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综合训练题(三)
江苏丹阳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A解析:A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和丙烧杯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
故选A。
2.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 D解析:D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25℃,故A不符合题意;B.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1min,故B不符合题意;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故C不符合题意;D.心脏每分钟约跳动70次,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A解析:A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图甲,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图乙,纸锅烧水,水量减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图丙,附在铁丝网上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图丁,草叶上露珠的形成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综上所述,甲乙两幅图中物态变化与题目中的物态变化均为吸热。
江西九江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C解析:C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C.由图知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持续吸收热量的结果,故C正确;D.由于不能确定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2.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C.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D.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D解析:D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时需要吸热,降低篮子里的温度,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蒸发效果更加明显,则制冷效果更好,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加大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因此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 .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与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汽化吸热的原理,但简易冰箱没用到液化放热,故D 错误,D 符合题意。
故选D 。
3.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
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
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A .0℃B .2℃C .4℃D .6℃C解析:C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热水的温度差100℃﹣50℃=50℃错误的温度差为96℃﹣50℃=46℃假如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1℃,则46℃需46格,它表示的真正温度差为50℃,也就是一大格表示5046℃;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 100℃﹣0℃=100℃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在温度计上的刻度为501009246 ℃℃=格 温度计的错误读数为96℃﹣92℃=4℃故选C 。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习题(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D解析:D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是由于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物态变化相同,都会放热。
故选D。
2.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的高度约为3dm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5s B解析:BA.教室的高度约为3.5m,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37℃,故B符合题意;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4m/s,故C不符合题意;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A解析:A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到低温的冷冻肉会直接凝华形成一些白色的小颗粒附在上面,即我们看到的霜。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C解析:C解决此题需掌握: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时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水的凝固点为0℃。
﹣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水的内能减小,温度下降,水的温度0℃,且继续放热,所以水会结冰,故冰的质量会增大;故选C。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A解析:A【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0℃)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
故选A。
2.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A解析:A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和丙烧杯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
故选A。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衣服晾干D.冰雪消融B解析:BA.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B.护目镜上的“水雾”,是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C.湿衣服晾干,是衣服上的水分汽化成了水蒸气,故C不符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冰熔化成了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C解析:C室温为24℃,所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热水之前,示数为24℃,由于水的温度高,玻璃泡中水银的温度低,所以水银吸收热量,体积膨胀,液柱上升,当温度计的水银柱液面经过29℃这一刻度时,说明此时水银的温度是29℃。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题型特训(三) 作图题

中考题型特训(三)作图题类型一光学作图(一)光沿直线传播1.人通过小窗口能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请在图中用作图的方法表示人眼所看到的窗外范围。
2.请在图中光屏上画出物体AB经小孔所成的像A'B'。
(二)光的反射3.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OB。
并标出反射角。
4.画出图中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
5.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6.如图是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当一条光线射入潜望镜后发生两次反射,请完成光路图。
7.如图S是发光点,S'是其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P是一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及该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8.如图所示,AB、CD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三)光的折射9.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和法线,画出对应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0.人眼在E点观察到水中A点鱼的像在B点,在图中画出人眼观察到像的光路。
11.潜水员在水中A点,看到岸边物体B的像B',请在图中画出B'的大致位置,并画出光路图。
12.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圆形玻璃砖的平面上,请画出光线通过玻璃出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
1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1414.小洛透过玻璃砖观察铅笔,出现了明显的错位现象如图甲,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请你帮她在图乙中画出光通过玻璃砖的光路。
(四)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综合15.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的路径及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16.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A点沿半径方向射入半球形玻璃,已知半球形玻璃的球心为O,请画出这束光线在半球形玻璃左侧平面发生的折射、反射光路图。
17.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个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个发光点A2。
初中物理杠杆综合练习(含答案)

杠杆综合练习一、作图题1、如图8所示,O点为杠杆的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2、渔夫用绳子通过竹杠拉起渔网,如图14所示.请在图上画出(1)绳子AB对杆拉力F1的力臂L1.(2)渔网对杆的拉力F2的示意图及该力的力臂L2.3、筷子是我国传统的用餐工具,它应用了杠杆的原理,如图1所示,请你在右图中标出这根筷子使用时的支点O,并画出动力F1和阻力臂L2。
4、画出图2中各力的力臂图1 图25、图3是使用道钉撬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力的示意图,并作出相应的力臂。
6、如图4所示,画出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力的示意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图3 图4二、实验题7、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节。
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1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____________个。
(3)如图21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调(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图乙所示的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左边的钩码向(填“左”或“右”)移动格。
(3)实验中,要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
三、计算题9、某工地在冬季水利建设中设计了一个提起重物的机械,如图是这个机械一个组成部分的示意图.OA 是个钢管,每米长受重力为30牛顿;0是转动轴;重物的质量m为150千克,挂在B处,0B=1米;拉力F 加在A点,竖直向上.取g=1 0牛/千克.为维持平衡,钢管OA为多长时所用的拉力最小?这个最小拉力是多少?10、小华用一根长6米、半径7.5厘米的均匀粗木棒为爸爸设计了一架能搬运柴草的简易起重机(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力学综合测试题

初中物理力学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36分)1、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C.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得更快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仍将落回原处(不计空气阻力)2、下列示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B.将足球射入球门C.公路上的汽车看见远处有障碍物时提前减速D.跳远时快速助跑3、以下措施中用来减小摩擦的是()A、上紧缝纫机的皮带;B、在纲丝钳口刻上花纹;C、在乒乓球拍上粘上带颗粒的胶皮;D、在笔头上装上小钢珠,制成圆珠笔。
4、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突然减速,车顶上悬挂的小球()A、向前摆B、向后摆C、保持不动D、无法判断。
5、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将它竖直切去一半,剩下的一半对地面的压强()A、一定是原来的1/2 ;B、一定和原来的一样;C、一定是原来的2倍;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为了加强交通安全,交通部门要求严禁车辆超速超载,严禁驾驶员酒后开车,从20n 年5月1日起,对醉酒驾驶员施以刑法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车辆超载会加大对地面的压强,从而对路面具有极大的破坏力B.车辆超速超载会使其动能增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危害极大C.酒后或醉酒驾车,驾驶员反映迟缘,会加大反应距离,易发生交通事故D.酒后或醉酒驾车,驾驶员极度兴奋,反应迅速,易避免发生交通事故7、.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的电视机,受到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A.电视机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B.电视机受到的重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C.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支持力D.桌面受到的重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8、.用1 m的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下面对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有影响的是()A.玻璃管的粗细B.玻璃管的长短C.实验所在的高度D.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9、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360N的物体,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匀速拉动物体(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F 等于40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应为()A、 60NB、 80NC、 120ND、 360N10、.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的正立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把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对桌面压强大的是()A.铜立方体B.铁立方体C.铝立方体D.三个一样大11、.有一人用一滑轮组分别将1000 N和20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动滑轮重200 N,绳重及摩擦都不计,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中()A.人做的额外功相等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C.人做的总功相等D.人做功的功率相等12、 .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A.刹车时,人的身体向前倾B.放入水中的铁球很快沉入水底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车还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D.锤头松了,用力将锤柄撞击固定物,使锤头紧套在柄上13、 .下列工具或仪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14、用手握住汽水瓶,汽水瓶并不滑落,这是因为()A.手的握力大于汽水瓶的重力B.手的握力等于汽水瓶的重力C.手给汽水瓶的摩擦力大于瓶的重力D.手给汽水瓶的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 15、两手对拉一弹簧秤,它的示数是10 N,这两手的拉力分别为() A. 5 N, 5 NB. 10 N, 10 NC. 0 N, 0 ND. 20 N, 20 NB 两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如图所示,B.PA =P B = 980帕D.p A =1.96X105帕,p B = 0 22.把一个油桶绕着支点C 推上台阶,在无滑动时,力中最省力的施力方向是A.MB.NC.P17、一年级的小朱和爸爸比一比:登白云山,谁快。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专题训练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专题训练单选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2、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3、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的分析正确是()A.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后者是液化现象,是口腔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4、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
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5、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6、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7、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8、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9、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10、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11、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12、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综合测试题(三)(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分)
1.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说法错误的是( )
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关系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
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沸点和气体压强的关系
2、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关于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汔车突然启动时乘客会向后倾倒,是因为乘客受到惯性的作用②汽
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③汽车拐弯时司机
通过转动方向盘来改变汽车的运动状态④汽车行驶时尾部的空气流
速越快、压强越大⑤用力踩刹车是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减小摩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动力越大,惯性也越大
B.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加紧蹬几下,这是为了增大惯性
C.足球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球场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慢慢变小,最终停下来
4、如右图电路,电源两端的电压一定,开关S 1闭合,如果要使电压
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则下列操作一定可行的是( )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
B.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移
C.开关S2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移
D.开关S 2闭合,断开开关S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不动
5.如右图所示,灯L1、L2上分别标有“6V 6W”、“6V 3W”的字
样,当开关S闭合时,灯L1、L2都能发光,则甲、乙两电压表的示数
之比是()
A.1∶1 B.1∶2 C.2∶3 D.3∶2
6.在“安全用电与保护”讨论交流中,下列防止发生事故或处理事故的措施不正确
...的是()
A.雷雨天,应避免在高大建筑物和大树下避雨
B.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用手直接拉动触电的人体,应该先切断电源
C.电器设备失火,应迅速用水灭火
D.有金属外壳的电器用三孔插座
二、填空题(19分)
1.一列客车以108km/h速度行驶时,与它平行的另一轨道上迎面匀速驶来一列长度为300m 的货车。
坐在客车上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共用了6s,由此可知货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
2.为了安全,现在的轿车上一般都配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安全带的宽度比较大,这是为了压强;安全气囊会在车子发生严重撞击时,自动充气弹出,使车内的人不会由于而撞到车身上。
3、将重18N,体积为0.6dm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 N;若金属块在水中下沉1m至水池底部静止,则它对池底的压力为 N;在下沉过程中,金属块重力做的功为 J.(g=10N/Kg)
4.饺子煮一段时间后会渐渐浮起,在浮起过程中饺子受到的浮力 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同时水面上漂着油花,这是因为油的 _ 比水小。
5、跳板是朝鲜族群众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若支点在跳板的中央,当质量为60kg的两名运动员同时从1.5m高处由静止下落到跳板的同一端,静立于跳板另一端质量为50kg的一名女运动员向上弹起3m高。
若不计空气阻力,跳板的机械效率为。
(g=10N/kg)6.如右图,天平平衡后将天平制动,再把一实心物体A放入左盘
盛满水的溢杯中(溢出的水将落在盘外的杯中),待物块在水中
稳定后,再松开制动观察天平,若物块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则天平将会____ ,若物块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天平将
会____ (填“向左倾斜”“向右倾斜”“继续平衡”)
7.民航飞机上黑匣子在海水里所能承受海水对它最大压强是6.18×107Pa,则在不被海水压破的情况下,黑匣子下沉的最大深度是m。
(ρ海水=1.03×103kg/m3,g=10N/kg)。
8.在中招体育测试中,李强的跳绳成绩是lmin跳180次。
他的质
量为50kg,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6cm,他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
均功率约为W。
(g取10N/kg)
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V,当开关S2断开,S1 、S3闭合时,
电流表示数为0.6A,R1的电阻是_ _Ω. 当开关S2闭合,S1 、S3断开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2V,则R2的电功率为___ _W.
10.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2V,两小灯泡规格均为“12V 6W”,
该电路可实现小灯泡串并联转换,该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W,
最大功率为W。
11.手机是我们最常用的通讯工具,手机使用的是可充电电池,电池上标有
“电压”和“容量”两个重要参数。
容量的单位通常为“毫安时”(符号mA•h)。
小强同学的爸爸使用的可充电电池所标的电压是3.6V,容量是1500mA•h,这种电池一次充电最多可储存的能量为 J。
使用该手机充满电一次能够持续通话的实际时间可长达5h,则该手机在通话状态的放电功率为 W。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17分)
1、如图2所示,吊篮在热气球的拉动下加速竖直上升.试画出吊篮在此运动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对吊篮的阻力).
2.如图2所示,是某人在撬石头时的情景,请你画出最小力F及F的力臂L。
3、磁体的N极与通电螺线管A端相吸引,在图2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电流方向。
图1 图2 图3
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
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实验数据如右表:
(2)分析(选填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
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小明发现教室门关不紧,他在门和门框间夹几层纸,
门就关紧了。
这种做法道理和本实验中的(选填
序号)两次实验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5.如右图所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在__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2)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0 20 2.0 10
2 2.0 5 1.0 10
3 2.0 10 2.0 10
4 3.0 10 2.0 15
分析上表,用F1、F2、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则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___________。
(3)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现欲使如图所示的静止的跷跷板发生转动,小女孩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
7、小冬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时,
(1)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电源为两节干电池,电阻R的阻值为5Ω,变阻器R/标有“50Ω 1.2A”字样.
①请帮他完成图乙的电路连接(导线不能交叉,且电表量程选择合理)。
②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_______端(填“左”或“右”)。
(2) 下表是小冬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几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压/V 1.0 1.5 2.0 2.5
电流/A 0.20 0.30 0.40 0.50
(3)小冬还想用此电路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于是他在第4次测量的基础上(保持滑动变
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动),将电阻R换成一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阻值约为8Ω)。
闭合开关S后,灯泡发光,但亮度比正常发光时___ __(选填“亮”或“暗”),接着他向_ __移动滑片(填“左”或“右”)。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
(4)实验中,若突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变为零,电流表示数增大,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四、计算题(12分)
1.某大学的两位研究生设计发明了“都市蚂蚁”概念车如图所示,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
g=10N/kg)
质量m/kg 400
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S/cm2 200
总体积V/m3 0.75
(1)若每位乘员质量均为50kg,求乘载两人的“都市蚂蚁”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大?(2)若“都市蚂蚁”车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1000W,匀速行驶104m过程中做功为2×106J。
则在此过程中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车的行驶速度多大?
(3)航模社的同学想将此车改进成“水陆两栖蚂蚁车”。
上述乘载两人的“都市蚂蚁”
车若能浮在水面上,求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少?(6分)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Ω。
当S闭合、S1断开,P在b端时,灯泡L的功率为0.4W(灯泡L的电阻大约为10Ω);当S、S1均闭合,P在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5A。
求:(6分)
(1)灯L的电阻R L;(2)电阻R1的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