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案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己亥杂诗》。
2、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含蓄而深刻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政治抱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清朝末年的历史图片或相关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状况。
然后提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位诗人用他的笔抒发了内心的感慨,大家想知道这位诗人是谁,他又写了什么吗?”从而引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龚自珍,包括他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2、讲解《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状况,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奠定基础。
(三)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
3、教师重点讲解疑难词句,帮助学生疏通诗意。
(五)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例如:“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人借落花自喻,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六)情感体悟1、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积极进取等。
2、联系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情感的产生原因和现实意义。
(七)拓展延伸1、介绍龚自珍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3《已亥杂诗》优质课教案两篇

《己亥杂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诵读、自学、解析、赏析、背诵、练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可由解释诗题中的“己亥”导入)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作者简介: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48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三、朗读诗歌1、录音范读2、学生自读3、教师泛读4、划分节奏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自主学习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2、汇报交流A.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广大无边。
离:离开京城、朝廷。
白日:太阳(白日依山尽。
)B.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鸣鞭。
即:走向。
C.落花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D.化作春泥更护花:花:暗指朝廷、国家。
3.总结全诗: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五、译文欣赏,整体感知1、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哪些感情?2、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明确:一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
三四句:抒情。
以落红自比,表明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doc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己亥杂诗》,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2.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龚自珍的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己亥杂诗》,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借物抒情的手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改革精神。
教学过程一、重温情感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那个动荡不安、国土沦陷的南宋,面对人民的不幸,一个又一个爱国之士站了出来,我们看到了陆游临终前仍不忘告诉儿子,收复失地,心系国家统一。
再来感受这位八十五岁高龄诗人的情怀,读。
出示(示儿);我们还看到了林升忧国忧民对南宋权贵贪图享乐的憎恶,再来听听他的辛辣讽刺,读。
出示(题临安邸),今天咱们就走进100多年前的清朝,看看龚自珍的赤诚之心。
一起学习己亥杂诗。
教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教学过程1.知诗人师:提到龚自珍,同学们,结合课前预习,你了解他吗?生:老师,我知道他号定庵,是清代的文学家、思想家,著有《龚定庵全集》。
师:你关注了作者的作品,这是了解作者的一个好方法。
生:老师,我知道他一生主张改革,在朝为官,一直想要打破当朝的格局。
师:你从为官执政上了解了诗人,视角独特。
我们一起来看,出示龚自珍简介。
同学们,龚自珍一生创作颇丰,这315首古诗是他用鸡毛笔写在记账簿上的,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来之不易”的古诗吧。
初读古诗时,要注意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出示两个多音字,“重”和“降”。
师:刚才大家读书的时候,我重点听了这两个字,同学们的发音很准确,在这里分别读chóng和jiàng,看来大家课下预习工作做的很细致,这是一个好习惯。
(板书:诗人)2.解诗题师:同学们解诗当先解题,读了这篇古诗,谁来说一说诗的题目该如何理解呢?(板书:诗题)生:老师,我借助注释知道了《己亥杂诗》的“己亥”是己亥年,作者在这一年一共写了315首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己亥杂诗》。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己亥杂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龚自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己亥杂诗12314;清12315;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
(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
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泛指全中国。
恃:依靠。
喑:哑。
究:到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吧!(指名一些小组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四、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己亥杂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难点(1)领会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2)深入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它的名字叫《己亥杂诗》。
大家知道吗?这首诗可是清朝的大诗人龚自珍写的哟!说起龚自珍,那可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古代文人的故居展览,在那里看到了龚自珍的一些介绍和他的作品展示。
其中有一幅他的画像,那眼神,仿佛透着深深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当时我就在想,这位诗人到底经历了什么,能让他的眼神中蕴含着如此复杂的情感。
这也让我对他的诗作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全班交流,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
(四)体会情感1、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找出相关词句进行分析。
3、教师总结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五)赏析手法1、探讨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2、分析这些手法对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的作用。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爱国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2、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七)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走进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感受到了他的忧国之情。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诗人一样,心怀国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己亥杂诗教案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己亥杂诗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
(难点)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
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1840年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1840年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PPT出示)5、简介龚自珍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
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完成“自主学习”部分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范文(5篇)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范文(5篇)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21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
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配乐诵读。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教师补充:长相思是词牌名,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通常用来写思念之情。
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3、检查朗读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读,教师评价:字正腔圆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老师给大家标出来了,谁来试试。
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三、学习这首词(一)默读1、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但这还不够,还要读得有情有味才可以,这就需要我们读懂词意,体会词人的情感。
同学们,想想可以运用什么办法读懂这首词和我们读懂古诗的方法一样。
2、请大家运用刚才提到的方法自学这首词,想想这首词的大体是什么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己亥杂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难点(1)体会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比较法将本诗与其他同类主题的诗歌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清朝末年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如社会动荡、列强侵略等,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的思考。
(2)提问学生对清朝末年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变革。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龚自珍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2)强调龚自珍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改革思想的诗人,《己亥杂诗》是他在辞官南归的途中所作。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4、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诗是在批判当时社会的沉闷和压抑。
(2)讲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天公”“抖擞”“不拘一格”等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呼唤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5、诗歌赏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如“风雷”象征着社会变革的力量,“万马齐喑”象征着当时社会的沉闷和压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设计目的、
时间分配等)
3.总结全诗: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 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 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 师生共同探讨诗歌的深 层含义。 五、解析: 一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 回归杭州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 ”来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 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重重的色彩 。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 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 怀。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 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 滚红尘之中。 三四句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 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和朝廷,言外之 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 赏析:可形成书面文 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字,也可即兴发言。 六、学生赏析: 可以对整首诗进行赏析,也可以对单 独的某个句子或某个字进行赏析。 做笔记。 七、考点概括: 1.易错字总结: 已 吟 鞭 作 2.句意理解: 一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 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 的决绝。 三四句:抒情。以落红自比,表明 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主旨: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 无限愁思,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至死不 比赛背诵,做练习。 渝的执着态度。 八、落实: 1.背诵全诗。 2.随堂小练习: ①本诗中那句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的 愿望:
将诗歌创作的年代 、社会背景、作者 当时的境遇通过间 接、生动的导语串 联起来,既对诗歌 的内容有所交代,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 (5 分)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 的能力,并通过自 己查找资料积累知 识。(5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设计目的、
时间分配等)
二、解释题目:《己亥杂诗》选自《龚自 珍全集》,这首诗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 者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愤然 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 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 曰《己亥杂诗》。 三、朗读诗歌 1.学生自读 2.教师泛读 3.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 2.汇报交流 A.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广大无边。 离:离开京城、朝廷。 白日:太阳(白日依山尽。) B.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鸣鞭。 即:走向。 C.落花不是无情物: 落红:落花。 D.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暗指朝廷、国家。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停 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板 书 设 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挥鞭远离京师。 三四句写不甘退以 及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自学„„给学生 自学自悟,自主学 习的时间与空间, 是后面交流、汇报 、质疑的基础。 (10分)
自主学习:借助注释或 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 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 意思。看看通过自学, 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 明白的,做上记号,一 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设计目的、
时间分配等)
导言: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 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 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 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认真听老师介绍。 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龚自珍愤然辞官南 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 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 19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一、补充作者简介: 学生通过手头收集的材 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 料加以介绍。 代思想家、文学家。48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 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 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 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 奇肆,成就尤大。
教 学 设 计
四平十七中学 学科 题目 知识 与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方法 语文 教者 高玉冰 己亥杂诗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第 1 课时
诵读、自学、解析、赏析、背诵、练习
情感态度 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与价值观 教 材 分 析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领会诗歌的深层意 蕴,便于学生对诗 歌进行深层次的理 解和把握。(5分)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 词的赏析能力、书 写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5分)
让学生对知识重点 有更清晰的把握。 (5分)
注重课题实效,使 本课内容得到很好 的落实。(6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设计目的、
时间分配等)
②本诗中那句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的眷恋和 深切的离别情绪: 九、小结:本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 对本诗做一个整体 之一。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 倾听、感受本诗的艺术 的回顾。(1分) 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黯淡 魅力。 的前途迫使他挥鞭远离京师。另一方面表 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远赴天涯,但不甘退 伏,憧憬未来,有机会还要为国效力的决 心,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 富的思想感情。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 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拓展学生的认识面 记笔记。 。(2分) 十、扩展 己亥杂诗 (其二十七) 秀出天南笔一支, 为官风骨称其诗。 野棠花落城隅晚, 记在心中,落到实 各记春骢恋絷时。 处。(1分) 十一、作业:默写并写出每句的句意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