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常识
望远镜使用维护常识

望远镜使用维护常识1、不要用双筒望远镜来观察太阳否则将会使眼睛受伤。
强烈的阳光经望远镜的聚焦,就像放大镜聚光一样,会灼伤你的眼睛!2、不要用其它普通的布料擦拭物镜或目镜,用望远镜包里附带的绒布或其他柔软的布擦拭望远镜的目镜物镜。
有指印及时擦除以免腐蚀,灰尘用吹风球清理。
清除残留的脏点或污迹时,可滴上一、二滴酒精,用布沾点就行,因为滴的话不好控制量。
当外露镜片沾上油污时,可用药用酒精和特殊微纤维布料把油污擦去。
3、非防水望远镜不要在雨雪天气里使用。
尽管市面上有很多防水的望远镜,哪怕掉入水里也不会有任何的使用问题。
但就保养望远镜而言,把望远镜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对宝贝的镀膜和望远镜有益无害。
防水、充氮功能只是以防万一落水和受潮,并不怕受潮而内部光学件长霉。
4、不要尝试清擦望远镜内部或拆卸望远镜,望远镜其实很复杂,光轴坏了要在望远镜的专用调试光轴的仪器上才能调试。
望远镜只要一拆卸,其光轴就会变化,从而使左右筒的成像不会重合,使您的眼镜不舒服,严重时根本就不能使用。
5、不要对望远镜重摔、重压或做其他剧烈动作,主要还是出于对望远镜的光轴考虑,重摔、重压或其他剧烈动作也很容易破坏望远镜的光轴。
双筒镜*忌撞击,尤其廉价机型。
6、长期不用时,将之调整到*小体积盖上防护盖放在装有防潮的密实袋或电子防潮箱内,但切勿放在皮盒内,因为皮盒易发霉和吸水。
普通干燥剂其实对于防水的望远镜没太大意义,一年后失效就扔了好了。
但不防水的望远镜,还是定期更换(半年到一年),以防内部受潮长霉。
7、使用完望远镜,在放置时,先看看桌上有其他硬物没,不要放于其它物品上,以防镜片上出现划痕。
8、望远镜还是要正放为好,不要目镜向下放置。
因为有的部位涂有润滑的油脂,有些地方还设计有存油槽,倒放时间长或天气太热,可能会流到不该流的地方目前望远镜高端的就要数蔡司品牌,还有其他品牌,例如视得乐,欧尼卡,星特朗,尼康等;望远镜正确使用,寿命才会长,不管是高端的,还是一般的望远镜,都需要维护好;。
望远镜百科常识

望远镜百科常识望远镜百科常识望远镜可以看多远这是初次接触望远镜的朋友最喜欢问的问题。
答案是⽆穷远。
其实这个提问的真实意图应该是问望远镜的分辨能⼒如何。
这涉及到三个⽅⾯的因素:1 、观测环境如何,包括光线强度和⽅向,对⽐度,⼤⽓稳定性和透明度等;2 、望远镜本⾝的素质,包括规格,类别,精度等;3 、观测者本⼈矫正后的视⼒状况,以及熟练使⽤望远镜的程度。
这3个⽅⾯基本都是不确定的,如果只考虑望远镜本⾝的辨别能⼒,⼀般来说⼝径⼤⼀些且倍数⾼⼀些的望远镜辨别能⼒⾼⼀些,porro棱镜望远镜⽐roof棱镜望远镜的分辨⼒⾼些,镀膜好的镜⼦分辨⼒⾼些。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望远镜的倍数只是影响分辨⼒的众多关联因素中的⼀项,盲⽬追求⼤倍数是不可取的。
望远镜的主要技术性能1、通光孔径:限制通过望远镜光能的图形框⼦(⼀般是物镜框)叫做⼊射瞳孔(简称⼊瞳),亦即望远镜物镜的通光孔径D。
2、放⼤率(放⼤倍数)眼睛通过望远镜所看到物体像的张⾓和眼睛直接看物体时的张⾓之⽐即为放⼤率。
如果已知物镜和⽬镜的焦距,则可由物镜的焦距F除以⽬镜的焦距f可得放⼤率r:r=F/f望远镜的放⼤率也可由⼊射瞳孔的直径D除以出射瞳孔的直径d得到,即:r =D/d放⼤率越⼤,⼀般观察的物体越清晰。
双筒望远镜的基本性能通常⽤数字表⽰在它的外盖上,例如:8x42第1个数字表⽰望远镜的放⼤率为8倍,后⼀个数字表⽰物镜的通光孔径为∮42毫⽶。
3、视场:当眼睛在出瞳点观察时看到的物体范围叫做视场。
⼴⾓或超⼴⾓望远镜(视场⼤于60度)的观察范围⽐⼀般望远镜的观察范围要⼤。
双筒望远镜的视场⼀般⽤数字表⽰在它的外置上,例如122/1000表⽰⽤望远镜观察,在1000⽶的距离上可观察到直径122⽶范围的视场。
有时亦可⽤英尺和⾓度表⽰。
4、分辨率:望远镜的分辨率⽤它所能分辨的物⽅⽆限远两个物点对望远镜物镜中⼼的张⾓∝表⽰(单位:秒)。
望远镜的分辨率直接与⼊射瞳孔直径有关。
常识判断六十三:射电望远镜有关常识

常识判断六十三:射电望远镜有关常识射电望远镜是人类观察和了解外太空的重要工具,也是一个国家先进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射电望远镜有关常识也是公职类考试中的考点之一。
整理出射电望远镜有关常识,供大家参阅。
一、射电望远镜的概念射电望远镜是由一个有方向性的天线和一台灵敏度很高的接收机组成的。
天线所起的作用好像光学天文望远镜的透镜或反射镜,它把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会聚起来。
接收机的作用就像我们的眼睛或照相底片,它把天线所收集起来的无线电波经过变换、放大后记录下来。
射电望远镜受地球大气的影响较小,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观测。
现代的技术使我们能制造直径比光学望远镜大得多的天线。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的天线直径达100米,利用射电望远镜能使我们观测离我们100亿光年以外的天体。
二、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有许多天体发射无线电波的能力,比发射光波的能力大得多。
例如有名的“天鹅座A”射电源,它发射无线电波的能力要比太阳强100亿亿倍。
因此不少遥远的用光学望远镜无法看到的天体,有可能被射电望远镜发现。
另外,在宇宙空间有不少的尘埃云,它们使遥远的天体所发出的光线大大减弱。
而天体所发出的无线电波,由于它的波长比光波长得多,受这些尘埃物质的影响也就小得多。
由于这些原因,就使得射电望远镜能充分发挥它强大的威力,使我们能利用它发现更遥远、更暗弱的天体,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刷题巩固1、为提升我国深空测定轨能力,服务于嫦娥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战略,上海将于2015年建成65米射电天文望远镜。
关于射电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射电天文望远镜像雷达一样,向目标天体发射无线电波,观测所获得的天体反射信息B. 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天线面积越大,灵敏度越高C. 射电天文望远镜的镜筒、目镜和物镜比普通的光学望远镜更大更精密D. 射电天文望远镜的显著优点是不受大气层的干扰正确答案是 BA选项错误,射电望远镜和雷达的工作方式不同,雷达是先发射无线电波再接收物体反射的回波,射电望远镜只是被动地接收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B选项正确,增大天线接收面积可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C选项错误,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它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筒,也没有物镜,目镜,它由天线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D选项错误,射电望远镜所使用的波段范围的无线电辐射,能不受大气层显著影响而能达到地面,但不可能完全不受干扰。
孔径和焦距的关系是什么

xx和焦距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进入照相机的光量由镜头的圆孔——孔径所控制,较大的孔径可以比较小的孔径接纳更多的光线。
我们通过简单地测量孔径的直径就能够确定镜头聚焦光线的能力。
在天文学中,通常也是使用这种方法对望远镜进行比较。
3英寸望远镜就是具有直径为3英寸的聚光透镜,四英寸望远镜就是具有直径为4英寸的聚光透镜。
但是在摄影中,我们不能仅仅对进入照相机的光量多少感兴趣,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到达胶片或影像传感器成像平面的光量究竟有多少。
这部分地取决于镜片中心至成像平面的距离长短。
镜头镜片中心距胶片或影像传感器越近,到达胶片或影像传感器的光线越强;反之,从镜头镜片中心距成像平面越远,则到达成像平面的光线越弱。
这是简单的常识。
距你的脸部几英寸远的闪光灯所发出的炫目闪光,与1英里远的同一闪光灯所投射出的微弱发光相比,哪个看上去更明亮?现在让我们把大家的这种常识用于照相机,对于两只不同的镜头,只要其孔径相同,进入照相机的光量必然相同。
如果两只镜头镜片中心距胶片或影像传感器的距离也相同,那么到达成像平面的光量必然也相同。
但是,如果一只镜头比另外一只镜头镜片中心距成像平面越近,结果会怎样呢?短焦距镜头的长度相对于长焦距镜头的长度要短一些。
由于短焦距镜头的长度比较短,这也就意味着它距胶片或影像传感器比较近。
如果距离比较近,那么它与长焦距镜头相比就会让更多的光线到达胶片或影像传感器。
因此,改变到达胶片或影像传感器光量的一种方法就是改变镜头的焦距。
焦距越短,到达胶片或影像传感器上的光量越多。
但是,改变光量的另外一种方法是什么呢?人们或许会想到改变同一只镜头的孔径大小,孔径越大,到达的光量就会越多。
糊涂了吧?如果每次拍照时不得不考虑两个变量——焦距和孔径来计算曝光是不是会让人神经错乱?幸亏有这样一种体系,它把两个变量综合成了一个简单的数字。
这个体系就是我们已经熟悉了的f值体系。
应用这一体系后,所有必需了解的有关到达胶片或影像传感器光量的因素就只是一个数字。
新手入门天文望远镜使用小常识

新手入门天文望远镜使用小常识一、如何调试寻星镜1、白天,先将主镜筒对准远处的一个目标(约500米远),如烟囱、空调室外机等。
装上低倍率目镜(如20MM目镜)寻找目标。
将镜筒大致对准目标后,调节焦距系统直到目标清晰,并使之处于主镜中心点,然后将脚架全部锁紧。
2、小心调整寻星镜上的三个螺丝,将主镜看到的目标调到寻星镜的十字架中心。
3、更换高倍率目镜(如10MM 目镜),重复上述的步骤。
调试时,主镜里的目标始终控制在寻星镜的十字架中心。
*寻星镜调准后,千万不要动它。
观测月亮,尽量选择在“弯月”,这时能更清晰的看到环形山、月海等。
二、赤道仪的简介和调整(一)赤道仪简介赤道仪有三个轴:1、地平轴。
垂直于地平面,下端与三脚架台连接,上端与极轴连接,有地平高度刻度盘。
绕地平轴旋转可调整望远镜的地平方位角。
2、极轴(赤经轴)。
一端与地平轴相连,上下扳动极轴可调整地平高度角。
另一端与赤纬轴成90o 角连接,装有时角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时角(赤经)调整。
3、赤纬轴。
与极轴成90o 相连,上端与主镜筒成90o 相连,以保证镜筒与极轴平行。
下端连接平衡锤,装有赤纬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赤纬度调整。
(二)赤道仪的调整极轴调整。
使望远镜极轴和地球自转轴平行,指向北天极。
1、主镜与赤道仪、三角架连接好,把将有“N”标志的一条腿摆在正北方。
调整三角架高度,使三角架台水平。
2、松开极轴(赤经轴)螺钉,把主镜旋转到左边或右边。
松开平衡锤螺钉,移动平衡锤,使望远镜与锤平衡。
把望远镜旋回上方,制紧螺钉。
3、松开地平螺钉,转动赤道仪,使极轴(望远镜)指向北方(指南针定向),制紧螺钉。
4、松开极轴与地平轴连接螺钉,上下扳动极轴,使指针对准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制紧螺钉。
5、松开赤纬轴螺钉,转动望远镜使其与极轴平行(亦即与当地经线圈平行),制紧螺钉。
6、从望远镜(或调好光轴的寻星镜)中观看北极星是否在视场中央,如有偏差,则需对极轴的地平方位角,地平高度角作精细调整,直至北极星在视场中央不再移动。
望远镜的基本常识

望远镜的基本常识一、望远镜的表示方法:望远镜的基本表示方法是:倍率x物镜口径(直径,mm),不同类型望远镜的规格表示方法会有一些细小的差别:1、定倍望远镜的表示方法:倍率x物镜口径(直径,mm),比如10X50,表示该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10倍,物镜口径50毫米。
2、变倍望远镜的表示方法:变倍望远镜分连续变倍和固定变倍两种。
连续变倍望远镜是用“最低倍率-最高倍率x物镜口径(直径mm)”来表示,如7-21X40表示该望远镜的最低放大倍率是7倍,最高放大倍率是21倍,在7倍和21倍之间可以自由变换,物镜口径是40毫米;固定变倍望远镜是用“最低倍率/最高倍率x物镜口径(直径mm)”来表示,如15/30X80表示该望远镜最低放大倍率是15倍,最高放大倍率是30倍,在15倍和30倍之间不能自由变换,只能固定变换,物镜口径是80毫米。
3、一些望远镜在上述技术参数后面会出现“WA”、“LE”等英文字样,“WA”表示广角,视场范围更广;“LE” 表示长出瞳,适合带眼镜的朋友使用,可以不脱下眼镜进行观察;“WP”表示防水;“GD”表示广角定焦。
二、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可以理解为望远镜拉近物体的能力。
倍率越小,视场越大,图像的轮廓越清晰,越易于调焦;倍率越大,视场越小,图象的局部被放大的更清楚,但同时图象的稳定性也就不能保证(此时要借助三脚架)。
望远镜的合理倍率也与其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一些,带支架的的可以比手持的高一些。
手持观测的双筒望远镜,7-12倍之间是最合适的,最好不要超过20倍,如果望远镜的倍率超过20倍,那么手持观察将会很不方便,呼吸的起伏和空气的波动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最好配合三角架使用。
三、望远镜的口径:口径是指望远镜物镜的直径。
口径越大,观测视场、亮度就越大,有利于暗弱光线下的观测,但口径越大体积就越大,一般可根据需要在21-100mm之间选择。
四、望远镜的视场:视场是望远镜在一定距离所看到的图像的实际宽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能参数。
入门天文望远镜应具备最基本的素质之---目镜篇

入门天文望远镜应具备最基本的素质之---目镜篇整理:深圳望远镜小曾。
参考资料:!最近,很多朋友来咨询关于天文望远镜入门机型的问题。
于是,想写一个系列文章,论述下入门级天文望远镜所应该具备的一些最基本的素质。
也就是说,为了保证能够顺利观看到主要观看对象(月球表面,行星,星云,星团)以及完成最简单的天文摄影(月球,行星等),一具天文望远镜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以及区别于玩具型产品的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来谈谈目镜。
在这里,关于天文望远镜目镜的基本常识我就不说了,比如说常用目镜的接口遵循三个标准,即外径为0.965英寸(24.5毫米)、1.25英寸(31.7毫米)和2英寸(50.8毫米),具有相同接口标准的目镜可以互相替换使用,通过更换不同焦距的目镜可以得到不同的倍率等等话题。
这里,我们要解决以下的两个问题:1〉什么类型的目镜比较适合入门级别?2〉在品质上最起码要求做到的项目是什么?一、具有代表性的目镜类型:所谓入门级别的产品,一般意义上是指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用尽可能便宜的价格所购得的商品。
那么,什么样的目镜比较适合呢?这样吧,我们先按照时代发展的线索,把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产品列举出来,然后再用对比淘汰的方法筛选出我们的目标产品。
1〉第一代目镜:①惠更斯目镜(H式)被公开发表于1703年,特点是像散较小,但球差和色差明显,而且像场较弯曲,向眼睛一端突出,视场很小,出瞳距离很短。
容易制造,价格低廉,但缺点很多,而且焦点在两块透镜之间,不能安装十字丝或分划板。
②冉士登目镜(R式)被公开于1783年,球差虽然减少了,但是色差依然明显。
优点是场曲较少,而且焦点位置在两块透镜的外侧,所以可以用在装有十字分画板的廉价寻星镜上。
另外,小型廉价望远镜也有采用这种结构的目镜。
2〉第二代目镜:①凯尔纳目镜(K式)K目镜是在1849年作为显微镜用目镜而被公开的。
跟第一代目镜相比,K目镜的色差更少,视场角也略宽。
望远镜小常识

俄罗斯望远镜
十多年前,相比国内产品,俄罗斯望远镜能便宜一些,而且质量也还不错,但现在,不论从质量,还是性价比,真实的俄罗斯望远镜都不如国产的“正规”产品——也就是说,同样的价格,若买国内正规大厂的产品,能买到效果质量更好的。而“俄罗斯望远镜”——现在逐渐成为一些不道德小贩,拿一些小作坊生产的劣质产品,欺骗消费者想要“天文望远镜”,以为天文望远镜“倍数大”,实际上里面有很深的误解,这里有不少是一些影视作品的误导——办案警察使用一架天文望远镜,在监视罪犯的行动。 这在真实场景里是做不到的,因为天文望远镜是专门为观星设计,里面没有棱镜,成的像都是倒的,或者反的。加上视野极端狭窄,大多数人(包括一些天文爱好者),买回来后用不了几次,就闲置在角落里,兴趣全无了。加上天文望远镜市场比较复杂,产品难保证质量,性价比很低。这也是我一直不推荐天文类产品的原因。另外天文望远镜因为不是为观景设计,很多对观景效果很重要的指标,天文望远镜的设计中不重视,即使近千元的天文望远镜的观景效果,可能也不如普通的台式望远镜观景效果(如视场、边缘的清晰度、色彩还原等等)。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台式望远镜比天文的用途更广,效果更好。
望远镜小常识 FROM:大众光学
望远镜的倍数
正规厂家生产的双筒望远镜的倍数,基本都在7~10倍之间。军用手持望远镜的倍数,最常用的,也是7倍和8倍。倍数越大,抖动造成的影响越大。光学行业把手持望远镜的“最佳倍数”规定在7、8 和10倍标准。 (普通的玩具望远镜倍数一般是2~3倍,古代的长筒望远镜的倍数在3~5倍)
望远镜安全
在出口包装上,都要求统一注明“禁止用来观测太阳”,以防止损伤眼睛; 大多数人,包括很多望远镜爱好者所不了解的一个问题:望远镜不要放在阳光下暴晒,因为望远镜有聚光作用,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一旦物镜正对着太阳的方向,高温的光斑可能会破坏目镜组,甚至引起火灾。这点在台式望远镜格外需要注意。即:望远镜尽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极端的问题——“这台望远镜能看清楚月球表面吗?”--购买天文望远镜前,请保持合理的期望值!经常碰到顾客问的问题是“这台望远镜能看清楚月球表面吗?”或者更为极端的“这个望远镜能看清楚火星表面吗?”。
我们的答复是:如果有人说“能”,那是扯淡。
如果一台100来元的望远镜能看清楚月球表面的细节,那么国家为什么还要花上百亿元发射嫦娥飞船到月球去干什么?光学产品是烧钱的。
一个中档的天文望远镜目镜镜头可能就需要500元。
合理的期望值是:这种价位的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环形山的形状,能看到土星的光环和几个主要的卫星。
B。
天文观察是个技术活,对于那些连望远镜如何调焦都不知道的顾客,你别期望一下子能看到月球环形山或者土星的光环。
顾客经常问的一个哭笑不得的问题是“这个望远镜为啥什么都看不到呢?”我的神啊!望远镜不是电视机,按下开关就能自己显示图像。
望远镜更像是一件乐器,花的时间越多,体会到的细节就越多。
如果连最基本的调焦都不熟悉,我只能请求你饶了我吧!最简单的步骤是:初次使用,先在白天学习看风景,熟悉使用后再做天文观察;不要认为自己一拿到望远镜就可以在晚上做天文观察哦!天文观察受到大气层环流、天气、城市环境光线影响非常大,城市路灯光线往往比星星还亮。
开始学习使用时,配件越简单越好。
所以您只需在天文望远镜镜筒上加一个H20标号的目镜,先不加其他任何部件,学习得循序渐进呢;对准500-1000米左右的显著景物,将镜筒调到最短焦距,然后看目镜,慢慢、慢慢调手轮,直到看到图像为止,然后微调清晰度。
熟悉使用后,然后您就可以试试其他镜头、配件的功效和使用了。
学会白天看景物之后,您再多看看网上资料,尝试做天文观察哦。
B。
2个经典问题——“这个望远镜能看多远?”与“这个望远镜放大倍数多少?”在我们望远镜的客服工作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样的两个——“这台望远镜能看多远?”和“这台望远镜能放大多少倍?”你是不是正好想到了其中一个?这两个问题的问法其实都是错误的,别人一听就知道提问的人肯定是个门外汉。
首先说第一个经典问题,我一般会这样反问:“你认为人的肉眼能看多远?”提问者往往会说:“我也不知道。
”但我相信他心里肯定认为人的肉眼最多看几公里了不起了。
这时我会告诉他:“你看天上的月亮,那是在38万公里以外;你看天上的太阳,那是在1.5亿公里以外;你看到的满天恒星最近的都在几光年以外,而你能看到的最远的天体——”在这里我会停顿一下,让提问者能够重新整理一下思绪,“是著名的仙女座大星系,它远在220万光年之外!人眼尚且如此,你说望远镜能看多远呢?”一般正确的理解是:“这台望远镜能看到多暗的天体?”望远镜看到暗天体的能力叫做“光力”,望远镜光力的大小与其口径有关,口径越大光力越强。
所谓口径,顾名思义就是这台望远镜进光口的直径,对于折射镜而言就是物镜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不过,衡量光力大小如果直接用口径的话不够直观,因此我们又定义了一个概念,叫做“极限星等”,简单理解就是这台望远镜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能看到多暗的星,这样就非常直观了。
显然,极限星等也是取决于望远镜口径的,口径越大,极限星等也就越大。
这里有一个“分辨率”的概念。
分辨率是指一个观测设备(比如人眼或者望远镜)分清目标细节的能力,当给定一个观测设备以后,它的分辨率就固定了,这时它能不能分辨出一个物体,就取决于这个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它离观测设备的距离。
我们可以这样来直观的理解:你从很远的地方向我走来,一开始我只能看到天边出现了一个人影,慢慢的能分清你的四肢,再近一点才能看清你的五官,等你走到我身边时,我才能看清你眼角的鱼尾纹。
而对于天文望远镜,由于它观测的目标都是天体,因此其分辨率被定义为能分清天球上最近的两个点之间的角距离。
望远镜的分辨率也是与口径有关,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
那么,对于第一个经典问题,最准确的问法就是:“这台望远镜的口径多大?”再说第二个经典问题。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很多人以为给定了一台望远镜之后,其放大率就是固定的,殊不知,根据后端的目镜不同,这台望远镜的放大率是可以变化的。
放大率取决于望远镜的第二个重要参数——焦距(用字母F表示,有的厂商也可能用f表示),其具体值等于物镜的焦距除以目镜的焦距。
物镜的焦距数值一般会标在物镜端或镜筒上(如图2所示),目镜的焦距数值一般会标在目镜侧面(如图3所示),计算起来非常方便。
比如,一台焦距800mm的望远镜,使用20mm目镜时放大率是40倍,使用8mm目镜时放大率就是100倍。
那么,对于第二个经典问题,正确的问法应该是:“这台望远镜的焦距是多少?”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既然这样,那我可以用焦距很短的目镜来得到更高的放大率,看到更清晰的图像。
”其实这个想法也是不太对的。
短焦目镜确实可以得到更高的放大率,但一台望远镜并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放大率。
首先,由于口径定了,光力就定了,目标在望远镜中的总亮度也就定了。
放大率越高,成的像越大,其单位面积的亮度就会越低,成像就会变得越暗。
其次,还是由于口径定了,分辨率就定了,更高的放大率并不能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可以这样理解:两颗靠得很近的星看起来就像一颗,提高放大率以后,它们看起来还是一颗,只不过象变得更大了而已)。
再次,过高的放大率会放大大气抖动的影响,增加调焦的难度(关于调焦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谈到)。
最后,放大率越大视场一般而言会越小。
这些因素都并不利于观测。
在这里有一个“视场”的概念,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在目镜里所能看到的天空范围。
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放大率过小,我们又无法充分发挥这台望远镜的性能。
那么怎样的放大率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一台望远镜的性能又不至于过分呢?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放大率一般是望远镜口径以毫米为单位时的数值,叫做有效放大率。
比如,一台口径80mm的望远镜,其有效放大率就是80倍。
当然,根据不同的对象,我们选用的放大率也会不同,对于月球、大行星这种比较亮的天体,选用的放大率比有效放大率更大一些也没什么关系,但对于那些比较暗又有一定大小的星云、星系等,选用的放大率就最好比有效放大率低一些。
望远镜有效观察须知:如果望远镜第一次拿到户外臵于比室内温度低的空气中,须过几分钟再使用它---因为温差会使透镜蒙上雾气。
15-20分钟后这个现象会消失。
刚刚收到货物打开包裹时也是这样,因为包裹内外存在温差,而光学玻璃镜片对于温差反应尤其敏感。
如果您的眼睑或手指触到目镜,要用擦镜纸或者不起毛的棉布轻轻的擦拭目镜,以防出现模糊图像。
人的瞳孔大约需要30分钟才能放大适应黑暗,因而夜间使用望远镜,在半个小时后您能看见暗得多的天体。
可能影响望远镜观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观测结果好坏并非全取于望远镜的光学性能,还有许多因素同样影响着影像的品质。
A、包围着地球的大气总是在运动着,这种大气的移动、旋转,在高倍率下特别会造成不良影像,或许过几个夜晚之后,观测的情况会好转。
B、地球表面的热气,也会造成空气的波动而使得影像扭曲、变形,造成观测情况会很差。
C、望远镜与星体及地平线构成的观测角对观测效果的影响很大:若被测星体接近于地平线,目标将会模糊不清。
D、光源的污染:尽可能在无光的环境下使用您的望远镜(例如:街灯下、房间灯光下等等),高倍率天文望远镜对光线是非常敏感的,在靠近市区,亮光的影响更明显,似乎许多星星都会在靠近市区的上空消失。
E、月光也可能是影响观测的另一个因素,刺眼的满月或明亮的月光会使附近的星星或行星模糊不清,而月亮本身在黑暗与天明之间是最佳观测状态。
F、尽量避免从打开窗户观测(更不可以透过关闭的窗户观测),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室内、外温差大,会使观测品质最差。
G、天空中堆积的云层无法穿透观测,但这此云会经常移动的。
H、星星闪动是因为空气的对流所致,这也会影响观测。
切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通过寻星镜或主镜筒直接观察太阳,否则会严重损伤您的眼睛。
望远镜是聚光的,看太阳容易烧伤视网膜。
★★耐心+技巧——使用天文望远镜探索宇宙的乐趣★★一旦你拥有了一架望远镜,你期望从它那儿得到些什么呢?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出乎你的意料。
业余天文学家的最大乐趣之一是向他人展示星空的壮美。
当人们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月亮和土星时所发出的惊叹声是对那些望远镜拥有者的最大回报。
自然地,你会将望远镜对准地平线上最壮观的天体。
有时你会有一种向人们展示更经典的天体的冲动——那些若隐若现、勉强可见的目标——“让人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天文学”。
但反映却不那么令人鼓舞,甚至当人们被告知他们正在看的是一颗回归的彗星或是一个离我们4000万光年远的星系时,也是如此。
事实上,在业余级设备所能看到的数千个天体中,大多数一点也不壮观。
任何有望远镜的人,期望得到那些具有视觉冲击的画面都是徒劳的,他们已经走入了误区。
天文学的魅力不在于此,它更有深一层的含义。
目视观测意味着去寻找那些极其暗弱、微小、难以找到的天体,或者是三者皆而有之的天体。
任务越是艰巨,然而,成功之后的回报越是大。
兴奋与喜悦总蕴藏在寻找和看到那些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天体之中——并且从中获得技巧和知识,就像一个业余天文学家。
许多人买望远镜,就好像它是一部彩电,希望它们自己能放出图像。
可是望远镜更像一架钢琴,它的回报总是与你在它身上花的时间成正比的。
然而,学习用好一架望远镜远比学会一种乐器要来的简单。
如果你坚持不懈并且仔细实践在下文中提到的一些技术,相信不久之后你就会精于此道了。
◆◆了解你的设备很自然,每个人都会在白天第一次使用他的新望远镜。
这是你熟悉望远镜的机会,它的运转、指向、调焦、不同的目镜和放大倍数,之后你就可以在晚上干任何事了。
寻星镜。
几乎每台望远镜在其一侧都有寻星镜来帮助你瞄准目标。
你需要一个寻星镜,因为主望远镜的视场太小——只能看到一小片天空——你无法精确的辨认出他正指向哪儿。
放大倍数越高,视场越小。
例如,在50倍的放大倍率下,你所能看到的天区大小仅相当于在离你一个手臂远的地方你手指甲所能覆盖的范围。
另一方面,通过一个8倍的寻星镜,你能看到的天区则相当于一个高尔夫球在一个手臂远的地方所能覆盖的区域。
这已足够大来瞄准一些目标了,并且使它们出现在寻星镜的视场中。
一旦它们出现在视场中了,把它们调至十字叉丝的中央。
如果用主镜来完成这些工作,其艰巨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最重要的事先做:你需要调节寻星镜支架的螺丝使它与主望远镜平行。
在白天,使用低倍目镜将主镜对准至少数百米远的某个物体(但不要对准太阳!不要将望远镜对准太阳,否则你会使自己致盲)。
远处的树顶是理想的选择。
不要介意它是上下颠倒的。
现在通过寻星镜观察,看到树顶了?它是否在十字叉丝的中央?调整寻星镜支架上的螺丝,直到十字叉丝的交叉点与目标重合。
现在检查一下主镜,确定它没有转动。
然后换一个高倍目镜,重复前面的步骤直到寻星镜的指向以被精确的调整并且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