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 生物遗传与进化
- 基因的组成和表达: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序列编码蛋白质,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蛋白质。

-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
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了解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 进化理论:了解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的概念,认识
物种的变异和适应,了解物种形成的过程。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
类社会的重要性,认识物种灭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包
括建立保护区、控制非法捕捞和非法砍伐等措施,促进可持续利用。

3. 植物生长发育
- 植物的生长要素:了解植物的生长要素包括光、温度、水分
和营养物质等因素,认识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植物植株的形态结构: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 植物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了解它
们的优势和适用条件。

4. 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的不同体型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它们的适应环境的特点。

- 动物的生境与生态位:了解动物的生境和生态位的概念,认
识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动物的繁殖方式:了解动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了解不
同繁殖方式的优势和适用条件。

以上是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生
长发育和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声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过程中能量也向四面八方传播。

生活中,我们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就是使声能集中向前传播。

4.声速: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如在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低于0.1s 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测量原理:s =v 声t,其中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6.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2.人耳所能判断的声音强弱(大小)的程度称为响度。

(1)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它的符号为dB 。

(2)响度的影响因素:响度与听者的距离有关,还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

(1)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2)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实验A: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实验B:改变钢尺露出桌面边缘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先后振动发出的声音。

发现伸出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4.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音色。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

第一章热能的转化
一、热能的定义
热能(thermal energy)是由物质中的分子运动产生的、具有可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一种能量形式。

二、热能的转化
1.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热能可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汽车的发动机就是一个应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汽车发动机将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按照操纵者的要求运动。

2.热能转化为电能: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烧燃料的热能来汽化水,使蒸汽的温度和压强上升,用汽车发动机原理使汽车发动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输入我们的家中,使用电器,实现用热能转化为电能。

3.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热能还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量转化为化学能,在火药、煤气、氢弹等产品中,都是利用热量转化为化学能,来实现大量的能量的源泉。

三、热能的应用
1.在水力发电中,利用蒸发的热量使水蒸发,然后利用蒸汽进行相应的动力,将其转化为电能,最终输入家庭使用;
2.火力发电: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料燃烧把热能转化成机械能,驱动汽车发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然后输入家庭使用;
3.在化工工业中。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整理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2)模型的分类:①物体的复制品②事物变化的过程③图片④数学公式、表达式或特定的词(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

[说明]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二、符号(1)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①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②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③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说明]在某种意义上说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三、化学模型的建立模型可以是实物的模型,一可以是事件的模型,模型能表达出研究对象的基本的特征。

如:(1)人们用水分子结构模型来了解水分子的构成:两个氢原子成104.5°角附在氧原子上:比例模型棍棒模型(2)分子聚集成物质四、分子的构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 分子构成的描述:以分子A m B n 为例,1个A m B n 分子由m 个A 原子和n 个B原子构成。

如1个H 2分子由2个H 原子构成;1个O 2分子由2个O 原子构成;1个H 2O 分子由2个H 原子和1个O 原子构成。

五、 物质的构成⎪⎪⎪⎪⎩⎪⎪⎪⎪⎨⎧⎩⎨⎧⎩⎨⎧离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粒子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分子构成物质的粒子[说明](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金刚石、石墨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章 声 第二章 光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等大;③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种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4.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3(等 ( (正进而读(正进源读(4.(1)电阻的单位:国际制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见的还有千欧(kΩ),兆欧(MΩ)1MΩ=1000kΩ1kΩ=1000Ω(2)电阻公式:SLRρ=ρ——电阻率,与导体材料有关L——导体长度S——导体横截面积5.67.第七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主要包括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其中向性运动又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

2、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 生长素 、 赤霉素 、 细胞分裂素 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着的 调节 作用。

(2)生长素是由 胚芽尖端 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 单侧 光照射;②具有 生长素 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长 快 ;向光面生长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长 慢 。

(4)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适当时,对植物的作用有: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当生长素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1、激素的部位:在内分泌腺中产生。

2、作用: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八下科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八下科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和符号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③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氯离子质量几乎相等。

3、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判断是否为同一元素的标准就是看质子数是否相同。

4、同位素原子: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5、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两大类。

目前发现的元素有110多种。

6、元素的分布(识记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①地壳:O、Si、Al、Fe②人体:O、C、H ③海水:O、H、Cl、Na7、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8、物质的分类:9、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10、元素符号所表示的量①相对原子质量:以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这个标准的比值。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如: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质子数为11,则中子数为23-11=12②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③相关计算: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14×1+1×5+12×1+16×3=79N:H:C:O=(14×1):(1×5):(12×1):(16×3)=14:5:12:48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把水换成二氧化碳,上面四句话应该怎么表达……)公共邮箱:用户名:tyxxkx密码:kxtyxx。

八年级科学1、2两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科学1、2两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一章知识点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使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B、C、G、H,代表模型的是A、D、E、FA、地球仪;B、t;C、ρ; D 、细胞模式图;E、地图; F 、S=vt;G 、W.C.; H、O23.读图:书本P2图1-2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没有(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2)气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3)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水最终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1:2,这是个化学变化(物理或化学)。

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3.读图P5图1-8水分子电解模型图:(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2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2)从中可知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再重新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发生(发生或不发生)变化;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或相同),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物质通常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稀有气体、固态的非金属等。

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铁原子,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7.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数目和种类决定的。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基础知识一、模型与符号原子和分子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黑、白粒子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4、下图是碳酸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宏观、微观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

(写出4条)(1)、(2)、(3)、(4)、5、请用模型表示水分子、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水通电分解水分子模型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模型水通电分解的模型6、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扩散现象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

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隔。

分子间还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1)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分子运动论(2)间隔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3)引力、斥力7、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8、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9、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碳酸钙、等10、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氮气、氢气、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甲烷、氧气、蔗糖、酒精等1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如: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1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1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14、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15、、分子与原子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分子微粒;运动;有质量;有间隔化学反应中能再分构成物质原子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16、水电解时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基础知识一、模型与符号原子和分子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黑、白粒子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4、下图是碳酸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宏观、微观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

(写出4条)(1)、(2)、(3)、(4)、5、请用模型表示水分子、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水通电分解水分子模型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模型水通电分解的模型6、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扩散现象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

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隔。

分子间还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1)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分子运动论(2)间隔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3)引力、斥力7、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8、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9、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碳酸钙、等10、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氮气、氢气、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甲烷、氧气、蔗糖、酒精等1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如: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1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1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14、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15、、分子与原子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分子微粒;运动;有质量;有间隔化学反应中能再分构成物质原子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16、水电解时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是2:1,质量之比1:8。

17、原子是化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也有原子直接构成等等18、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3、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9、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20、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2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2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23、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24、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有单位。

一般不标出。

25、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1)元素是个宏观概念。

元素是建立在微观概念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因此元素有只讲种类不论个数的特点。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O)、硅(Si)、铝(Al)、铁(Fe)26、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区分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②组成物质(单质和化合物)①既讲种类,又讲个数②构成分子,也直接构成物质使用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元素是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27、(1)、地壳中元素:氧>硅>铝>铁(2)、海水中的元素:除了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外,还含有氯元素、钠元素等(3)、人体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分别为碳、氢、氧、氮(介绍人体中各元素的作用)28、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要知道元素周期表的一些结构和规律29、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分子式。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1)、表示某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3)、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5)、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6)、表示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30、常见单质的化学式:氧气O2、氢气H2、氯气Cl2 、氮气N2、碘I2、铁Fe 、铜Cu 、水银Hg、硫S 、磷P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金刚石、石墨 C ]、氦气He、氖气Ne31、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例:氧气氧化物物质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混合物例:水混合物:如空气、天然水、盐酸、所有的溶液其它3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33、元素的存在形态以单质形态存在的叫做元素的游离态。

如:氧气中的氧元素以化合物形态存在的叫做元素的化合态。

如:水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如果某种物质中,既有元素的游离态,又有元素的化合态,这种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34、国际上采用公认的符号来表示元素,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某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B、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 表示一个氧原子,则2O可表示二个氧原子。

35、 H2:表示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2H:表示两个氢原子36、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一些规律:A化合价有正、负之分;B在化合物里,通常金属元素显正价(氢为+1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显-2价);C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D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E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是可变的;F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也可能不同。

原子团的化合价 -2 -1 +1 -2 -1 -1 -1 -2SO4 OH NH4 CO3 NO3 ClO3 MnO4 MnO437、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方法:先写元素符号-在其上方标出化合价-利用交叉法在对应元素的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

要注意各元素原子的个数应为最简整数比!38、离子符号的表示:⑴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

如Na+Cl-⑵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离子如:铵根离子NH4+碳酸根离子CO32-注意:右上角符前数后1必须省略三、化学符号及含义1.若干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1”省略S表示1个硫原子,硫元素,硫单质2Ca 2个钙原子2.若干个分子:化学式前加数字(单个的元素符号除外)①2H2 O 2个水分子②2N2 2个氮分子③nSO2 n个二氧化硫分子3.若干个离子:离子符号前加数字(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的化合价)①2S2- 2个硫离子②2Ca2+2个钙离子③2SO4 2- 2个硫酸根离子④nOH - n 个氢氧根离子 ⑤2Fe 3+ 2个铁离子 ⑥3Fe 2+ 3个亚铁离子4.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 -2 +1Ca +2价的钙元素 O -2价的氧元素 H 2O 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1价注意:正上方 数前符后 1必须不省略5.“2”的含义2Ca 2+ 前2:表示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H 2 O 前2:表示2个水分子 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2CaO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1.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总质量指定部分的质量×100%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x By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3.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 ×100%=物质的总质量某元素的质量×100%4.物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100%=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100%(纯度、百分含量)5.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6.个数关系和质量关系的关系式:个数关系 n个A粒子 ~ m个B粒子质量比 n×A的相对分子质量 : m×B的相对分子质量五、练习1、油炸食品、烧烤食品等被营养专家称作“垃圾食品”,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食物中还会产生一些强致癌物质,故此类食品不宜多吃、常吃。

如在食物的煎炸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丙烯醛,化学式为(C 2H 3CHO )。

试回答:⑴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

⑵丙烯醛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⑶丙烯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⑷112克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2、⑴用数字和符号表示:2个镁原子 4个氯化氢分子⑵将下列符号中“2”所表示的意义写在横线上:2Hg 2SO 3N 2 SO 42-+2Cu3、20XX 年10月15日,中国“神州五号”飞船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偏地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

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 2H 8N 2,你知道哪些信息?(即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请写出五点。

4、某生产碳酸氢铵(NH 4HCO 3)的化肥厂,为谋取利益,打出“本厂生产的优质碳酸氢铵,属国际首创,含氮量全球最高,达到20.1%”的广告。

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广告的荒谬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