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_1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导读: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赏析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往来,缥缈孤鸿影。
(时见一作:谁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室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来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穆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含译文)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含译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创作背景】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朝代:宋代作者: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
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创作背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苏轼因所谓的乌台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
1。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作品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作品注释:⑴词题一本作“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
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⑵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⑶“时”有版本用“谁”;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⑷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⑸省(xǐng):理解,明白。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⑹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⑺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接,恐非。
作品译文: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苏轼诗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诗意及解释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诗意及解释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市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诗意: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
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