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一、选择题1.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值相差越大,则下列描述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正确的是()A.反应速度越大 B.反应速度越小 C.反应能自发进行 D.反应不能自发进行2.在电极反应S2O32-+2e SO42-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2O32-是正极,SO42-是负极 B.S2O32-被氧化,SO42-被还原C.S2O32-是氧化剂,SO42-是还原剂 D.S2O32-是氧化型,SO42-是还原型3.将反应:Fe2++ Ag+ = Fe3+ + Ag组成原电池,下列表示符号正确的是()A.Pt|Fe2+,Fe3+||Ag+|Ag B.Cu|Fe2+,Fe3+||Ag+|FeC.Ag|Fe2+,Fe3+||Ag+|Ag D.Pt|Fe2+,Fe3+||Ag+|Cu4.有一原电池:Pt|Fe2+,Fe3+||Ce4+,Ce3+|Pt,则该电池的反应是()A.Ce3++ Fe3+ Fe2++Ce4+ B.Ce4+ + e Ce3+C.Fe2+ +Ce4+ Ce3++ Fe3+ D.Ce3++ Fe2+ Fe +Ce4+5.在2KMnO4 + 16HCl 5Cl2 + 2MnCl2 + 2KCl +8H2O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下面的哪一种()。

A.Cl2 B.H2O C.KCl D.MnCl26.Na2S2O3与I2的反应,应在下列哪一种溶液中进行()A.强酸性 B.强碱性 C.中性或弱酸性 D.12mol·L-1 HCl中7.在S4O62-离子中S的氧化数是( )A.2 B.2.5 C.+2.5 D.+48.间接碘量法中,应选择的指示剂和加入时间是()A.I2液(滴定开始前) B.I2液(近终点时)C.淀粉溶液(滴定开始前) D.淀粉溶液(近终点时)9.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时,指示剂是()A.Na2C2O4溶液 B.KMnO4溶液 C. I2液 D.淀粉溶液10.用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滴定方式采用()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返滴定法 D.永停滴定法二、判断题1.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氧化数降低;还原剂失电子,氧化数升高。

社会学概论第十一章练习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十一章练习及答案
多选题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了经济诱致型的社会流动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abca职业地位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b能力主义在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上的作用越来越大c制度和政策对社会流动仍然具有相当大的作用d政治地位成为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e能力主义在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上的作用越来越小文字解析
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共 63 道题)
47.【多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五次大规模社会流动的典型特征是(ABCDE)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得以建立 B 社会分化愈益深刻 C 社会各阶层的职业地位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升降变化 D 新的社会阶层成长壮大 E 形成了一种由十大社会阶层组成的新阶层结构 文字解析: P222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7.【单选题】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是(B) A 卢梭 B 亚当斯密 c 法约尔 D 孟德斯鸠 文字解析:p210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8.【单选题】“分工”概念最早出现于(A) A《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资本论》 C《社会分工论》 D《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 文字解析:P210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8.【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社会流动发生于(A) A1949-1956 年 B1957-1965 年 c1966-1977 年 D1978-1991 年 文字解析: P221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9.【多选题】构成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的是(AB) A 阶级分析 B 分层研究 C 社会流动分析 D 社会控制分析 E 社区分析 文字解析:P207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30。【多选题】卢梭认为,人类存在两种不平等,主要包括(AB) A 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 B 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c 经济上的不平等 D 教育上的不平等 E 身份地位的不平等 文字解析:P207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十一章促销策略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促销策略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促销策略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

)1.促销工作的核心是。

A.出售商品B.沟通信息C.成立良好关系D.寻觅顾客2.促销的目的是引发刺激消费者产生。

A.购买行为B.购买兴趣C.购买决定D.购买偏向3.下列各因素中,不属于人员推销大体要素的是。

A.推销员B.推销品C.推销条件D.推销对象4.对于单位价值高、性能复杂、需要做示范的产品,通常采用策略。

A.广告B.公共关系C.推式D.拉式5.公共关系是一项的促销方式。

A.一次性B.偶然C.短时间D.长期6.营业推行是一种的促销方式。

A.常规性B.辅助性C.常常性D.持续性7.人员推销的缺点主要表现为。

A.本钱低,顾客量大B.本钱高,顾客量大C.本钱低,顾客有限D.本钱高,顾客有限8.企业广告又称。

A.商品广告B.商誉广告C.广告主广告D.媒介广告9.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消费品的促销目标主如果宣传介绍产品,刺激购买欲望的产生,因此主要应采用促销方式。

A.广告B.人员推销C.价钱折扣D.营业推行10.搜集推销人员的资料是考评推销人员的。

A.核心工作B.中心工作C.最重要工作D.基础性工作11.人员推销活动的主体是。

A.推销市场B.推销品C.推销人员D.推销条件12.公关活动的主体是。

A.必然的组织B.顾客C.政府官员D.推销员13.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使企业。

A.出售商品B.盈利C.广结良缘D.占领市场14.一般日常生活用品,适合于选择媒介做广告。

A.人员B.专业杂志C.电视D.公共关系15.公共关系。

A.是一种短时间促销战略B.直接推销产品C.树立企业形象D.需要大量的费用16.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A.公共关系调查B.公共关系计划C.公共关系实施D.公共关系策略选择17.在广告本身效果的测定中,价值序列法是一种。

A.事前测定法B.事中测定法C.事后测定法D.事外测定法【参考答案】1.B 2.A 3.C 4.C 5.D 6.B 7.D 8.B 9.A 10.D 11.C 12.A 13.C 14.C 15.C 16.A 17.A(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正确的答案很多于两个,请准确选出全数正确答案。

《神经病学》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练习题及答案

《神经病学》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练习题及答案

《神经病学》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关于脱髓鞘疾病下列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脱髓鞘疾病是一组脑和脊髓以髓鞘破坏或髓鞘脱失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B.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C.脱髓鞘疾病病理特征性表现是脱髓鞘,而神经细胞、轴突及支持组织保持相对完整D.脱髓鞘病损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一白质E.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呈袖套状浸润2.临床上通常所指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不包括A.多发性硬化B.视神经脊髓炎C.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D.弥漫性硬化和同心圆硬化E.脑白质营养不良3.下列哪项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无关A.自身免疫反应B.分子模拟学说C.环境因素如高纬度地区D.脑白质缺血E.遗传易感性4.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B.首发症状多为肢体力弱、单眼或双眼的视力下降、复视、共济失调等C.临床特征是绝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的多发性D.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特点是体征常多于症状E.因大脑、脑干、小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可同时或相继受累,故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5.有关多发性硬化的发作性症状的描述哪项不正确A.包括强直痉挛、感觉异常、Lher-mitte征、共济失调、三叉神经痛、癫痫等B.发作时多有脑电图异常C.发作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D.过度换气、焦虑或维持肢体某种姿势可诱发E.发作时一般无意识丧失6.有关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描述是A.精神症状很少见。

·B.超过70%的病例有眼肌麻痹及复视C.约6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共济运动障碍D.肢体无力最多见E. Charcot三主征见于大部分晚期多发性硬化患者7.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临床分型是A.复发一缓解型。

B.进展复发型C.继发进展型D.原发进展型E.良性型8.下列哪项检查对识别多发性硬化无临床症状的病灶最有价值A.视觉诱发电位(VEP)B.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C.头颅MRI检查D. CSF IgG指数E. CSF-IgG寡克隆带(OB)9.关子多发性硬化的辅助检查正确的是A. CSF单个核细胞中度增高,一般在(50^-100) X 106/LB. CSF-IgG指数增高C. CSF-IgG寡克隆带阴性D. MRI检查可见基底节区大小不一类圆形的T,低信号、Ti高信号病灶E. MRI检查可见脑室周围白质大小不一类圆形的T2低信号、T;高信号病灶10.多发性硬化应与下列疾病鉴别,但除外A.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B.腔隙性脑梗死C.脑干和脊髓血管畸形伴多次出血发作,D.系统性红斑狼疮E.脊髓型颈椎病11.下列除哪项外是多发性硬化治疗的主要目的A.使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最终完全恢复B.抑制炎性脱髓鞘病变进展C.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及缓解期复发D.晚期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E.避免可能促使复发的因素12.有关R-R型多发性硬化治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泼尼龙可减轻炎症和水肿,目前主张在急性活动期使用,大剂量短程疗法B.IFN-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抑制细胞免疫,是治疗R-R型MS的推荐用药-C.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 (IVIG)对降低R-R型患者复发率有肯定疗效,但最好在复发早期应用D.硫哇嗓吟口服可降低MS复发率,控制残疾的进展‘E.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只有在其他治疗手段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应用13.关于多发性硬化治疗不恰当的描述是A.皮质类固醇是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和复发的主要治疗药物,可加速急性复发的恢复和缩短复发期病程,但不能改善恢复程度B.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不能防止复发,且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C.继发进展(SP)型MS皮质类固醇无效,可选用免疫抑制剂D.对原发进展型。

所有者权益练习题

所有者权益练习题

第十一章:所有者权益一、单项选择题:1、《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万元。

A.3 B.10 C.30 D.502、《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万元。

A.3 B.10 C.30 D.503、对于投资者以无形资产出资的,企业吸收无形资产的出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

A.20% B.25% C.30% D.50%4、甲股份有限公司委托A证券公司发行普通股1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发行价格为4元。

根据约定,股票发行成功后,甲股份有限公司应按发行收入的2%向A证券公司支付发行费。

甲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成功,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公司记入“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应为()万元。

A.20 B.80 C.2920 D.30005、下列各项,能够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化的是()。

A.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B.增发新股C.向股东支付已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D.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6、2010年1月1日某企业所有者权益情况如下:实收资本200万元,资本公积17万元,盈余公积38万元,未分配利润32万元。

则该企业2010年1月1日留存收益为()万元。

A.32 B.38 C.70 D.877、甲公司以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购买同一集团内另一公司——A公司80%的股权。

为取得该股权,甲公司增发2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为1元;支付承销商佣金50万元。

取得该股权时,A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9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

假定甲公司和A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甲公司取得该股权时应确认的资本公积为()。

A.5150万元B.5200万元C.7550万元D.7600万元8、企业用当年实现的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时,应进行的账务处理是()。

A.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B.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C.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目D.无需专门做会计处理9、某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为100万元,本年净利润为1000万元,按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按原计划5%计提任意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为80万元,该企业年末未分配利润为()万元。

第十一章社会态度与行为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练习题一、选择题1b...b

第十一章社会态度与行为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练习题一、选择题1b...b

第十一章社会态度与行为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练习题一、选择题1.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属于态度的( )。

A.深刻维度 B.强度维度 C.中性维度 D.外显维度2.个体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态度是社会交换的产物。

这属于态度的( )。

A.认知性功能 B.工具性功能 C.价值表达功能 D.自我防御功能3.当公司招聘高技术开发人员时,招聘者更注重应聘者的“智慧”品质而不是看其是否具有“魅力”。

这属于印象形成的( )。

A.加法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总和模式4.在人际关系取向上,有三种需要,分别是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情感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6.我们的态度更容易被( )的人的态度所影响。

A.与我们相似 B.与我们相异 C.喜欢我们 D.我们给予高评价7.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

A.社会干扰 B.群体影响 C.群体一致性 D.责任分散8.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二、辨析题1.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总是遵循加法模式。

2.只有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

3.支配、控制别人是身居高位的掌权者所独有的追求。

4.外表特征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始终如一的作用。

5.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总能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

6.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从众。

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社会态度的功能。

2.简要说明印象形成的模式。

3.简要说明印象形成的效应。

4.简要说明人际关系的取向。

5.简要说明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以下列图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为“基本图案”可以进行密铺的有( )A.1种B.2种C.3种D.4种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线有两个端点B.射线有两个端点C.有六边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六边形D.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3.从 7 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把这个 7 边形分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A.7 个B.6 个C.5 个D.4 个4.若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36°,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A.10B.9C.8D.6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5条B.6条C.7条D.8条6.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 )A.45°B.60°C.72°D.90°7.一个正多边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之比为1:4,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8B.9C.10D.128.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且内角和为180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 )A.30°B.36°C.60°D.72°9.设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则a与b的关系是( )A.a>bB.a=bC.a<bD.b=a+180°10.把一个多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截下一个三角形后,变成一个十八边形,则原多边形纸片的边数不可能是( )A.16B.17C.18D.19二、填空题11.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________(填“能”或“不能”)铺满地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四边形________(填“能”或“不能”)铺满地面.12.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这个点和其他顶点,把多边形分割成16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13.若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以引10条对角线,则它是边形.14.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各个外角都是4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5.如图,已知正五边形ABCDE,AF∥CD,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则∠DFA=.16.如图,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若l1平行l2,则∠1-∠2=_______.三、解答题17.求下列图形中x的值:18.我们知道把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合在一起可以铺满平面,若把正十边形、正八边形、正九边形合在一起,能不能铺满地面?为什么?19.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20.如图,以五边形的每个顶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画圆,求圆与五边形重合的面积.21.如图,求∠A+∠B+∠C+∠D+∠E+∠F的度数.22.探索问题:(1)如图①,你知道∠BOC=∠B+∠C+∠A的奥秘吗?请你用学过的知识予以证明;(2)如图②﹣1,则∠A+∠B+∠C+∠D+∠E=°;如图②﹣2,则∠A+∠B+∠C+∠D+∠E=°;如图②﹣3,则∠A+∠B+∠C+∠D+∠E=°;(3)如图③,下图是一个六角星,其中∠BOD=70°,则∠A+∠B+∠C+∠D+∠E+∠F=°.参考答案1.C2.D3.C4.A5.C6.C.7.C.8.A.9.B10.A.11.答案为:能,能.12.答案为:18;13.答案为:十三.14.答案为:1260°.15.答案为:36°.16.答案为:72°.17.解:(1)90+70+150+x=360.解得x=50.(2)90+73+82+(180﹣x)=360.解得x=65.(3)x+(x+30)+60+x+(x﹣10)=(5﹣2)×180.解得x=115.18.解:因为正十边形、正八边形、正九边形的一个内角分别为144°,135°,140°它们的和144°+135°+140°>360°所以正十边形、正八边形、正九边形合在一起不能铺满地面19.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2)•180°=2×360°解得:n=6.故这个多边形是六边形.20.解:(5﹣2)×180°=540°540°÷360°π×12=32π.21.解:连接AF.∵在△AOF和△COD中,∠AOF=∠COD,∴∠C+∠D=∠OAF+∠AFD,∴∠A+∠B+∠C+∠D+∠E+∠F=∠OAF+∠OFA+∠CFE+∠OAB+∠E+∠F=∠BAF+∠AFE+∠E+∠B=360°.22.解:(1)如图①,∠BOC=∠B+∠C+∠A.(2)如图②,∠A+∠B+∠C+∠D+∠E=180°.如图③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1=∠A+∠B,∠2=∠C+∠D∵∠1+∠2+∠E=180°∴x=∠A+∠B+∠C+∠D+∠E=180°.如图④,延长EA交CD于点F,EA和BC交于点G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GFC=∠D+∠E,∠FGC=∠A+∠B ∵∠GFC+∠FGC+∠C=180°∴x=∠A+∠B+∠C+∠D+∠E=180°.(3)如图⑤,∵∠BOD=70°∴∠A+∠C+∠E=70°∴∠B+∠D+∠F=70°∴∠A+∠B+∠C+∠D+∠E+∠F=70°+70°=140°.。

第十一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练习题

第十一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练习题

第十一章政府间财政关系知识点1:熟悉财政分权理论公共物品和服务理论(沃伦斯·欧茨和查尔斯·提布特);集权分权理论;财政联邦主义;俱乐部理论。

俱乐部理论研究非纯公共物品的供给、需求与均衡数量的理论,论证了地方政府的适当规模问题。

【例题1·多选题】下列属于财政分权理论的有()。

A.货币需求理论B.俱乐部理论C.集权分权理论D.财政联邦主义E.公共物品和服务理论『正确答案』BCDE『答案解析』财政分权理论包括:公共物品和服务理论、集权分权理论、财政联邦主义、俱乐部理论。

【例题2·多选题】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具有的特征是()。

A.其受益范围被限定在整个国家的疆域之内B.其受益范围具有地方局限性C.提供者为中央政府D.提供者为各级地方政府E.数量巨大『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从理论意义上讲,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征:①其受益范围被限定在整个国家的疆域之内;②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为中央政府,而不应该是某一级地方政府。

【例题3·单选题】欧茨提出并非所有公共物品和服务都具有相似空间特征的著作是()。

A.《国富论》B.《财政联邦主义》C.《地方支出的纯理论》D.《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与实践》『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欧茨在其1972年出版的经典名著《财政联邦主义》中提出,财政分权理论是以这样一个现实为基础的,即并非所有公共物品和服务都具有相似的空间特征,一些公共物品和服务可以使整个国家受益,而另一些公共物品和服务只能使某一地区受益。

【例题4·单选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财政分权,其精髓在于使地方政府拥有合适与合意的财政自主权进行决策。

A.公共物品及服务理论B.集权分配理论C.财政联邦主义D.俱乐部理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财政联邦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财政分权,即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其精髓在于使地方政府依据合适与合意的财政自主权进行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练习题古华琼(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概念,最早出现于(D)A.20XX年 B.20XX年 C.20XX年 D.20XX年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B.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安定有序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D.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3.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是(C)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和谐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D)。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 )。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B)。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D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9.( D)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10.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 C)A.广覆盖B. 可持续C. 高水平D. 保基本(二)多项选择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A.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B.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C.是完成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D.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权宜之计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A.民主法治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B.诚信友爱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C.安定有序的社会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ABCD)A.必须坚持改革开放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以人为本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方面的科学含义体现了(ABCD)。

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B.公平与效率的统一C.活力与秩序的统D.科学与人文的统一5.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ABC )。

A.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B.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C.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D.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6.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有(ABCD )。

A.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B.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C.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D.规范和协调劳资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7、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ABD )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允许、鼓励和支持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带动后富,逐步缩小收入差距,D.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8.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ABCD)A.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B.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C.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D.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9.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ABCD)(2012研究生试题)A.健全社会管理格局B.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C.创新社会管理理念D.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摘自胡锦涛《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XX年2月)请回答:(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答案】(1)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它们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

同样,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和谐社会建设。

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社会气氛,形成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处于既有活力又有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具有重大意义。

(3)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废除农业税,使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显著提高。

从1949年到20XX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从6.7平方米和8平方米增加到30.0平方米和32.4平方米。

20XX年城乡居民你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4.8万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增加32.5万倍。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适应之处,与人们的期望功能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人民日报》,《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材料二20XX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

20XX年四月,新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正式推出。

新医改明确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任务和工作。

国务院决定从20XX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农民。

60岁后享有“普惠式养老金”,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条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

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向“养老不犯愁”的新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摘编自人民网中国网)请回答:①为什么在紧急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②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参考答案】(1)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具体体现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

合理的收人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所以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谮社会。

(2)推进以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的措施有: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四)、论述题1.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案要点:(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