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练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和名句默写题目

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和名句默写必修三一、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8、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9、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二、名句默写1、噫吁戏,!,难于上青天!,开国何茫然。
地崩山摧壮士死,。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扪参历井仰胁息,。
问君西游何时还,。
,砯崖转石万壑雷。
,一夫当关,。
2、,巫山巫峡气萧森。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白帝城高急暮砧。
3、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4、,生长明妃尚有村。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分明怨恨曲中论。
5、,无复鸡人报晓筹。
如何四纪为天子,。
6、,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7、不违农时,。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8、君子曰:。
君子生非异也,。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9、金城千里,。
10、浔阳江头夜送客,。
醉不成欢惨将别,。
,犹抱琵琶半遮面。
,此时无声胜有声。
,惟见江心秋月白。
,老大嫁作商人妇。
,相逢何必曾相识。
其间旦暮闻何物?。
(完整word版)必修三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咚咚地敲着战鼓,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密网不进池塘,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木材就用不完.≡: □>鸡豚狗彘之畜,无矢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鸡、狗、猪的畜养,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如今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百姓的粮食却无人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救济,人饿死了,就说:“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只要)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所以木材经墨线校正后(一加工)就直了,刀剑等金属放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马车远行的人,并不是脚步快,却能达到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非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汇集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高中语文必修三古文重点语句翻译

必修三翻译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适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尚且可以用言语打动.3、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可不幸的是,吕师孟与我有夙怨,先在元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4、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此有所作为啊”5、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在荒草间行进,在露天下住宿,每天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天不应,叫地不应.6、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辱逼迫而死.7、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死和生,不过是早晚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涌现,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8、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以前,如果我的尸骨抛弃在荒草丛中,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国君和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9、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被正义激奋而死在这件事上的.10、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到了现在,苏州郡贤士大夫向当权者请示,就清理宦官魏忠贤废毁的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前立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1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动天地.1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在魏阉乱政的时候,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官僚,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里,又有几个呢13、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视重固何如哉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爵位显赫的官僚,一旦因犯罪而受惩治时,有的人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又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假装发疯,不知窜到什么地方去了的,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之别到底怎么样呢14、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而这五个人也得以增修他们的坟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凡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他们的坟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逢的际遇呀15、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不这样,假如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脑袋,在家中老死,那么,虽然享尽他们的自然年寿,但人人都可以像对待奴仆一样驱使他们,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惋惜,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愤呢16、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一块墓碑,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普通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作用啊.17、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1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19、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这件事烦劳您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20、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2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已经在东面把郑国当作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想要的土地呢侵损秦国而使晋国受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2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不会到这个地步.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2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任,处于天地间的重大地位,应当推崇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果)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那么)这也就像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水流流得远啊2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是在深切的忧患中治道显着,功业建成就德行衰败的,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大概很少.25、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最终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2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以狩猎为乐,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以此作为尺度……害怕谗佞奸邪的人,就想到端正自身来斥退邪恶小人.2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施加恩泽,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胡乱赏赐;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28、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使这九种德行发扬光大,选拔有才能的人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们.29、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30、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3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给予赵国城池,实际不能得到.3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33、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3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3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更厉害3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37、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普天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3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特地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39、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我入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百姓,封存官库,来等待项将军的到来.4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希望项伯您把我不敢忘恩负义的话全都告诉给项王.4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又多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杀死沛公),项王(却)默默地毫无表示.4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这时候,河伯很高兴,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43、“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听到的道理很多,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4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4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修养高明白事理的人耻笑.46、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上面执政的人知道了就处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损人利己啊.47、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现在最大的不义是攻打别国,(我们)却不知道指责他的错误,跟随着并来称赞他,说这是义.这可以说得上是知道义与不义的区别吗。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练习

4.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如果拿着斧头按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 就会用不尽。 5.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 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就让百 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了。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 6.认真地办好学校,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 大道理反复地讲给百姓听,那么,须发花白的 老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背负或顶着重物行走了。
•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 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 的缘故。
• 《过秦论》 1.外连衡而斗诸侯。 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2.蒙故业,因遗策。 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 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 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 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 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
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 是比我小呢? •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 之所存也。 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 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 在的地方。
• 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 师。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 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这样做了还不能称王的,是从来不曾有过 的事。 • 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 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 同呢?
必修三、四文言文文句翻译(展示版)

必修三、四文言文文句翻译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当时】,元国的军队已经逼近临安城外,作战、防守、迁都都来不及实施。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国家的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我不能够爱惜自身;料想元国也还可以凭借言辞说动。
3、众谓余一行为可以纾祸。
众人以为我走一趟是可以解除祸患。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余羁縻不得还。
不幸运的是起先吕师孟(在元人面前)陷害,后来贾余庆又(在元人面前)讨好。
我被扣押不能够返回(宋国)。
5、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我【按道理】应当自杀,但是却含垢忍辱地前往。
古人说:‚将要凭借(这条生命)有所作为。
‛6、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变换姓名,隐蔽行踪,【在草间】行进【在露天】住宿,【每天】与元军的骑兵【在长江淮河之间】相互出现、隐没。
7、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情。
死就死吧,但境遇危险恶劣,层叠交错地出现,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去了回想那痛苦,还有怎样的痛苦能比得上这种痛苦呢?8、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余志焉。
将要(把它)藏在家里,使得后世的人读到它,同情我的(救国)的志向。
9、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但这五个人出生于民间,从来没有接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他们的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这五个人的死,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11、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所有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
1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word完整版)高中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断句加强训练(高三)用“ / ”线给以下文段断句:(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二)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三)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
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医生,名蔑。
乡校:当时地方民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四)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七)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 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九)( 赵围于秦) 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十)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 十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十二)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文言文断句加强训练参照答案(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看法有片金 /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 / 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 歆废书出看 / 宁割席分坐 / 子非吾友也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好像没见到同样,照旧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得手里看了看,而后抛弃了。
(完整版)必修三文言重点句翻译和答案

必修三文言重点句翻译,注意落实好加点词的意思,有特殊句式在后面指出来。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文:冬冬地敲响战鼓,两军兵器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就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就停住脚。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判断句)译文: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判断句 )译文: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宾语前置句 )译文: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称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 )译文:黄河以内的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河内;黄河以东遭了饥荒,也是这样办。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状语后置句 )译文: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7.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宾语前置句 )译文:蓄养鸡、狗、猪等家畜,不要错过繁殖时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
8.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译文: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来归顺了。
”9.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状语后置句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变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10.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说明文中加点的词语①之:②适:③特:2.翻译句子顾反,为女杀彘。
答: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用/表示),并翻译。
断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4.这段文字说明白什么道理?(二)臧孙行猛政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1.断句并翻译。
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2.翻译: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三)知人善任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擅长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来宾。
是以鲜有败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说明下面句中加点字词:①文:②获:③鲜:2.翻译句子: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3.断句并翻译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翻译:4.这段文字说明白什么道理?(四)宫之奇知虞将亡伐虢之役,师出于虞。
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
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句式,并将序号填入下面句式相应位臵。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屠惧,投以骨。
4、沛公安在?5、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8、古之人不余欺也!9、秦,虎狼之国。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判断句()省略句()定语后臵句()状语后臵句()宾语前臵句()被动句()疑问句()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穆公曰:“愿闻奢俭之节。
”由余曰:“臣闻尧有天下,饭于土簋,啜于土钘,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
尧释天下,舜受之,作为食器,斩木而裁之,销铜铁,修其刃,犹漆黑之以为器。
诸侯侈,国之不服者十有三。
舜释天下,而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缯帛为茵褥,觞勺有彩,为饰弥侈,而国之不服者三十有二。
夏后氏以没,殷周受之,作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觞勺刻镂,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有二。
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故曰俭其道也。
”由余出,穆公召内史廖而告之曰:“寡人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
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
吾将奈何?”内史廖曰:“夫戎辟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厚为由余请期,以疏其间,彼君臣有间,然后可图。
”君曰:“诺。
”乃以女乐三九遗戎王,因为由余请期;戎王果具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终年不迁,马牛羊半死。
由余归谏,谏不听,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为上卿。
问其兵势与其地利,既已得矣,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
穆公奢主,能听贤纳谏,故霸西戎,西戎淫于乐,诱于利,以亡其国,由离质朴也。
(取材于《说苑〃卷二十〃反质》)【注释】①铏:古代盛羹器。
②傲:通旒(liú),龙旗九旒,周天子仪仗。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闻奢俭之节.节:关键B.莫不宾服宾服:归顺..,而服者弥侈文章:文字作品C.君好文章..D.设酒听乐,终年不迁.迁:迁移(放牧的地方)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故.曰俭其道也广故.数言欲亡B.东西至日所.出入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夫.戎僻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因为.由余请期谁为.大王为此计者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犹漆黑之以(之)为器B.(以)缯帛为茵褥C.既已得(由余)矣,举兵而伐之D.故霸(于)西戎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国君奢”的一组是()①饭于土簋,啜于土铏②觞勺有彩,为饰弥侈③四壁四帷,茵席雕文④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⑤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⑥戎王果见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⑤的一项是()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A.西戎的臣子由余,深谙治国之道,他的一席话引起了秦穆公的担忧。
B.戎王中了内史廖的计谋,沉溺女乐,不理政事,不听劝谏,而亡其国。
C.秦穆公本是奢侈的君主,但他能听贤纳谏,痛改前非,终称霸西戎。
D.同是失国,舜禹失去的是属国,夏后氏、西戎王失去的是自己的国家。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
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
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
”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
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注】①谒者:官名。
②告:休假。
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
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
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D.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持节发仓粟以赈之作《师说》以贻之B.上贤而释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庄助复为请告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D.尊宠于群臣无二以勇气闻于诸侯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译文:(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译文:(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四、给下面文言文选段中没有标点的部分做句读(5分)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答案:一、1、判断句2、省略句3、省略句4、倒装句:宾语前臵5、被动句6、倒装句:定语后臵7、倒装句:状语后臵8、倒装句:宾语前臵9、无标记的判断句10、动词﹢于的被动句11、疑问句﹢固定结构。
二、6.C(文章,在这里指车服旌旗等)7.D(D项两个“为”字,都是介词,给,替。
A项两个“故”字,前者是连词,所以,因此;后者是副词,故意。
B项两个“所”字,前者是助词,放在动词前,与动词构成一个所字结构,相当于“……的(地方)”;后者是名词,处所,地方。
C项两个“夫”字,前者是语气词,用于句首,以揭示下文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后者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8.C(不出来的应该是代词“之”,代前面的“兵势”“地利”)9.B(②③④⑥表现国君奢,①表现国君俭,⑤秦使戎王奢)10.C(秦穆公“痛改前非”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三、【解析】10、选D。
夺:改变。
11、选B。
前一个为连词,表因果,“因而”;后一个为连词,表转折,“却”。
A项均为介词,表目的,“用来”。
C项均为介词,“替”。
D项均为介词,“在”。
12、选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言句式及虚词进行断句。
可用排除法,如根据A 项“黯前奏事上不冠”是两层意思,应在“黯前奏事”和“上不冠”中间停顿;B项“望见黯”中“黯”做“望见”的宾语,“望”“见”中间不能停顿;D项“上不冠”中“上”做“不冠”的主语,“上”“不冠”中间不能停顿,即可加以排除。
13、(1)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
(2)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
(3)(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四、【答案】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附【译文】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
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
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
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
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
”汉武帝认为他贤德,因而赦免了他的罪。
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
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
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
汲黯身体多病,汉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是没有痊愈。
庄助又替他请假。
汉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
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自己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汉武帝说:“说得对。
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来到,在军中任命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都归卫青统领。
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
有人劝汲黯说:“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
”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踞厕:坐于床侧。
一说,坐在厕屋里)接见他;丞相公孙弘谒见汉武帝,汉武帝有时不戴帽子;到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
曾经(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批准汲黯所奏之事。