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语文必修1《4.1像山那样思考》[梁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高中语文苏教课标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史世英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

山 客观:不只站在“鹿”的角度、 的 人的角度 思 考 全面: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方 式 长远:暂时的安全、长远的危险 、 特 点 平衡:生态平衡
作者思考方式转变的契机 是什么?
一只狼的死去,垂死的绿 光
对生命的“情感”触动,引 发了“理性”的思考,由 “情”到“思”
这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像 改:这是蔑视世间一切苦难的一种情感 山 迸发。 的 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思 改:对猎人来说,是狼牙对弹丸而发出 考 的挑战。 几 认识不到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 个 改:认识不到山怀有一个关于狼的秘密。 句 子 小狼···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改:小狼···进入到由山崩造成的无 法通行的岩石中去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它已被群山 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谁是中心?不是狼,也不是山,而是人类。
生态平衡?沙漠植树 袁隆平新 疆种水稻
像山那样思考( 狼 ) ?
(狼与鹿) (狼与草原) (狼与人) (大自然与人) (生命的利益)
思 鹿: 死亡
考
狼 的
松林: 战争、流血
几
种 郊狼: 剩饭、残羹
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式 列
牧牛人: 赔钱
举
: 猎人: 挑战、敌人
山思考狼的结果: 调整鹿群,维持着鹿的可持续生存 与发展。维持草原的生存发展。
调整牧牛群,遏制沙尘暴
高中语文苏教课标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钱晓棠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大地的眼睛”
像山那样思考
高一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 钱晓棠
声鬼狼狼狼狼狼狼 名哭前狈子心吞狈 与 狼狼虎不野狗虎为 狼 藉嚎后堪心肺咽奸 共
舞
狼引狼狼 奔狼烟奔 鼠拒四豕 窃虎起突
……
奥尔多·利奥波德
是什么引发了思考? 山在思考什么问题? 山是怎样思考问题的? 谁要像山那样思考? 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 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 。
酸雨危害的树林
水体污染
淮河上游被化工厂排出物污染
工业废气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环境污染造成海洋大面积赤潮
生机盎然,流水淙淙,和谐之美
流水枯竭,再无戏水之乐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林消失的日子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林之长。 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之长。
《逸周书·大聚解》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
孕育不得杀,壳卵不得采,鱼不长尺不得取, 彘不其年不得食。
《淮南子》
走近作者: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
苏教语文必修1《4.1像山那样思考》[梁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苏教语文必修1《4.1像山那样思考》[梁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f00eab1ca32d7375a417805c.png)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梁春红【教学目标】1、理解狼的嗥叫的深刻含义。
2、体味文章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
【教学重点】体味文章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教学难点】理解狼的嗥叫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之间的序列,万物的存亡枯荣都是因为自然的伟力,人类也喜欢将身心沉浸在自然中,感受它的美丽,获得自己的体悟。
自然像一位母亲一样包容着我们所做的一切,而我们却常常在自己的路上渐行渐远,慢慢忘记了如何和自己的母亲相处。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奥尔多·利奥波多的《像山那样思考》,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在开始本文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影片。
播放《狼图腾》电影片段,并请同学谈谈最打动自己的细节,带给自己的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在这个片段中,狼选择跳下山崖或是将自己埋在山洞中的行为引起我们的留意或思考。
那么在《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中引起留意或思考的是狼的什么?二、初读感知请学生初读文本,提问引入,文章开篇是对一声狼嚎的特写,这一声狼嚎有怎样的特点,可以看出包含了狼怎样的感情?特点:“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蔑视”情感:痛苦的,悲哀的。
那么这声嗥叫中还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含义?可能我们仅从第一段还不能很好地领悟到,那不妨我们先接着往下看。
看看这声狼嗥引起了哪些物种的留意,它(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山客观地聆听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肤浅地感知除了这些之外,“我”也留意到了这声嗥叫。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
”“这一点”指的是“我”认识到“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即山领悟到了狼的嗥叫的深刻含义。
三、细读文本“我”对狼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1、毫不犹豫地射杀关注第5节中杀狼时的细节描写:“一秒钟之内”“过度地兴奋”,置之死地而后快。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像山那样思考”的深层含义。
2. 分析并欣赏作者如何运用寓言和拟人手法表现主题。
3.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韵律与情感。
2. 解读:探讨“像山那样思考”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寓言和拟人手法的分析: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寓言和拟人手法表达主题。
4. 重要词语和句式的讲解与练习:讲解并练习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对文章的不同看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课文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韵律与情感。
2. 解读:探讨“像山那样思考”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寓言和拟人手法的分析: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寓言和拟人手法表达主题。
4. 重要词语和句式的讲解与练习:讲解并练习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对文章的不同看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文章的韵律与情感。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对文章的不同看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作者的寓言和拟人手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目标1. 理解文章的“像山那样思考”的深层含义。
2. 分析并欣赏作者如何运用寓言和拟人手法表现主题。
3.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2 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高中语文苏教课标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平虹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像山那样思考(简案)开课教师:平虹【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过程方法:1.合作讨论,“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阅读方法。
2.体味诗意且富含哲理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1.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且富含哲理的语言中蕴含的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以藏羚羊被猎杀与狼被猎杀带来的不同心理效应思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二、文本鉴赏(一)思考留意狼嗥的有哪些人和物?他们的反应是怎样的?找到山与其它人和物的作出反应的不同,引出下面探究山对狼嗥含义的思考的教学环节。
(二)阅读讨论:作为猎人的“我”面对狼有没有过“明显而迫切的希望和恐惧”这样的心理经历?有转变吗?(结合语言谈谈)以此带动学生理解人类关于“狼越少,鹿越多”关系的认识,并关注到“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的分歧。
(三)找到山不同意人类这种观点的原因(两条食物链例子),并联系所了解的知识,对于这种现象简单谈谈认识,认识到人类把自己看作征服者的错误认识。
(让学生自主赏析感到震撼并激发思考的语言。
)(四)人类把自己看作征服者的收获和后果是什么呢?(赏析“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和“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两句话。
)(五)作者告诉我们到哪里去寻找狼嗥叫的含义,引出“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句话的解读,并照应第一鉴赏环节“山对狼嗥含义的思考”进行“含义”的落实,朗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结合修饰语自由畅谈,树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三、知人论世侧重了解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实际行动。
四、拓展延伸1.20年前后胡杨林图片的对照,谈感受。
2.“宇宙中看到的中国”图片,谈感受。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37张)

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
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
鬼狼狼狼 哭狈心狈 狼不狗为 嚎堪肺奸 狼引狼狼 奔狼烟奔 鼠拒四豕 窃虎起突 声狼狼狼 名前子吞 狼虎野虎 藉后心咽
……
与 狼 共 舞
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感情色彩上)
贬义。狼,成了“邪恶的化身”, 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 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 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 《像山那样思考》。
“近代环保之父”——
(1887—1948) 美国作家,生 态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 的播种者。1949年,《沙乡年鉴》 出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 生命之间的思考和体悟。文笔优美, 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奥尔多· 利奥波德
夯实基础
o) 嗥叫( há n) 驯服( xù 湍急( tuān ) 蔑视( miè ) i hāo ) 艾蒿( à n ) 蜿蜒( wān yá
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 但理解肤浅,直接
“像山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 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 的关系并无二致。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 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 内涵。
力死 一 的一 名 小头 猎 海躺 杀 豹在 者 。冰 正 上准 毫备 无用 抵铁 抗棍 能杀
残忍的人类
等待猎杀的海豹
征服者最终都将祸 及自身……
鬼狼狼狼 哭狈心狈 狼不狗为 嚎堪肺奸 狼引狼狼 奔狼烟奔 鼠拒四豕 窃虎起突 声狼狼狼 名前子吞 狼虎野虎 藉后心咽
……
与 狼 共 舞
高中语文苏教课标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缪海燕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1

后来作者还这样认为吗?他的想法 为何会转变?
从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看到老狼临 死前的眼光开始转变。
狼死去的具体情形: 对 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比 刚发现狼时的情形:
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
残忍无知
新的东西
“新的东西”
❖ 心灵的触动、思想的觉醒:狼也有其生存的 权利,别人不该随便剥夺。
❖ 因感悟到了“新的东西”而引发了作者的负 罪感与内疚感。
人们猎杀狼的后果: (从课文中寻找,自然界一旦失去了狼 会怎么样呢?) 狼少 鹿多、牛多 草光树死
山秃、草原退化 食草动物的灭亡
沙尘暴 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破坏容易,恢复困难 维持生态平衡
维持生态平衡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不至 于让“河水把人类的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但 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 万物之上。作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 有了怎样的发展?
山 ——“客观地聆听”深刻的、客观的、长久的
不堪造就的初学者
他们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
我
认识到山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 法这一事实
走进文本——问题探究
阅读4-9节,思考:
作者对狼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转 变的过程,思考作者看法的转变经 过几个过程,因为什么而转变?
转变过程:
肆意猎狼 有负罪感
反思醒悟
作者最初肆意猎杀狼,那么当时 他对此持一种什么样的观念?
“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 “对抗性的”“悲鸣”“蔑视”
对于这声嗥叫,留意的东西有哪些?
他们分别有哪些反应?
鹿——死亡的警告
松林——混战与流血的预言 郊狼——得到残羹剩饭的允诺 牧人——银行赤字的坏兆头
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获奖教案苏教必修1

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获奖教案苏教必修1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获奖教案苏教必修1③作者的观点是如何转变的?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明确:“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这种观点〞是什么观点?〔必须杀死狼的观点〕“新的东西〞与前文哪些语句是一致的?〔山的“秘密的看法〞和“隐藏的含义〞〕④山的“秘密的看法〞和“隐藏的含义〞究竟指什么?可能我们在解答完另一个问题时,答案就明了了.问题:自然界失去了狼会怎样?阅读7、8、9节,用一句话概括狼被消灭后带来的危害。
一句话:狼被消灭了,山和草原也被破坏殆尽,自然环境受到毁灭性的影响,人类的未来也不复存在!这一点,人类和其他生物并没有意识到,只有山和狼了然于胸,因此, “秘密的看法〞和“隐藏的含义〞就在这里。
⑤人类遭到自然报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
〞人类是怎样思考的,山又是怎样去思考的?〔阅读第10节〕人似乎在为和平而奋斗,但如何理解“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人们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却带来了长远的危害。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如何理解?这是梭罗的名言,作者对此也是完全赞同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荒野中万物之间都是怎样的。
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
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⑥文章末节在引出梭罗的名言后,又提到“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就与首节前后呼应,也回到了我们开始留下的问题了。
我们再来把第一小节齐读一遍,这节其实也是此文的文眼。
通过文章的讲解,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领会一下这声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涵义?拓展延伸可悲的是,对于这一点,只有大山明白,却极少为人类所领悟,学过此文后,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话题:人与自然〔学生谈〕大家还记得这样一幅公益广告吗?拍卖最后一滴无污染的水,最后一株无污染的植物,当我们一味的追求物质进步,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那留给我们的只能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梁春红【教学目标】1、理解狼的嗥叫的深刻含义。
2、体味文章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
【教学重点】体味文章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教学难点】理解狼的嗥叫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之间的序列,万物的存亡枯荣都是因为自然的伟力,人类也喜欢将身心沉浸在自然中,感受它的美丽,获得自己的体悟。
自然像一位母亲一样包容着我们所做的一切,而我们却常常在自己的路上渐行渐远,慢慢忘记了如何和自己的母亲相处。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奥尔多·利奥波多的《像山那样思考》,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在开始本文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影片。
播放《狼图腾》电影片段,并请同学谈谈最打动自己的细节,带给自己的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在这个片段中,狼选择跳下山崖或是将自己埋在山洞中的行为引起我们的留意或思考。
那么在《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中引起留意或思考的是狼的什么?二、初读感知请学生初读文本,提问引入,文章开篇是对一声狼嚎的特写,这一声狼嚎有怎样的特点,可以看出包含了狼怎样的感情?特点:“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蔑视”情感:痛苦的,悲哀的。
那么这声嗥叫中还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含义?可能我们仅从第一段还不能很好地领悟到,那不妨我们先接着往下看。
看看这声狼嗥引起了哪些物种的留意,它(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山客观地聆听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肤浅地感知除了这些之外,“我”也留意到了这声嗥叫。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
”“这一点”指的是“我”认识到“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即山领悟到了狼的嗥叫的深刻含义。
三、细读文本“我”对狼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1、毫不犹豫地射杀关注第5节中杀狼时的细节描写:“一秒钟之内”“过度地兴奋”,置之死地而后快。
而且作者明明知道这是一只母狼,一直带着六只小狼的母狼。
一起看文章第四段,对于这是母狼和六只小狼的描写,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和谐的,幸福的,美好的那为什么作者还要毫不犹豫地射杀它呢?原因:自身——“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没有狼的地方就是猎人的天堂”;社会——“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为什么人类要打死狼?如果将刚才的那幅画面的画风换一下,换成是一群可爱的小狗。
(见ppt)可能就不会选择杀死他们。
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偏见,觉得狼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或者损害到自己的利益。
为什么“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没有狼的地方就是猎人的天堂”?补充阅读:早年的利奥波德是资源保护运动的热情追随者,把资源分为"有用"和"无用"、"有利"和"无利"的,为了发展对人们有用的动物,比如牛、羊、鹿、兔子等,就必须消灭对这些动物不利的食肉动物,如狼、狮子等。
2、因眼神而有所触动:作者对狼的情感发生了转变,为什么?因为狼的眼神,关注对狼的眼神的细节描写:“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从这些关键词里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此时对狼产生了同情、怜悯之情作者还说到从眼睛里察觉到了“某种新的东西”,这种“新的东西”是什么?此时倒在作者眼前的狼不是那个所认为的强者,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面对这样一条生命,我们应该去尊重它。
3、深入思考当一只狼倒在作者眼前时,引发了作者情感的触动,那么当作者后来看到一个州接着一个州的的狼被消灭后,他对狼又有了怎样新的认识?自由朗读文章第7-9节,边读便画出狼被消灭后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可以概括为:狼少---鹿多----植被少——山秃——鹿死、牛死、沙尘暴此时,作者发现狼是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狼的死去并未出现天堂,而是地狱般噩梦的开始,
生态链断掉了,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但是作者的认识仅止于此吗?作者最后思考到的是人类的未来。
而且作者并不是一位只坐在书斋中沉思默想的哲人,更是一个亲身实践者:补
充:1935年4 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荒弃了的农场,打算在这里重新恢复生态平衡,开始了在沙乡13年的探索。
他把在沙乡的观察和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一书,并因此被称为美国新保护运动的“先知”,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那么作者有没有在文中告诉我们人类的未来在哪里,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哪里得到启示?——人类的未来可以在荒野得到启示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是梭罗的名言,“荒野”即人类文明未曾涉足的地方,存在着一种自足、健康的生态系统,它体现了大自然最本真的特性它有天然的活动规律和生态法则。
这些对于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荒野中的万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无高低尊卑之分。
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应和谐相处,这应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
四、深入探究狼的嗥叫中到底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内涵?再次联系第一段中“深沉”、“骄傲”“蔑视”“悲鸣”等词进行深入解读。
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
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五、主题归纳狼的嗥叫的深刻内涵“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领悟”,人类的思考方式和自然有什么不同?请结合第10段中的句子,或者本文内容或者是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谈一谈。
“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长远的危险”“进入到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人类的思考:主观、自私、短暂、肤浅山的思考:客观、长远、深刻、平等补充:在人类历史上,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所以,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
因为:我们并不比一座山高明。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
作者提出像山那样思考,就是告诉我们要重新审视自然,珍爱自然,当我们在大肆索取和粗暴地对待自然时,大自然也在悄悄地惩罚人类。
人类只有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明天的山才会更青,明天的水才会更美。
只有“像山那样思考”,才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现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像山那样思考,就是作者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
六、学以致用本文从一声狼嗥切入,然后把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以“狼──鹿──草”这条食物链的被斩断为例,揭示了在愚蠢的人类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生存危机,给人灵魂的震撼。
试想一下,当你面对荒野中的一棵草、一株树、一窝蚂蚁、一群飞鸟……你会有怎样的启示?请你模仿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笔法,写一写这些启示。
师示范:一群飞鸟,惊惶失措地扇动着翅膀,尖利地地鸣叫着,从一个楼顶飞向另一个楼顶,盘旋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然后渐渐消失在闪烁的霓虹灯海里。
这是一群失去家园的精灵。
它们哪里是在鸣叫,分明是在无奈地哭泣,是对破坏它们家园的人类进行控诉,是对世界的声声乞求。
复制
文字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