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本店铺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1.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赵矣(抄小路)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XX如不能举(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于此(在)2.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高一必修三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三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三文言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作为我们学习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一必修三中的文言文知识点更是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对该部分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诗词鉴赏高一必修三中的文言文中,有很多古代诗词需要我们进行鉴赏。

对于这些诗词,我们需要关注其意境、表达方式及诗人的感悟。

例如文中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秋夜的静谧和凉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赞美之情,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二、古代散文高一必修三中的古代散文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散文以自由灵活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独特的魅力。

例如《子夜四时歌》一文,通过对四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时光飞逝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流转的深思。

三、典故引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了很多典故,典故的引用既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例如文中出现的“黄粱一梦”就是源自于《庄子·逍遥游》的典故,意味着人生短暂如梦,不可执着于名利,而应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四、修辞方法修辞方法在文言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更加凝练和生动。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对偶等。

例如文中的《游仙词》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使用了很多比喻和夸张手法,让人们感受到虚幻的仙境和纷繁的景色。

五、主旨和结构文言文的主旨和结构也需要我们重点关注,通过分析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思想。

例如文中的《滕王阁序》以写滕王阁为主题,通过形容滕王阁的形势变化,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壮志凌云的情怀。

通过对高一必修三中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让我们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但是,要记住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文言文的学习,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三涵盖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语言技巧。

以下是对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蜀道难》1、文学常识《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重点字词(1)噫吁嚱:惊叹声,蜀地方言。

(2)蚕丛及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位国王。

(3)开国何茫然:多么渺茫不清。

(4)尔来四万八千岁:从那时以来。

尔,那,指开国之初。

(5)西当太白有鸟道:当,对着,向着。

(6)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飞越。

(7)地崩山摧壮士死:传说中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

(8)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天梯,高险的山路。

石栈,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回转。

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10)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倒流。

(1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尚且。

(12)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发愁。

(13)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14)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

参、井,星宿名。

胁息,屏住呼吸。

(15)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16)问君西游何时还:君,指入蜀的友人。

(17)畏途巉岩不可攀: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18)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

号,哀号。

(19)雄飞雌从绕林间:从,跟随。

(20)又闻子规啼夜月:子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21)愁空山:愁,使……愁。

(2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句,“于”字表比较,意为“比……还……”。

(23)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24)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

盈,满。

(25)枯松倒挂倚绝壁:倚,靠。

(26)飞湍瀑流争喧豗:湍,急流。

喧豗,喧闹声。

(27)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古典诗文02-28 0954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寡人之于国也》__《孟子》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1. 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doc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doc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4、词类活用(例)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是寡人之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古典、正式、简洁正式:文言文的语言风格较为庄重,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文字间带有一种隆重的气氛。

简洁:文言文倾向于用简洁的表达方式,往往只用几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意思。

2.文言文的基本句型结构:主谓宾结构为主,以及主谓补、呼应句、倒装句、把字句等。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句型是主谓宾结构,主语放在句首,谓语动词放在句中,宾语放在句末。

主谓补结构:文言文中常常用主谓补结构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常见的结构有主谓宾结构+补语、主谓双宾结构等。

呼应句:文言文中的呼应句是指前后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的意思相呼应,如正反加以呼应、先后加以呼应等。

倒装句: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倒装结构来强调句子的一些成分,在倒装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换。

把字句:文言文中的把字句是指使用“把”字来引出后面的宾语,表示把事交给别人或者承担一些责任。

3.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喻: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通过比较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点。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以产生其中一种效果,比如夸张形容容貌的好坏、美丑。

象征:用一些事物代表另外一个事物,通过象征来传达其中一种含义。

排比:将一系列相关的事物并列起来,增强修辞的效果。

对偶:通过两个意义相对立的内容来强调其中一种表达方式,达到修辞的效果。

反问:通过质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讽刺:通过讽刺来揭示其中一种问题或者现象的不足之处。

4.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兴: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借代:用一些词语来替代另外一个词语,以增强修辞的效果。

叠词:通过多次重复同一个词语,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拟声:通过文字模拟出一种声音的效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假借:通过将一个词语的意义转换为另外一个词语的意义,以形成一种修辞效果。

衬托:通过将一个事物放在另一个相对突出的事物之前,以起到突出和衬托的作用。

总之,《文言文选读》是高一语文必修的一本教材,通过学习这本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言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修辞能力。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文言文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必背文言文篇目一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必背文言文篇目二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按.诛五人(
7.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8.缙绅
..而能不易其志者(
9.生于编伍
..畏义( ..之间( 10.大阉亦逡巡
11.视.五人之死( 12.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13.以老于户牖
..墓道(
..之下( 14.扼腕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1、吾社之行为
..士先者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2.徒.见欺(白白地

1.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
2.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此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幸1.君幸于赵王(被……宠爱2.则幸得脱矣(侥幸. . 3.大王亦幸赦臣(幸而(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 4.故幸来告良(幸而(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负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2.秦贪,负其强(倚仗. .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 5.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6.胜负未定(败. .以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因为. . 4.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连词,因为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 5.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连词, "来"连接行为目的.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1.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给……看.. 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信约,条约..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第二年.. 4.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上前进献.. 5.宣言曰: " .. "我见相如,必辱之. (扬言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父母兄弟..四,找出下列通假字并且写出其本字. 1.肉袒伏斧质(锧2.使臣奉璧,拜送书与庭(廷3.召有司案图(按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佯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穆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熟五,指出下面文言句式所属类型.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 3.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5.请奉盆缶秦王(状语后置6.遂与秦王会渑池(省略句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文: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译文: 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译文: 5.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译文:南京十三中自学辅导材料6十三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D.夫晋,何厌之.有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虽董之以严刑
A.夫晋,何厌之有?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D.敢以烦执事
7.下列加点字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
B.共其乏困
..
C.则思江海下.百川
D.简能.而任之
8.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译文:
3.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
译文:
4.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
译文:
5.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
译文:
6.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
译文:
7.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译文:
8.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译文:
6.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文:
7.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文:
8.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指出加点词活用类型并释义。
1.宁许以负.秦曲(使动使……担负,使……承担
2.臣请完.璧归赵(使动使……完好无缺
3.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6.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译文: 7.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 "不若也. "译文: 8.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译文: 9.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译文: 10.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译文:鸿门宴一,找出下列通假字并且写出其本字. 1.距关,毋内诸侯( . . 3.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二,指出加点词活用类型并释义. 1.沛公军霸上( . 3.素善留侯张良( . 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三,解释加点词语. 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3.不如因善遇之( . 5.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 2.张良出,要项伯( .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6.令将军与臣有郤( . 2.沛公欲王关中( . 4.项伯杀人,臣活之( . 6.籍吏民,封府库( . 8.(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 10.道芷阳间行( .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4.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 7.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 9.会其怒,不敢献( . 11.沛公则置车骑.四,解释多义词.为1.君为我呼入( . 6.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8.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 10.相去四十里( . 3.为之奈何( .五,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沛公居山东时( .. 2.客何为者?( . 4.何辞为? ( .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何辞为?六,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所属类型. 1.此天子气也(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南京十三中自学辅导材料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未有封侯之赏, 4.而听细说( ..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沛公安在?( 7十三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巩固训练
指南录后序
一、下列选项中的解释两个都错的是(
A士萃.于左丞相府(聚集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立刻
B吕师孟构恶
..不得还(被软禁
..于前(挑拨,陷害予羁縻
C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离职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危险
D避渚洲
..(水中沙洲诋.大酋当死(诋:欺骗
二、下列选项中的解释有错误的是(
1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形容词作副词,难道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恐不可得,徒见.欺(被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
3.才美不外见.(显现

1.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是
译文:
五人墓碑记
一、找出下列通假字并且写出其本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2.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3.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亦曷故哉?(
二、解释加点字词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之无闻者欤(
..(2.况草野
3.独五人之皦皦
..(
..,何也?( 4.为之声义
5.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7.焉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去今之墓而葬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
8.固
轻重固.何如哉(斯固.百世之遇也(
六、指出下面文言句式所属类型。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不能容于远近(
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4.斯固百世之遇也(
七、翻译下面语句。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文: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4.之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为之.声义(四海之.大(
佯狂不知所之.者(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5.以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6.而
其疾病而.死(缇骑按剑而.前(
抶而.仆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C.抗辞慷慨
..大方
D.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的事
四、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A.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B.主辱,臣死有余僇
C.道中手自抄录
D.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五、下列句子中与“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
B.死生,昼夜事也
C.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4.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文:
5.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A.行李
..
..之往来B.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微夫人
..,承天景命
..之力不及此D.凡百元首
9.对于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A.①②③④意思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