) (不复有四方之志)。
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 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 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 句中的主、 宾成分,介词, 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 面的量词, 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 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文言翻译
考纲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古诗文。 考纲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古诗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 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 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
(2006年安徽卷)
译文: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 译文:不是(君王) 饭吃, 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 累有相示, 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收贮,然未一披。
达:通达。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 通达。明白通顺, 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例1(月考1)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月考1 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学生误译:既痛念逝去的好友, 学生误译:既痛念逝去的好友,又自己想 到。 译文:既痛念逝去的好友, 译文:既痛念逝去的好友,又想到自己 (生命短暂)。 生命短暂)。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 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 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 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 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 丁之一啜。 丁之一啜。 (《古微堂内集·学篇》) 译文:翻看五岳的地图,就以为知道了山, 译文:翻看五岳的地图,就以为知道了山,
例2(月考2)义粜何必越,虽于中国亦可。 月考2 义粜何必越,虽于中国亦可。 学生误译:出卖道义,何必到越国? 学生误译:出卖道义,何必到越国?虽 然在中国也是可以的。 然在中国也是可以的。 译文:出卖道义,何必到越国? 译文:出卖道义,何必到越国?即使 在中原之国也是可以的。 在中原之国也是可以的。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译文: 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 译文:(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 早遣送我回娘家。 早遣送我回娘家。
然力足以至焉, 而未至,) ,)于人为可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 而在己为有悔。 讥,而在己为有悔。
此外,也还有一些方法技巧性的经验, 此外,也还有一些方法技巧性的经验, 比如:根据上下文的文意选择多义词义项; 比如:根据上下文的文意选择多义词义项; 对文句进行语法结构解析判定通假字、词类 对文句进行语法结构解析判定通假字、 的活用现象、特殊句式; 的活用现象、特殊句式;揣摩句子语气的轻 重缓急选用现代汉语语气词, 重缓急选用现代汉语语气词,以准确表达思 想感情;利用文言整句、并列短语结构、 想感情;利用文言整句、并列短语结构、互 文等一些句式规律理解文句; 文等一些句式规律理解文句;判断一些修辞 现象、委婉说法、用典用事等文学文化现象; 现象、委婉说法、用典用事等文学文化现象; 掌握文言文中一些习惯性的句式短语( 掌握文言文中一些习惯性的句式短语(凝固 结构)等等,以使译文通达晓畅。 结构)等等,以使译文通达晓畅。
例2(月考1)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月考1 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译文1:尽管书信来往, 译文 :尽管书信来往,不足以解除那 怀念郁结。 怀念郁结。 译文2:尽管书信来往, 译文 :尽管书信来往,但不足以解除 那郁结在心头的怀念之情。 那郁结在心头的怀念之情。
雅:美丽。用流畅、自然、富有文 美丽。用流畅、自然、 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 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 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并吞八荒之心。 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译文: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下马客在船。 译文:主人客人下马来到船上。 译文:主人客人下马来到船上。
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 主要是各类“倒装”现象, 处,主要是各类“倒装”现象,译文依据 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 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将成分位置作必要 的移位调整。 的移位调整。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09天津卷)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 译文: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 译文: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 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信:诚实。忠于原文,字字落实, 诚实。忠于原文,字字落实, 不歪曲,不随意增减意思。 不歪曲,不随意增减意思。 例1(月考1)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月考1 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学生误译:将军逃跑,是认为有利。 学生误译:将军逃跑,是认为有利。 译文:将军逃跑,是把这样做当做有利的。 译文:将军逃跑,是把这样做当做有利的。
文言翻译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学会两相结合,做到字字落实。 学会两相结合,做到字字落实。
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 译文对应原文, 的句式, 的句式,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 音词。 音词。 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译文: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译文: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七十岁的老人穿绸吃肉,老百姓不挨 译文:七十岁的老人穿绸吃肉, 饿受冻,做到这样却不能成为王的, 饿受冻,做到这样却不能成为王的,没有这 种事情啊。 种事情啊。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 无乃后乎? 臣,无乃后乎?(《国语·越语上》) 译文况下才寻找谋臣,恐怕晚了吧? 种情况下才寻找谋臣,恐怕晚了吧?
2.“达”:指译文的通顺畅达。 2. 达 指译文的通顺畅达。
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 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 语气不走样。 畅、语气不走样。
3.“雅”:指译文的优美自然。 3. 雅 指译文的优美自然。
是用简明、优美、 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 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其实)还不如樵夫(在山上)走过一趟; 其实)还不如樵夫(在山上)走过一趟; 能高谈大海的广阔,就以为了解了海,( ,(其 能高谈大海的广阔,就以为了解了海,(其 还不如航海商人看上一眼; 实)还不如航海商人看上一眼;能分条说明 八种名菜的菜谱,就以为知道了菜的滋味, 八种名菜的菜谱,就以为知道了菜的滋味, 其实)还不如厨师尝过一口。 (其实)还不如厨师尝过一口。
万乘难与比行。 月考01) 万乘难与比行。(月考01) 01 译文: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有跟 译文: 同等的品行。 (他)同等的品行。
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 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 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 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 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 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 发语词“ 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用的 助词“ 助词“之”、“是”,以及一些音衬助 偏义复词的一方等。 词、偏义复词的一方等。
文言翻译
总体原则: :译事三难:信、达、雅。 总体原则: 严复: 严复 译事三难:
1.“信”:指译文的准确无误。 信 指译文的准确无误。
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 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2006年上海卷)
译文:(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 译文: 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 ,(我 另外让( 收藏起来, 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 没有读过(这些文章)。 (我)没有读过(这些文章)。
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 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 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 民族名、官号、谥号、庙号、年号、 民族名、官号、谥号、庙号、年号、特殊 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 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 消失的事物等;另外, 消失的事物等;另外,如度量衡等一些名 既可保留,也可折合。 称,既可保留,也可折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