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勘查预算标准(试行)tcaghp074-2020
中国地质调查局预算标准07预算标准

目录第一章地形测绘0第一节地形测量0一、控制测量0(一)工作容0(二)困难类别0(三)控制测量预算标准0二、地形测量0(一)工作容0(二)困难类别1(三)地形测量预算标准1第二节制图1一、地形图编绘1(一)工作容1(二)困难类别1(三)地形图编绘预算标准1二、地形图数字化2(一)困难类别2(二)地形图数字化预算标准2三、地质图数字化3(一)困难类别3(二)地质图数字化预算标准3四、地质图计算机成图3(一)困难类别3(二)地质图计算机成图预算标准3第二章地质测量4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4一、工作容4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4三、区域地质调查预算标准4第二节专项地质测量4一、工作容5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5三、专项地质测量预算标准5四、地质剖面测量预算标准5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5一、工作容5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5三、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预算标准6四、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6第四节专项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测量6一、工作容6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6三、专项水文地质测量预算标准7四、专项生态环境地质测量预算标准7第五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7一、工作容7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7三、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预算标准8四、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8第六节专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8一、工作容8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8三、专项工程地质测量预算标准8四、专项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预算标准9第三章遥感地质9第一节航空遥感彩色摄影9一、工作容9二、航空摄影类区划分9三、航空遥感彩色摄影预算标准9第二节遥感地质解译10一、工作容10二、航(卫)片可解程度分类10三、遥感地质解译预算标准10第四章物化探10第一节地形等级划分10一、物化探工作确定地形等级的界限:10二、地形要素划分标准及分值表11三、地形等级确定表11第二节物探11一、磁法11(一)工作容11(二)磁法测量预算标准11(三)磁法剖面测量预算标准12二、重力12(一)工作容12(二)区域重力测量预算标准12(三)重力测量预算标准12(四)重力剖面测量预算标准12三、电法13(一)工作容13(二)激电中梯(长导线)测量预算标准13 (三)激电中梯(长导线)剖面测量预算标准13 (四)激电中梯(短导线)测量预算标准13 (五)激电中梯(短导线)剖面测量预算标准13 (六)激电测深测量预算标准13(七)视电阻率中梯测量预算标准14(八)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预算标准14(九)视电阻率垂向电测深测量预算标准14 (十)视电阻率对称四极剖面测量预算标准14(十一)充电法电位和梯度测量预算标准15 (十二)自然电场法电位测量预算标准15(十三)瞬变电磁法测量预算标准15(十四)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预算标准16(十五)电磁测深测量预算标准16(十六)可控源音频电磁测深测量预算标准16 (十七)甚低频测量预算标准16四、地震17(一)工作容17(二)浅层地震一次观测法测量预算标准17 (三)浅层地震多次迭加法测量预算标准17 五、放射性17(一)工作容18(二)伽玛总量测量预算标准18(三)伽玛能谱测量预算标准18(四)常规测氡、RaA法测氡预算标准19(五)活性炭测量预算标准19六、测井20(一)工作容20(二)测井预算标准20第三节化探20一、土壤测量20(一)工作容20(二)土壤测量预算标准20(三)土壤剖面测量预算标准21(四)多目标土壤测量预算标准21二、岩石测量21(一)工作容21(二)岩石测量预算标准21(三)岩石剖面测量预算标准21三、水地球化学测量22(一)工作容22(二)水地球化学测量预算标准22四、水系沉积物测量22(一)工作容22(二)水系沉积物测量预算标准22五、汞气测量22(一)工作容22(二)汞气测量预算标准22六、地气测量23(一)工作容23(二)地气测量(纳米级物质测量)预算标准23 七、地热化探测量23(一)工作容23(二)地热化探测量预算标准23第四节物化探测网与剖面布设23一、工作容23二、测网布设预算标准23三、剖面布设预算标准24第五节航空物探24一、工作容24二、单磁预算标准24三、磁放预算标准26四、磁放电预算标准26第五章钻探27第一节矿产地质钻探27一、工作容27二、岩石分级27三、矿产地质钻探28第二节水文地质钻探29一、工作容29二、岩石分级29三、水文钻探预算标准29第三节地热钻探31一、工作容31二、岩石分类31三、地热钻探预算标准31第四节工程地质钻探31一、工作容31二、岩石分类31三、工程地质钻探预算标准32第五节原位测试32一、标准贯入试验32(一)工作容32(二)岩石分类32(三)标准贯入试验预算标准32二、动力触探32(一)工作容33(二)岩石分类33(三)动力触探测试预算标准33三、静力触探33(一)工作容33(二)岩石分类33(三)静力触探测试预算标准33四、静载荷试验、桩载荷试验33(一)工作容33(二)静载荷试验、桩载荷试验预算标准34 五、旁压试验34(一)工作容34(二)旁压试验预算标准34六、十字板剪切试验34(一)工作容34(二)岩石分类34(三)十字板剪切试验预算标准34 七、压水、注水试验34(一)工作容34(二)压水、注水试验预算标准34 八、大面积剪切试验35(一)工作容35(二)大面积剪切试验预算标准35 九、孔隙水压力试验35(一)工作容35(二)孔隙水压力试验预算标准35 十、地基刚度测试35(一)工作容35(二)地基刚度测试预算标准35 十一、波速测试35(一)工作容36(二)波速测试预算标准36第六章山地工程36第一节坑探36一、工作容36二、岩石分级36三、坑探预算标准37第二节浅井37一、土石井37(一)工作容37(二)地层分类37(三)土石井预算标准37二、砂井37(一)工作容37(二)砂井预算标准37三、小圆井38(一)地层分类38(二)小圆井预算标准38第三节槽探38一、工作容38二、地层分类38三、槽探预算标准38第七章岩矿试验38第一节岩矿分析38一、工作容38二、一般岩矿分析预算标准38第二节化探分析42一、工作容42二、化探样品综合分析预算标准42三、化探单项分析预算标准42第三节土壤分析44一、工作容44二、土壤化学性质及常量养份分析预算标准44三、土壤水溶性盐分析预算标准45四、土壤矿物质全量分析预算标准45五、土壤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分析预算标准46 第四节水质分析46一、工作容46二、水质综合分析预算标准46三、水质单项分析预算标准47第五节光谱半定量分析48一、工作容48二、光谱半定量分析预算标准48一、工作容48二、非金属矿物性测试预算标准48第七节煤质分析50一、工作容50二、煤质分析预算标准50三、煤灰成份分析预算标准51第八节岩矿鉴定与试验52一、工作容52二、岩矿鉴定及测试预算标准52三、重砂鉴定测试预算标准54四、岩石试验和土工试验预算标准55第九节选冶试验56一、工作容56二、选冶试验预算标准56第八章其他地质工作57第十章地区调整系数58第十一章地质调查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59第一章地形测绘第一节地形测量一、控制测量(一)工作容踏勘、选点、埋石、造标、量距、观测、计算、资料整理等全部工作。
地质勘查2020预算标准 -回复

地质勘查2020预算标准 -回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地质勘查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地质勘查是指通过对地球物质、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的观测、测量和分析,以及对地质过程和地质环境的研究,来揭示地球内部和表层的构造、组成、演化和资源分布的一项科学技术活动。
在国土资源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地质勘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有效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制定合理的预算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勘查2020预算标准是指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和地质勘查任务的具体要求,合理确定地质勘查项目的预算额度和分配原则的一项政策措施。
预算标准的制定旨在合理规划和利用财政资金,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质勘查2020预算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地质勘查是挖掘和利用地下矿产资源的基础工作,对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预算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同时,也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确保地质勘查工作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地质勘查2020预算标准的制定应根据地质勘查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工作要求进行细化。
地质勘查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地质遥感、地质灾害调查等多个方面。
在预算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结合各项工作的技术难度、所需人力物力资源、工作周期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确定不同的预算额度和分配原则。
地质勘查2020预算标准的制定还应考虑到地质勘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地质勘查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地质学和相关专业知识。
在预算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地质勘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对地质勘查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地质勘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地质勘查2020预算标准的制定应注重财务管理和效益评估。
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在预算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监督。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预算标准 ppt课件

2015年12月
2017年10月,项目组组织有关专家在 成都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预算标 准》审查会,提交《标准》(送审稿) 予专家审议。有效收回本《标准》返 回意见6份,专家给予本《标准》较高 的评价。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确 定本《标准》编写的组织单位、主 编单位和参编单位,明确本《标准》 主要任务及完成时间,各单位明确 任务目标并确定各自的负责人及参 加人员,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10
2.2 项目组成与项目划分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3]第394号 令)规定,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 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针对上述地质灾害所采取 专项地质工程措施,控制或者减轻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
2015年5月
2015年12月完成征求意见稿评审。由 “协会”组织在北京召开系列标准汇报 及专家咨询会,项目组成员向专家组汇 报编制情况。专家一致认为编制《标准》 是必要和适宜的,并对标准编制的科学 性和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对标准提出了
形式更简洁、语言更精炼等要求。
2017年10月
依照《国土资源部关于编制和修订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工作的公告》(国土资源部公告2013年第12号),中国地质
2020/10/28
13
2.2.1 项目组成——主体工程
滑坡防治工程 滑坡防治工程主要是针对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 ➢排导工程主要包括排(截)水沟、盲沟、排水隧洞(廊道)、排水孔等。 ➢加固工程主要包括预应力锚索、注浆加固、格构锚固等。 ➢防护工程主要包括混凝土灌注抗滑桩、锚拉抗滑桩、抗滑挡墙、抗滑键、小口 径组合抗滑桩、 桩板墙、加筋挡土墙等。 ➢减载工程主要包括削方减载、回填压脚等。 ➢生物工程主要包括植被护坡等。
勘查设计预算标准

通 良好,隐蔽地区面积 一般,隐蔽地区面积 困难,隐蔽地区面积
视
≤20%
≤40%
≤60%
一
般
困难,密集的树林或荆
地
棘灌木丛林、竹林,难
一般,植物较高,比高
区
通 较好,植物低矮,比高
以通行的水网、稻田、
较大的梯田,容易通过
行
较小的梯田地区
沼泽、沙漠地,岭谷险
的沼泽或稻田地区
峻、地形切割剧烈、攀
登艰难的山区
1:500 1:1000 1:2000 1:5000
140014 220736 301457
53732 85079 116426 km2
30503 47728 64954
17373 29248 37672
2
滨海区
比
例 河道横断面 尺
平均宽度
200m 以内
1:10000
1:200 1:500 1:1000 1:2000
3
2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测量
2.1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测量(以下简称工程测量)技术工作费 工程测量技术工作费取费比例20%。
2.2 地面测量
表 2.2-1 类别
简单
地面测量复杂程度表 中等
复杂
地 起伏小或比高≤20m的 起伏大但有规律,或比 起伏变化很大或比
形
平原
高≤80m 的丘陵地
高>80m 的山地
编 委 会 副 主 任 : 杨文杰 徐志文 李学军
主
编 : 吕建祥 吴宝和 罗晓灵 王全成 石胜伟 李桂蓉
黄稚微 肖德芬 杨 俊 胡孝荣 杨阿里 陈诗伟
谢烈平 赵 敏 栗小华 曾明刚 郑崇坤 刘 娟
韦满莉 何晓静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20年)

第 二 节专项地质测量" " .……
......... ... .. ... .. 16
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 ,…...…..... 17
5百四节专项水文地质、生态环挠地质测量
..... ........ ........ 19
3在五节区域工程地质、环挠地质调查 "" " " .""" " "" ,…..... 21
第三节化探. ................................................................... .......... 43
第 四节物化探测网 与剖而布设。... . ............ ........ ................... .... 50
第 二 节水文地质钻探.. . . .. .... . . .. . ..... .... ...................….......… ..5 7
第 三节地热钻探 ..... ........... .. ............ .... ... ... ... .... ... ..... ....... ..... .. 61
目录
第一部分陆域非油气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第一章地形测绘
..... ..... ....... ............ ... ..5
第 一节地形测毡 第 二 节制图 第二章地质测量
地质灾害项目预算标准2021

地质灾害项目预算标准2021地质灾害项目预算标准是指为了防范和减少地质灾害风险,在特定地区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和防灾工作所需的费用预算。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多种类型,预算标准的制定旨在提供一个合理、科学、透明的财务规划方案,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1年地质灾害项目预算标准主要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相关政策的要求进行制定。
以下是2021年地质灾害项目预算标准的主要内容:一、预算项目分类: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项目:包括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监测设备的采购和维护、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等。
2.地质灾害治理和防灾工程项目:包括山体加固、河道疏浚、防护工程建设等,以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灾害损失为目标。
3.灾害应急救援项目:包括应急物资储备、灾后重建、灾民生活补助等。
4.宣传教育项目:包括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培训、教育等,以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预算标准确定: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地区的人均GDP、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等因素,确定一个地区的地质灾害项目预算基准。
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一步确定各个项目的预算水平。
3.政府财政投入: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和重点项目的紧急程度,确定政府的财政拨款额度。
4.其他资金来源: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援助资金、社会捐助、保险等。
三、预算管理和监督:1.预算编制:地方政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地质灾害项目预算,并进行公示和审查。
2.预算执行: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项目,并按照预算计划进行资金使用。
3.预算监督:地方政府建立预算监督和审计体系,确保预算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2019年发布的《地质灾害项目预算标准(试行)》对地质灾害项目的预算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年的预算标准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这些要求。
地质灾害评估要求(试行)

及动力因素的初步分析判断、圈定可能诱发岩溶塌陷的范围,应做为 调查的重点。
7.1.4 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圈出各类特殊性岩土分布范围,可 做为调查的重点。
7.1.5 对线状及区域性的工程项目,必须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段 和危险区段及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作为调查的重点。
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 防治措施 结论与建议 提交报告或说明书
3
5.评估范围与级别 5.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 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 类予以确定。 5.2 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 5.3 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必须 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 范围一致。 5.4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 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 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 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上不平 滑处等)包括其中。 5.5 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 侧扩展 500-1000m 为限。 5.6 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 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 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7 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 工程类型确定。 5.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
二、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形态、规模、分布密度、土层厚度与 下伏基岩岩溶特征。
中国地质调查局预算标准07预算标准

目录第一章地形测绘 (1)第一节地形测量 (1)一、控制测量 (1)(一)工作内容 (1)(二)困难类别 (1)(三)控制测量预算标准 (1)二、地形测量 (2)(一)工作内容 (2)(二)困难类别 (2)(三)地形测量预算标准 (2)第二节制图 (2)一、地形图编绘 (2)(一)工作内容 (2)(二)困难类别 (2)(三)地形图编绘预算标准 (3)二、地形图数字化 (3)(一)困难类别 (3)(二)地形图数字化预算标准 (4)三、地质图数字化 (4)(一)困难类别 (4)(二)地质图数字化预算标准 (4)四、地质图计算机成图 (4)(一)困难类别 (4)(二)地质图计算机成图预算标准 (5)第二章地质测量 (6)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 (6)一、工作内容 (6)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6)三、区域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6)第二节专项地质测量 (6)一、工作内容 (6)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6)三、专项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7)四、地质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7)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7)一、工作内容 (7)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7)三、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8)四、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8)第四节专项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测量 (8)一、工作内容 (8)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8)三、专项水文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9)第五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9)一、工作内容 (9)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9)三、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0)四、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0)第六节专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 (10)一、工作内容 (10)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10)三、专项工程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10)四、专项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预算标准 (11)第三章遥感地质 (12)第一节航空遥感彩色摄影 (12)一、工作内容 (12)二、航空摄影类区划分 (12)三、航空遥感彩色摄影预算标准 (12)第二节遥感地质解译 (13)一、工作内容 (13)二、航(卫)片可解程度分类 (13)三、遥感地质解译预算标准 (13)第四章物化探 (14)第一节地形等级划分 (14)一、物化探工作确定地形等级的界限: (14)二、地形要素划分标准及分值表 (14)三、地形等级确定表 (14)第二节物探 (14)一、磁法 (14)(一)工作内容 (14)(二)磁法测量预算标准 (15)(三)磁法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5)二、重力 (15)(一)工作内容 (15)(二)区域重力测量预算标准 (15)(三)重力测量预算标准 (15)(四)重力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6)三、电法 (16)(一)工作内容 (16)(二)激电中梯(长导线)测量预算标准 (16)(三)激电中梯(长导线)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6)(四)激电中梯(短导线)测量预算标准 (16)(五)激电中梯(短导线)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7)(六)激电测深测量预算标准 (17)(七)视电阻率中梯测量预算标准 (17)(八)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7)(十)视电阻率对称四极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8)(十一)充电法电位和梯度测量预算标准 (18)(十二)自然电场法电位测量预算标准 (18)(十三)瞬变电磁法测量预算标准 (19)(十四)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预算标准 (19)(十五)大地电磁测深测量预算标准 (19)(十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测量预算标准 (20)(十七)甚低频测量预算标准 (20)四、地震 (20)(一)工作内容 (20)(二)浅层地震一次观测法测量预算标准 (20)(三)浅层地震多次迭加法测量预算标准 (21)五、放射性 (21)(一)工作内容 (21)(二)伽玛总量测量预算标准 (21)(三)伽玛能谱测量预算标准 (22)(四)常规测氡、RaA法测氡预算标准 (22)(五)活性炭测量预算标准 (23)六、测井 (23)(一)工作内容 (23)(二)测井预算标准 (23)第三节化探 (24)一、土壤测量 (24)(一)工作内容 (24)(二)土壤测量预算标准 (24)(三)土壤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24)(四)多目标土壤测量预算标准 (24)二、岩石测量 (25)(一)工作内容 (25)(二)岩石测量预算标准 (25)(三)岩石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25)三、水地球化学测量 (25)(一)工作内容 (25)(二)水地球化学测量预算标准 (25)四、水系沉积物测量 (25)(一)工作内容 (25)(二)水系沉积物测量预算标准 (26)五、汞气测量 (26)(一)工作内容 (26)(二)汞气测量预算标准 (26)六、地气测量 (26)(一)工作内容 (26)(二)地气测量(纳米级物质测量)预算标准 (26)七、地热化探测量 (27)(一)工作内容 (27)(二)地热化探测量预算标准 (27)第四节物化探测网与剖面布设 (27)一、工作内容 (27)二、测网布设预算标准 (27)三、剖面布设预算标准 (27)第五节航空物探 (28)一、工作内容 (28)二、单磁预算标准 (28)三、磁放预算标准 (29)四、磁放电预算标准 (30)第五章钻探 (31)第一节矿产地质钻探 (31)一、工作内容 (31)二、岩石分级 (31)三、矿产地质钻探 (32)第二节水文地质钻探 (33)一、工作内容 (33)二、岩石分级 (33)三、水文钻探预算标准 (33)第三节地热钻探 (34)一、工作内容 (34)二、岩石分类 (34)三、地热钻探预算标准 (35)第四节工程地质钻探 (35)一、工作内容 (35)二、岩石分类 (35)三、工程地质钻探预算标准 (36)第五节原位测试 (36)一、标准贯入试验 (36)(一)工作内容 (36)(二)岩石分类 (36)(三)标准贯入试验预算标准 (36)二、动力触探 (36)(一)工作内容 (36)(二)岩石分类 (36)(三)动力触探测试预算标准 (37)三、静力触探 (37)(一)工作内容 (37)(二)岩石分类 (37)(三)静力触探测试预算标准 (37)四、静载荷试验、桩载荷试验 (37)(一)工作内容 (37)(二)静载荷试验、桩载荷试验预算标准 (37)五、旁压试验 (38)(一)工作内容 (38)(二)旁压试验预算标准 (38)六、十字板剪切试验 (38)(一)工作内容 (38)(二)岩石分类 (38)(三)十字板剪切试验预算标准 (38)七、压水、注水试验 (38)(一)工作内容 (38)(二)压水、注水试验预算标准 (38)八、大面积剪切试验 (38)(一)工作内容 (38)(二)大面积剪切试验预算标准 (39)九、孔隙水压力试验 (39)(一)工作内容 (39)(二)孔隙水压力试验预算标准 (39)十、地基刚度测试 (39)(一)工作内容 (39)(二)地基刚度测试预算标准 (39)十一、波速测试 (39)(一)工作内容 (39)(二)波速测试预算标准 (39)第六章山地工程 (40)第一节坑探 (40)一、工作内容 (40)二、岩石分级 (40)三、坑探预算标准 (41)第二节浅井 (41)一、土石井 (41)(一)工作内容 (41)(二)地层分类 (41)(三)土石井预算标准 (41)二、砂井 (41)(一)工作内容 (41)(二)砂井预算标准 (41)三、小圆井 (41)(一)地层分类 (41)(二)小圆井预算标准 (42)第三节槽探 (42)一、工作内容 (42)二、地层分类 (42)三、槽探预算标准 (42)第七章岩矿试验 (43)第一节岩矿分析 (43)一、工作内容 (43)二、一般岩矿分析预算标准 (43)第二节化探分析 (46)一、工作内容 (46)二、化探样品综合分析预算标准 (47)三、化探单项分析预算标准 (47)第三节土壤分析 (49)一、工作内容 (49)二、土壤化学性质及常量养份分析预算标准 (49)三、土壤水溶性盐分析预算标准 (50)四、土壤矿物质全量分析预算标准 (50)五、土壤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分析预算标准 (50)第四节水质分析 (51)一、工作内容 (51)二、水质综合分析预算标准 (51)三、水质单项分析预算标准 (51)第五节光谱半定量分析 (53)一、工作内容 (53)二、光谱半定量分析预算标准 (53)一、工作内容 (53)二、非金属矿物性测试预算标准 (53)第七节煤质分析 (55)一、工作内容 (55)二、煤质分析预算标准 (55)三、煤灰成份分析预算标准 (56)第八节岩矿鉴定与试验 (57)一、工作内容 (57)二、岩矿鉴定及测试预算标准 (57)三、重砂鉴定测试预算标准 (59)四、岩石试验和土工试验预算标准 (60)第九节选冶试验 (61)一、工作内容 (61)二、选冶试验预算标准 (61)第八章其他地质工作 (62)第十章地区调整系数 (65)第十一章地质调查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 (66)第一章地形测绘第一节地形测量一、控制测量(一)工作内容踏勘、选点、埋石、造标、量距、观测、计算、资料整理等全部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勘查预算标准(试行)TCAGHP074-2020
一、背景与意义
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有效地应对这些灾害,我国不断加强地质灾害的勘查与防治工作。
在此背景下,地质灾害勘查预算标准应运而生,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提供了科学的预算依据,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内容概述
TCAGHP074-2020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勘查工作分级: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危险性等指标,将勘查工作分为不同等级,针对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预算标准。
2. 预算项目分类:将地质灾害勘查预算项目分为综合类、物探类、钻探类、山地工程类、原位测试类、室内试验类等六大类,每类项目都有详细的预算标准。
3. 费用构成:明确了各项费用的构成,包括人员费、设备费、材料费、差旅费、其他直接费用等,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4. 预算编制方法:提供了详细的预算编制方法,指导预算编制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
5. 预算审查与批准:规定了预算审查与批准的程序,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实施与应用
TCAGHP074-2020标准自发布以来,在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该标准的实施,有效地规范了地质灾害勘查预算的编制工作,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该标准也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
TCAGHP074-2020标准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预算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该标准还需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