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红书店老板作文
我 书店老板 顾客若干写作

我书店老板顾客若干写作我去过很多书店,偶然一次闲逛到一个书店,这里老板一下子把我吸引住。
瞧,他一双小眼睛戴着一副金边眼镜,圆圆脸堆满笑,一对大耳朵俏皮夹着笔,一只手时不时拿下耳边的笔,在另一只手上的书本写着什么。
这位老板可真是位奇人。
别的书店老板在你一进门就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是你不回答,他们就会自言自语般向你推荐书籍,有时候让人很不耐烦。
但是他却没有向顾客推销过一本自家的书。
我准备买一套《红楼梦》,他竟然说:“你先不要买,书店有免费图画版《红楼梦》,建议你看看,然后再决定买文字版的还是图画版的。
”说着,他坐在木椅上,一边拿起旁边的茶杯喝上几口,一边专注地翻阅着新购进来的各种书籍。
老板的双眼不盯着顾客,反而目不转睛地看着书,倒像个顾客,你说奇不奇。
不仅如此有一次,我在他的店里看书,有本看过的书怎么也找不到了。
我就随口说了一句:“咦?《呼兰河传》哪去了?”正在收款的书店老板听到了,几乎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右手第二个架子的第一列。
”好家伙,这都能记住?而且这么快?我半信半疑地走到那里,书架上赫然摆着我要找的书。
你说奇不奇?于是,我想故意考考他,便找了本极薄的杂志,然后去门口报了杂志的名字,又问他:“您知道这本杂志在哪里吗?”我本以为他要想好一会儿了,谁知书店老板只皱了下眉,就说:“左手第三个架子的最后一列。
”我不禁感叹:“他的记忆力也太好了吧!”我好奇地问:“您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他笑说:“我太爱看书了,每次购进的新书,我先看一遍,然后根据类别喜好摆放到书架,顾客问起来就很容易找到他们想要的书。
”老板说起书,满脸神采飞扬。
我不由仔细打量起这个小书店。
书店很干净整洁,一进门就能看到几大架子书整齐地排在左右。
米色地板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书籍分类摆放得井然有序。
我注意到,一旦有顾客把浏览过的书籍没有放回原来的位置,他马上过去重新归位。
一旦有顾客不知道如何选择什么书籍的时候,他马上过去详细介绍。
看似老板漫不经心悠然自得样子,实际上他对这书店极为重视,用他的话来说:“这些书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小店老板》-写人作文650字相关作文

《小店老板》-写人作文650字相关作文小草悄悄地从土中钻出来了,软软的,绵绵的。
虽然她身边的花儿姹紫嫣红,但我就是一眼发现了不起眼的她。
她没有花儿这么艳丽夺目,可就是这小小的身躯,为这春天增添一分生机。
走出校门,那拥挤的小店出现在我的面前……跨入,五颜六色的文具呈现在眼前,小店老板笑眯眯的样子也映入眼帘。
他中等身材,成天穿着一件松垮的蓝外衣和一条黑色长裤。
每次走进小店,都能见他站在冰柜后面,撑着柜面,笑呵呵地和客人们谈话。
我,是小店的常客。
尺子坏了?换一把。
橡皮丢了?买一块。
饿了?选一包面包。
渴了?买一瓶水……总之,我认为这小店是万能的,无所不有。
老板好像五十多岁的样子,细细打量,发现他的脸上布有浅浅的皱纹。
他不善言谈,当学生们拿着物品问价时,才会回答“一块”“那个五毛”之类的话语。
他是个热心肠,总是提醒我们“书包拉链没拉好”或“天冷了,衣服扣起来”,让我心中暖暖的。
“老板,这个多少钱?”我拿起了一个小狗笔记本,举起问道。
“那个两块。
”老板仍然笑眯眯的,不紧不慢地用方言回答。
我把一张皱成一团的十元纸币递过去,老板接过去,将纸币抹平,小心翼翼地将装钱的鞋盒掀开一条缝,然后再全部打开,瞟了一眼,手指轻车熟路地在盒中翻着,掏出一张崭新的紫色票子,还有三枚闪亮的硬币给我。
我红了脸,小声说了声“谢谢”,老板点头示意,将那本可爱的粉色本子递给我。
我无意中注意到了他的手。
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哇!黑黑的,青筋爬遍双手,仿佛老槐树的皮那样粗糙,手指又粗又短。
可就是这双手,为同学们提供方便,也为自己撑起了家!小店老板非常普通。
他踏踏实实地工作,守着这小小的文具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真不敢想象,若是哪一天这小店不在了,大家会是怎样的不习惯呀。
草坪上,小草在春风中摇曳,默默地为这春天添上一抹绿色,无声地点缀着繁花。
平凡的人,明亮的心。
这,正是我对小店老板的认识。
当书店老板的心愿作文儿

当书店老板的心愿作文儿打小起,我就有一个特别的心愿——当一家书店的老板。
这可不是随便想想的,而是源于我多次在书店里的美好经历。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走进那家小小的书店,我就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时候的书店,没有现在这么大,也没有这么多花里胡哨的装饰,但对我来说,却充满了无尽的魔力。
当时,我怯生生地走进去,眼睛都不够用了。
一排排书架整齐地排列着,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有厚厚的小说,有薄薄的诗集,有画满了神奇图案的画册,还有那些教你做手工、认识星星的科普读物。
我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本童话书,那书的封面已经有点磨损了,可翻开里面,那些精彩的故事就像一个个小精灵,拉着我走进了它们的世界。
我站在那里,看得入了迷,直到妈妈来叫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在那儿站了好久好久。
从那以后,我就老是盼着能再去那家书店。
后来,上学了,学校旁边也有一家书店。
这家书店比小时候那家大多了,书的种类也更多。
一放学,我就背着书包往书店跑。
有时候,只是在里面随便逛逛,摸摸那些崭新的书脊,闻闻那股淡淡的墨香,心里都觉得特别满足。
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本关于恐龙的书。
那本书可厚了,里面全是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介绍。
我站在书架前,捧着那本书,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书里的恐龙仿佛都活了过来,在我眼前奔跑、吼叫。
我看了看价格,有点贵,我兜里的零花钱根本不够。
于是,我开始省吃俭用,每天少吃一点零食,把钱攒起来。
终于,攒够了钱,把那本书买回了家。
那段时间,我天天抱着那本书看,感觉自己都变成了恐龙专家。
再后来,我去了更大的城市,见到了更大更豪华的书店。
有的书店有好几层楼,不光卖书,还有咖啡店,能让人一边喝咖啡一边看书。
有的书店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作者见面会、读书分享会。
每次去这些书店,我都在想,如果我是这里的老板,那该有多好啊!我为啥这么想当书店老板呢?因为在我心里,书店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之一。
要是我是书店老板,我要把书店布置得温馨又舒适。
门口摆上几盆绿色的植物,让大家一进来就感觉心情舒畅。
写书店老板的作文

书店老板
书店老板,这个职业是很普通的。
我的理想不像你们那么伟大,我想当个书店老板,因为在我眼里书店老板是世上最好的职业。
九岁时,我经常去书店看书。
书店的老板很好,任由我在那里看书,渐渐地,我爱上了看书。
我经常想,为什么读书就要花钱去买呢?书被看过了还是好好的,完全可以继续给其他人看呀,为什么不能换着看?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买不起书,可是他们也很爱看书。
于是,我萌生了当书店老板的念头。
如果我当上了书店老板,我一定会在自己的店里备好桌椅,让买不起但爱看书的人安心在那里看书,让他们汲取不用花钱的营养。
我还会给他们准备一点小点心,既让他们的精神吃饱,又让他们的肚子吃饱。
我也会挑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和他们一起坐在那里安安静静地看,重温一下儿时看书的.感觉。
不过有一点肯定是不一样的:儿时我经常是蹲在地上看,现在却可以坐在一个很好的环境里看书。
那个时候,书店里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听着十分亲切悦耳,那场景该是多么美好啊!
为别人创造一个读书的好环境,让读书走进每个人的生活,真好。
我来了,书店老板!。
雨中的小书店老板

雨中的小书店老板### 雨中的小书店老板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窗棂,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
在这个城市的一隅,有一家小书店,它静静地伫立在雨中,仿佛一个沉默的守望者。
书店的老板,一个中年男子,他的身影在雨中显得格外孤独,却又透着一股子执着。
书店不大,却充满了温暖。
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小说,从科学探索到哲学思考,每一本书都像是老板精心挑选的宝贝。
他总是说,书是有灵魂的,它们能带人穿越时空,体验不同的人生。
雨中的小书店老板,他的名字叫做李明。
他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他的手中总是拿着一本书,仿佛那是他的信仰。
每当有人走进书店,他都会热情地迎接,然后耐心地介绍每一本书的内容。
他的声音温和而富有感染力,让人不自觉地被他的话语所吸引。
李明的书店并不赚钱,甚至有时候还要亏本。
但他从不抱怨,他说,只要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好书,他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他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让这个世界因为书籍而变得更加美好。
雨还在下,书店的灯光在雨中显得格外温暖。
李明坐在窗边,静静地看着外面的雨景。
他的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仿佛在说,只要有书,他的生活就充满了意义。
偶尔,会有一两个顾客走进书店,他们或许是被雨中的灯光吸引,或许是被书店的宁静所打动。
每当这时,李明都会热情地迎接他们,然后继续他的介绍。
他的身影在雨中显得格外坚定,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人,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他和他的书店都会一直在这里,等待着每一个爱书的人。
雨中的小书店老板,他的故事或许并不惊天动地,但他的坚持和热爱却让人感动。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他和他的书店就像是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有时候,停下脚步,翻开一本书,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网红书店演讲稿800字

网红书店演讲稿800字网红书店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网红书店的话题。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网红书店。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一些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氛围的书店逐渐成为了网红书店。
这些书店不仅仅是提供阅读空间的场所,更是融合了文化、艺术、咖啡、手作等元素,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和文艺青年前来打卡、阅读、交流,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红书店之所以能够成为网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特色。
这些书店往往有着别具一格的装修风格,充满了文艺气息,同时还会定期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手作课程、艺术展览等,吸引了大批喜爱文化艺术的人们前来参与。
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也成为了网红书店吸引人的一大特色。
其次,网红书店的成功还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经营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网红书店往往会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并到访。
同时,一些网红书店还会开设网店,销售自家的书籍和周边产品,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和盈利空间。
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使得网红书店不仅仅是一个实体店,更是一个具有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品牌。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网红书店对于城市文化的贡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城市文化也愈发重要。
而网红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阅读的场所,更是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它们不仅仅是书店,更是城市的文化符号,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网红书店的兴起和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阅读的场所,更是因为它们融合了文化、艺术和商业,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仅是书店,更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和品味。
谢谢大家!。
小书店老板作文

小书店老板作文在繁华都市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家毫不起眼的小书店。
这家书店没有华丽的装修,没有醒目的招牌,甚至连店名都只是简单地写在一块旧木板上,挂在门口——“悦读小馆”。
而这家小书店的老板,是一个有点特别的人。
老板姓陈,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陈哥。
陈哥四十来岁的年纪,身材中等,微微有些发福,总是穿着一件洗得有些褪色的格子衬衫,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
他的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我第一次走进这家书店,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
那天,心情有些烦闷的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躲躲雨,顺便打发一下时间。
当我推开那扇有些陈旧的木门时,一阵淡淡的书墨香扑面而来。
店里的布置很简单,几个高大的书架靠墙而立,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屋子中间放着几张木质的桌椅,供读者休息阅读。
陈哥当时正坐在柜台后面,手里捧着一本书,看得入神。
听到门响,他抬起头,微笑着看向我,说道:“随便看看,喜欢啥就拿起来瞅瞅。
”我点了点头,开始在书架间穿梭。
我发现这家书店虽然不大,但书的种类却很齐全。
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小说,从哲学社科到儿童绘本,应有尽有。
我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本已经绝版的旧书,那是我一直想找却没找到的。
我兴奋地拿着书走到柜台前,问陈哥价格。
陈哥看了看书,笑着说:“这本书啊,算你半价,遇到就是缘分。
”我心里一阵惊喜,没想到陈哥这么爽快。
从那以后,我成了这家小书店的常客。
每次去,陈哥总是热情地和我打招呼,然后继续忙他自己的事。
有时候,他在整理书架;有时候,他在给新书贴标签;有时候,他就坐在那里静静地看书。
有一次,我去书店的时候,看到陈哥正和一个小朋友在争论着什么。
走近一听,原来是小朋友想买一本漫画书,但是他妈妈觉得那本书没什么营养,不让买。
陈哥耐心地对小朋友的妈妈说:“孩子看书嘛,兴趣最重要。
这本漫画书虽然不是什么名著,但能让孩子喜欢上阅读,这就是好事。
说不定读着读着,他就对其他更有深度的书感兴趣了呢。
”小朋友的妈妈听了,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给孩子买了那本漫画书。
当书店老板的心愿作文儿

当书店老板的心愿作文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心里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那就是成为一家书店的老板。
这可不是一时的冲动念头,而是源于我一次特别的经历。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周末,我因为没带伞,被困在了一家小小的书店门口。
原本烦躁的心情,在踏入书店的那一刻,瞬间变得宁静起来。
书店不大,但是布置得格外温馨。
木质的书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一排排书籍整齐地摆放着,仿佛在等待着知音的到来。
我轻轻地走在过道上,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我随手拿起一本旧书,书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但是当我翻开书页,那股陈旧的纸张味道和淡淡的墨香混合在一起,让我沉醉其中。
书上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它们跳跃着,引领我走进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
我注意到书店的角落里坐着一位老者,他戴着一副老花镜,正专注地阅读着手中的书。
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在那一刻,他的神情却如同一个孩子般充满了好奇和喜悦。
在另一个书架旁,有一对年轻的情侣。
他们靠在一起,共同翻阅着一本旅行杂志,时不时低声交流几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还有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坐在地上,抱着一本漫画书,看得哈哈大笑,那纯真无邪的笑声仿佛能穿透整个书店。
我在书店里待了整整一个下午,外面的雨一直在下,可我的心里却充满了阳光。
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是我能拥有一家这样的书店,那该有多好啊!我想象着自己的书店,要有大大的落地窗,阳光可以毫无阻碍地洒进来。
店里会摆上舒适的沙发和椅子,让每一个进来的人都能找到最舒服的姿势阅读。
书架的高度要适中,方便小朋友也能轻松拿到自己喜欢的书。
我还会在店里设置一个小小的咖啡角,提供香浓的咖啡和美味的点心。
当人们看书看累了,可以喝上一杯咖啡,放松一下心情。
我要精心挑选每一本书,不只是热门的畅销书,还有那些被时间遗忘的经典之作。
我希望我的书店能成为一个书籍的宝库,无论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书,都能在这里找到。
而且,我不会把书店仅仅当成一个卖书的地方。
我会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邀请读者们一起来交流读书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网红书店老板作文
杭州最近有家书店火了,原因竟然是太奇葩。
这家书店可不像杭州一抓一大把的普通文艺书店,它一次只出售卖2本书,还限时限量,吊足了爱书之人的胃口。
而当知道书店的老板就是在杭州文艺圈大名鼎鼎的李加文时,我瞬时觉得,这件事很合理。
李加文嘛,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李加文的名字,在杭州文艺圈内早已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有人称他为杭州文艺界的鼻祖。
1993年,25岁的他从桂林来到杭州。
当时的杭州,酒吧文化盛行,迪厅、KTV数不胜数,李加文却在杭大路上开了一家“旧情绵绵”咖啡馆,这在当时显得格格不入。
20多年来,他先后开了8家店。
他的凡人咖啡馆,成了70后、80后这两代人的记忆,也成了杭州的文艺坐标。
天秤座的李加文执着于店内的每个细节,甚至会因为看到一颗蔫了的花而“发疯”。
他也总会想一些新的玩法,最早从第一间店起就认识他的朋友,常常调侃他“又要养小三了”。
开业到现在,这间书店早已引起了媒体和文艺青年的关注,大家称之为“奇葩书店”。
这家书店所在的街道,也成了杭州最新的文艺打卡地。
从体育场路拐进万寿亭街,我第一眼就被蓝色的墙所吸引。
这里就是李加文和他的两本书店“根据地”。
夺人眼球的蓝色墙面,与两本书店的Logo 结合,给足清新感,妥妥的复古范儿。
我忍不住想要凹个造型,拍张照,发朋友圈。
“两本书店”面积不大,只有小小的30平,一边是手冲咖啡台,另一边是个3层书架墙。
书架上中间一层摆放着当期的推荐书目,上下两层则是原生态气息的蔬菜水果。
带着泥块的土豆、连着缨子的胡萝卜、开出花来的大葱……他们说,五谷杂粮和精神食粮放在一起,这是向生活致敬。
在店里徘徊了一会儿,李加文先生就到了。
他穿着一件条纹衬衫,搭配破旧的牛仔裤,脚踩一双人字拖,满是随性。
而在后来的交谈中,我发现,他本人就如他的穿着一般,活得潇洒任性。
“不好意思,我们只卖2本书”
其实,一家书店只卖2本书,这件事再合理不过了。
“我们现在往往面对很多选择,如果只有2本书,会不会更有趣?”李加文笑着说。
其实,这并不是在帮读者做选择、提供方向,而是纯粹的推荐与分享。
“这是我喜欢的,未必你就会喜欢。
我不强迫你喜欢,但在每一期的书目中,总有你喜欢的书,遇到了,就是缘分。
”
每过2周,两本书店就会“还原出厂设置”,由一位特约推荐人精选两本好书,“重启”一次书目。
最早的一期是李加文本人亲自推荐的,分别是Patti Smith 的《只是孩子》和卡洛•罗韦力的《七堂简易物理课》。
Patti Smith 是他一直以来喜欢的歌手。
年轻的时候,这位歌手在纽约的书店打过工。
那时的她说:“我梦想能拥有一本自己的书,写一本我能放在那个架子上的书。
”或许,这也就成了李加文的坚持。
转眼,书店开到5月,书单也延续到第6期。
这次的主题是“致生活”,一本《敦煌》和一本《茶之路》,推荐人是《生活月刊》杂志的摄影总监马岭。
李加文告诉我,这是他一直在买的杂志。
《生活月刊》坚持了整整20年,他也坚持了20年。
“在纸媒发展如此艰难的今天,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奇迹,而一直坚持做一本好杂志,更是难得。
所以这个5月,我们致生活。
”
而两本书店的楼上,就是李加文刚到杭州时开的第一家店——凡人咖啡馆。
名字灵感来自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又恰巧很喜欢李宗盛的《凡人歌》,所以定名“凡人咖啡馆”。
早年的凡人主要是卖酒,算是杭州最早的几家酒吧之一。
“在杭州泡酒吧的人,起码1/3一定来过凡人”,这句话毫不夸张,凡人有过它的黄金时代。
那时李加文常在店里放电影,选的大都是旧时的实验片、独立片和艺术片。
05年的时候,正逢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凡人做了11场电影放映。
那时候就是一块小屏幕,空间里撤掉沙发让人进来看,有时候一场不够看还要加场。
凡人是怀旧的,也是文艺的,这都是李加文的坚持,他做的很多事,都和生意无关。
只想着赚钱是很难的,不如活得有趣些。
做两本书店也是如此,没有想要模仿谁,更不是为了一个噱头。
“人生就该酷一点,很多事情其实是无心的,只为了有趣。
”他说,“有人说我做这个装逼,我想说你才知道啊?我都装了20年了。
”对人文和纸质书的执念,已深入到其骨髓里,成了一种无形的气质。
那么,怎样才能做两本书店的推荐人?其实并不那么难。
只要你够有趣、够酷、够爱书,只要有书让你感动到不行,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给别人,那你就是书店要找的人。
“当每个人都是大人物的时候,就没有人是大人物了。
”这句话被刻在了凡人咖啡馆的门口。
李加文说,这是对凡人最好的诠释。
时代造就了无数大人物,且速度惊人,而每个人心目中的大人物都不一样,因此也很难定义。
不如到凡人坐坐,给自己留一些时间和空间。
2013年,李加文在凡人咖啡馆里举办了木心读书会。
2年后,李加文终于按耐不住,在环城北路开了间木心咖啡馆,这是他开的第8家店。
这里成了喜爱木心的人必定会朝圣的地方。
踏上街道,远远的就能看到店招:“从中国出发,向世界流亡,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一直流亡到祖国、故乡。
”旧房子和旧家具,充满年代感和怀旧感的木心咖啡馆,仿佛闯入了旧时的楼阁。
在这里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时光仿佛都静止了。
我试着询问李加文关于木心,他笑了下,说:“关于木心,我说了太多。
”从2009年第一次读到木心的书,就是一段缘分的开始,它改变了李加文的命运。
“世上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李加文这样形容。
而他对木心的偏爱,处处都能见到。
静静伫立在凡人咖啡馆旁边的Artone 壹张画廊,也是见证者之一。
这里曾经有过一家木心书店,只存在2周。
小小的空间内放满了木心的书,满满的木心气息。
当然,这间画廊本身也不简单。
从2012年底起,陈海燕、王公懿、孙云、林海钟、张浩、陈耀光、曹立伟等近40位跨界艺术家都在这里做过展览。
但讲到这儿,李加文向我“吐槽”说,画廊本是由李加文亲自与艺术家们联系,确定主题及布展。
但艺术家嘛,常常对时间过于随性,一个展览,从确定到布展常常会拖很久,真的太累。
因此,李加文索性放手,免费为年轻艺术家提供场地,让他们自己“折腾”去。
后来,我们一直聊到天黑,关于他和他的“正房”和“小三”们,李加文想说的太多了,我也感觉怎么都听不够。
“一定要有趣。
”这是李加文在采访过程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包括“两本”,包括“壹张”,包括所有,应该是有无限的可能性的,仿佛他的8家店都是有趣的产物。
“以后还会有哪些推荐人来荐书?”我问。
他笑着说:“谁知道呢?以后的事,我们谁都说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