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统计与概率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_统计与概率(一)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_统计与概率(一)导学案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市实验一小陈思思三、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一)【学习目标】1. 能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我们学过的统计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想一想,填一填,完成下表。

名称特点及作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上面的学习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写一写。

—————————————————————————————————二、专项训练1.完成课本 P109-110例1。

2. 完成下面统计图。

3.回顾反思。

三、课堂达标⒈填空。

(1)绘制统计图时,要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选用( )统计图。

(2)要制出能反映三个或三个以上项目以及关系的统计表,应制成( )统计表。

(3)为了给病人描绘体温变化情况应选择( )统计图。

2.选择。

(1)某省统计近期禽流感疫情,既要知道每天患 病动物数量的多少,又 能反映疫情变化的情况和趋势,最好选用( )。

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D 、统计表(2)下面的信息资料中,适合用统计图表示的是( )。

A 、学校各年级的人数B 、五年级各班做好事的件数C 、6月份气温变化情况D 、学校教师的人四、课外拓展⑴请根据统计图填出每个季度的产值。

⑵四个季度的平均产值是( )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可以先在小组内商讨,解决不了的可以告诉老师一起解决。

万元。

⑶全年平均每月产值约()万元。

⑷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增产( %⑸第三季度比第四季度少产()%⑹下半年的产值占全年产值的()%【素材积累】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这一年,他摘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专题三《统计与概率》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专题三《统计与概率》导学案

专题三统计与概率学习目标1.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会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3.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学习准备学习准备PPT课件、相关习题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读懂扇形统计图。

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1.李明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如下图。

(1)李明每天花多少小时做作业?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2)你认为李明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分析:(1)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

1.下面是某校六年级同学参加三项体育活动人数的统计图。

(1)参加跳高的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25%),打球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35)%,跑步的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40%)。

(2)已知参加跳高的人数是30人,全年级参加三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是(120)人,参加跑步的人数是(48)人,参加打球的人数是(42)人。

答案:24×8%=1.92(小时)李明每天的睡眠时间占41%,每天的上课时间占17%,每天的活动时间占13%。

分析:(2)通过观察、综合对比得出答案。

答案:答:李明每天的作息时间合理。

知识点2.:利用扇形统3.空气的主要成份体积含量占总体积百分比情况统计如下图。

分析:(1)看图摘录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再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

1L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

100L空气中含有的氧气就是求100的2.多媒体出示:超市一天的销量中,服装类占35%,烟酒类占30%,文化用品类占20%,糖果类占10%,药类用品占5%,如果超市一天的收益是5500元。

算一算,每类用品分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101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1)在100L空气中含有多少升氧气?(2)估计一下,教室内大约有多少升氧气?21%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别收益多少元?5500×35%=1925(元)5500×30%=1650(元)5500×20%=1100(元)5500×10%=550(元)5500×5%=275(元)答:服装类收益1925元,烟酒类收益1650元,文化用品类收益1100元,糖果类收益550元,药类用品收益275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总复习三第一课时统计与概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总复习三第一课时统计与概率

六年级数学下册班级:姓名:组名:温馨寄语:新讲堂,我展现,我快乐,我收获!年月日主备人课题统计与概率课型复习课参备人审查人课时第1课时学习教材96—97页内容学习1.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

目标2.理解均匀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

3.领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建立知识的应意图识。

学习学案流程一、统计表:阅读P96主题图及表格,明确以下问题:(一)统计表的意义:把统计数据填写在必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应状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

(二)统计表的构成部分:一般分为表分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分外面分包含表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含表头、横表目、纵表目和( ) 四个方面。

(三)统计表的种类:1.( ) 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2( ) 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四)统计表制作步骤:自 1.采集数据 2. 整理数据 3. 设计草表 4. 正式制表主二、统计图: 自学P97例4,明确以下问题:合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做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作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习 3.还能够经过什么手段采集数据?(如:问卷检查;查阅资料;实验活动等。

)三、均匀数、中位数和众数什么是均匀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1.例5两组数据中,均匀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2.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边两组数据的均匀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你以为用什么数表示例5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适合?导案学生独立思虑。

同桌沟通成果。

教师: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进行点评。

展现全班沟通成就:学生展现分享1.认真、认真聆听其余同学的讲话,假如有不一样建议,等同学说完后你再自己的学提高增补。

习方法。

评学 2.报告时求情自己的算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稳固训练:达成P98练习二十二第1~4题。

达2.总结梳理:回首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标检测一、学生自评:评二、学生互评:价三、教师总评:总结反思教师合时点拨、点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统计(1)(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统计(1)(导学案)

3.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1)1.文峰小学参加环保活动,六年级六个班捡拾废弃塑料袋数量如下:男生:一班60个,二班71个,三班78个,四班89个,五班97个,六班117个。

女生:一班64个,二班73个,三班77个,四班93个,五班104个,六班112个。

(1)请把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述。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2)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六)班捡拾的塑料袋最多,(一)班最少。

(4)男生一共捡拾了多少个? 答案:60+71+78+89+97+117=512(个) 答:男生一共捡拾了512个。

2.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条形 B.折线 C.扇形(1)要反映各年级人数占全校学生的多少,用( C )统计图比较合适。

(2)记录病人住院期间体温的变化情况,用( B )统计图比较合适。

(3)要反映各车间的工人数量,用( A )统计图比较合适。

3.下面是验小学六年级参加学校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1)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答案:36÷二、师生互动,整理复习(26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六年级学生的个人情况。

课件展示教材第96页的调查表。

2.组织学生调查。

(1)填写个人情况调查表。

(2)根据各组搜的数据,按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老师事先准备纸张) ①填写本班男、女人数统计表。

②制作男、女生人数的扇形统计图。

制作本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男、女生复式条形统计图。

④制作自己从一到六年级身高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3)师展示优秀作1.学生先交流设计调查表,然后观察PPT 中表格,交流如何调查和记录数据,填写表格。

2.学生根据组搜集的数据,认真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3.学生交流汇报不同种类的统计图的特征。

如: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从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1课时 统计与概率(1)(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1课时 统计与概率(1)(导学案)

3.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安排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如何收集与整理数据,如何能准确、清晰地反映调查情况,我们通常把收集到的数据借助统计图或统计表来描述。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谈话,准备进入复习。

1.文峰小学参加环保活动,六个班级捡拾废弃塑料袋数量如下:男生:一年级60个,二年级71个,三年级78个,四年级89个,五年级97个,六年级117个。

女生:一年级64个,二年级73个,三年级77个,四年级93个,五年级104个,六年级112个。

(1)请把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答案:60 71 78 89 97 11764 73 77 93 104 112(2)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六年级学生的个人情况。

课件展示教材第96页的调查表。

1.学生先交流设计调查表,然后观察PPT中表格,交流如何调查和记录数据,填写表格。

2.学生根据各组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生汇报后,教师总结:(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以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间的百分比关系。

用(B)统计图比较合适。

(3)要反映各车间的工人数量,用(A)统计图比较合适。

3.下面是实验小学六年级参加学校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1)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答案:36÷(1-20%-28%-34%)=200(人)答:六年级共有学生200人。

(2)体育组的人数比音乐组多百分之几?答案:(34%×200-28%×200)÷(28%×200)≈21.4%答:体育组的人数比音乐组多21.4%。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6.3统计与概率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6.3统计与概率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6.3统计与概率导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是我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下面,我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您详细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统计与概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求概率的方法,能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求概率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求概率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猜谜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概率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概率的定义,举例说明如何求概率。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教材中的典型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率 = 所求情况数÷ 总情况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P103练习题第1题。

(2)求一组数据中,偶数的概率。

2. 答案:(1)教材P103练习题第1题答案。

(2)一组数据中,偶数的概率为5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否掌握了概率的求法,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理解概率的概念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的是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定义,并能够将概率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3.2统计与概率2 可能性 (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6.3.2统计与概率2 可能性 (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6.3.2 统计与概率2 可能性(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能够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表示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可能性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举例说明可能性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事件的可能性与事件的类型有关。

(2)引导学生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表示可能性,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可能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并能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可能性知识的关键环节。

6.3.1 统计与概率1 统计(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6.3.1 统计与概率1 统计(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6.3.1 统计与概率1 统计(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3. 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

二、重点难点1. 重点: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 难点: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三、学习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量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通过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引入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

3. 新课讲解:(1)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统计量解决问题。

5. 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根据教材中的例子,自己动手计算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并解释原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统计量的重要性,掌握了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六、拓展阅读1. 统计量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统计量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天气预报、股票分析等。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法。

2. 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统计量的概念和意义。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统计量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D、统计表
4.下面的信息资料中,适合用统计图表示的是( )。
A、学校各年级的人数B、五年级各班做好事的件数
C、6月份气温变化情况D、学校教师的人数
①条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出各科数量的多少。
②折线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问题导入】
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做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
【自主学习】
【自学成果展示】
1、简单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和()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与()
3、()统计图是用长短不同、宽窄一致的直条表示数量,从图上很容易看出()。
引导学生探究互相交流,在此基础回答问题。
指导组间交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和说明
指导组间交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和说明
教学反思
六合中心校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年班姓名:
课题
统计与概率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
2
主备
张艳冬
副备
审稿
备课时间
2012.4.24
授课时间
领导审核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
1.在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中,最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是( )。
A、平均值B、统计表C、折线统计图D、条形统计图
2.要统计某一地区气温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A、条形B、折线C、扇形D、任意选用
3.某省统计近期禽流感疫情,既要知道每天患 病动物数量的多少,又 能反映疫情变化的情况和趋势,最好选用( )。
4、为了表示某地区一年内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可以把月平均气温制成()统计图。
5、4、7.7、8.4、6.3、7.0、6.4、7.0、8.6、9.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中位数是(),平均数是()。
6、在一组数据中,( )只有一个,有时( )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填众数或中位数)
【自我检测】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和导学案,先独立复习和整理有关知识,在课堂里全班交流、解决。课堂测评独立完成。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内容
引导
点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