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学生版)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班级姓名号次一、通假字〔例〕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层见错出_______________臣死有余修_______________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一独五人之嗷嗷_________________ 敛费财以送其行________________ 亦曷故哉_______________无能为也已一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肉袒伏斧质_______________可予不________________拜送书于庭_________________ 召有司案图_________________ 以诈详为予赵城设九宾于廷_______________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请奏盆缶瓦秦王______________ 距关,毋内诸侯要项伯______________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令将军与臣有郤因击沛公于坐________________ 拔剑切而唱之________________ 秋豪不敢有所近________________ 沛公不胜梧杓________________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其不仁兹甚_______________泾流之大_______________ 不辩牛马_______________、古今异义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古: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古:今:一群人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今:大方。
不复顾利害古:今:利处和害处,两个方面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为巡船所物色古: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古: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古:今:死者的尸体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今: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慷慨得志之徒古:今:大方。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知识整理

必修三文言知识整理一、实词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权者。
以旌.其所为:表扬。
去.今之墓而葬焉:距离。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埋没。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民间。
独五人之皦皦..:明亮的样子,指声名显赫。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行成为读书人的榜样。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骂。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平民。
素.不闻诗书之训:向来。
大阉亦逡巡..畏义:犹豫不决。
视.五人之死:比较。
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显露。
老于户牖..之下:门和窗,这里指家中。
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是.寡人之过也.:代词,这。
表示判断的语气词。
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节。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筑墙。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惟君图.之:考虑。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旦日飨.士卒:用酒食款待,犒劳。
范增说.项羽:劝说。
沛公居山东..时:战国时泛称崤山以东六国之地。
具.告以事:详细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
固.不如也:本来。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事。
君王为人不忍.:残忍。
若.入前为寿:你。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胜,完全。
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会.其怒:恰逢。
沛公则置.车骑:丢弃。
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逃跑。
度.我至军中:估计。
沛公不胜.桮杓:承受。
再拜..献大王足下:拜两次。
二、虚词蓼洲周公之.被逮:取独。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介词,表被动。
兼词,于是,在这件事上。
表判断的语气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表承接。
敛赀财以.送其行:连词,来。
缇骑按剑而.前:表修饰。
以.大中丞抚吴者:介词,凭借。
谈笑以.死:连词,表修饰。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到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介词,对。
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来。
将焉.取之:兼词,从哪里。
因.人之力而敝之:借助。
吾其.还也:句中语气词,表商量,还是。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一、文言文字词..1、通假字例肇锡余以嘉名同“赐”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缻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2、一词多义例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赵矣抄小路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相如为上大夫当;做……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3、古今异义例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4、词类活用例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5、文言句式例1判断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是寡人之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被动词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吾属今为之虏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省略句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亦以之明死生之大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则思三驱以之为度大王见臣于列观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拔剑撞之而破之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从而誉之;谓之为义4特殊句式..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五人墓碑记【一词多义】盛:呜呼,亦盛也哉!(盛大)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盛)请其矢,盛之锦囊(装chéng)发:又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fà)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类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仅仅,只有)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是)私: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私见张良(暗地里)【词类活用】为旌.其所为(名词作动词,表彰)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缇骑按剑而前.曰(名词作动词,上前)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地方)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作动词,阐明;形容词作名词,大义)【古今异义】:慷慨..得志之徒(意气激昂的;大方)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动作为;动作)吴之民方痛心..焉(哀痛)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头颅,指代生命;带头的人)视.五人之死(比较;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不同寻常;副词,表示程度)【虚词整理】于:士大夫请于当道(向)且立石于其室之门(在)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对于)之: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取消句子独立性)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代词)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代词)四海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以:以旌其所为(用来,表目的)于是乘其厉声以呵(相当于而,表修饰) 敛资财以送其行(来)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因为)【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有的人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地方的人所容纳。
)谁为哀者?(为谁悲哀呢? )廉蔺列传【一词多义】负:均之二策,宁赋以负秦曲(使…背负)秦贪,负其强(依仗)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顾: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只是) 三顾臣于茅庐之中(拜访)莫我肯顾(顾惜) 顾野有麦场(回头)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扯)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君子引而不发(拉)【词类活用】怒发上冲冠(名词作状语,向上)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作动词,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动词做名词,规章制度)大王必欲急臣(使…急)卒廷见相如(名词作动词,在朝廷上)相如前曰(名词作动词,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名词作动词,祝寿)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作动词,侍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先)【古今异义】璧有瑕,请指示王(动词,指给…看)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扬扬言)【虚词整理】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凭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表目的,来)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因拔刀前奏案(就)【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求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使不辱于诸侯(出使不被诸侯侮辱)鸿门宴【一词多义】举: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孙叔敖举于海(被推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占)杀人如不能举(完,尽)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谢:樊哙拜谢,起(道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乃令张良留谢(谢罪)【词类活用】沛公军霸上(驻扎)沛公欲王关中(名词作动词,称王)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连夜)我得以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意身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张开翅膀那样)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剑项王(使…跟从,率领)【古今异义】山东(崤山以东;现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婚姻(儿女亲家;因为结婚而产生的关系)出入(偏义词,指入;有偏差)非常(不同寻常;副词,表示程度)河北(黄河以北; 现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虚词整理】为: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想)约为婚姻(作为)若属皆为所虏(被动形式)何辞为?(语气词)而: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承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表修饰)樊哙拜谢,立而饮之(表修饰)拔剑切而啖之(表承接)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表转折)【特殊句式】解释下列句子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暗地里取见张良,把事情全部都告诉了他)客何为者(你失做什么的?)沛公安在?(沛公在哪儿呢?)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了)烛之武退秦师【一词多义】鄙:越国以鄙远(以…为边境)肉食者鄙(目光浅薄)蜀之鄙有二僧(边缘地区)【词类活用】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扎)越国以鄙远(见上)既东封郑(名词作动词,以…为边境)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受损失)【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主方)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出远门时带的包裹)【虚词整理】解释下列虚词其.:.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他)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失其.所与(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表语气,商量,还是)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将焉取之(哪里)【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夫晋,何厌之有?(晋,有什么可以满足他的呢?)以其无礼于晋(因为他(曾经)对晋无礼)指南录后序【一词多义】及:战守迁皆不及施(赶上)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道其几矣(到达,至,动词)使:会使辙交驰(使者)使北营(出使)使来者读之(让)辞:于是辞相印不受(推辞) 抗辞慷慨(言语)间:得间奔真州(机会)间以诗记所遭(有时候)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中间崩倒之声(夹杂) 扁鹊立有间(一会)如:如扬州(去,到) 劳苦功高如此(像)固不如也(比得上) 杀人如不能举(恐怕)【词类活用】北虽貌敬(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道理)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在露水中) 日与北骑出没于长淮间(名词作状语,每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名曰《指南录》(名词作动词,命名) 则前诟虏帅失信(名词作动词,上前)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古今异义】是年夏(这;表示判断) 以至于永嘉(到达了;表语意上的转折)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依无靠;表示没什么可做) 抗辞慷慨(意气激昂;大方)【虚词整理】为:将以有为也(做)为巡船所物色(表示被动)为一卷(作为)【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予羁縻不得还(我被软禁不能够回国)意北亦可以以口舌动也(猜想元也可以用言语来打动的)谏太宗十思疏【一词多义】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让)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谋求,追求)信:信者效其忠(诚实)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忌不自信(相信)安: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安定)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处境)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不效则治臣之罪(治罪)【词类活用】必固其根本(使…稳固)乐盘游(以…为乐)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古今异义】承天景命(大,风景)必固其根本(树根,最基本的)【重要词语】人君当神器之重(承担)能克终者盖寡(能够)虽董之以严刑(监督,督促)简能而任之(挑选)【虚词整理】以: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来,表示目的)【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即使用严酷的刑法来督促他们,用威风和怒气震吓他们)《秋水》《非攻》【一词多义】语:野语有言曰(谚语)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穷:今我睹子之无穷也(穷尽,尽头)日暮途穷(处境困窘) 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殆:则殆矣(危险)思而不学则殆(迷惘) 殆例送死(几乎)见: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表被动)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看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同现) 【词类活用】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照时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以…为少)轻伯夷之义者(以…为轻)以其亏人愈多(形容词作动词,亏损)【古今异义】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在这个时候;表示承接)河伯始旋其面目(面部,脸;脸面或者面貌)野语有言曰(俗;不受约束的)从而誉之(跟从并且;表示顺承或者引出结果)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多学识的;和小气相对)【虚词整理】焉: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语气词)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为什么,表疑问)且焉置土石(哪里)以:以亏人自利也(因为)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非…则,如果不是到达你的门口,那么我就危险了)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的被有学识的人耻笑)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听了很多道理,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人)。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拜送书于庭〔同“廷〞,一、文言文字词。
朝堂〕1、通假字〔例〕召有司案图〔同“按〞〕肇锡余以嘉名〔同“赐〞〕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予赵城〔同“佯〞,假装〕“凌〞,欺侮〕设九宾于廷〔同“傧〞〕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只〞,不过,仅仅;同〔同“穆〞〕“又〞〕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敛赀财以送其行〔同〔同“熟〞,仔细〕“资〞〕请奏盆缻秦王〔同“缶〞〕亦曷故哉〔同“何〞,疑距关,毋内诸侯〔同“拒〞,问代词〕据守;同“纳〞,纳入〕共其乏困〔同“供〞,供要项伯〔同“邀〞,邀请〕给〕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夫晋,何厌之有〔同“餍〞,也〔同“背〞,违背〕满足〕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秦伯说,与郑人盟〔同王〔同“早〞,早上〕“悦〞,快乐〕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失其所与,不知〔同“智〞,座位〕明智〕秋豪不敢有所近〔同可予不〔同“否〞〕“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不辩牛马〔同“辨〞,分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辨、区分〕发〕其不仁兹甚〔同“滋〞,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更加〕赵王〔发送〕2、一词多义〔例〕徒:间: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得间奔真州〔时机〕徒〔指同一类人〕出没于长淮间〔之间〕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时候〕记〔空,徒然〕间至赵矣〔抄小路〕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度: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仅仅〕付之度外〔考虑〕拜:发: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拜送书于庭〔叩拜〕出〕见: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徒见欺〔被〕动〕于是王召见〔接见〕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我见相如〔看见,遇见〕知所之者〔头发〕不见水端〔看见〕吾笑于大方之家:〔被〕旦日不可不蚤自来:王〔抱歉,罪〕未定〔策〕拜,起,立而之〔感窃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主意〕乃令良留〔兼有抱歉廉相如曰〔商量,和告辞之意〕商〕假设:故:望洋向假设而〔海神名,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北海假设〕〔所以〕以莫己假设者〔比得上〕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幸:君安与伯有故〔故交,而君幸于王〔幸〕老交情〕幸得脱矣〔幸〕如: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而〕上〕不幸短命死矣〔幸运〕沛公起如〔往,去〕始皇帝幸梁山〔特指皇:帝到某去〕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起〕宁以秦曲〔使⋯⋯担人如不能〔尽〕〕其〔倚仗〕,表修〕决不城〔背〕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臣恐欺于王而,相当于“而〞,表承〔辜〕接〕肉袒〔背〕既而以吴民之乱于朝引:〔介,用〕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卒以吾郡之一,不引使者相如〔延〕敢复有株治〔介,因〕引避匿〔〕亦以明死生之大〔,秦引而去〔避开〕表目的〕引酒且〔拿〕以其无礼于晋〔,因所以:〕而法其所以法〔⋯⋯的敢以事〔介,拿,依据〕用〕此其所以也〔⋯⋯的原假设舍以道主〔介因〕,把〕以:越国以鄙〔,表承即除逆祠之址以葬接〕之〔,表目的〕焉用亡以陪〔,是以大中丞吴者表目的〕魏之私人〔介,表凭借〕具告以事〔介,把〕于是乘其声以呵〔以舞〔介,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凭〕修饰〕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而:承接〕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焉:表承接〕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之,在这件事上〕饰〕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死而湮没缺乏道者〔连于此,在这里〕词,表承接〕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那么噪而相逐〔连词,表修他,代“毛一鹭〞〕饰〕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而仆之〔连词,表承接〕词,表陈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表承接〕词,何,为什么〕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疑接〕问代词,哪里〕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于之,在那里〕表转折〕之: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表并列〕〔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词,代自己〕〔尚且〕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于:代他们〕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被动〕示代词,那〕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于当道〔介词,向〕代郑文公〕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君知其难也〔代词,这〕词,在〕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代晋国〕被动〕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己〕于户牖之下〔介词,在〕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相当于“还是〞〕言于项羽曰〔对〕且:贪于财货〔对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长于臣〔比〕也〔连词,表并列,又〕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为:词,表递进,况且〕以旌其所为〔做〕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将〕为〕以大中丞吴者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之〔替,〕无之大道哉〔作〕思三以度〔作〕天下笑〔被〕相如上大夫〔当,做〕⋯⋯宦者令舍人〔是〕王窃秦王善奏者〔演奏〕一〔替,〕而相如徒以口舌〔立下〕卒相与,刎之交〔成〕沛公奉卮酒寿,婚姻〔成〕中无以〔作〕窃大王不取也〔〕君我呼入〔替、〕之奈何〔,于〕何辞〔句末气,常用在疑句末〕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于是,就〕3、古今异〔例〕至于今,郡之士大夫于当道〔古:到;今: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以大中丞吴者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心〕非常之于猝〔古:非同常;今:程度副,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以老于牖之下〔古:,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的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人的妻子〕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的物品〕既得志,情以傲物?〔古:放情欲;今:尽情〕游,思三以度〔古:以之;今:〕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古:从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从前,去〕未有明束者也〔古:盟;今: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于是相如前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或展〕宣言曰:“我相如,必辱之〞〔古:言;今:表示政的公告〕臣所以去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所〞和介“以〞的用;内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以示美人左右〔古:妃;今:美貌女子〕璧有瑕,指示王〔古:指出来⋯⋯看;今:上下的指令〕沛公居山〔古:崤山以;今:指山省〕婚姻〔古:由婚姻关道理的人;今:物不系而形成的戚;今:由,言止自然〕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4、活用〔例〕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予分当引决〔名作状〔古:不同一般的事;今:,按名分〕副,很、非常〕草行露宿〔名作状,百川灌河〔古:黄河;今:在草里,在露天〕泛指河流〕道海安、如皋〔名作流而行,至于北海,取道〕〔古:到;北方的大海,陵文天祥自序其〔名指海的北部;今:表示作,⋯⋯作序〕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去今之墓而葬焉〔名作提一事;我国一局部海,修墓〕域〕其疾病而死〔名作面而,不水端〔古:,患疾病〕向;今:〕按而前〔名作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走上前〕〔古:在种情况下;;五人之而函之〔名今:表示后一段接着前作,用盒子装〕一段;面貌〕不能容于近〔形容作吾笑于大方之家名,近的百姓〕〔古:指修养很高、明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作状,像待奴仆那〕上前〕安能屈豪杰之流〔使怒上冲冠〔名作用法,使⋯⋯屈身〕,向上,起〕晋函陵〔名作,臣乃敢上璧〔名作、扎在函陵〕,献上〕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舍相如广〔名作作,雄厚,削,安置住宿〕弱〕乃使其从者衣褐,其璧假设亡而有益于君〔〔名作,穿,里使用法,使⋯⋯亡〕藏着〕越国以鄙〔名意用王鼓瑟〔名作,法,以⋯⋯鄙,形容〕用作名,地〕秦御史前曰〔名作秦以利晋〔使用,走上前〕法,使⋯⋯害;形容左右欲刃相如〔名作使用法,使⋯⋯受益〕,用刀〕至矣〔名作状,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从小路〕用法,使⋯⋯止,阻止〕卒廷相如〔名作状宁以秦曲〔使用,在朝廷上〕法,使⋯⋯承当〕相如秦王无意城,璧于〔使用法,乃前曰〔名作,走使⋯⋯〕臣完璧〔使用,扎〕法,使⋯⋯完整〕道芷阳行〔名作大王必欲急臣〔使用,取道〕法,使⋯⋯急,逼迫〕籍吏民〔名作,登秦王恐其破璧〔使用〕法,使⋯⋯破〕范增数目王〔名作未有明束者也〔使,用眼示意〕用法,使⋯⋯明,素善留侯良〔形容作守,恪守〕,与⋯⋯友善〕礼而之〔使用法,此其志不在小〔形容作使⋯⋯完〕名,小的地方〕且庸人尚羞之〔意用沛公今事有急〔形容作法,以⋯⋯羞〕名,危急的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也〔意用法,以⋯⋯使用法,使⋯⋯先,以⋯⋯后〕王〕吾得兄事之〔名作状臣活之〔使用法,,像待兄那〕使⋯⋯活〕常以身翼蔽沛公〔名作沛公旦日从百余来状,像开翅膀一王〔使用法,〕使⋯⋯随从〕沛公霸上〔名作拔撞而破之〔使用法,使⋯⋯破〕秋水至〔名作状,按〕流而行〔名作状,向〕面而,不水端〔名作状,朝,向〕少仲尼之而伯夷之〔意用法,以⋯⋯少;以⋯⋯〕以天下之美尽在己〔形容作名,美景〕众非之〔形容作,指、非〕以人自利也〔使用法,使人〕从而誉之〔名作,称〕5、文言句式〔例〕1〕判断句是以大中丞吴者魏之私人不可非五人之力也是寡人之也廉者,之良将也。
高中苏教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

高中苏教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高中苏教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指南录后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全,都,作副词。
)2)层见错出(见,通“现”。
)3)缙绅(缙,通“搢”。
插)4)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
侮辱)5)臣死有余僇(僇,通“戮”。
罪)二、古今异义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聊古:没有依靠。
今:单一,没有价值。
)2)以致于永嘉(至于古:抵达。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初至北营,抗辞大方(大方古:十分强烈。
今:大方。
)4)为巡船所物色(物色古:找寻。
今:找寻需要的人材或东西。
)5)几徘徊死(徘徊古:穷途末路。
今:踌躇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6)国事遂不行整理(整理古:挽回今:整理)7)不复顾利害(复古:再今:重复利害古:个人安危今:利益安危)8)以父亲母亲之遗体行殆(遗古:恩赐自己的身体今:尸体)9)众谓予一行为能够纾祸(行为古:行动。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此刻外面的活动。
)10)意北亦尚能够口舌动也(能够古:能够用。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职份)草行露宿(草:在荒草间。
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日)道中手自抄(手:手)B.名作道海安、如皋(道:取道)直前失期(前:走上前)陵文天祥自序其(序,⋯⋯ 作序)名曰《指南》(名:命名)C作名家庄几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D形容作北亦未敢遽吾国(:)E形容作名争曲直,应当死。
(曲直:是非)四、要点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授官 )2.北兵已迫修外 ( 迫近 )3.、医生、士萃于左丞相府 ( 齐集 )4.莫知所出 ( 没有人 )5.会使交 ( 适逢)6.众予一行能够 ( 排除 )7.予分当引决 ( 本当,应当 )8.意北亦尚能够口舌动也 ( 预计 )9.予更欲一觇北 ( 窥视 )10.于是辞相印不拜 ( 接受委任 )1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 马上 )12.吕师孟构恶于前 ( 挑唆,诬陷 )13.予羁縻不得还 ( 囚禁,扣押 )14.则直前诟虏帅失期 ( 责备 )1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 列举罪行 )16.予自度不得脱 ( 预计 )17.以祈请使诣北 ( 到,往 )18.得间奔真州 ( 时机 )19.而不在使者之目 ( 列,名单 )20.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 通“俱”,全,都 )21.进退不由,殆例送命( 不可以自主;靠近于;类于,等于 )2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 没有依赖 )23.天高地迥 ( 远)24.诋大酋当死 ( 谩骂 )25.明,避哨竹林中 ( 天亮的候 )26.. 凡三百里,北与寇来往其( 匪贼 )27.舟与哨相后先,几相逢死 ( 萍水相逢 )28.至海陵,如高沙 ( 到⋯⋯去 )29.非人间所堪 ( 忍耐 )30.以所遭 ( 或 )31.使来者之,悲予志焉 ( 想念,怜悯 )32.使朝夕得正丘首 ( 早晚,比短 )33.以父亲母亲之体行殆 ( 危 )34.死尔后已 ( 停止 )35.然微以自文于君 ( 无,没有;文 )36.不自意返吾衣冠 ( 指人的服 )37.境地危(è)(困)五、特别句式①所 +,成“所”字构的名性短。
高中苏教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

《指南后序》文言知整理一、通假字1)具以北虚告西二(具,通“俱”。
全,都,作副。
)2)出(,通“ ”。
)3)(,通“搢”。
插)4)家庄几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
侮辱)5)臣死有余僇(僇,通“戮”。
罪)二、古今异1)无聊,追又急(无聊古:没有依靠。
今:,没有价。
)2)以致于永嘉(至于古:抵达。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初至北,抗辞大方(大方古:十分强烈。
今:大方。
)4)巡船所物色(物色古:搜。
今:找需要的人材或西。
)5)几徘徊死(徘徊古:穷途末路。
今:踌躇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6)国事遂不行整理(整理古:挽回今:整理)7)不复利害(复古:再今:重复利害古:个人安危今:利益安危)8)以父亲母亲之体行殆(古:予自己的身体今:尸体)9)众予一行能够(行古:行。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在外面的活。
)10)意北亦尚能够口舌也(能够古:能够用。
今:表示可能或能。
)三、活用A. 名作状:北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份)草行露宿(草:在荒草。
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相出没(日:每天)道中手自抄(手:手)B.名作道海安、如皋(道:取道)直前失期(前:走上前)陵文天祥自序其(序,⋯⋯作序)名曰《指南》(名:命名)C作名家庄几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D形容作北亦未敢遽吾国(:)E形容作名争曲直,应当死。
(曲直:是非)四、要点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授官 )2.北兵已迫修外 ( 迫近 )3.、医生、士萃于左丞相府 ( 齐集 )4.莫知所出 ( 没有人 )5.会使交 ( 适逢)6.众予一行能够( 排除 )7.予分当引决 ( 本当,应当 )8.意北亦尚能够口舌也 ( 估 )9.予更欲一北()10.于是辞相印不拜 ( 接受委任 )11.北亦未敢遽吾国 ( 马上 )12.孟构于前 ( 挑,诬陷 )13.予縻不得 ( 禁,扣押 )14.直前失期 ()15.数孟叔侄逆 ( 列罪行 )16.予自度不得脱 ( 估 )17.以祈使北 ( 到,往 )18.得奔真州 ( 时机 )19.而不在使者之目 ( 列,名 )20.即具以北虚告西二 ( 通“俱”,全,都 )21.退不由,殆例送命(不可以自主;靠近于;于,等于)22.无聊,追又急 ( 没有依赖 )23.天高地迥()24.大酋当死 ( 辱 )25.明,避哨竹林中 ( 天亮的候 )26..凡三百里,北与寇来往其 ( 匪贼 )27.舟与哨相后先,几相逢死 ( 萍水相逢 )28.至海陵,如高沙 ( 到⋯⋯去 )29.非人间所堪( 忍耐 )30.以所遭 ( 或 )31.使来者之,悲予志焉 ( 想念,怜悯 )32.使朝夕得正丘首 ( 早晚,比短 )33.以父亲母亲之体行殆 ( 危 )34.死尔后已( 停止 )35.然微以自文于君 ( 无,没有;文 )36.不自意返吾衣冠 ( 指人的服 )37.境地危(è)(困)五、特别句式①所 +,成“所”字构的名性短。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学生版)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班级 姓名 号次一、通假字(例)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层见错出 敛赀财以送其行 亦曷故哉共其乏困距关,毋要项伯秋豪不敢有所近泾流之大 不辩牛马 二、古今异义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古: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古: 今:一群人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古: 今:大方。
不复顾利害 古: 今:利处和害处,两个方面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 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 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为巡船所物色 古: 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 古: 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古: 今:死者的尸体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慷慨得志之徒 古: 今:大方。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 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 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 今:极端伤心 意气扬扬 古: 今:意志、气概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颜色不少变 古: 今:指由物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今义:请客的主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今义:美貌的女子古:今:两个方位名词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明年,复攻赵古:今:今年的下一年于是前进缶古:今:向前行动或发展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扬言,动词;今: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今: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古:卑鄙下贱沛公居山东时古:今:指山东省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详细叙说约为婚姻古: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今:副词,很、非常将军战河北古:今:河北省百川灌溉河古:今:黄河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古: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至于北海古:今:英国东部与欧洲大陆之间的海域;中国广西一城市名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古:今:表示另提一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今:自然;慷慨,不吝啬三、词类活用(例)北虽貌敬()予分当引决()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道中手自抄录()道海安、如皋()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变姓名,诡踪迹()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疾病而死()为之声义()缇骑按剑而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众不能堪,抶而仆之()安能屈豪杰之流()不敢复有株治()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不能容于远近()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晋军函陵()与郑人盟()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阙秦以利晋()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且君尝为晋君赐矣()邻之厚,君之薄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江海下百川()貌恭而不心服()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居安思危()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择善而从之()简能而任之()则思虚心以纳下()则思正身以黜恶()知止以安人()必固其根本()鸣琴垂拱()何必劳神苦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舍相如广成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左右欲刃相如()秦御史前书()请以赵十五城为寿()臣乃敢上璧()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怒发上冲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而相如廷叱之()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宁许以负秦曲()毕礼而归之()臣请完璧归赵()大王必欲急臣()秦王恐其破璧()且庸人尚羞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吾得兄事之()常以身翼蔽沛公()头发上指()道芷阳间行()沛公军霸上()道芷阳间行()籍吏民()范增数目项王()沛公欲王关中()亡去不义()刑人如恐不胜()素善留侯张良()豪毛不敢有所近()此其志不在小()沛公今事有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拔剑撞而破之()此亡秦之续耳()秋水时至()顺流而东行()东面而视()以其亏人愈多()从而誉之()众闻则非之()三、解释下列黑体重点实词予除右丞相( )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 会使辙交驰(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予不得爱身(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予更欲一觇北( )于是辞相印不拜( )抗词慷慨(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 贾余庆献谄于后( )予羁縻不得还(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但欲求死( )而不在使者之目( )得间奔真州(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中兴机会( )庶几在此( )诡踪迹( )穷饿无聊( )追购又急( )诋大酋当死( )几自刭死( )为巡船所物色( )竟使遇哨( )殆例送死( )质明( )几邂逅死( )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 间以诗记所遭( )使来者读之( )悲予志焉(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雪九庙之耻( )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使旦夕得正丘首(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除魏阉废祠之址( )以旌其所为(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丁卯三月之望( )抶(chì)而仆之( )中丞匿于于溷藩以免( )去今之墓而葬焉( )敛赀财以送其行(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则噪而相逐(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 按诛五人(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缻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2、一词多义(例)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赵矣(抄小路)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相如为上大夫(当,做)……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3、古今异义(例)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4、词类活用(例)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5、文言句式(例)1)判断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是寡人之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